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水產(chǎn),深耕養(yǎng)魚第一線,不誤導(dǎo)不夸大不炒作不標題黨。奉獻實用養(yǎng)魚信息!歡迎您的光臨!
近期應(yīng)季應(yīng)時應(yīng)用文章選錄
接上期相關(guān)文章:
簡要介紹常見常養(yǎng)的七種大宗淡水魚類——水生動物圖文欣賞(1)
前兩期介紹了七種大宗淡水魚類和鰍類水生動物,本文(本期)綜合相關(guān)資料,匯總介紹常見養(yǎng)殖品種的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鳊、厚頜魴以及名稱為鳊魚或魴魚等十種鳊魴類魚種為主要內(nèi)容,作一簡要介紹。
我們常見和民間常稱為"鳊魚"的品種,現(xiàn)在多是指武昌魚(團頭魴)。在廣泛意義上,民間所為的"鳊魚",其實是幾種扁菱形魚類的統(tǒng)稱,明顯特征是體高側(cè)扁,"扁""鳊"同音,故名"鳊"魚,即:長春鳊、三角魴、團頭魴和厚頜魴。另外,還有廣東魴、長體魴、等種類。其中尤以團頭魴最為著名,因毛主席寫過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武昌魚(即團頭魴)變得最為聞名遐邇。
1.團頭魴
中文名:團頭魴
學(xué)名:Megalobrama amblvcephaia Yih
俗名:武昌魚、草鳊、鳊魚、團頭魴、團頭鳊、平胸鳊、扁塊魚等。
英文名:Bluntnose black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魴屬。
團頭魴體側(cè)扁而高,呈菱形,背部較厚,自頭后至背鰭起點呈圓弧形。體被為青灰色,兩側(cè)為銀灰色,鰭灰色,腹部銀白。頭小嘴小,頭后背部急劇隆起,口裂廣弧形。區(qū)別于其它鳊魚種類的地方是具有皮質(zhì)腹棱。
團頭魴體背部青灰色,兩側(cè)銀灰色,腹部銀白;體側(cè)鱗片基部灰白色,邊緣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間的條紋。體側(cè)扁而高,呈菱形??羯瞎切《?,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廣弧形。上下頜角質(zhì)不發(fā)達。背鰭具硬刺,刺短于頭長;胸鰭較短,達到或僅達腹鰭基部,雄魚第一根胸鰭條肥厚,略呈波浪形彎曲;臀鰭基部長,具27~32枚分枝鰭條。側(cè)線鱗50—60。腹棱不完全,尾柄短而高。鰾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團頭魴身子扁平,頭小背高,看上去像是縮著脖子,所以古人又稱該鳊魚為"縮項"。團頭魴為中下層魚類,其食性同草魚,為草食性魚類,又喜食人工飼料,食性較廣。產(chǎn)粘性卵。成魚養(yǎng)殖一般畝放1000-1500尾。
2.三角魴
中文名:三角鳊
學(xué)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俗名:魴魚、平胸魴、平胸鳊、鳊魚、塔鳊、三角鳊、烏鳊、火燒鳊(湖北)、法羅魚(東北)等。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魴鳊亞科、魴屬。
分布: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江河。
三角魴體高,側(cè)扁,體呈菱形。三角魴的上頜與下頜等長,頭小,口小斜裂,口端位,上下頜表面角質(zhì)化,腹棱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硬刺較長,長度大于頭長。背部青褐色,體側(cè)灰黑色,腹部銀白,各鰭均為灰白色稍暗。鰾3室,前室最大。生長較快,個體較大,最大大約5千克左右。
因頂鰭高聳、頭尖尾長,從側(cè)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三角魴屬中下層魚類, 對水質(zhì)要求較高些。3齡性成熟,卵淺黃色,卵徑1.1-1.3毫米,卵為微粘性。
三角魴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水域中以水生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淡水殼菜,也吃水生昆蟲、小魚、蝦和軟體動物等。三角魴食性的可塑性也很大,從低等的單細胞藻類到高等的無脊椎動物都可作為它的食物。
3.長春鳊
中文名:長春鳊
學(xué)名:Parabramispekinensis (Basilewsky)
俗名:鳊魚、長身鳊、草鳊、油鳊、鳊花魚、槎頭鳊等。
英文名:Whitebream,Beijing white bream。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鳊屬。
長春鳊象武昌魚又非武昌魚。體側(cè)扁,呈菱形。腹棱明顯,自胸鰭直至肛門背鰭刺粗壯而光滑。臀鰭條3.28~34。生活于水體的中上層。草食性。在流水中產(chǎn)漂流性卵。生長較慢,常見體重為1斤左右。
長春鳊是黑龍江、松花江名產(chǎn)“三花五羅”之一花——鳊花。鳊花脂肪含量極其豐富,卻又不是長滿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肌肉中脂肪含量高達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鮮,吃起來肥而不膩,營養(yǎng)價值高。適應(yīng)于池塘和水庫馴化放養(yǎng)。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4.厚頜魴:真正的鳊魚
中文名:厚頜魴
拉丁名:Tchang
學(xué)名:Megalobrama pellegrini (Tchang)
俗名:烏鳊
分類地位: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鲌亞科 >魴屬。
分布:主要在在長江干流、嘉陵江、岷江、沱江、金沙江、渠江、涪江和青衣江。
厚頜魴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中個體較大、經(jīng)濟價值很高的種類,在1930年,厚頜魴被初次記述,一度被當作三角魴的同種異名。四川漁諺“一鳊二巖三青波”,說的是最好吃的三種有鱗魚類,其中“鳊”就是指厚頜魴。厚頜魴頭小、體高、肉肥、味美,深受喜愛,目前屬于高檔魚之列。
厚頜魴頭短小。口端位,呈深弧形,口裂較窄,后端伸達鼻孔下方。上下頜等長,均具較短而發(fā)達的角質(zhì)邊緣,較厚,略呈三角形。眼較大,側(cè)位,距吻端較近,眼間隔寬而圓凸,上眶骨大,略呈三角形。鼻孔在眼前緣上方,離眼前緣較近。背鰭較長,背鰭游離緣上角尖形,末根不分枝鰭條為粗壯硬刺,刺長大于頭長。胸鰭較長,末端后伸達到或超過腹鰭起點。腹鰭后伸接近或達到肛門。側(cè)線完全。腹鰭基部具三角形腋鱗。
厚頜魴體高而側(cè)扁,外形呈菱形;背部較窄,腹棱存在于腹鰭基部至肛門之間。體較高,體長為頭長的2.5倍以下??诙宋唬噬罨⌒?,頭寬為口寬的2.3—2.5倍。鱗中等大,體背、腹鱗較體側(cè)鱗為小。鰓耙短小,排列較密,第1鰓弓外側(cè)鰓耙15—17。鰾3室,中室長于前室。厚頜魴屬雜食性魚類,人工飼料喜吃。
5.廣東魴
中文名:廣東魴
學(xué)名:Megalobrama hoffmanni Herre et Mvers
俗名:花鳊、真扁魚、河鳊等。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魴屬。
廣東魴體高而側(cè)扁,呈長菱形。自腹鰭基至肛門有明顯的腹棱。頭小。眼大。口小,端位,上下頜角質(zhì)層較薄。無須。側(cè)線平直。背鰭刺光滑,長且粗壯,約與頭長相等;臀鰭基部長。生活在水體中下層,尤喜棲息于江河底質(zhì)多淤泥或石礫的緩流處。雜食,喜食水生植物及軟體動物。3~4月間產(chǎn)卵。常見體重約2斤。肉細嫩,味鮮美,富含脂肪,為名貴食用魚。分布于珠江水系及海南島。
6.長體魴
中文名:長體魴
學(xué)名:Megalobrama elongata Huang et Zhang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魴屬。
長體魴的體高比其它種為低。眼徑小于吻長,頭長為眼徑的4.3~4.6倍。側(cè)線鱗56~61。背鰭最后一枚硬刺和最長分枝鰭條均短于頭長。此魚發(fā)現(xiàn)于長江上游。
7.四川華鳊
中文名:四川華鳊
學(xué)名:Sinibrama taeniatus(Nichols)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華鳊屬。
四川華鳊作為一種小型魚種,是鯉科華鳊屬的一種魚類,四川當?shù)厝擞謱⑵浞Q號為“麥線魚”。它們體型嬌小卻有力,能在水體中快速游拽。作為雜食性的魚種,四川華鳊的食物范圍也較為廣泛。同時四川華鳊喜好群居,一般都是成群結(jié)隊地出沒。
四川華鳊背鰭硬刺粗短,最長分枝鰭條顯著小于頭長。背鰭起點位于腹鰭起點的后上方。側(cè)線鱗54(10-11)/(5-V)57。第一鰓弓鰓耙數(shù),外側(cè)12-18,內(nèi)側(cè)15-19。下咽齒3行。鰾2室,前室較短,后室長,末端圓。腹腔膜白色。腸長為標準長的1.1--1.5倍。體側(cè)扁,稍低,背部輪廓呈弱弧形,胸部圓,腹部輪廓弧形。腹鰭基部至肛門前有明顯的腹棱。
四川華鳊頭短小,背部較平直,在鼻孔前方有一凹陷。吻短,前端圓鈍。口端位,口裂傾斜,后端伸達鼻孔下方。上下頜幾等長,唇稍厚。無須。眼較大,位于頭部近前端,眼后頭長約等于吻長和眼徑之和,眼間頭部稍圓凸。鼻孔位于眼前緣上方,離眼前緣較近,鼻孔前緣約在吻部的中點。尾鰭叉形,末端尖,最長鰭條為中央最短鰭條的2.0倍左右。尾柄較長,側(cè)扁。肛門緊靠臀鰭起點。鱗片較大,側(cè)線完全,在胸鰭上方向腹面稍彎,到肛門后上方折轉(zhuǎn)向上伸入尾柄中軸。腹鰭基部有一腋鱗,較厚。腹鱗稍小于側(cè)線鱗,側(cè)線上方有一明顯的黑色縱帶,前端從眼后緣直達尾鰭基部,緊靠黑色縱帶之上方有一條窄而明顯的白色縱帶紋。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余各鰭灰白色。
8.海南華鳊
中文名:海南華鳊
學(xué)名:Sinibrama melrosei (Nichols et Pope)
俗名:大眼魚等。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華鳊屬。
海南華鳊體背灰色,腹部銀白色,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余各鰭淡白色。體菱形,頭背面淺弧形,體高,側(cè)扁。自腹鰭基至肛門有腹棱。頭小。吻較短??诙宋?,口小,斜裂無須,唇較厚,下唇褶不相連。上頜骨后端伸達鼻孔前緣下方,鰓耙細小。眼大而突出,上側(cè)位,眼間隔寬平。鼻孔上側(cè)位,接近眼前緣。側(cè)線下彎呈淺弧形,在體側(cè)下半部,后部行于尾柄中央,側(cè)線鱗50以下。背鰭刺光滑、細長,最長分枝鰭條與頭長相等或稍長,臀鰭基部長分枝鰭條21~25根。肛門在臀鰭前方。
海南華鳊屬小型魚類。性雜食,多以高等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蟲為食。雌魚體長10厘米以上可成熟產(chǎn)卵。分布于珠江水系及海南島。
9.大眼華鳊
中文名:大眼華鳊
學(xué)名:Sinibrama macrops (Gunther)
俗名:大眼魴、大眼鳊等。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華鳊屬。
大眼華鳊外形與海南華鳊相似。主要區(qū)別為側(cè)線鱗54~60;背鰭條短,最長分枝鰭條小于頭長;臀鰭條略少,基部稍短。大眼華鳊中型魚類,常見個體體長為20~30厘米。分布于臺灣、福建、廣西等地。
大眼華鳊頭小而尖,吻短,口端位,半圓形,口角止于鼻孔的下方,眼大。背鰭具1根粗短的光滑硬刺,最長鰭條短于頭長。臀鰭基較長。側(cè)線前部略向下彎。體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沿體側(cè)中線有一條黑色寬縱帶紋;背鰭、尾鰭青灰色,其它各鰭淺色。
10.東方歐鳊
中文名:東方歐鳊
學(xué)名: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俗名:鳊魚、鳊花、歐洲鳊
英文名:European bream。
分類: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歐鳊屬。
東方歐鳊體較高,卵圓形,甚側(cè)扁,腹部在腹鰭基至肛門有腹稜,尾柄短而高。頭小,吻鈍,眼中等大。口前位,口裂小,呈馬蹄形,上頜后端伸至前鼻孔下方。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咽齒一行。無須,鱗中等大,側(cè)線完全。腹鰭基有1腋鱗;背鰭高,無硬刺,背鰭微凹;臀鰭基部長;尾鰭深分叉,下葉長于上葉。胸鰭不達或超過腹鰭起點。體背部青灰色,體側(cè)銀灰色,腹部銀白色,臀鰭、腹鰭與尾鰭為黑色。
東方歐鳊耐鹽性、耐堿性均強。在湖水礦化度為0.42-3.43克/升、PH值8.5-9.0的各水域中都能生長和繁殖。也耐低氧,水中溶氧量在0.5毫克/升時,仍不死亡。生長適溫為17-24℃。成魚個體較大,一般體長30-50厘米,體重1-5斤。4-5齡達性成熟,體重2斤左右。產(chǎn)卵水溫為12-24℃,粘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
東方歐鳊系雜食性魚類,主食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水生昆蟲及幼蟲、寡毛類、小型殼薄的軟體動物,有時也食絲狀藻、水生高等植物的嫩莖、葉和種籽。
東方歐鳊原產(chǎn)于歐洲,故又稱為歐洲鳊。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移植到俄羅斯的卡斯里諸湖及伊塞特河水系,以及逐步向東方擴散進入鄂畢河流域。1949年移植到中亞細亞的巴爾喀什湖。由于新疆的伊犁河向西流入巴爾喀什湖,額爾齊斯河流入鄂畢河,東方歐鳊沿河而上,1963-1965年相繼進入新疆的伊、額兩河。1968年被移植到福海湖,1979年相全新疆自治區(qū)各地移植。東方歐鳊肉質(zhì)肥厚嫩鮮美,不亞于鳊和團頭魴,是一種食用價值較高的優(yōu)良品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