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要給孩子充足的愛,
我也想給,
可是我自己內在受傷的小孩,
誰來抱抱她?
文 | 芳芳 & 李雪
- 1 -
我們自己與其他人的關系,不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童年劇情”
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孩子,她的父母非常重男輕女,小時候有任何好東西都給了弟弟,她這個姐姐只能眼巴巴看著。
所以她總是覺得好運都是屬于別人的,沒有好運會落到自己頭上。
工作之后,作為理財經(jīng)紀人,她簽單總是很困難,自己的客戶經(jīng)常被同行搶走,就像父母的愛被弟弟搶走一樣;公司里人人都有的福利,居然也會把她漏掉;生活里處處不順利,戀愛對象一個比一個不靠譜…...
她一度陷在痛苦當中,后來通過心理咨詢,她清楚地感受到“得不到”的信念,從童年起就一直跟隨自己,左右著自己的命運。
- 2 -
父母在童年時植入的信念,會一再地以你沒有任何察覺的方式,控制你
有一個很會做生意的人,每一次很順利地就要簽下合同了,他就總是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事不對,接下來他就會犯一些錯誤,比如忘帶重要材料,或者和重要領導見面卻失約,總要把事情搞出危機了,他再發(fā)揮各種能力、付出各種代價,挽回局面,最終成功。
這種事一再發(fā)生,形成他的一種模式:總要特別辛苦才能賺到錢。
這是為什么呢?他回憶起媽媽曾反復跟他說過的一句話:“錢哪有那么容易賺到!”這個信念烙印在他心里,每當他得到的太容易,跟這個信念發(fā)生沖突,他就必然要無意識地把事情搞砸,把媽媽給他的這個信念變成現(xiàn)實。
- 3 -
童年時我們將與父母的關系,內化為自己的'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決定著長大后我們的事業(yè)、婚戀、養(yǎng)育…
一個孩子想去動物園,一遍一遍跟媽媽要求:“我想去動物園?!眿寢寗偢职稚隁?,正煩著:“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媽媽為這個家整天忙,給你賺錢買吃買穿,你就不能讓媽媽清凈一會兒?”
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卻說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這個孩子體驗到的是:“父母拒絕我,因為我錯了。”
他長大之后,很難提出要求,除非確定對方一定會答應,而且毫不勉強,才會提出來,因為他不想體驗被拒絕,那個體驗等于“我錯了”。
而當他拒絕別人時,也必須要附加一堆理由,證明自己的拒絕是合理的;他也輕易不敢拒絕別人,因為拒絕等同于指責。
所以他總是委曲求全,但最后又很可能因為莫名小事怨氣暴發(fā),變成“莫名其妙、不講道理的那個人”,在人際關系中障礙重重。
- 4 -
童年如何被對待,我們無法選擇
但好消息是,我們能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重新養(yǎng)育自己內在的小孩。
心理學者李雪陪你重新養(yǎng)育自己,幫你從童年劇情中解脫,從限制性信念中解脫,養(yǎng)育出自由豐盛、縱享人生的新生命。
- 5 -
這個在線課程的由來
不時有過去的學員說:李雪,上過你的工作坊之后,身心狀態(tài)很好,做事情特有創(chuàng)造力,覺知力高,跟周圍人關系也舒服??梢氡3诌@個狀態(tài),得經(jīng)常再去看看你的文章,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可一不小心又會掉入童年的劇情......自我認識真是不容易,要是每天都有你陪伴,能聽你說說話,這樣多好。不過,這也不可能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