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雖然山水畫畫得少,但開創(chuàng)了前無古人的齊家大寫意山水?,F今山水畫如何改變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精神的精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嚴峻課題。研究借鑒齊老的成功經驗,對發(fā)展當代山水畫有重要意義。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是清代山水名家龔賢的畫技書譜。齊白石年少時曾購入一本乾隆刻本五彩《芥子園畫譜》,這本書對他的畫技,尤其是山水畫畫技影響非常大。
一八九四年,三十二歲的齊白石創(chuàng)作了《龍山七子圖》,這是其早期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記錄了齊白石青年時期成立龍山詩社時詩社全體成員在五龍山聚會的場景。
齊白石 龍山七子圖 96cmx179cm 1894
齊白石用何紹基體行書在畫上題有:『龍山七子圖。七子者,真吾羅斌,醒吾羅羲,言川王訓,子詮譚道,西木胡栗,茯根陳節(jié)暨余也。甲午季春,過訪時園,醒吾老兄出紙一幅,屬余繪圖以紀其事,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遂于酒后驅使山靈以為點綴焉。濱(應為「瀕」字)生弟齊璜并識。』鈐印『齊伯子』(白文)、『名璜別號瀕生』(朱文)、『求真』(白文)三方。
齊白石 臨摹《芥子園畫譜》 16.3cmx26.5cm
齊白石 遠游寫生畫稿 19×26.5cm 1909 北京畫院藏
從題款可知,此畫當時應該是『龍山七子』之一的羅醒吾出紙請齊白石畫的。此畫用筆精細,筆法嚴謹。畫中重巒疊嶂,蜿蜒的山路間前后有七個神態(tài)各異的穿長袍、留長辮的書生(即為包括齊白石在內的『龍山七子』),兩個仆人一個抱琴,一個捧書。
《芥子園畫譜》中山腳、坡岸畫法
《芥子園畫譜》中屋宇、樓閣畫法
山巒由多個渾圓的符號組合而成,這類符號在齊白石后來的山水畫中頗為常見,只是筆墨簡化、概括了許多。山石使用干筆淡墨以短『披麻』做精細的皴擦,畫得細而不膩,比較通透,筆法頗有細刀雕木之感。近處的坡岸、水口及遠處亭子下山坡的勾、勒、皴、擦,筆墨靈動灑脫,顯現出青年齊白石的才氣。
《芥子園畫譜》中趙大年松樹畫法
《芥子園畫譜》中松樹畫法
《芥子園畫譜》中唐人細筆白描芭蕉畫法
近、中景松樹的針葉肥厚茂密,畫法采用的是《芥子園畫譜》中趙大年的松樹畫法;遠松『梳子齒』般的松針也源于《芥子園畫譜》,這種松針的表現由于簡約、概括,畫起來省時省力,被齊白石所喜愛,經常應用于其『變法』后的山水畫中。
遠山上的雜樹林以橫點繪出樹葉,這是傳統(tǒng)山水畫中最常用的樹葉符號,在《芥子園畫譜》中也出現過。他以濃墨點苔,墨點排列得有些單調死板,據說齊白石青年時代的山水畫老師譚溥(一八○九—一八八七,湖南湘潭籍詩人、山水畫家)就慣用這種點苔筆法。
齊白石 臨沈周《碧山吟社圖》 41cmx145cm 1895
齊氏完成此畫后的第二年(一八九五),臨摹過明代大畫家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的《碧山吟社圖》,用筆蒼勁中見靈動,屬于『粗筆沈周』。除了有些苔點略顯死板外,其他方面都臨摹得很到位,特別是落款,臨寫得神形兼?zhèn)?、足以亂真,可見其超凡的筆墨功力與造型能力。
齊白石所畫之龍山在山形及樹木的表現方式上雖與沈周的碧山不同,但《龍山七子圖》中人物的排列明顯借鑒了沈畫,所以齊白石畫《龍山七子圖》時應該見過此畫。
齊白石 山居圖 北京畫院藏
與沈周的另一幅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東莊圖冊》相比,不難看出齊白石在《龍山七子圖》中所用的短披麻皴明顯是受到了沈周畫法的影響,區(qū)別在于:沈周的皴法蒼茫渾厚,而齊白石的用筆更趨精細,有細刀刻木的雕鑿感??傮w來看,《龍山七子圖》的風格還不突出,在表現形式上與明清的傳統(tǒng)山水畫還并沒有拉開距離。
?內容整編自:杜鋒《刪繁就簡 領異標新——齊白石山水畫的傳統(tǒng)淵源與形式美》《榮寶齋》2019年9月刊,感謝作者及雜志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lián)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