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單件可共分為七個大類:內(nèi)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飾,首服,足衣。
一. 內(nèi)衣
指貼身穿的衣服,包括抹胸,飽腹等。在現(xiàn)代社會,漢服內(nèi)衣因其文化價值較小,并不作為體系的重點。特例:某些特殊的款式(如對襟襦裙),需要抹胸做為必要組成部分。
二. 中衣
又稱里衣,是漢服的襯衣,起搭配和襯托作用,如同西裝中的襯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為居家服和睡衣。著禮服時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為白色,也可以選用其他顏色。穿著時,領緣應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褲、中裙和中單。
三. 外衣
穿在中衣之外的漢服。外衣是漢服特點和漢服文化意義的最主要承載體,是漢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外衣按照穿著部位和長度分為長裝、上裝和下裝。
(一) 長裝
長裝按照剪裁方式可分為深衣和通裁。
1. 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有觀點認為狹義深衣應符合《禮記》中的深衣五要。也有觀點認為《禮記》中記載標準深衣只為理想化設想。本文采用后一種觀點。(有觀點認為狹義深衣應符合《禮記》中的深衣五要。也有觀點認為《禮記》中記載標準深衣只為理想化設想。本文采用后一種觀點。)
因“被體深邃”而得名。特點是分開剪裁,上下縫合,長度到腳面,兩側(cè)不開叉。深衣因為其豐富的文化意蘊,被視作漢服的重要代表。
根據(jù)形制特點的不同,可分為曲裾[jū]、直裾和襕[lán]衫。
(1)曲裾
曲裾深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款式。衣裾曲裁,繞襟。通常做禮服用。(也有人將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中的一些種類稱為直裾袍和曲裾袍。)
(2)直裾
直裾衣裾直裁,有續(xù)衽和不續(xù)衽兩種做法,續(xù)衽衣裾繞至身側(cè)或身后。
(3)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是指根據(jù)朱熹的《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是直裾深衣的一種。直領(沒有續(xù)衽,類似對襟)而穿為交領,裳幅皆梯形。(朱子深衣影響極大,有觀點認其為日韓傳統(tǒng)服飾的基礎。)
(4)襕衫
深衣的一種特殊形式。為恪守深衣制,下擺只到膝蓋,再續(xù)接布料至腳背,又加衣緣4,以象征上衣下裳縫合一體的深衣。其兩側(cè)不開叉。為男子長衫,多為學子穿著。(襕衫有衣緣而圓領袍沒有衣緣,這是兩者的主要區(qū)別。)
2. 通裁
指按照通裁制做出來的漢服。其特點是上下通裁。根據(jù)形制的不同,可分為襕衫、圓領袍衫、直裰、直身、道袍。
(1)圓領袍衫
又名盤領袍,顧名思義領子盤于脖下,為圓形。圓領袍并非套頭衫,而是左襟壓右襟交疊而穿,系結(jié)于右肩 。
(3)直裰
直裰[duō]、直身和道袍都是只鑲領子不鑲衣緣的開衩長衣。直裰的特點是兩側(cè)開衩。狹義的直裰沒有擺。歷史上有時候直裰被用來稱呼代直身、道袍等通裁。
(4)直身
與直裰不同,其外面兩側(cè)有擺。
(5)道袍
并不是指道士穿著的服裝,而是一種通裁制漢服。特點是擺在里側(cè),并縫在后襟。
(二) 上裝
1. 襦
襦是較短的上裝。剪裁方法可以為通裁,也可以分裁,但長度不過膝,與裙或褲一起穿著。按照衣服層數(shù)可分為衫和襖。
(1)衫
一般為單層。
(2)襖
一般為多層,帶掛里。
2. 長襦
較為長的孺,一般長度過膝。
(1)雜裾
或稱袿衣,是一種衣裾較為復雜1的長襦,需要搭配裙子一起穿著。(其剪裁方法與具體形制尚存疑)
(2)短曲2
一種衣裾曲繞的長襦,需要和裙一起穿著。(短曲的分類和剪裁有爭議。)
(3)長襖
長襖是加長版的上襖,只做女裝。因其必須與裙共同穿著,故在款式中歸類為襦裙。
(三) 下裝
按照是否有襠可以分為裳和袴。
1. 裳[cháng]
泛指沒有襠的下體服裝。根據(jù)形制不同可分為裙,帷裳,蔽膝。(也有觀點認為“男裳女裙”。這里將裳看做下裝統(tǒng)稱,裙為下裝的一種)
(1)裙
和襦一起穿著,是女子最常見的穿著方式。
(2)帷裳[wéi chánɡ]
穿在裙子外的短裙,不可單獨穿著。
(3)蔽膝
敝膝原是古代遮羞下衣遺制,提升為禮服后作為禮服配件,不能單獨穿著。
2. 袴[kù]
泛指有襠的下體服飾,即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