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nirvana
攝影及編輯丨nirvana
河西走廊 ,一直是年少時的一個夢,那里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恢宏,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落寞惆悵。
還有歷史上那些耀眼的名字:張騫,馬超,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玄奘……。河西走廊 ,這是一條在古代中國地理及文化上都至關重要的一條長廊,它夾在祁連山和合黎山,龍首山等之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 玉門 關,因在黃河以西故名。自古是東西交通必經的通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即通過這里。
正文
行程安排:第一天 經 廣元 出川到天水,第二天 天水經蘭州 ( 蘭州博物館)到張掖,第三天 張掖 (馬蹄寺,七彩丹霞)到 嘉峪關,第四天 嘉峪關 到 敦煌 (莫高窟,沙漠宿營)第五天 敦煌 (鳴沙山月牙泉,陽關, 敦煌 影視城)第六天 敦煌 - 嘉峪關 - 武威,第七天 武威 - 天水 (麥積山石窟)第八天 回家
行程安排上因為是自己開車,路上浪費了幾天,所以沒有走甘青大環(huán)線。
第一天晚上八點到達天水,很巧的是朋友訂房又訂到了我去年國慶住的那家酒店,上次在那家酒店外面,隨手用手機拍了一張,后來發(fā)到某論壇,一個網友竟然在那張照片中找到了自己,太巧了。
-從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
在天水住了一晚后,因為第二天的行程比較遠, 天水到張掖 816km,開車要十小時以上,所以沒去麥積山。到蘭州完全是臨時起意,快開到蘭州的時候,覺得時間還早,路上車也不多,想了想,怎么還是得去看看馬踏飛燕吧。
劍龍化石
馬家窯彩陶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5000年多左右。這圖案設計真不敢相信是5000多年前的。
模擬的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繪制過程。在昏暗的石窟中,那些在歷史上不知名的工匠們,把自己心里對佛的信仰和對藝術的追求付諸于這一面面石墻。往事越千年,這些工匠們一如莫高窟外的黃沙被湮沒無聞,但是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寄托對生活的希望和佛的信仰,留給后世子孫文明于世界的文化財富。
那這位禪師是樂尊?法良?
這文字很像上次在桃坪羌寨看到的羌族文字,看著都像一個字,就是一個字也不認識。羌族好像本身也是和西夏黨項族是一個祖先吧。
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男耕女織絲路繁忙
鎮(zhèn)館之寶------馬踏飛燕雖然現(xiàn)在這個名字有很多爭議,但是我還是習慣的把它叫做馬踏飛燕了。1969年10月出土于武威的雷臺漢墓,我國古代青銅藝術中無與倫比的珍品,國寶級文物。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只要是國家級旅游城市都能看到這個標準。
銅車馬儀仗俑隊同時于武威雷臺漢墓出土,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氣勢宏大,只是覺得人物制作上還是要遜色于戰(zhàn)馬和車。
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彩繪《驛使圖》復制品《驛使圖》繪于公元3世紀前后,它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郵驛的國家之一。我記得我以前一張郵政卡就有這個圖案,旁邊一個大爺看我們很有興趣,給我們講了一個典故,圖中的驛使臉上五官獨獨缺少了嘴巴,這個意思就是代表了的郵政工作的保密性。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
張掖 ,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舊時也稱甘州,得名于甘峻山下甘泉流淌,在城內行成天然沼澤,蘆葦茂生,蘆花飛舞。甘州在歷史上一直扮演著軍事重鎮(zhèn)的角色,唐陳子昂在《諫武后疏》中提及:河西之命系于甘州。張掖景點分布上比較散,因為晚上還準備開車去嘉峪關住宿,時間關系只能選擇兩個了,上午去馬蹄寺,下午去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馬蹄寺
馬蹄寺在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距市區(qū)65km。在最早的時候這里是漢傳佛教的寺院,在歷史的變遷中,這里現(xiàn)在變成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所以馬蹄寺的傳說就成了藏族的英雄格薩爾王在天空騎馬經過時,馬落下來在這里踩了一個腳印,后來在這里就建了馬蹄寺。文革中寺院損失慘重,石窟外的建筑大部被毀,石窟里面的雕像,壁畫也被破壞,很多東西都是1986年后修復的。
這是我們沒有想象到的大西北 。
三十三天洞窟下的經幡配上藍天白云,格外耀眼。因為還未到國慶節(jié),各路大軍尚未到達,游客還是不多。
這是右邊一個不是很起眼的房子,最先只是在這外面拍了一張照片,沒有進去,后來在其他地方都沒找到馬蹄印,一打聽,原來馬蹄印在這個房子里面。
三十三天洞窟
三十三天洞窟內剛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覺得非常奇怪,怎么叫三十三天,古代再牛逼的工匠沒個幾十年估計也搞不成,就放到現(xiàn)在你要三十三天把這個石窟開鑿出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網上查了下才知道,原來三十三天是有佛教意義的,指天界為三十三諸天所居,欲界第二重天忉利天翻譯來就是三十三天。
這是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來的通道 ,斑駁光滑的石壁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陽光斜射進來,明暗層次都非常好。這還是剛進去的地方,高度都還行,越往上走越狹窄,有的地方背著包都不好通過,我只好把包提著爬行向上。
為什么越往上走越狹窄呢,而且介紹上寫的,馬蹄寺是上下有七層共21個石窟,7層,7級浮屠。那么這個石窟就應該是建在石頭里面的塔了啊!原來是塔。。。寫游記時我特意在網上查了下為什么這里叫三十三天洞窟,但是都沒有特別好的解釋,只是找到這么一段話,大意是三十三天的由來,忉利天主也就是這個天的領導,應該是還沒成仙之前,看到一座破廟,很傷心,決心要把這個廟修建好,但是資金有限啊,于是又找來三十二個人,原文上寫主要是女人,所以就由三十三個女人把這座廟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寶塔。
大家都拿出一點錢,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來造廟造塔。塔廟造完了,這三十三個人的生命結束之后,全都升到天上去了,每一個人有一層天,所以三十三個人就有三十三天。而這三十三天的中間就是忉利天天主。三十三天石窟我想可能當時就是建造者也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集資修建洞窟寶塔,然后為了紀念這個事情而取名的,也算是給施主們許一個美好的心愿吧。塔的頂端供奉的就是綠度母,也就是所有度母之主,在藏傳佛教中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墻上布滿了亂涂亂畫
由石窟內看出去的景象,天高云淡,風景如畫,與石窟旁殘缺的的壁畫、詩詞對比鮮明。
走完最高的一段臺階下來,腳還是軟的,我恐高。。。右邊的這條路不知道怎么封了,上下都走左邊,兩個大人根本錯不開,只有等對面的人在這錯開后才能繼續(xù)走。
走進馬蹄寺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想著可能是寺廟的顏色都差不多吧,會產生這種感覺,但越走覺得不止這些,后來猛然想起,這不就是拍《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那個小孩見到喇嘛的地方嗎,那時還專門查過關于駱駝吃鹽的事情。
年代久遠的洞穴,只能容一人彎腰通過,可見當年開鑿是多么不易。
從洞窟出來,往左邊拐上去就到了天馬留下的腳印的那個小房子了,以前當地人很多都拿墨汁拓馬蹄印回家供奉,現(xiàn)在被玻璃罩住了。
悠遠的天空下的青山白雪
藥師殿等還是明萬歷年間舊跡
馬蹄寺和七彩丹霞在 張掖 的兩頭,距離大約90km,213省道。七彩丹霞最好是下午去,因為夕陽下的丹霞更加漂亮。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1月由 中國 地理雜志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lián)合舉辦的' 中國 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 中國 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接近下午四點了。丹霞地貌平時看其實感覺很一般,一定要在落日時分看最好,色彩感也是最強烈的。國慶期間落日一般是七點左右,1號和5號觀景臺看日落是最好的地方。
進入景區(qū)后直接有大巴車送到觀景臺。里面有五個觀景臺,一個景點看完可以乘坐大巴車到下一個景點。
這種地貌應該是沉積石形成的,不同顏色的沙石沉積后,經過造山運動形成各種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這種風景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比較常見,但是這么大范圍的,色彩感這么好的確實不多。
為了拍出空曠的感覺,等了好長的時間,等到其他人都走了才給朋友抓拍下了這張。
去四號觀景臺,我們到的時候,觀景臺上已經人山人海,好的機位早就被人占了。
像不像《E.T》的海報
觀景臺上已經擠不過去了
看完丹霞,我們當天準備趕到嘉峪關住,離敦煌近一點。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 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東漢應劭解釋“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漢帝國在漢武帝時期,逐匈奴于漠北,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qū)歸入漢朝版圖。自此,開始了中原王朝經營河 西和 西域的偉業(yè),揭開了歷史上 敦煌 開發(fā)的篇章。隨著 敦煌 日漸呈現(xiàn)出繁榮昌盛的景象,這里也逐步發(fā)展成為 西北 軍政中心和文化商業(yè)重地,成為'華戎所交大都會'。
嘉峪關 - 敦煌因為買了第二天莫高窟的門票,害怕路上堵車,所以一大早就出發(fā)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完全是多余的,一路上幾乎沒有車,很順利的就到了敦煌 。
外面的溫度只有八、九度,而且風很大,冷得不行。
布隆吉服務區(qū)的反彈琵琶雕像,在晨曦中翩翩起舞。
太陽冉冉升起
一路風塵仆仆,終于到達敦煌
第一個目的地-莫高窟
到敦煌還是最想看的是莫高窟。一年前在成都專門去看了敦煌藝術展,就特別向往看看真的。在游客中心換票后,要提前看兩場電影,介紹莫高窟歷史文化背景的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藝術的球幕電影《夢幻佛宮》。特別是球幕電影《夢幻佛宮》非常震撼。等了兩個多小時才看到電影。
莫高窟游客中心在路邊,有很大的一個停車場,但是景點離游客中心還遠,需要看完電影后坐景區(qū)的車前往。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這是西北的一顆明珠,它不僅是佛教藝術的見證者,也是古代文明的真實記錄者,它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有一位叫樂尊的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云游,忽見山上金光萬丈,似乎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xiàn)。樂僔被這一奇景給震住了,以為這是佛在給他啟示,于是在三危山對面的莫高窟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莫高窟從此誕生了。
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山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布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
我在晚霞彈起琵琶思念化作飛天壁畫
洞窟頂部已經殘缺不全的壁畫。導游還說了個事情,洞窟內彩塑的壁畫,特別是臉部身體部分,現(xiàn)在看著都是黑色的,原來是上色的顏料大量使用了鉛丹和鉛白,一千多年來,鉛慢慢變色就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黑色。
莫高窟內是禁止拍照的,但是導游說如果為了更好地觀看,自備一個冷光手電筒還是允許的,下面的照片是2016年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所拍攝的復制品,展出地點: 四川成都博物館。
鳴沙山月牙泉
景點就在敦煌 市城南,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于世,2015年7月20日,被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據說上世紀初還有人來這里釣魚,1960年前,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來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 敦煌 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
從2000年開始, 敦煌市采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暫時免于枯竭。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回旋,如果不進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將面臨干涸枯竭的危險。
最先以為月牙泉應該有個觀景平臺,后來發(fā)現(xiàn)要拍出月牙泉全貌最好還是往山頂走,在沙地里面走路真的是異常辛苦,還得隨時擔心相機進沙子,我出發(fā)前買了相機防沙的罩子,到了覺得很不方便,后來也沒有用。回家一看還好,也沒進沙子。
下山要方便很多了,我們直接從上面滾下來的。玩high了,只是后來清理衣服褲子里面的沙子花了很多時間。對了,滑沙是很有意思的,有那么一個滑板,人坐上面從山上滑下來非常有趣。
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為漢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
陽關與玉門 關互為犄角,南北呼應,后有敦煌作為戰(zhàn)略支撐,而且舊時這兩個地方都是水源,在往前走就進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所以只要守住水源,等于就守住了這里。
由于昨夜沒睡好,已經非常疲倦了,游完鳴沙山月牙泉后,一身沙子,只想回酒店好好休息下,誰知回到酒店洗了個熱水澡又滿血復合了,看了下最近的景點,那就去陽關吧。陽關,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xiāng)'古董灘'上。
路程不遠,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沿途都是茫茫的戈壁,但是快到陽關的時候,開始出現(xiàn)了一片小綠洲,有村落,這里叫葡萄溝,我們去的時候正是葡萄成熟的時候,到處是賣葡萄的,因為敦煌這邊的日照幾乎是四川的兩倍,所以水果非常好吃。
這個張騫的雕塑比 甘肅 博物館那個雕塑更加有氣勢了,但是我記得好像在哪個地方看到過介紹說漢朝是沒有馬鐙的嗎?
從這里到陽關遺址不遠,也可以選擇騎馬感受下氛圍。
陽關的漢代烽燧遺址
勒勒車蒙古式牛車,為草原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當年的人們在陽關補充給養(yǎng),然后西出陽關,穿越茫茫的戈壁,恍惚間,仿佛又聽到了絲綢之路上的駝鈴,只有真正站在蒼涼的戈壁灘上,風卷起黃沙,可能你才能真正體會到“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渡玉門關”的意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