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又稱廣陳皮、苷皮、橘皮、紅皮等,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入藥以陳者為佳,故名陳皮。陳皮泡水有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等功效。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痰濕阻滯,胃氣上逆之呃逆、嘔吐;痰濕壅滯之胸膈滿悶、咳嗽氣逆、痰多色白;解魚、蟹毒。
1.理氣健脾
本品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溫而燥,故寒濕阻中之氣滯證最宜用之。治療中焦寒濕,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惡心嘔吐、泄瀉等,常與蒼術(shù)、厚樸等同用,如平胃散;若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若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之腹痛、嘔吐、泄瀉,可配藿香、蘇葉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若脾虛氣滯,腹痛喜按、不思飲食、食后腹脹、便溏舌淡者,可與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如異功散。若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每與木香、枳實(shí)等同用,以增強(qiáng)行氣止痛之功。
2.和胃止嘔
本品善疏理氣機(jī)、調(diào)暢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療嘔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棗,如橘皮竹茹湯;若脾胃寒冷,嘔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湯。
3.燥濕化痰
本品既能燥濕化痰,又能溫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為治痰之要藥。治濕痰咳嗽,多與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陳湯。若治寒痰咳嗽,多與干姜、細(xì)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湯;若脾虛失運(yùn)而致痰濕犯肺者,可配黨參、白術(shù)同用,如六君子湯。
藥理作用
陳皮含有揮發(fā)油、橙皮苷、甲基橙皮苷等。有祛痰、平喘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能使心收縮力增強(qiáng),心排血量增加,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對消化系統(tǒng),有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收縮、抗胃潰瘍、保肝、利膽溶石的作用;此外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抗氧化、殺蟲的作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陳皮煎劑副作用較小,臨床應(yīng)用相對安全。陳皮含有揮發(fā)油,忌久煎。水煎過久,可以破壞有效成分,影響藥力。
對癥驗(yàn)方
1.虛寒嘔吐:陳皮1塊,紅棗3枚,紅棗去核與陳皮共煎水飲服每日1次。
2.腸胃不適、口臭:陳皮30g,每日2次水煎服。15天1個療程。
3.健胃消食:山楂25克,陳皮15g,炒麥芽25g,水煎飲用。
4.泄瀉下?。宏惼?5g,藿香10g。因虛者,加白術(shù)15g,茯苓10g,甘草5g;因?qū)嵳?,加枳?shí)15g,厚樸10g,木香5g。水煎,去渣,溫服。
5.干嘔噦逆、手足厥冷:陳皮20g,生姜25g。水煎,去渣,溫服。
適宜人群
適合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患者。
禁忌人群
1.性溫,凡外感熱病、火熱內(nèi)熾、陰虛火旺、血虛血熱等證不宜單味藥服用。
2.性燥,長期服用易傷津液。凡自汗、干咳、吐血等有津液耗傷性疾病患者忌大量長期服用;失眠患者慎用。
3.味辛,功能行氣,消除積滯,凡氣虛,乏力、氣短等證者忌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
4.有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大便秘結(jié)者不宜單味藥長期服用。
5.內(nèi)服陳皮煎劑,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并對心臟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心律失常以及血壓波動(高、低起伏)者忌過量久服陳皮;腦動脈硬化患者忌單味藥大量服用。
6.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忌大量長期服用。
7.功能行氣,并對子宮平滑肌有一定作用,孕婦不宜大劑量長期服用。
配伍禁忌
中西藥配伍禁忌:①不宜與呋喃唑酮等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同用,會發(fā)生“胺毒反應(yīng)”;②不宜與酚妥拉明、妥拉蘇林、酚芐明等α受體阻滯藥同用,這類藥會阻斷陳皮的升壓作用;③不宜與洋地黃等強(qiáng)心苷類同用,能增強(qiáng)強(qiáng)心苷的作用和毒性;④不宜與一些西藥制劑如碳酸鈣、硫酸鎂、硫酸亞鐵、氫氧化鋁、碳酸鉍等同用,陳皮中含黃酮類成分可和這些藥物形成絡(luò)合物影響藥物吸收。
飲食禁忌
忌性生冷、黏膩、易生痰的食物。
選購保存
以藥材瓣大、整齊、表皮深紅色、內(nèi)皮白色、肉厚、油性大、香氣濃郁者為佳。置陰涼干燥處保存,防霉、防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