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 | Kevin Roodhorst
▼
配樂 | 《風(fēng)》
▼
閱讀完本文約6分鐘
我們來講個悲傷的故事,改變縱橫家孫臏身份的事兒。主角并不是孫臏,這一次他又被人無情的傷害了。上一次傷害他的龐涓一件被他滅了,這一次的這個人叫公孫闬。
希望諸位看完這個故事一定要振作,世上小人當(dāng)?shù)?,哪能不挨刀?/p>
一
齊威王十六年,美男子鄒忌是齊國的相國,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可是一山不容二虎,兩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尤其是田忌取得馬陵之戰(zhàn),鬼谷子愛徒龐涓戰(zhàn)死,孫臏大仇得報(bào)。勝利后,美男子鄒忌害怕自己地位不保,茶不思飯不香。
這時門客公孫闬獻(xiàn)計(jì)給鄒忌說:“閣下何不策動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勝仗,那是您策劃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戰(zhàn)敗,田忌假如不死在戰(zhàn)場,回國也必定枉死在軍法之下?!?/p>
這招狠不?太狠了!這就叫上策,有百利而無一害,殺人于千里之外。
鄒忌聽完,伸出大拇指說,我說你說的對!
于是勸說齊威王,這位齊王估計(jì)還在生賽馬的氣呢?居然同意了,馬上發(fā)詔書派田忌討伐魏國,誰料田忌三戰(zhàn)皆勝,準(zhǔn)備班師回朝。
孫臏已經(jīng)看出禍患所在,跟田忌說,你已功高震主,班師必死,田忌不信。孫臏便請求退休,去了云蒙山,自此退出歷史舞臺,專心編撰《孫臏兵法》。
鄒忌低估了孫臏的實(shí)力,看到田忌居然奇跡般的打贏了。鄒忌急了。趕緊找公孫闬商量對策,公孫闬一笑說,別逼我用此下策。
一天后,公孫闬派人帶著十斤黃金招搖過市,找人算命占卜。那人自我介紹說:“我是田忌將軍的手下,如今將軍三戰(zhàn)三勝,名震天下,現(xiàn)在欲圖大事,麻煩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兇如何?”
求卦的人剛走,公孫闬就派人逮捕占卜師,在齊王面前驗(yàn)證這番話。
那算命的人哪見過這么大的陣仗,一五一十的說:“田忌的屬下找我算命,想謀朝篡位,問個吉兇?!?/p>
此言一出,齊威王大怒,要?dú)⑻锛?。不就消息就傳到?span style="line-height: 25.6px;">田忌聞言大恐,后悔不聽孫臏的話,出走避禍。
美男子這個策略很卑鄙下流無恥,但還是發(fā)揮了作用。
孫臏退隱,田忌出逃。
鄒忌高枕無憂的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二
鬼谷子的高徒孫臏,沒有被勢均力敵的龐涓打敗,居然被一個小人物逼的退隱,一代名將田忌最終也被逼四處逃難。為什么上等人會被下策打???
公孫闬正是用的孫臏“田忌賽馬”的策略。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策略,最存在有效的策略。
所以,今天我們就說說謀士的“三儀”。
關(guān)于“儀”的解釋,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定論。到底鬼谷子說的“儀”是什么意思呢?原話是: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
鬼谷子告訴我們用好三儀,變成生出奇謀。但什么是“儀”呢?
老實(shí)說我這些年沒少查資料,比如我在儒家典籍里就找到了“五儀” ??鬃釉唬?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圣。
孔子的意思是,人分為五種。所以稱為五儀。
于是有人根據(jù)這個意思推導(dǎo)出鬼谷子的“三儀”應(yīng)該說三種人:上智、中才、下愚”。
其中最著名的應(yīng)該是梅長蘇,哦不,是梅長蘇的原型,陶弘景就是這么理解三儀的。
只是這三種人并不能參驗(yàn)出奇謀。比如人遇到困頓的時候,本就缺乏人脈資源,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才去?所以此法行不通。再者孔子也說了“人有五儀”,是說人分為五個標(biāo)準(zhǔn)。
所以,五儀的意思應(yīng)該是五種標(biāo)準(zhǔn)。
于是我又接著查資料,一年過去了,一年又過去了。終于,我在古書《尸子》里有查到了,這次叫“四儀”。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尸子說,做事有四種準(zhǔn)則。
嗯哼,也就是說尸子也把“儀”理解為準(zhǔn)則。
“五儀”、“四儀”都說完了,跳過鬼谷子的“三儀”,接下來就是“兩儀”和“大儀”了。
兩儀用法是最多的,作為瓷器國的人,要是不知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就太沒文化了。因?yàn)槠?,兩儀咱們就延伸了,兩儀就是一陰一陽。
就剩下大儀了。
既然叫大儀自然是最牛的,古代把大儀稱為太極代名詞,所以大儀生兩儀。
只是如果這么理解,就太玄乎了。嗯,沒錯,大儀還有個解法,大儀可以理解為最佳的準(zhǔn)則。
哪里有記載呢?《鬼谷子》就有。
環(huán)轉(zhuǎn)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退為大儀”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走位上策”,也就是退是上策,最好的原則。
所以,我們結(jié)合“五儀”、“四儀”、“大儀”來推導(dǎo)“三儀”的意思,應(yīng)該是“三個準(zhǔn)則”,三個準(zhǔn)則就是上、中、下,《太平御覽》也贊同這個意思。所以三儀的意思,應(yīng)該是謀劃前參驗(yàn)上中下三種準(zhǔn)則。
三
有人把三儀作為天地人理解嗎?的確有資料解釋三儀就是天地人,但是天地人概念太大了,以此解釋三儀不算太貼切。所以我在《孫子兵法》里找到了另一種解法,孫武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武認(rèn)為上是“伐謀”,中是伐交、伐兵,下是攻城,是解決事情的三種形態(tài)。
所以我們可以這么解釋鬼谷子的“三儀”就是游說的三種標(biāo)準(zhǔn),上策、中策、下策。有人會問了,既然有上策,干嘛要用下策呢?
上策是最理想的方法,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下策看似拙劣,卻能發(fā)揮意外的效果。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都希望能不費(fèi)一兵一卒取得勝利,只可惜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萬全之策,最有合適的計(jì)策。
所以鬼谷子才會說“參以立焉,以生奇”,公孫闬用“上策”結(jié)合“下策”最終生出奇謀,幫助美男子鄒忌搞定了潛在了威脅,雖然陰險(xiǎn)、狡詐、卑鄙、下流,但是不可否認(rèn),問題的確解決了。
這也正應(yīng)了那句老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兩位不世出的英雄孫臏和田忌就這樣被菜刀撂倒。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俗人的我們,學(xué)些套路自衛(wèi)也是極好的!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閱讀下列文章:
快來互相傷害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