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河洛”指黃河與洛河交匯地帶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核心。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薄墩撜Z》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薄吨駮o年》里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河洛文化的古代地域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原發(fā)性:河圖和洛書是中國哲學的開端,同時儒學、道學、佛學等都起源于河洛。正統性:河洛文化在古時就是人們追求和信仰的標志,儒學淵源于河洛三代的禮樂文化。兼容性:有強大的吸引、包容、凝聚的力量,能兼容并包,并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輻射力和同化力向外傳播延伸。連續(xù)性:河洛地區(qū)有古代三皇五帝傳說,還有與傳說相關的歷史遺跡。大量地下文物的發(fā)現,印證了歷史文獻記載的真實性。 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的黃河奔騰而下,出潼關后與發(fā)源于陜西省華山之陽的洛水在河南鞏義市交匯。
在黃河、洛水的許多傳說中,最有影響的當是“河圖洛書”。由其不僅產生了中國元典文化《周易》八卦和《尚書·洪范》,以至后來形成了“河洛”學。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史記·封禪書》又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由此可知,作為一個文化概念,“河洛”既有地域上的意義,又有人文上的內涵。在地域概念上,歷史上的“河洛”不僅僅指洛水與黃河交匯形成的夾角地帶,而是泛指以洛陽、嵩山為中心的“河南”、“河內”、“河東”等廣大地區(qū)。這片廣袤的沃土是中華先民最早的繁衍生息之地,更是中華文明誕生的源頭之地。 1、河洛地區(qū)孕育了華夏文明。中華民族號稱是“炎黃子孫”,河洛地區(qū)是炎黃二帝誕生和活動的主要地區(qū)?!秶Z·晉語四》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少典是有熊(今河南新鄭)的國君,后傳位于黃帝,故《通鑒外紀》卷一引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新鄭,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秉S帝時期河洛地區(qū)農牧業(yè)已相當發(fā)達,因而人口繁盛。據《世本》記載,黃帝的后裔顓頊、帝嚳以及堯、舜等作為部族首領在河洛地區(qū)形成了152個邦國,其后代有875個姓氏,包括了后代遍及全國各地的800多個大姓的百分之九十。 當遼闊洪荒的南苗、東夷、西戎、北胡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由于農牧生產的先進和手工業(yè)經濟的發(fā)達,河洛地區(qū)的華夏人率先進入奴隸制社會,從而結束了社會的“部落”形態(tài)而形成了早期國家“酋邦”,進而又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夏王朝。大量確鑿的考古資料已經證明,登封的告成就是夏的首都。恩格斯指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夏王朝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華夏國家最古老的原生形態(tài),對社會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后,在河洛地區(qū)出現了更為成熟的文字、城市、禮制和青銅器,標志著中華文明已經發(fā)展到了全新的階段。 “禹都陽城”、“商都西亳”、“周都洛陽”之后,河洛地區(qū)文化更加發(fā)達。從史前傳說時期到三代期間,河洛地區(qū)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多領域中誕生了一大批精英,如黃帝、夏禹、伊尹、傅說、姜尚、周公、老子、莊子、墨子、商鞅、子產、申不害、韓非、吳起、鬼谷子、蘇秦、鄧析、公孫衍等,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縱橫等諸多河洛文化流派,并產生了眾多的各具特色的典籍,如《詩》、《書》、《易》、《禮》、《樂》、《春秋》等。這些典籍被后人尊稱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安身立命之“經”。河洛文化由此逐漸成為強勢文化,在其輻射和影響下,“東夷”、“西戎”、“苗蠻”等文化也都很快華夏化。河洛文化東進而齊魯文化興,河洛文化南移而楚湘文化昌。 2、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肇始于“河圖洛書”?!吨芤住は缔o上》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昂訄D”、“洛書”凝結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象和超凡的智慧。至漢代,一些經學家用“河圖洛書”敷衍解說《周易》和《尚書》,認為八卦和《周易》是伏羲和文王所演作,《洪范》九疇則是夏禹和箕子所為,二者皆出自天授,取法乎天,并進而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河圖洛書”作為中國儒家經典之來源,蘊含著中國哲學最古老的原創(chuàng)思想和東方人高度的智慧,并由此生發(fā)出了許多中國古代哲學、醫(yī)學、天文、歷算以及兵、刑、道、法等方面的重要內容。歷史是永恒的,始建于晉穆帝永和四年的龍馬負圖寺,今天仍矗立在孟津縣黃河南岸的雷河村。商承夏制,周承殷制。周代確立了以“敬天”“明德”為基本內容的政治教化思想、以宗法為根本的國家政治制度、以禮樂為核心的社會規(guī)范等,形成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國家運行機制,影響了中國以后數千年??鬃邮①澲艽湔挛幕拔∥『醮笤铡?,“郁郁乎文哉”,實非虛言。 3、河洛文化代表了中華文化。產生于夏商、成熟于周、發(fā)達于漢魏唐宋、傳承于其后各代的“河洛文化”,既包括以農耕經濟為中心形成的物質文明,也包括由此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心理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早期的河洛文化與當時其他地域文化如齊魯、燕趙、秦晉、吳越、巴蜀、荊楚以及東夷、羌戎文化相比,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正統性、源頭性與傳承不衰,同時它又是國都文化、政治文化,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逐步展開。在所確定的8個重點考察點中,除一個為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外,其余7個古遺址全在河南境內并均在河洛地域的核心區(qū)———洛陽和鄭州兩地。這再一次向世人說明,河洛文化對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形成和中華文明發(fā)展做出了最卓越的貢獻。河洛文化最使世人驚嘆的顯著特點是其文明久遠且連續(xù)不斷。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從河南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等大量的歷史遺存中,從考古發(fā)現與典籍記載相互印證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在河洛地區(qū)的發(fā)展脈絡與走向。在世界文明古國中,起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有關記載或傳說可以說比比皆是,但不幸的是,除中華文明之外,都出現了中斷或消失,只有發(fā)源于黃河中下游的河洛文化連綿有致,相銜如環(huán)。河洛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輻射力、同化力以及它的根源性、厚重性、融合性等,充分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精宏和偉大,給人們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與研究不盡的課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