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古郡名,唐才子王勃在其《滕王閣序》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所謂豫章郡,即今江西省。 【豫章沿革】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qū)域建制,擁有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豫章”。 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時設(shè)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馀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后來的江西省區(qū)大致相當(dāng)。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jiān)察區(qū),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莽新的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將豫章郡易名九江郡?!|漢、三國、晉、南北朝,以郡名則為豫章,以郡治所名則為南昌。 隋開皇九年(589)罷豫章郡置洪州,治南昌縣。 唐至德元年(756),豫章郡名改稱章郡。 唐朝貞觀年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設(shè)置了江南道,公元733年唐玄宗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歷經(jīng)演變,現(xiàn)在已是江蘇安徽兩??;江南西道則以江西之名延續(xù)了下來,進(jìn)而也逐漸取代了“豫章”作為江西地區(qū)的行政名稱。 【豫章江】 即贛江, 贛江(the Ganjiang River)南北流貫江西省,包括貢水在內(nèi)全長751公里,是長江的第7大支流,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贛江古稱豫章水,又稱章水、章江,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積的51%。以萬安、新干為界,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豫章十景】 南昌城古代有豫章十景之說:洪崖丹井、西山積翠、滕閣秋風(fēng)、章江曉渡、龍沙夕照、南浦飛云、鐵柱仙蹤、蘇圃春蔬、東湖夜月、徐亭煙柳 【豫章社】 以臨川才子艾南英為首的豫章社,包括章世純、陳際泰、羅萬藻以及南昌的萬時華、新建的陳宏緒、清江的楊廷麟、瑞金的楊以任等組成,跟陳子龍、張溥、張采、夏允彝等人的“復(fù)社”,“幾社”就文壇文風(fēng)等問題展開論爭。 豫章社大力排抵王世貞、李攀龍等為代表的前后七子及其崇拜者“文必秦漢”的擬古說,反對以鐘惺和譚元春為首的“競陵派”因襲六朝儷彩、追求硬瘦艱澀、幽深孤峭的玄風(fēng),贊同錢謙益對時文的見解。認(rèn)為為文要表現(xiàn)“時”與“境”,要講“義法”、“神氣”、“雅潔”。他們精心挑選秦漢到元代的名家名作,匯編成《歷代詩文集》;選輯明代諸家文章,編為《皇明古文定》;搜集“生吞活剝”、“鉤章棘句”、“生硬套用”、“溢美飾非”及“游戲”之文,編成《文剿》、《文妖》、《文腐》《文冤》、《文戲》五書,從正、反兩方面提供給學(xué)文者參考。 “明之末年,中原云擾,而江以南文社乃極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歸有光等之說而暢其流”(見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他們反對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歸有光。 豫章社中有陳、艾、章、羅四大家之說,他們還致力于八股文的寫作,與繼起江蘇金壇周鐘、太倉張溥之"金沙派"、"婁東派",相互爭奪海內(nèi)制義范式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 【豫章詞源】 豫章為傳說中異木名。高千丈,圍百尺。斫之可占九州吉兇。 《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上三百丈,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兇。斫之復(fù)生,其州有福;創(chuàng)者州伯有病;積歲不復(fù)者,其州滅亡。”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