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處方是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在辨證論治和 整體觀念指導下的腧穴組合,有明確的組方原則, 通過腧穴之間的相互配合、促進及制約,發(fā)揮治療 效果的最大化 ?!端貑枴ぶ琳嬉笳摗?云 : “主病之 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中、下三 品之謂也。 ”針灸同樣注重配伍時君、臣、佐、使 等用穴的主次之分,這直接影響著針灸的臨床療效。
1 選穴
腧穴是針灸處方發(fā)揮療效的基本要素。針灸的 臨床療效與腧穴的選擇有著密切的關系 。 《標幽 賦》云 :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針灸處方的配 伍如同中藥處方,應體現(xiàn)君、臣、佐、使的嚴謹 性,因而針灸處方中君、臣、佐、使的選穴原則就 變得極為重要。
馬駿等 主張,以原穴為君,以 俞募為臣,以五腧穴為佐,以八會穴或八脈交會穴 為使。焦新民 認為,在循經(jīng)取穴總原則下針灸 處方中腧穴配伍應采用前后配穴、表里配穴、左右 配穴、上下配穴等十一法。麻仲學等 認為,可 采用本經(jīng)法、同名法、異經(jīng)法等選配穴十三法。
2 針刺先后順序
《內經(jīng)知要》云 : “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后及內 部者,……當先治其外,后治其內。若先起內部而 后及外部者,……當先治其陰,后治其陽 。 ” 《靈 樞·周痹》云 : “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后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 后刺其下以脫之。 ”可見如疾病的發(fā)生部位、性質 不同,針刺的順序則不同。
針刺的先后順序原則包括:
1) 穴有主次,治有先后, 即先針主穴,再針配穴; 2) 先針病所從生者,即 治本為主,治標為次,針刺宜先本后標;
3) 先標 后本;
4) 先安未受邪之地,即 “既病防變”的原 則;
5) 先升清后降濁,升清是降濁的前提。
此 外,急性痛證可先選取遠端穴 位,后選取局部穴位,對于慢性疼痛者,應先選取 阿是穴再選取遠端穴位。
3 針刺深淺
《靈樞·九針十二原》云 : “夫氣之在脈也, 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則邪氣 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 益 ” ; 《素問·刺要論》云 : “病有浮沉,刺有淺 深,……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可見針刺 深淺不同,其在針灸處方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腹針療法中主穴 ( 即君臣穴) 的針 刺深度要略深于常用針刺深度,而輔穴 ( 即佐使 穴) 的針刺深度要淺于常用針刺深度。
4 針刺刺激量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 : “刺急者深內而 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發(fā)針,……刺大者微瀉其 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發(fā)針而淺內之,……刺澀 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 ”可見針灸時不 同疾病的刺激量不同。針刺少商穴時,根據(jù) 不同的病證可采用不同的針法,如治療咽喉疼痛時 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治暈厥時用毫針重刺,治癲狂 時用艾柱施灸。
5 辨證論治
辨證配穴是配穴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腧穴配伍 最基本的規(guī)律。運用程氏安神方 治療失眠時的君、臣、佐、使選穴應視辨證論治而 定,雖都由內關、神門、大陵組成,但當辨為痰阻 心竅證時,則應以內關為主穴; 辨為火擾心神證 時,應以大陵為主穴; 辨為神不守舍證時,應以神 門為主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