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千竹書院第 139 期 · 2022年第 11 期專輯
序言
文 / 馬超儀
“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至于山水,質(zhì)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隗、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稱仁智之樂(lè)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lè)。不亦幾乎?”宗炳之言,畫法自然,是山水畫對(duì)道的體現(xiàn);天人合一,是自然和人文的融合。山水是天道的載體,畫者于自然山水之中,“澄懷味象”,心摹手追,以使筆下山水“以形媚道”。
在具體的實(shí)踐之時(shí),又產(chǎn)生了形意之辨。倪瓚“仆之所謂畫者,不過(guò)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shī)识薄叭舨莶蔹c(diǎn)染,遺其驪黃牝牡之形色,則又非為圖之意”,畫道不重形似, 形意之辨中,應(yīng)以形寫意,道法自然,而其關(guān)鍵在這“逸筆草草”的筆墨。
筆墨是中國(guó)畫的基本造型手段。在倪瓚之前,荊浩就已提出了筆墨并重。在《筆法記》中,他認(rèn)為:“凡筆有四勢(shì),謂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shí),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故知墨大質(zhì)者,失其體;色微者,敗正氣;筋死者,無(wú)肉;跡斷者,無(wú)筋;茍媚者,無(wú)骨。” 提出了“筋、肉、骨、氣”四勢(shì),強(qiáng)調(diào)墨的韻味和筆的動(dòng)感在山水畫中的作用。在筆墨的具體運(yùn)用中,則“筆者,雖依法則,運(yùn)轉(zhuǎn)變通,不質(zhì)不形,如飛如動(dòng)。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筆?!崩L畫之時(shí),于“明物象之深”之后“搜妙創(chuàng)真”,師法自然,以活潑靈動(dòng)的筆墨表現(xiàn)自然的萬(wàn)千氣象,以致畫作“人以為天成”。
山水之法,以澄懷格物為先,筆墨之道,以追擬自然為要。千竹書院方嚴(yán)先生作畫、為師,嚴(yán)守此道,以“明理合道”為念,追求符合自然道法的山水之作。本次推送的九幅新作盡皆如此。有遠(yuǎn)山朦朧隱約,近處連綿起伏,山色氣韻,綿延不絕;有陡峰峻巖,山寺水榭,上下之別,氣勢(shì)萬(wàn)千;有登高撫琴,水榭聽(tīng)泉,山水之樂(lè),自在自得;有寒山歸樵,煙波釣叟,山野自然,人生百味。望觀者,亦能澄懷靜心以觀之。
作
品
圖
??
畫一
名稱:峰出半天云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4.5x70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一(局部圖1)
?? 畫一(局部圖2)
?? 畫一(局部圖3)
?? 畫一(局部圖4)
??
畫二
名稱:秋山棧行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4.5x70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二(局部圖1)
?? 畫二(局部圖2)
?? 畫二(局部圖3)
?? 畫二(局部圖4)
??
畫三
名稱:逸士竹山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4.5x70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三(局部圖1)
?? 畫三(局部圖2)
?? 畫三(局部圖3)
?? 畫三(局部圖4)
??
畫四
名稱:寒泉翠微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4.5x70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四(局部圖1)
?? 畫四(局部圖2)
?? 畫四(局部圖3)
?? 畫四(局部圖4)
??
畫五
名稱:層林蕭寺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59x124.5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五(局部圖1)
?? 畫五(局部圖2)
?? 畫五(局部圖3)
?? 畫五(局部圖4)
??
圖六
名稱:水榭聽(tīng)泉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5x77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六(局部圖1)
?? 畫六(局部圖2)
?? 畫六(局部圖3)
?? 畫六(局部圖4)
??
圖七
名稱:空濛山行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5x77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七(局部圖1)
?? 畫七(局部圖2)
?? 畫七(局部圖3)
?? 畫七(局部圖4)
??
圖八
名稱:寒山歸樵歸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5x77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八(局部圖1)
?? 畫八(局部圖2)
?? 畫八(局部圖3)
?? 畫八(局部圖4)
??
圖九
名稱:云山釣叟圖
作者:方嚴(yán)
尺寸:35x77cm
材質(zhì):水墨紙本
?? 畫九(局部圖1)
?? 畫九(局部圖2)
?? 畫九(局部圖3)
?? 畫九(局部圖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