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閨蜜興沖沖的告訴我:我家寶寶斷奶了。我按照往常的經(jīng)驗問:“哭了幾天?誰帶著?”,結(jié)果閨蜜說,她一歲七個月的兒子自己主動不再吃奶,而且只在頭天晚上哭了一小下,最最重要的是,并沒有和奶奶姥姥睡,而是一直都跟她睡。寶寶還煞有介事的說:“寶寶長大了,不吃媽媽的奶了”。我驚呼這簡直不科學,拉著閨蜜跟我詳細介紹了一下她的經(jīng)驗,希望對各位計劃給寶寶斷奶的寶媽有所幫助。閨蜜的方法叫做“邏輯斷奶”。
什么是邏輯斷奶?
在名為《嬰兒令人驚奇的邏輯思維》的TED演講中,演講者向大家揭示了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嬰幼兒“邏輯能力”的發(fā)展是要早于語言發(fā)展的。
邏輯斷奶就是讓寶寶理解斷奶的真實意義,并且接受媽媽的決定。但是在寶寶因此感到傷心的時候,依然接納寶寶的情感。離乳的最佳時機
邏輯斷奶最大的好處,就是將寶寶和媽媽之間的情感傷害降到最低。當然這其中斷奶的時機很重要,這不只是說寶寶多大了,還要看娃吃的好不好?生活狀態(tài)如何,以及哺乳媽媽的是不是有這個意愿。閨蜜給兒子斷奶,就是因為朦朦朧朧感覺到,母乳在夜間已經(jīng)很難滿足娃的需求了,頻繁的夜奶又影響娃的休息。應該在孩子多大月齡時考慮斷奶呢?這不但要看寶寶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也要考慮斷奶對寶寶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以及媽媽生活的實際需求。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媽媽最好2歲以后再讓娃離乳。最早也要在1歲以后才能考慮讓孩子斷奶。事實上由于媽媽工作需要,大部分中國寶寶都會在1歲半左右斷奶。母乳曾經(jīng)是孩子最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隨著6個月的娃開始嘗試吃各種各樣的輔食,哺乳更多的時候成了孩子的心靈安慰。很多老人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就會對媽媽說,孩子是戀乳所以不好好吃飯,斷了奶就好了。其實恰恰相反,孩子斷奶應該選擇在孩子營養(yǎng)攝入充足的情況下。如果不好好吃飯,應先找出厭食原因,等娃能充分從飲食獲得營養(yǎng),再考慮斷掉母乳。
二寶在已經(jīng)斷掉夜奶的情況下,在白天覺得無聊的時候,還是會過來要求吃奶。這正是因為對于寶寶而言,吃奶是娛樂而并不是就餐。所以最好在寶寶能安排大量有趣活動的階段,給寶寶斷奶。比如冬天寒冷總是呆在室內(nèi),就很容易無聊。如果是春天,安排大量的戶外活動,娃可能幾個小時都想不起媽媽的奶。閨蜜吐槽說,兒子第一次斷夜奶,只是個意外。那段時間她帶著一眾實習生做項目,白天累如狗,晚上回來娃還要吃夜奶。某夜里,兒子吃了一個小時都不撒嘴,她耐著性子又等了二十分鐘,還沒停下來的意思,乳頭已經(jīng)開始疼。想想第二天的晨會。她狠心把兒子推開了。孩子哭了十分鐘,自己睡著了。哺乳是媽媽和寶寶的互動,不僅要考慮孩子的感受,更要考慮哺乳媽媽的狀態(tài),判斷是否離乳。斷奶前的準備工作
斷奶是一件考驗毅力和決心的大工程,如果想要一次成功,不反復糾纏。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這四點是閨蜜的私房干貨,敲黑板,快拿出小本本記下來。斷奶時最大的障礙是誰?雖然不愿意承認,但的確是家里“好心好意”的老人們。當寶媽宣布要給寶寶斷奶時,她們總會跳出來說:“我來幫你帶幾晚上就好啦”但是如果從寶寶的角度考慮這個事情:what?不讓我吃奶?還不讓我見媽媽?世界末日啊!媽媽們首先要樹立一個信心,就算我陪著寶寶,他也能順利斷奶,然后婉拒長輩們的好意。睡前奶、醒后奶、日常奶哪一種最難斷?當然是睡前奶。如果寶寶睡覺前有吃奶的習慣,讓寶寶突然戒斷是很不現(xiàn)實的。有些寶寶吃奶的時候有一些小習慣,比如摸著媽媽手指或者摸著腳丫之類的,這些小習慣可以幫助他在斷奶后幫助自己入睡。閨蜜的娃沒啥習慣,閨蜜在即將斷奶的前幾個月,每次哺乳都會塞給娃一個面包超人小公仔,能握在手里那種。在斷奶的時候,這個小公仔在斷睡前奶的時候,成了她兒子必備的安撫小物件。哺乳是寶寶和媽媽純天然的情感交流方式。一些職場媽媽除了哺乳其實很少和孩子親密溝通。所以對于娃來講,斷奶不僅斷掉的是媽媽的奶水,也怕失去和媽媽親密陪伴的時光。在決定離乳前,媽媽最好先抽出一段時間,高質(zhì)量的陪伴寶寶,建立起除了哺乳以外別的親密方式,比如讀繪本或者唱兒歌等等。
與其騙孩子媽媽的奶不好吃了,奶精靈飛走了什么的,閨蜜說寧愿相信孩子一歲半之后,能簡單理解斷奶的原因。大概在斷奶前三個月,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給孩子買了一本叫做《再見,媽媽的奶》的繪本,說的是寶寶長大了,能吃很多大米、魚、水果,所以不用再吃媽媽的奶了。每天晚上給孩子講講,但并不強制斷奶。直到有一天,當她有一次講完故事準備哺乳時,兒子搖搖頭,說“不吃奶奶了”斷奶三步走
當準備工作已經(jīng)完成,寶媽就可以開始給娃斷奶了。根據(jù)寶寶不同的情況,這個周期又長又短。如果寶寶還保持著一天若干次哺乳的情況,那么媽媽要有耐心,循序漸進讓寶寶和媽媽的奶說再見。如果寶寶只保留了睡前奶或夜奶,最多一周左右,寶寶就能適應沒有媽媽的奶的日子啦。從一歲三個月后,閨蜜兒子就已經(jīng)每天只在睡前和半夜吃奶了。于是閨蜜從午睡奶入手。周末的兩個上午,帶娃玩到筋疲力盡,寶寶倒頭就睡,斷掉了午睡前的哺乳。媽媽們可以給娃安排豐富的活動,讓孩子“樂不思乳”逐步減少哺乳次數(shù)。這樣不但孩子好接受,媽媽也能免受漲奶的痛苦。從躺在媽媽懷里吃著甜甜的乳汁入睡,到獨自入睡,對寶寶來講是很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曾經(jīng)有奶睡習慣的娃,媽媽要做好對娃的哭聲“充耳不聞”的準備。允許孩子用哭泣來釋放情緒,并且在旁邊溫柔的陪伴,是斷掉睡前奶的關(guān)鍵。閨蜜寶寶在大哭十分鐘后,對媽媽說:我長大啦。然后摸著公仔倒頭就睡。斷奶時讓寶媽們更發(fā)愁的是,本來已經(jīng)成功戒斷的寶寶。偶爾看到動物世界長頸鹿吃媽媽的奶,又勾起了“奶癮”,閨蜜表示,邏輯斷奶大法的好處就是,一旦孩子決定不吃,就可以教他在想吃的時候,用邏輯說服自己。媽媽可以在寶寶斷奶后,把這個繪本依然放在床頭,當寶寶想吃奶的時候,拿出來一起閱讀,幫寶寶內(nèi)化斷奶的邏輯,學習如何用理智戰(zhàn)勝“欲望”。在養(yǎng)育寶寶的過程中,我們會經(jīng)歷很多次“告別”,如斷奶、分床、上幼兒園等。如果像閨蜜一樣,將每一次告別看做是一次成長的機會。用斷奶這件事兒,教會孩子用理性控制自己,反而會讓斷奶的過程更加順利。比起具體如何操作,這樣的思維反而更加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