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為我囯古代對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最為著名的部落首領有羲和、帝俊、太昊、蚩尤、少昊、大舜、伯益等。殷代分布在今山東省,江蘇省一帶
遠古東方部落稱為夷,而東夷作為一個名詞則來自于周代,因為周室相對于東方諸夷部落來自于西部,但是后來這個詞被史學界統(tǒng)一用來借指史前中國生活于今山東,淮河地區(qū),活動在今泰山周圍的被稱為夷的眾多部落、方國的一個名詞范疇,詞義性質從地理名詞轉變成對中國文化起源領域意義上的文化淵源性質的名詞。東夷,即東邊的夷人,“夷”,古山東話中音同“人”,原意為“一人負弓”(《說文解字》),與華是同位語。東夷作為一個名詞則來自于周代,周人為了記述歷史就把中原以東的眾部落稱為東夷,事實上他們只有一個部落自稱為“夷”,后來這個詞被史學界統(tǒng)一用來借指史前中國生活于今山東,淮河地區(qū),活動在今泰山周圍的被稱為夷的眾多部落、方國的一個名詞范疇。在漢時朝鮮,日本也被稱為東夷。東夷文明作為華夏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有人認為后李文化(距今約8300年),歷經北辛文化(距今約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年)、龍山文化(距今約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都是東夷文明,他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同西方戎羌系文明、南方苗蠻系文明,一同構成了整個華夏文明初始的系統(tǒng)體系,是黃河文明乃至整個華夏文明的主體和淵源之一
東夷文化有兩大特征, 第一是太陽崇拜, 第二是鳥崇拜。
太陽崇拜起源于山東省日照地區(qū)。
最早的大百科全書《山海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淵。” 也就是說,羲和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個太陽。“太陽之母”這是關于羲和的傳說之一。
羲和部落遺址位于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湯谷太陽文化源旅游風景區(qū)內的天臺山上。這里留有太陽神石、太陽神陵、老母廟、老祖像、觀測天文的石質日晷、祭祀臺、石椅、石磨、積石冢等遺存,出土過石斧、石錛、石鏟、石箭頭等器物。
據(jù)《山海經》、《尚書》和《史記》記載,羲和族人在湯谷祭太陽,在天臺山觀天象。帝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堯王城遺址一帶建立強大的東夷古國,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照天臺山因《山海經》中的記載而得名,現(xiàn)在已開辟為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游風景區(qū)?!渡胶=洝酚涊d:“大荒之中有山曰天臺(高)山,海水入焉。東南海之外,泔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淵”。
天臺山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濤雒鎮(zhèn)南,離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月3公里。堯王城遺址出土的墓葬的頭像都朝著天臺山的方向。據(jù)考證,天臺山中有湯谷,是東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陽神的圣地,是東方太陽崇拜和太陽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東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臺山主峰海拔258米,面臨大海,環(huán)繞在群山之中,山巒起伏,郁郁蔥蔥,山下河流交錯,稻田縱橫。天臺山上有羲和部落遺址、太陽神石、太陽神陵遺址、女巫墓、祭祀羲和與女媧的老母廟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媧補天臺與神鰲、天然東方神龍、魁星閣遺址與獨占鰲頭石刻、忘憂谷、秦始皇賜名的望仙澗、東方朔記載的東方玉雞等眾多遺跡與傳說。
天臺山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圣地,曾經吸引無數(shù)歷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駐足。天臺山主峰南側留有姜太公避紂時的太公臺和太公崖。秦始皇東巡瑯琊時曾三次到天臺山祭祖求仙,并將湯谷南側的山谷賜名為望仙澗。大荒居士應東海居士之邀前來天臺山湯谷做客,酒后雅興大發(fā),曾揮毫寫下上聯(lián):“湯谷湯湯湯湯湯谷東海外羲和祀日石為神”的上聯(lián),東海居士隨聲和之寫出下聯(lián)??上侣?lián)失落,至今無人能補。天臺山主峰北側的東方神龍總長約100米,其頭20米,身65米,尾15米。龍頭上有泉二,深不過半米,徑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異之。壽星彭祖游歷天臺山飲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斷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飲此水凈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對聯(lián),橫批是“再來一瓢”,并賜名神龍泉。龍頭上兩泉形似龍眼,一只圓睜,一只微閉,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動情。昔有東方文殊寫到:“睜一只眼看破紅塵乃知煩惱自從心中出四大皆空萬事需隨緣,閉一只眼參透禪機方能平常之心對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凈”。而南郭先生則曰:“睜一只眼看斗轉星移綠水青山風花雪月世上無限美好事,閉一只眼聽松濤海浪鶯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間多少天籟音”。
《春秋左傳正義》隱公二年下注曰:“《譜》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茲於期于莒,初都計,后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稘h書。地理志》載“莒,故國盈姓,三十世為楚所滅,少昊之后”。少昊崇鳥,顏師三注《漢書?地理志》“鳥夷”曰:“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日照在漢代稱為海曲。海曲的東夷人之所以被稱為鳥夷,是因為他們在服飾與行為上極力模仿鳥,而對圖騰物的模仿正是圖騰信仰的重要方面?!蹲髠鳌氛压吣贻d郯子說:“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王青教授在《從大汶口到龍山:少昊氏遷移與發(fā)展的考古學探索》一文中說:“少昊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fā)現(xiàn)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xù)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fā)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龍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guī)模的中心,龍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少昊氏的遷移過程是不斷發(fā)展壯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到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