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國繪畫線條具有的書法性,在歷來的藝術家中,不乏書法入畫的大家,把中國畫的韻味的提升,使中國畫藝術性大大提高。
【關鍵詞】中國畫;線條書法性;氣韻生動
中國畫以線條來表現(xiàn)國畫對象的形態(tài)、方向、數(shù)量甚至是色彩和空間。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無論是寫意還是工筆,無論是山水花鳥,其線條用筆都依靠書法性來衡量其審美的重要標準。如果說工筆畫的線條是書法中的楷書歐柳顏趙,那寫意潑墨就是書法中的行草和狂草。毛筆是一種很神奇的工具。軟性的筆毛卻能畫出特別剛性遒勁的粗細線條,有的酣暢淋漓有的婀娜多姿,無不體現(xiàn)出畫家對藝術和生活的感悟。
1 古人對中國繪畫線條綜述
南宋謝赫在《古畫品錄》中的六法提到了“骨法用筆”。把中國畫線條提升到書法性的高度,體現(xiàn)畫家用筆的力度、有意境、有風格、有品位以及對于藝術追求的高度。以意用筆,筆到意到、筆落形神呼之欲出。永字八法中永的八個筆劃,側,勒,努等等是中國楷書的基本筆法,也是畫法中的基本筆法,書畫其實是一理的。所以畫者必知書,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筆勢筆趣之轉運,以上說明了只有深入理解了書法的八字法訣,才能通曉繪畫中的六法。南朝宋時的宮廷畫家陸探微,在中國繪畫史上,據(jù)傳是正式以書法入畫的創(chuàng)始人,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對他有至高的評價。稱其畫“窮理盡性,事絕言象”他把東漢張芝的草書運用到繪畫上,充分體現(xiàn)了謝赫的“骨法用筆”之精妙。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載有他的畫達70余件,題材從圣賢繪畫、佛像人物到飛禽走獸,十分廣泛,無一不精。世人把陸探微與東晉顧愷之并稱“顧陸”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中記載:“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今草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相通,隔行不斷,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后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壁畫是陸探微的代表作品,其中繪畫人物皆形象瘦弱,寬衣薄帶,姿態(tài)瀟灑,體現(xiàn)出陸氏畫風在藝術表現(xiàn)上講求的骨氣之美,亦符合當時社會人物追求清瘦的審美風尚。張懷?評語:“象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也就是說陸探微的繪畫既表現(xiàn)出線條的骨法用筆之美,又表現(xiàn)出線條陽剛之美的內在生命氣質。
2 真正的畫家都是書法的高手
畫國畫的人應該具備寫一手好字的基本功,中國畫和書法一樣都是要將全身力氣運用到筆端,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而不是所謂的“畫”,是真正意義上的“寫畫”、“心畫”?!栋耸呱裣删怼愤@幅完整的白描藝術作品,絹本按照等級列隊形式繪制了87位神仙,此畫造型優(yōu)美,體態(tài)生動,氣韻流暢,線條清晰,畫面用筆遒勁有力,灑脫自然,根據(jù)線條都表現(xiàn)出了無盡的生命力。人物的疏密排列,聚散組合,線條的曲直轉合、布局的高低錯落、物件的大小方圓,無不將天王、神將一眾神仙腳踏祥云、御風而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再加上亭臺行云、流水曲橋等的渲染,畫面宛若仙境,使觀者無不為之驚嘆動容,全幅作品雖沒有任何著色,但由于筆法的成熟、靈動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勢,進而給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好似畫面的色彩呼之欲出,韻律感十足,把骨法用筆的重要藝術元素發(fā)揮到極至。而歷來與之相對應的《朝元仙仗圖》也是透過線條的準確性、表現(xiàn)性、完整性以及節(jié)奏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價值。
我們在運用中國畫線描的時候,基本用傳統(tǒng)的中鋒用筆,同樣中鋒用筆,用筆不同其風格就會不同,他和書法的用筆大同小異。我們的工筆勾線都是中鋒用筆,勾線張弛有度,流暢自如,不管線條長細粗短,筆桿要保持節(jié)奏的穩(wěn)定,用筆要有藏鋒,露鋒。注意行筆的頓挫,輕重緩急等書法性的用筆。以求物態(tài)的結構、質感、前后空間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極力營造出物態(tài)的生命氣息,使其達到形神兼?zhèn)涞乃囆g魅力。我們都知道,在清朝初年有一個和尚,他是明朝的后裔,明朝滅亡以后,他為了免遭殺害,遁入空門,潛心研究書畫,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是書畫兼能的大家。繪畫以書法線條入畫,畫面自由奔放,詩書畫一體,真正達到了無我的境界。他書法以“二王”為宗,然后學習唐宋書法,楷法,草法,把這些用筆很好的運用在他的繪畫之中,無論使花鳥、山水大都中鋒用筆帶拖筆,渾圓有力,以一當十,概括性強,說明對物體有很深的領悟能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落款既似哭又似笑,又好似不哭不笑,不拘一格,他的花鳥小品,多一筆則繁,少一筆則乏,用筆之準確、精練、概括。無不體現(xiàn)出生動節(jié)奏的韻律感,空間的虛實感,視覺沖擊力極強,給觀者以深刻的印象。清代畫竹高手鄭板橋,他畫竹的用筆明顯帶有書法的筆性,竹子滿構圖,清瘦勁挺,布局滿而不亂,疏密錯落有致,墨色濃淡相間,落款巧妙的穿插在從竹的縫隙中,打破規(guī)矩定式,或歪或斜,但透露出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情趣盎然,意境深遠,使觀者頗有置身茂密叢林之感。他的用筆簡練秀美,墨色溫潤如玉,少而不疏,多而不亂,意先筆隨,畫中體現(xiàn)書法的韻味。古代的文人畫,往往在簡約的畫面中,蘊藏著對筆意精心推敲與不斷的修煉。無論是八大山人,齊白石還是潘天壽,都十分重視線條的書法力度。厚重感和節(jié)奏韻律的追求,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線條。現(xiàn)代大師黃賓虹曾說過,如果不以書法來論畫,中國畫的構架也就無從體現(xiàn)。潘天壽先生也說過,把書法中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線條用于繪畫中,就是中國畫線條具有千變萬化的筆情墨趣,形成高度藝術性的線條美。從歷代大師陸儼少、陳洪綬、王蒙等大師的探索研究中不難看出,中國繪畫的筆法和墨法不分家,正所謂書畫同源,書畫同筆,書畫一體。中國書法先于繪畫成熟,繪畫在成熟到完備的過程中顯然受到書法直接的影響。他們既是父子關系又是兄弟關系,而且是孿生兄弟,流淌著共同的藝術血液,沒有哪個畫家不是書法家的。假如書法不行,他也成為不了卓越的畫家?,F(xiàn)在中國畫面臨問題,書法寫的好的畫家越來越少,和他們不重視書法有關,然后國畫的韻味也會差好多,值得深思。繪畫的書法性體現(xiàn)在一方面是技法性的,比如掌握書法的用筆原則,一方面又是精神性的,體現(xiàn)作者對線條的感悟,兩者缺一不可,互為作用。如果沒有扎實的書法基礎,很難使達到準確生動,惟妙惟肖的境界。所以說線條對于中國畫的重要性就象書法性對于線條的重要性一樣,都是最重要的,對待藝術要有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真正達到心畫,寫畫的藝術高度。綜上所述,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畫理的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傳統(tǒng)帶給我們的藝術養(yǎng)分,來表達物象的藝術本真,用心作畫,在繼承同時加進自己的本性,畫出更美的中國繪畫。
【參考文獻】
[1]史雅權.簡述南宋禪畫樣式的行程[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6,10.
[2]史宏云.牧溪水墨畫的東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M].北京人美,2009,6.
[3]曹玉林.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9.
[4]黎元廣.東方色彩研究[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8.
[責任編輯:王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