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梅(1909-1954),男,漢族,名云彰,又名云鶉,號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個書香之家,自幼隨父學習書畫詩文,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15歲加入金北樓、陳師曾等發(fā)起組織的“中國畫學研究會”,17歲成為名噪一時的“湖社畫會”之骨干,22歲主持“湖社天津分會”,成為津門畫壇領袖。1930年他的作品獲“比利時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美術銀獎,以后開始在畫壇嶄露頭角,成為京津一帶頗有影響的畫家。新中國成立后,他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美術學校校長。
(文/徐群)
20世紀初期對于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個悲欣交集的時代。面對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沖,中國的有識之士們開始考慮將自己的理想目標轉向西方,他們希望通過西方的先進文化知識來使中國早日走向現(xiàn)代化。
當時的津京地區(qū)出現(xiàn)了很多美術團體其中尤以金城先生創(chuàng)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和后來其子金開藩等人創(chuàng)立的“湖社畫會”最有代表性并成為津京地區(qū)美術交流的中心。
正是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構成了近代天津獨特的畫家群落和藝術風格,而陳少梅更成為金城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和天津近代繪畫的領軍人物。
陳少梅雖不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但其繪畫方面最為輝煌的階段是在天津度過的(從21歲到44歲),他生于清宣統(tǒng)元年己酉閏二月十九日(1909年4月9日)的福建漳州,3歲后隨父親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湖南衡山縣。
陳家是當?shù)氐拿T望族和書香門第。“他的父親陳嘉言、伯父陳蘭松同榜高中進士,叔父陳范等三人同中舉人,當時被稱為‘五鳳齊飛’,于朝堂草野盡皆傳為佳話?!?/p>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達·芬奇畫傳·一個對童年的回憶》中詳細闡述了幼年的某些重要人生經歷對藝術家本人的影響及其在藝術作品中的表現(xiàn)與流露。
少梅的童年對其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他小時候跟隨父親學習詩文書畫而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則是他學畫的最早范本。
由于他聰穎好學父親陳嘉言甚為喜愛并為其取名“少梅”。也許是機緣巧臺或者是命中注定陳少梅如同梅花一般雖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綻放但同樣韶華易逝像梅花的枝干一樣容易折斷。
在1953年底,他由天津回到北京,不幸于次年9月因患腦溢血病逝,年僅45歲。啟功先生嘆息“百身何贖”。
陳少梅于1923年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拜師于金城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這一年他只有15歲,是金城最小的徒弟。當時的中國傳統(tǒng)國畫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陳獨秀在其《藝術革命》中要“革王畫的命”,陳獨秀為了改變當時中國社會現(xiàn)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繪畫方面的批判上似乎是矯枉過正了。
全盤西化否定中國傳統(tǒng)不會給中國畫帶來進步。而天才就是天才,陳少梅在這樣紛亂的社會中并沒有迷失自己的方向,依然沉浸在浩如煙海的傳統(tǒng)山水畫中,以浙派為衣缽,兼師唐寅、仇英,上承馬遠、夏圭、郭熙,一生轉益多師用自己的傳統(tǒng)筆墨攀上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
陳少梅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沒多久,就開始在北京畫壇嶄露頭角。
在1924年中日舉辦的第三次繪畫展,當時云集了中國南北眾多知名畫家的繪畫作品,陳少梅的作品成為人們翹首以盼的焦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當時他只有16歲。
陳少梅的學長惠孝同曾經說過:“金北樓的弟子我最佩服兩個,第一是陳少梅,第二是吳鏡汀。”
后來畫家劉凌滄也這樣說過:“我加入‘畫學研究會’時,少梅早已是會員了。當時他年齡很小,畫得卻很好。他對藝術很忠實,說話極痛快,每提到國畫總是侃侃而談,很有見地。”
其中最為讓人感動的應該是陳少梅的恩師金城對他的評價,他曾說:“余弟子累百數(shù),而少梅超詣絕群,必以過我?!?/p>
金城的預測是正確的,陳少梅后來成為中國近代最好的北宗山水畫家之一,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美譽,然而沒有預料到的是,在他們師徒聚首不過短短的四年后金城便離開了人世。
金城去世后不久,為了延續(xù)他的繪畫精神,其子金開藩和金城的弟子們在北京東四錢糧胡同14號創(chuàng)立了“湖社畫會”,陳少梅也加入其中,并成為畫會骨干,取名“升湖”以示對先師的懷念。當時他只有18歲。
“湖社”成立后多次舉辦中外之間的美術交流,尤其是和日本畫家的交流,成立了“中日繪畫研究會”。此時少梅的作品已經是展覽的重要作品了,隨著交流的頻繁,他的作品也蜚聲海內外。
1930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上,少梅的繪畫作品獲得銀獎,這是中國畫家在海外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績。隨著“湖社”在全國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在津開設“湖社”分會的主張日益高漲。
1931年“湖社”終于在天津開設分會,由陳少梅和惠孝同主持日常會務。當時陳少梅也只有23歲,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對于自己在天津的工作十分期待。1931年3月10日“湖社”在天津分會開始授課,報名的學子異常踴躍,致使原先的教室無法容納如此多的學生,只能另覓新址。在陳少梅的主持之下,天津分會的規(guī)模不斷壯大,一時間畫會人才濟濟,為天津畫壇開拓了新局面。
津門畫壇在少梅的帶動下盛況空前,他的繪畫成就在天津逐漸走向成熟。自己也由一位青澀少年,成為一代丹青高手。在繪畫方面以山水畫和人物畫為主,其中尤以山水畫最為出色。早期山水處于仿古階段,以郭熙的畫法入手,逐漸掌握了郭熙的繪畫特點和筆墨技巧?!肮跎剿渖铰柊伪P回,水源高遠,多鬼面石。亂云鷹爪樹,松葉攢針,雜葉夾筆,單筆相半,人物以尖筆帶點鑿,絕佳?!保ㄟx自元代曹昭《格古要論》)
當時他的山水畫主要是從“北宗”傳統(tǒng)藝術中來汲取營養(yǎng),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隨著其藝術技巧的日臻成熟,山水也漸漸脫去郭熙的痕跡,而更傾向于馬遠、夏圭和浙派畫風。
《江南春》
進入上世紀50年代,陳少梅的繪畫從意境、筆墨、章法以及構圖等方面都已經脫去古人成法,逐漸形成了自己工細典雅的繪畫語言,有的作品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作于1953年的《江南春》,此畫為細筆青綠山水,畫面的近景是荷塘,遠景是青山,在一片青山綠水環(huán)繞下的中景是綠柳掩映的農田、村舍,在田里插秧的農民、送飯的小姑娘和老奶奶,使整個畫面呈現(xiàn)一派清新和諧的新農村氛圍。畫面中用毛筆點了很多小而密的苔點,感覺畫面十分細密。
《小姑山》
同年繪《小姑山》,在其款識上寫道:“小姑山聳立大江浩渺之中,巖石疊倚,綠樹蓊郁,饒有奇致。癸巳秋日,衡山陳少梅寫”。
此畫參加了第一屆全國美展,這是一張寫生題材的作品,畫中的小姑山位于江心,半山有小姑廟,山頂有梳妝亭,右邊有“彭郎磯”與之呼應。他以赭石色染山石,用赭墨細筆勾皴山石,以花青細筆點染樹叢,畫面寓有裝飾味道。
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因為這幅畫的題材來自陳少梅自己的生活感受,來自他對生活美的發(fā)現(xiàn)。
陳少梅一生都致力于寫生,據(jù)其長子陳長年回憶,陳少梅不論寒暑出門時總要帶上一個小本子,看到好的題材隨手就記錄下來?!靶r候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從來沒有帶我到公園玩過,就去過天津的水上公園,去過一次,我就不愿意和他再去了,他見著一棵樹就發(fā)呆,掏出筆就素描?!痹谌宋锂嫹矫妗肮と绯鹩ⅰ⒎沤鼌莻ァ?,各盡其能?!瓣惿倜吠瑯由瞄L人物畫,主題一般是一些清秀的仕女,不施顏色或者只涂些淡彩,看上去書卷氣十足,這一點同著名的人物畫家徐燕孫迥然不同,徐燕孫的畫過于胭脂味?!?采訪于天津著名畫家左月丹先生)
陳少梅對天津繪畫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天津著名畫家、教育家孫其峰先生曾經說過:“少梅杰出的貢獻之一是他(不僅是畫家)又是藝術教育家。天津現(xiàn)在的畫家,主要師從于陳少梅、劉子久兩大家。”
陳少梅采用傳統(tǒng)的“師承傳授”的方式教學,強調“臨摹入手”對于學習繪畫的重要性。天津近代很多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其入室弟子的代表有孫天牧、馮忠蓮、劉繼卣、張慎言、邵芳、韓百里、王卓如、卞繼新、黃士俊、劉維良等。
其中馮忠蓮是少梅的學生也是他的夫人,她于20世紀后半葉全身心地投入對古代名畫的臨摹,她所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幾可亂真,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陳少梅性格爽朗豁達,在天津不僅學生多,朋友也多,在畫界除了同是“湖社畫會”金城先生的得意弟子劉子久之外,還有趙元濤、嚴六符、吳云心、卞惠新、趙君達、王頌余、黃耘石、劉子清、巢章甫、陸莘農、慕凌飛等天津的畫友和至交。
陳少梅的繪畫主要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在當時中國畫界一片“革新之風”和“全盤西化”的背景之下,陳少梅依然能夠另辟蹊徑,虔誠地學習古人留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他在山水畫方面“以北宗為體,以南宗為用”,開拓了中國山水畫。
陳少梅把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年華都留在了天津,在這二十余年間他作畫、教學、成為天津近代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為了紀念他為天津畫壇所做出的貢獻,2009年4月9日,也就是少梅誕辰100周年之際,在獨具天津味道的古文化街,一尊陳少梅的銅像揭幕,銅像和少梅本人一樣樸實無華,寂靜地“坐”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望著中國畫的傳統(tǒng),也在守望著來來往往的青年學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