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藿香正氣散出自古代名醫(yī)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是以二陳湯為基礎,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調(diào)整胃腸的芳香揮發(fā)性藥劑而成。
因其主藥為藿香,能強化胃之活動,調(diào)正胃氣,故名藿香正氣散。
析言之:
藿香理氣和中,辟惡止嘔,兼治表里;
蘇芷桔梗,散寒利膈,以發(fā)表邪;
厚樸大腹,行水消滿,陳皮半夏,散逆除痰,以疏里滯;
苓術甘草,益脾去濕,以補正氣。
正氣通暢,邪逆自除。
成 分
廣藿香、紫蘇葉、白芷、大腹皮、茯苓、白術(炒)、陳皮、半夏(制)、厚樸(姜制)、桔梗、甘草、大棗、生姜
藥 證
藥證功效解析主要采用古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下簡稱本經(jīng))或《名醫(yī)別錄》中功效并參考現(xiàn)代功能主治。
藿香
【性味】辛,微溫。
《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現(xiàn)代功能主治】快氣,和中,辟穢,祛濕。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紫蘇
【性味】《別錄》:"味辛,溫。"
【現(xiàn)代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
白芷
【性味】《本經(jīng)》:"辛,溫。"
【現(xiàn)代功能主治】《本經(jīng)》:"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大腹皮
【性味】辛,微溫。
【現(xiàn)代功能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茯苓
【性味】《本經(jīng)》:"味甘,平。"
《本經(jīng)》:"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現(xiàn)代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白術
【性味】《本經(jīng)》:"味苦,溫。"
《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現(xiàn)代功能主治】補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陳皮
【性味】《本經(jīng)》:"味辛,溫。"
《本經(jīng)》:"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
【現(xiàn)代功能主治】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半夏
【性味】《本經(jīng)》:"辛,平。"
《本經(jīng)》:"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現(xiàn)代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
厚樸
【性味】《本經(jīng)》:"味苦,溫。"
《本經(jīng)》:"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現(xiàn)代功能主治】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桔梗
【性味】《本經(jīng)》:"辛,微溫。"
《本經(jīng)》:"主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現(xiàn)代功能主治】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
生姜
【性味】辛,微溫。
《本經(jīng)》:"去臭氣,通神明。"
《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現(xiàn)代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甘草
【性味】《本經(jīng)》:"味甘,平。"
《本經(jīng)》:"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現(xiàn)代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大棗
【性味】《本經(jīng)》:"味甘,平。"
《本經(jīng)》:"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現(xiàn)代功能主治】果(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藥性分析
辛溫解表藥
藿香 紫蘇 白芷 生姜 白術 厚樸 桔梗 半夏
化飲藥(化濕)
大腹皮 茯苓 半夏 白術
行氣降逆藥
陳皮 半夏 厚樸 大腹皮
甘滋甘淡藥
大棗 炙甘草 茯苓
看整個方子的功能一目了然:主要為解表退熱,利水化濕,行氣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甘滋淡滲利水的功能。
再從寒熱角度看:
陽性藥(溫熱)
藿香 紫蘇 白芷 生姜白術 厚樸 桔梗 半夏
平性藥
大棗 炙甘草 茯苓
陰性藥(寒涼)
無
方中并無寒涼的藥,辛溫解表為主,行氣化濕為輔。藿香量最大,辛能散解表邪,溫中,所以能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配伍紫蘇、白芷、生姜,增強了解表邪的作用;桔梗止咳化痰,并結合陳皮、半夏、厚樸、大腹皮、白術溫中降逆止嘔吐,下氣化水飲(水濕)消食的功效;
大棗、炙甘草,甘滋;
茯苓防止辛散化飲太過。
藿香正氣丸在現(xiàn)代似乎變成了神藥,似乎很多病證都有人用來治。
但從整體病機看,就是辛溫解表,針對暑濕感冒頭痛傷風,降逆止嘔,理中,化飲, 屬太陰少陰太陽病為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