2013年夏天,第一次見到這些珍貴的紙片時,我還不知道它叫“僑批”。
那是我回老家梅州,跟朋友秋刀見面。他說起清明回鄉(xiāng)下水車鎮(zhèn)茶山村祭祖,在祖屋閣樓里找到了一沓1970年代從印尼寄回來的書信和單據(jù)——他家有很多華僑親戚。這些薄薄的紙,被折了又折,有些邊角已被蛀食,記錄著當時親戚們千里迢迢寄回來的每一件東西,蝴蝶牌衣車、煉奶、鳳凰牌單車、燙斗、奶粉、方糖、電視機、衣服等。
單據(jù)的抬頭,是當時香港和澳門最大的中僑國產(chǎn)百貨有限公司(由華僑開辦,現(xiàn)已結(jié)業(yè))。除了零售批發(fā),這類百貨公司還貼心地提供打包,方便水客們從深圳羅湖或珠海拱北過海關(guān),服務(wù)意識絲毫不差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物流與電商。
寫到這里,我想要特別感謝秋刀的媽媽黃阿姨。最近一個月來,她知道我要做華僑故事,就一直給我很多支持和幫助,翻出家里更多的家書和老照片,邀請我去水車鎮(zhèn)茶山村的祖屋,她說那就是一個華僑村子。我也特別期待去記錄她的華僑家族故事。
在梅州,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華僑關(guān)系。
我記得小時候去一個同學家玩,在老街的騎樓里,室內(nèi)光線很暗,電視和家具看起來都黑乎乎油膩膩的,老吊扇咿咿呀呀地轉(zhuǎn)悠著。在一個裝鑰匙雜物的小籮筐里,我翻出了一枚精致的銀質(zhì)徽章,上面刻著英文字樣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XX 周年紀念”。同學說,那是美國親戚寄回來的。
還有另一個小學女同學,皮膚有些黝黑,我以為是貪玩曬黑的。后來才知道,她的外公是印尼人,這膚色就是外公的南洋基因。
多年后,我把這些種種碎片經(jīng)歷串起來,就覺得很有意思,開始有意識地關(guān)注這些家書、單據(jù)和小物件。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梅州市僑批檔案館館長魏金華先生。在他的私人收藏博物館里,我驚喜地看到了幾面墻那么多的華僑書信與票據(jù)(大約有1.6萬件)。
我才知道,原來它們叫做“僑批”,而且還是世界記憶遺產(chǎn)——就藏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家的祖屋閣樓里!
“批”,是閩南方言對書信的稱呼。“僑批”,也稱“番批”或“批信”。它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將贍家僑匯的銀款、物品連帶家書,托帶故鄉(xiāng)的匯款憑證。
要注意的是,僅僅有家書,只能稱作“僑信”;必須寄信又寄錢,錢信合一,才可叫做“僑批”。
以豐順陳宅家族從暹羅寄回來的僑批封為例,請留意上面兩組信封左上一欄處,通常都會寫明隨信附去的錢銀數(shù)額。
上兩組批信是民國早期由個體水客收寄,下兩組是民國后期(1940年代)批局/銀信局已取代了個體水客來承辦僑批銀信的往來業(yè)務(wù),也有了更詳細具體的制度規(guī)范。
有僑才有批,得天獨厚的華僑華人資源,催生了僑批的發(fā)達往來。2013年6月,中國“僑批檔案”成功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因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僑批又被譽為“東方僑史的敦煌”。
僑批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如同普通民眾日常生的回響頌歌。
它涉及家情、親情、鄉(xiāng)情、國情、世(界)情等,所敘述的事情大到日寇侵華、海外局勢、潮汕戰(zhàn)事,小到家鄉(xiāng)善事、家里日常生活,是反映華僑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迄今為止,在我國境內(nèi)已發(fā)現(xiàn)的有目可查的僑批文獻共約20萬件,其中廣東僑批占16萬件,由潮汕僑批、五邑僑批和梅州僑批構(gòu)成。
梅州的近2萬件僑批成為2013年僑批檔案申遺成功的一大功臣。
在收集僑批故事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一位南非歸來的華僑李雨才先生,當時他正在忙著寫族譜。
他花了大量時間搜集家族信件、照片資料,并從南非檔案局獲得了曾祖父和祖父當年出入境記錄文件。他說:“不得不感謝當年英國人對書面檔案資料的那一套謹慎之心及完善的保管體系。”同時,基于“中國人對歷史遺留的檔案的敬畏之心”,他也很幸運地在原鄉(xiāng)梅州收集到了相對完整的家族歷史資料。
我每次旅行或出差,回來時箱子里總會多出一沓“廢紙”——機票、火車票、門票、的士票、用餐小票、酒店小卡片或各種宣傳單張。 我會扔掉一些,保留一些。
因為我總想著,或許在2222年,它們會落在某個收藏家手中,成為那時的人們了解2020年中國社會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一個“愛麗絲的兔子洞”。
有時,我會仔細盯著這些證件照里的面孔看好久,看到出神。
我不自覺地努力想象著他們當年是如何離開故土,如同一枚蒲公英的絨羽,千里迢迢搭數(shù)月的船,落在一片陌生的新土地。那里或許舉目無親,或許有堂會老鄉(xiāng),或許貧窮,或許富有;多年后,他們或許衣錦還鄉(xiāng),或許客死異鄉(xiāng)。
無論故事是如何的,這些數(shù)以萬計的僑批,雖不起眼,但如同手工刺繡,細細勾勒出華僑移民歷史畫卷里最秀氣的襯底與花邊。
它們是客家人第六次大遷徙——下南洋的歷史注腳,也是這些華僑個體的人生中最重要轉(zhuǎn)折點證明,更是我們窺探歷史深處日常生活的回響頌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