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關于三個和尚的古老諺語永不過時,
那么四個和尚呢?
唐代“四僧”會到西天取經(jīng),
而“清代四僧”卻是真真實實的“藝術家”。
清代“四僧”是誰呢?
他們分別是:
弘仁、髡殘、八大山人(朱耷)、石濤(朱若極),
就在這幾天,
他們“齊聚”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
展出81件套、總計163件作品,
是近年來舉辦展品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四僧”書畫展。
歷代皆有畫僧,
然而名聲最響者非明末清初這四位畫僧莫屬。
這四個人什么機緣下當了和尚?
他們的畫因僧人身份而出名,
還是他們憑借作品而成了名僧?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并欣賞他們絕無僅有的作品!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在他十九歲時,明亡,不久后父親也去世了。他很苦悶,為了躲避清朝政治勢力的迫害,也是為了保護自己,他選擇了出家為僧。
他的畫特點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點擊圖片往上拉,即可看到全部作品。
髡殘,本姓劉,字石谿,號白禿。湖南常德人。
髡殘比弘仁小2歲,32歲時明亡后,他就參加了反清隊伍。由于“父母強婚”,所以他選擇出家為僧人。
抗清失敗后,他避難于常德桃花源,后來在南京近郊牛首山的幽棲寺安頓了下來,參禪入道,禮佛畫畫,在山林澤藪里生活。
髡殘是一位能詩書,善繪畫的多面手。他擅繪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山水。他畫的山水,構圖飽滿,具有“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
▲點擊圖片往上拉,即可看到全部作品。
弘仁,是四僧中最年長的一位。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
34歲的時候,他加入過反清隊伍,失敗后,在福建武夷山為僧。40歲時,弘仁回到家鄉(xiāng)安徽,因為家鄉(xiāng)的黃山他最愛畫。
弘仁一生在空寂與幽靜中專心于藝術創(chuàng)作,將內(nèi)心的孤獨、無助與寂寥通過對真山真水的感悟,以繪畫這種特有的語言訴諸紙上,讓我們看到一個清俊、冷寂而又充滿藝術靈性的畫僧形象。
▲點擊圖片往上拉,即可看到全部作品。
石濤,清初畫家,原名朱若極,廣西桂林人。他愛吃苦瓜,頓頓不離,所以自己起了一個號,叫“苦瓜和尚”。
他是明代的宗室后裔,出生沒多久明朝就亡滅了。他的家里人遭害,為了躲避政治迫害,被家仆帶到寺院出家避難,因此出家為僧。然而成年后的石濤并不是一個很憤懣對抗的人,他非常入世,也熱衷于投入生活里去。
他的作品從大自然吸取創(chuàng)作源泉,并完善表現(xiàn)技法,充滿了動感與張力。石濤的山水畫,墨色很講究。用色則朱砂、赭石、花青并施。和墨則濕、干、淡、濃兼有,用濃墨濕筆畫梅、竹、荷花等,“野氣”十足。
▲點擊圖片往上拉,即可看到全部作品。
“四僧”在不同境遇下皈依佛門,
開始書畫創(chuàng)作,
“豁達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歸宿,
可謂是“殊途同歸”。
如果你想近距離看看他們的作品,
快點去故宮吧~
編輯:張艷青 王倩
● 震驚!“佛嬰”出世!懷胎6年、一生下就會走路、說話、手握珍珠……
● 醒來第一件事竟該是……一整年不生病全靠它!高僧、中醫(yī)都這樣做……
● 《歡樂頌》女主角皈依佛門16年,被贊“史上最真的觀音”!曾經(jīng)歷丈夫破產(chǎn)、抑郁、負債200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