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shù)清初“四畫僧”
四 畫 僧:石濤、朱耷、髡(kun)殘、弘仁
藝術(shù)主張:力主創(chuàng)造,反對摹古
“四僧”是指原濟(jì)(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前兩人是明宗室后裔,后兩人是明代遺民,4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
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氣,寄托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
藝術(shù)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diào)獨抒性靈。
他們沖破當(dāng)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標(biāo)新立異,創(chuàng)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fēng)采的畫風(fēng),
振興了當(dāng)時畫壇,也予后世以深遠(yuǎn)的影響。其中石濤、朱耷成就最為顯著。
石濤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構(gòu)圖大膽新穎,筆墨縱肆多變,
格調(diào)昂揚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畫家。
《淮陽潔秋圖》 石濤
石濤:(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
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 發(fā)為僧后,更名元濟(jì)、超濟(jì)、原濟(jì)、道濟(jì),自稱苦瓜和尚,
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jì)山僧、石道人、一枝閣,
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雪景山水圖》 石濤
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廣西全州人。
時石濤年幼,由太監(jiān)帶走,出家,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
性喜漫游,屢次游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 石濤
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
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淮揚潔秋圖》、《惠泉夜泛圖》、《山水清音圖》、
《細(xì)雨虬松圖》、《梅竹圖》、《墨荷圖》、《竹菊石圖》等傳世。
《采菊圖》 石濤
著《苦瓜和尚畫語錄》,闡述了他對山水畫的認(rèn)識,提出一畫說,主張“借古以開今”,
“我用我法”,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石濤對后世影響極大,作品歷來為藏家所鐘愛,歷代石濤贗品也經(jīng)久不絕,
但大多技藝低劣,屬“皮匠刀”的筆法,很容易辨真?zhèn)巍?/font>
《記雨歌帖》 石濤
但現(xiàn)代畫家張大千曾精研石濤,仿其筆法,幾能亂真,他有不少仿畫流傳于世,極難分辨。
張大千筆力不如石濤厚重,線條也較光滑,這是不同之處。
朱耷(八大山人)
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籍貫?zāi)喜?,明朝寧王朱?quán)的后代。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做道士。
別號雪個、個山個、人屋、刃菴、書年,何園個山驢漢,驢屋、傳綮,八大山人,
既是和尚又是道士,道號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明天啟至清康熙間書畫家。
《鯰魚》 朱耷
工行,擅山水、花卉、禽鳥、竹木。
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
朱耷山水繪畫欣賞
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tài)的寫照。
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于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
“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于畫,以書畫表達(dá)對舊王朝的眷戀。
仿倪山水 朱耷
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
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fēng)神。
章法結(jié)構(gòu)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
朱耷繪畫欣賞
代表作:《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以及《荷塘戲禽圖卷》、
《河上花并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
《椿鹿圖》 朱耷
《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
《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
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
朱耷書法欣賞
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nèi)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八大山人的書畫有不少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已不復(fù)得見。
《書畫卷》之一 髡殘
髡殘,俗姓劉,字石溪,號白禿,自署石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因字石溪,故與石濤并稱“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變”(崇禎上吊的日子)削發(fā)為僧的。
髡殘為人剛心不阿,為世人所敬重。他對人物、花鳥、山水皆能,以山水為最精。
《松巖樓閣圖》 髡殘
他畫的《層巖疊壑圖》軸,景致繁復(fù),層層深入,使觀者有可游可居之感。
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畫風(fēng)凝重幽深。他留下的傳世作品較少。髡殘何時開始作畫已難于稽考。
今見髡殘最早的作品為清順治十四年所作《山水圖》軸,繪畫風(fēng)格已經(jīng)成熟。
《江上垂釣圖》 髡殘
此后兩年無畫跡,而在清順治十七年傳世作品突然增多,
至清康熙六年形成了創(chuàng)作高峰期,今天所見髡殘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時期內(nèi)的創(chuàng)作。
他是怎樣與繪畫結(jié)下緣份的?據(jù)其自述:“殘僧本不知畫,偶因坐禪后悟出此六法。”
《仙源圖》 髡殘
又云:“荊、關(guān)、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師媲美于前,謂余不可繼跡于后?
遂復(fù)沈吟,有染指之志。”可知他作畫是出家后才開始的,并著意追蹤巨然和尚。
至于他創(chuàng)作熱情突然高漲,則同程正揆的交往有著極密切關(guān)系。
《山水圖》之一 弘仁
弘仁,俗名江舫,字鷗盟,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
明朝滅亡后入武夷山為僧,經(jīng)常云游名地,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
因以畫黃山為著,是安徽“新安畫派”的重要人物。
《山水圖》之二 弘仁
作品有《黃山天都圖》,《內(nèi)海松石圖》,《疏泉洗硯圖》等。
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畫跡可尋。
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禎七年創(chuàng)作的《秋山幽居圖》扇,
明崇禎十二年創(chuàng)作的《岡陵圖》卷,署款均為“江韜”。
《山水圖》之三 弘仁
《岡陵圖》共由5位新安畫家創(chuàng)作,各自獨立成幅。
弘仁之作筆法結(jié)構(gòu)參用倪瓚、黃公望,秀逸可愛。
其時,弘仁于5人中年齡最小,只有30歲,由于他畫得過分認(rèn)真,運筆略顯拘謹(jǐn)文弱。
弘仁《黃山圖》冊共60幅,畫六十處風(fēng)景點,
將黃山的各處名勝盡收筆底,可以說他是黃山寫生第一人。
山水畫之外,弘仁最愛畫松樹、梅花。
《雨條柳色圖》 弘仁
所畫松糾結(jié)盤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巖怪石,亦得意于黃山。
他曾自號“梅花古衲”,并遺命友人于其墓側(cè)多種梅。
《松梅圖》卷和《墨梅圖》軸為其畫松與梅的代表作品。
《山水冊》之一 弘仁
其松,落筆凝重,氣勢磅礴;畫梅,枝如屈鐵,暗香流動。
松與梅沖寒傲雪,高標(biāo)獨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寫照。
圖片 :網(wǎng)絡(luò) 編輯:卜司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