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長洪教授診治慢性泄瀉經(jīng)驗總結



杏林課堂改版了,視頻可以點播看


為了方便廣大杏林學苑用戶觀看學習課程,杏林學苑技術團隊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線學習課程,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特長選擇相應課程學習,隨時隨地點播學習,每周一會上傳新視頻,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診療技術。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tǒng),選擇相應課程進行


⊙作者:齊相芬,張仁誠,胡文平,劉俊麗,林一帆,吳卓霖,高文艷,王長洪,鞏陽

⊙編輯:杏林君



王長洪教授是全軍中醫(yī)藥國醫(yī)名師,遼寧省名老中醫(yī),是已故名老中醫(yī)董建華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jīng)驗的主要繼承人,臨床擅治脾胃病及內(nèi)科雜病,精研經(jīng)方的同時又熟諳時方,對民間驗方亦能兼收并蓄,其治療慢性泄瀉頗有經(jīng)驗,遣方用藥獨具匠心,在中醫(yī)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方面造詣頗深。筆者有幸跟隨王教授學習,獲益良多。


慢性泄瀉是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癥的一種病癥,病程大于2個月,可見于多種疾病,病因復雜,既有炎癥性的,如慢性結腸炎,也有功能性的,如腸易激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王教授治療慢性泄瀉鮮用西藥,治驗豐富,頗有心得?,F(xiàn)將其診治慢性泄瀉經(jīng)驗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1
病因病機


感受寒濕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或久病臟腑虛弱等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從而發(fā)生泄瀉。正所謂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也。脾胃居于中焦,主運化與受納,脾氣主升,上輸水谷精微于頭目及心肺,胃氣主降,將水谷下降于小腸而泌別清濁,糟粕并得以下行;脾胃升清降濁功能正常,則小腸受盛化物、泌別清濁及大腸傳化糟粕功能方得以實現(xiàn)。脾胃損傷,不能受納和運化水谷,大小腸泌別清濁及傳化糟粕功能失常,以致水谷停滯,清濁不分,混雜而下,遂成泄瀉,如《類經(jīng)·氣口獨為五臟主》云:“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脾胃受傷,則水反為谷,谷反為滯,精化之氣不能輸化,乃至合污下降而瀉利作矣”。王長洪教授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認為本病脾虛為本,濕蘊為標,久病及腎,多見肝郁,寒熱錯雜?!峨y經(jīng)》云:“濕多成五泄”。《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是泄雖有風、寒、熱、虛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濕者也?!蓖鈦碇疂裥白钜讉?,脾虛又易釀生內(nèi)濕。濕邪為患,常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脾虛濕蘊是導致慢性泄瀉反復發(fā)作的重要因素。但臨床上濕邪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寒邪、熱毒、食積等可與濕邪相兼為病,故慢性泄瀉多虛實夾雜、寒熱錯雜。肝主疏泄,協(xié)調脾胃之升降,然如遇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氣機不利,加之脾胃虛弱,則可橫逆乘脾,即木不疏土;或惱怒傷肝,肝氣橫逆,制其所勝,則可致肝郁脾虛,即木旺乘土:肝脾不和均可致泄瀉,但其中亦有不同。脾之健運,亦賴腎陽的溫煦,然而脾病日久,后天無以滋養(yǎng)先天,以致久病及腎,終至脾腎同病,泄瀉反復不愈。綜上可見慢性泄瀉病因復雜,病位涉及肝、脾、腎,病機變化多樣,寒熱錯雜、虛實夾雜多見。


2
辨證施治


依據(jù)本病脾虛為本、久病及腎、多見肝郁的病機,治療采用健脾疏肝溫腎、肝脾腎同調。王長洪教授認為,對于某一疾病,當從分析其基本病機入手進行辨證治療,這也是中醫(yī)辨證施治的更高層次。王教授臨證根據(jù)本病病機特點自擬止瀉方,并依據(jù)脾虛、肝郁、腎陽不足不同,合經(jīng)典方劑化裁靈活應用。


2.1  基本方應用


臨證以白術,山藥,扁豆,白芍,陳皮,防風,炮姜,肉桂,甘草為基本方。該方中白術、山藥、扁豆健脾祛濕,白芍、陳皮、防風、甘草疏肝,炮姜、肉桂溫腎助陽,諸藥共奏健脾疏肝溫腎之功,直中病機。


2.2  合經(jīng)典方化裁


(1)脾虛濕蘊


腹瀉常于飲食不當后發(fā)作。臨床癥見:胃脘痞悶不舒,多餐后即瀉,或夾有黏液,甚則完谷不化,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緩。基本方加用黨參、茯苓、薏苡仁、砂仁等,取參苓白術散之意,以益氣健脾,滲濕止瀉。食欲不佳、納食不香者,加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等;久瀉不愈,兼見肛門下墜者,加黃芪、升麻、荷葉、葛根;兼有濕熱,舌苔黃膩者,加黃連;大便不爽,舌苔黏膩者,加藿香、佩蘭、竹茹等。


1,女,64歲,腹瀉1年余,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夾有黏液,伴有腸鳴,無腹痛、膿血便,食欲不振,體倦乏力,既往有結腸息肉電切術病史,舌淡胖大,苔白,脈沉弦。證屬脾虛濕蘊。治以健脾祛濕。

處方:黨參10g,炒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0g,白扁豆15g,薏苡仁15g,陳皮6g,砂仁3g,白芍10g,山楂10g,焦山楂10g,車前子10g,骨碎補10g,炮姜3g,甘草5g10劑。

二診,大便次數(shù)減少,每日12次,不成形,黏液減少,食欲好轉,舌脈同前。處方:上方加薏苡仁15g,蒼術20g,炒白術改為20g,14劑。

三診,患者大便基本成形,無黏液,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處方:黨參10g,炒白術10g,蒼術10g,干姜3g,肉桂3g,白芍10g,防風10g,山楂10g,焦山楂10g,骨碎補10g,甘草5g,14劑,癥愈。


:本例泄瀉以脾虛為主,濕濁未化,故治以益氣健脾祛濕為主。首診以黨參、炒白術、茯苓、山藥益氣健脾以祛濕,白扁豆、薏苡仁相伍以利水滲濕,健脾利水而不傷陰,補脾滲濕而不滋膩,為王教授治療常用藥對;陳皮、砂仁醒脾燥濕,白術、白芍、陳皮疏肝健脾;山楂、焦山楂、車前子、骨碎補為王長洪臨床治療泄瀉的經(jīng)驗組合,具有消積止瀉、溫陽補腎、利小便實大便之效,水樣便者尤其適用,其中焦山楂、車前子、骨碎補為民間治瀉一驗方,而山楂、焦山楂聯(lián)用則為王教授經(jīng)驗藥對,前者性味酸、甘,以消食積,后者經(jīng)過炮制后苦味增強,長于消食止瀉,兩者聯(lián)用以健脾消導、散瘀行氣,為通因通用之法。二診泄瀉有所好轉,但大便仍不成形,故加大健脾滲濕之力度。三診大便基本成形,去薏苡仁、車前子,以防傷陰。《醫(yī)宗必讀》中治瀉九法將淡滲列為首法。淡滲法所治之泄瀉,其病機關鍵是濕盛,利小便以實大便故也。車前子性味甘寒,滲濕利尿以分別清濁,為利小便而實大便最理想也是最常用的藥物,當注意的是,過度使用淡滲藥物可耗氣傷陰,當適可而止。


(2)肝脾不和


《素問·調經(jīng)論》曰志有余則腹脹泄瀉,肝脾不和,脾運失常,痛、瀉每于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而發(fā)作。臨床癥見:腹痛腸鳴,腹痛即瀉,瀉后痛緩,可伴有心煩、抑郁、善太息或口苦,舌淡苔白,脈弦。基本方加用防風、木香,取痛瀉要方之意,以調肝健脾,使木氣得調而暢達,不復犯土;脾氣得健而中旺,何懼木犯。若患者兼有胃脘不適,胃痛吞酸,則去山楂,加用黃連、吳茱萸,合戊己丸之意,清熱與開郁并重,以疏肝理脾,清熱和胃,《本草綱目》言吳茱萸開郁化滯、治吞酸,如此兩方配伍可兩顧胃脘不適與泄瀉;腹瀉重著加薏米、葛根;納食不佳者可加白扁豆、砂仁、雞內(nèi)金。情志失調,除可致肝臟疏泄功能失常橫逆犯脾外,同時亦可耗傷心氣營血,致心失所養(yǎng),神失所藏,臨證見神情焦慮、心煩少寐等癥狀,可加用酸棗仁、五味子、龍骨、牡蠣、琥珀粉等,龍骨、牡蠣鎮(zhèn)靜安神,并能止瀉,王教授遣方用藥獨具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2,男,38歲,間斷腹痛、腹瀉3年余,便前腹痛、腸鳴,瀉后痛減,無膿血,每遇情志不遂發(fā)作,經(jīng)多次腸鏡檢查均未見異常,近日生氣后腹瀉再次發(fā)作,舌淡紅,苔白,脈弦。證屬肝脾不和。治以疏肝健脾止瀉。

處方:陳皮6g,白芍10g,防風10g,黨參10g,炒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5g,炮姜6g,肉桂3g,甘草5g,7劑。

二診,患者腹痛、腹瀉癥狀明顯好轉,但眠不安,處方:原方加龍骨20g,牡蠣20g14劑。

三診,患者無明顯不適,以前方10劑鞏固療效。


:本例腹瀉與情志有關,乃肝郁脾虛之癥,日久腎陽溫運不及,致反復不愈。首診陳皮、白術、白芍、防風補脾疏肝,其中白術性味甘、苦、溫,補脾燥濕可扶脾虛,白芍性味酸、寒,養(yǎng)血柔肝以補陰抑陽,二者合用,亦補亦瀉,補脾瀉肝兼顧,可謂藥證相合;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甘草益氣健脾;炮姜、肉桂溫腎助陽。二診患者病情緩解,夜寐差,加用龍骨、牡蠣酸澀入肝,鎮(zhèn)驚安神并止瀉,患者諸癥悉平。


(3)脾腎陽虛型


多見于病程較長、泄瀉經(jīng)久不愈者。臨床癥見:泄瀉多發(fā)于黎明之前或上午,腹部隱痛,喜溫喜按,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痉郊拥狡?、干姜、肉桂、吳茱萸、肉豆蔻等,取附子理中丸、四神丸之意。溫能散寒,王教授治療慢性泄瀉多用溫法,溫以祛濕,溫助運化。腹痛甚者加小茴香、木香。久瀉不愈,兼見脫肛者,加黃芪、升麻。泄瀉日久,一般醫(yī)師多用固澀之法,望可收速效。然而,至虛之處,常為容邪之所。久瀉易出現(xiàn)虛中夾滯,或濕熱未凈等情況,當補瀉兼顧。滋補止?jié)?,勢?/span>閉門留寇,病必不愈或反復不愈,臨床當慎用。


3,男,66歲,便溏2年余,晨起即瀉,腹部隱痛,無膿血便,怕冷,腰酸,舌暗,苔薄黃,脈沉細。證屬脾腎陽虛,濕熱未凈。治以溫陽健脾止瀉,佐以清熱利濕。

處方:淡附片3g,干姜5g,肉桂1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建曲15g,麥芽15g,山楂10g,焦山楂10g,黃連5g,骨碎補10g,甘草5g,10劑。

二診患者腹痛、腹瀉好轉,仍怕冷,黃苔已退,原方淡附片改6g,14劑。

三診患者大便基本成形,腹部隱痛,仍怕冷,處方:淡附片9g,干姜5g,肉桂10g,黨參10g,炒白術10g,茯苓10g,山楂10g,焦山楂10g,車前子10g,骨碎補10g,小茴香6g,木香6g,甘草5g,14劑,癥平。


:慢性泄瀉多在上午,晨起更為多見,這與陰盛陽微有關,治療當溫補脾腎。方中淡附片、干姜、肉桂溫腎暖脾,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建曲、麥芽、山楂、焦山楂消積化滯、疏理消導,黃連此處為反佐,與干姜聯(lián)用屬溫清并用之法,是王教授常用藥對。慢性泄瀉病機復雜,多寒熱錯雜,溫清并用是王教授治療慢性泄瀉的突出方法,腹瀉怕冷與黃苔并見是其辨證要點。附子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十二經(jīng)純陽之要藥,王長洪教授運用溫法,藥喜用附子、干姜、肉桂,其中尤為青睞附子。附子作為辛甘大熱之品,用于急、危、重證,多能力挽狂瀾,王教授認為合理應用附子可治愈慢性頑病痼疾,其應用附子等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驗之臨床,療效卓著,強調附子在本證的應用宜從小劑量開始,并根據(jù)病情、體質、季節(jié)、氣候等不同調整劑量,中病即止。王長洪教授常用淡附片、肉桂以振奮脾腎之陽,鼓舞陽氣以助血行,使病情向愈,認為久瀉非附子、肉桂難以收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此方既有菟絲子,又有補骨脂,可治慢性腸炎
李少川:小兒腹瀉證治心得
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的十種中成藥,辯證使用
用于治療腹瀉的十種中成藥,分五類,辨證使用
【專家論道】趙國岑老師如何治療慢性結腸炎
小兒腹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