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概說]
太陽病的下篇,承上篇、中篇而來,和中篇是有聯(lián)系的。中篇是講到了太陽的腑證,太陽病傳給少陽經(jīng)的證候,到下篇太陽之邪還往哪傳?表證的問題解決了,腑證的問題也解決了,往少陽傳的問題也解決了,那么還往哪兒走???邪氣還往哪一經(jīng),哪一個部位發(fā)展??? 第一個內容,下篇就提出來結胸的問題。梔子豉湯證是太陽之邪由表陷胸,由表往里來先到了胸,熱郁結了但是沒有痰水一類的實質性的邪氣,只是一個火熱,所以就叫做虛煩。虛煩治療用梔子豉湯,現(xiàn)在介紹的結胸,也是由太陽之表誤下之后,或者說是不誤下,表的邪熱郁到胸了,從胸往下發(fā)展到心下,但是熱邪和水液互相凝結,它就有一種實性的物質。實性物質是什么?就是水,是熱與水結,這個病古人就叫結胸證。這個結胸證有不同的類型,有在上的,有在中的,有連及于下的,就有大結胸證、小結胸證、寒實結胸證。 第二個內容就是要介紹一些結胸的類似證。類似證就是像結胸,但是不是結胸,譬如臟結、太陽少陽并病、熱入血室等證,這些證癥狀有點兒類似像結胸,所以張仲景把這些內容排在結胸證的后邊,對比、鑒別、發(fā)揮,提高辨證論治的效率。
個內容就是繼結胸以后,由于誤下傷了脾胃的中焦之氣。中焦之氣受傷以后,陰陽升降就發(fā)生了紊亂,出現(xiàn)了心下痞。 第四個內容是太陽之邪傳入陽明,熱邪彌漫,充斥表里,還沒有煉結成實的白虎湯證,白虎加人參湯證。中篇掛少陽,下篇掛陽明,以反映太陽表邪和少陽、陽明都是有聯(lián)系的。 下篇50多條,主要就論這么四個方面的問題,希望大家掌握住要點,下邊一看就是一目了然。它分四個重點。一個講結胸,第二個講類證,結胸的類證,第三個講心下痞,第四個講邪傳陽明的白虎湯證。當然還有些別的條文,概括而談,不能一條一條都說出來。 128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C136 129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C136 這一條張仲景的文法是用了問答的形式,還用結胸和臟結對比的形式來闡明結胸、臟結的特點以及二者的鑒別要點。這個結,臟結也好,結胸也好,就是凝結。就結胸而言,胸為陽,太陽之邪傳于胸中,由胸往下到心下,因為它來路是從胸里進來的。胸就像一個門戶,所以陽熱之邪遇水凝結,就要出現(xiàn)疼痛,是一個實證。按之痛,一按著它就疼痛,為什么疼痛呢?因為它是個實證。 臟結,臟就是五臟,臟屬陰,和胸不一樣,胸居于上,臟居于內,臟居于里,臟是屬陰的。如果寒邪、寒氣和內臟之氣互相凝結,寒邪不是熱邪,結胸是熱邪,臟結是寒邪。結胸熱與水結,臟結是寒邪和臟器凝結,所以它也有疼痛。.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也有疼痛,就像結胸的癥狀,實際上它不是結胸。這兩個病機是不同的,結胸邪氣是由胸到心下,連臟腑還都沒進到。而臟結是里邊的臟器和寒邪凝結,當然是臟器陽虛而被寒所凝結了。一個是實熱之證,一個就是個虛寒之證。一個是在臟,一個是在胸的陽,這是不同的。但是這兩個癥狀都有疼痛,臟結也有點兒像結胸的癥狀。 從脈象來看,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邪氣是由表經(jīng)胸入里,寸脈是浮的,這個浮言其來路;關脈是沉的,沉者是水也。古人說脈有的時候是以脈代病理,代病機。如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脈里代病機?!秱摗?、《金匱要略》論脈都有這樣一個體裁。總之,結胸的脈是見沉的,底下就說得很具體了,為什么還加個寸脈?。看缡侵餍?,邪從胸向里發(fā)展而來,熱與水結了所以加上一個寸脈浮。主要是在關脈沉,脈沉而緊,這才是熱與水結的實證。下邊第C143條結胸三證,脈沉而緊,心下痛,接之石硬者,就具體化了。 開頭說邪氣從胸來,所以加上寸浮。何謂臟結?臟結的脈又是個什么脈?臟結的脈,因為也是太陽之邪誤下之后,邪氣由表入里,所以也帶一個寸脈浮,寸脈浮是說它的來路。它的本質是什么?關脈小細沉緊,緊主寒結,小細就代表臟氣的不足、正氣虛衰。結胸關脈是沉緊的,是熱與水結實證,臟結脈小細而沉緊,是正氣不足、臟器虛寒。寸脈浮言其來路,都是由于誤下之后,寒邪內結,一個是熱,一個是寒,這是兩個證脈上的不同了。 還有沒有什么不同的?還有。結胸為實證,胸中結硬,一般食欲不太好;而臟結是個虛寒性的病,所以它的飲食如故,飲食還沒受到很太大的影響。結胸飲食不好,因為它有熱,胸膈以上有熱,熱在上所以不樂意吃東西。結胸大便有點兒秘結,而臟結是個虛寒證,所以時時下利,時時刻刻的就要拉稀。這反映一個是虛寒凝結,一個是實熱凝結,有寒熱虛實的不同。 從舌苔上看,是舌上白苔滑者難治。結胸舌頭上發(fā)黃,熱與水結有黃有熱;臟結舌苔是舌上白苔,還很滑,反映陽氣虛而陰寒凝結不化。寒邪凝結舌苔是白的,這是張仲景第一次論舌苔。反過來,結胸舌苔是白苔滑的嗎?不是,是黃色而燥的舌苔。這個病難治,怎么難治?難治不等于不治,這個病還能治,但是比較困難,得費力量。因為它在里之陽不振,郁結之邪已深,就是從外邊進來的凝結之邪已經(jīng)很深了,深到什么程度?叫臟結,寒邪都結于五臟。這樣,一個陽氣不振。一個寒邪凝結又深,結邪非攻不去,寒邪的凝結非攻不去,而五臟又虛,又不可攻,故曰難治。 這一條是賓主的筆法,其實是論結胸的。何以見之?因為它底下就有結胸的治法了,有大陷胸湯啊,大陷胸丸等治法,臟結就不提了,沒有什么治療的方法,所以這一條的重點在論結胸。論結胸為什么把臟結給拉上?這好啊,這樣寫就比單純寫結胸意思更加突出,辨證觀點就更加清晰,一有對比,才看出來寒、熱、虛、實的特點。這叫假賓定主之法,用這個賓格來把主題的思想突出出來,是古代寫文章的一種方法,問答式的?,F(xiàn)在咱們學了《傷寒論》,它的文章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了三個法了。一個是條文式的,就是一條一條寫的;一個是四言聯(lián)句,四言一句話,四個字到底;再一個是問答的方法。 130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一云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C137 這一條承接上條,補述臟結的癥狀和治療禁忌。臟結和結胸不一樣。臟結無陽證,什么叫無陽?。?/span>.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湯。..此無陽.指不是太陽的麻黃湯表實證。這個地方也是這個精神。臟結病要排除的問題:一個是無陽。什么無陽???不是陽虛,陽虛不能叫無陽,無陽指沒有太陽的表證,就是說這個病不發(fā)熱也不惡寒,和太陽無關的。 .不往來寒熱.,又加個.不.字,.不往來寒熱.和少陽經(jīng)證也沒有關系,不是六腑的病。.其人反靜.,邪氣在里,一般人都煩躁,因為里邊有凝結,他還凝結,.反靜.,這個人神氣很安靜,不樂意活動,沒有煩躁,這個人也沒有陽明證。沒有陽經(jīng)的問題,三陽經(jīng)排除在外了,等于干姜附子湯.不嘔不渴無表證者.,把三陽經(jīng)都排除以外了,剩下的是什么???六腑的陽證都排除在外了,這個病是臟結,和腑沒有關系,是病發(fā)于陰,而不是病發(fā)于陽,臟的陽氣虛而寒氣凝結。 根據(jù).舌上胎滑者.,就是上邊說的.舌上白胎滑.,是陽虛而寒邪凝結不化,所以津液就凝結,苔就白滑。.不可攻也.,就是說是難治,上邊說.白胎滑者難治.,現(xiàn)在說。.不可攻也.,繼上文而說。雖然是臟結,肚子也疼得很厲害,是一個五臟氣虛寒、陰寒凝,又不可以用攻下之法,就很困難了。寒邪凝結,非下不去啊,而陽氣不振,臟氣虛衰,正虛而邪實,所以.不可攻也.。 不能用攻下之藥,那怎么辦?張仲景也沒有方。我查了些資料,有一些注家就提出了一個方子,就是理中湯加枳實。它有.時時下利,不欲飲食,臟氣還凝結.啊,所以用理中湯先補太陰的中焦的陽氣,固后天的陽氣,加點兒枳實散散結。這是后世的醫(yī)生的一個意見了,供大家參考了。臟結這個病很厲害,有的時候還抽,病因是.脅下素有痞,連帶臍旁.,痛發(fā)能把男性的陰莖都抽進去,那個病還挺厲害,因為它寒邪凝結。這是上面這兩條,闡發(fā)結胸和臟結的各自不同的癥狀、脈象和治療。臟結不能攻,結胸非攻不可。 131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C138 這一條介紹了結胸和心下痞的成因,也有一個結胸和心下痞對比的意思。.所以成縮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是一個括弧句子,張仲景的自注之詞。 .病發(fā)于陽.,發(fā)于陽經(jīng)。什么叫.陽.?.發(fā)熱惡寒,發(fā)于陽也.,比如在表的太陽病,是.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為什么加個.反.啊?不應該下吧,.病發(fā)于陽.,病在表,又用瀉下之法,這是錯誤的,造成什么問題?.熱入.,在陽經(jīng)里的邪化熱入里了。怎么進來的?.而反下之.,一瀉下,引賊入室,引邪入里,.因作結胸.。結胸證的成因,往往有誤下而來的,由于誤下之后,在表的邪熱因之誤下,而熱入里,熱與水結,構成結胸。 后邊還講心下痞,不是光結胸。結胸為實,心下痞為虛。.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病發(fā)于陰.是病發(fā)于里。.陰.代表里,不是在陽、在表,而是在里。在里是不是都可以下?那要具體分析,在里有可下的,有不可下的。陽明燥熱成實,可以瀉下。如果不是燥熱成實,甚至還有脾虛、虛寒,那就不能瀉下。如果瀉下,就犯錯誤,要傷了脾胃之氣,.因作痞.,.因.就因為誤下脾胃之虛,使脾胃的升降失調,就出現(xiàn)心下的痞塞的病。痞,就是氣塞,沒有別的東西,就是氣阻塞了。也可以說.痞者結也.,氣凝結了,.痞者塞也,結也.,氣堵住了。痞者是氣痞,和結胸不一樣。結胸是熱與水結;痞,是由于誤下,脾胃虛,升降失調,心下之氣痞塞。.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能不能說出一點兒理出來,舉出點兒證啊?哪一條是.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大家體會體會,也有注家給提出來了。說.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太陰之為病,肚子脹滿而吐,.食不下.,吃不下東西,.自利益甚.,大便還腹瀉,.時腹自痛.,有時候肚子還疼,這是太陰脾胃虛寒證,是病發(fā)于里,病發(fā)于陰。如果.而反下之,必胸下結硬.,胸下結硬就是心下痞、心下痞硬。這是一個。 第二個是少陽小柴胡湯證。小柴胡湯證雖然是陽經(jīng)的病,但是已經(jīng)半表半里。少陽病誤下之后,出現(xiàn)半夏瀉心湯證,心下痞那就是半夏瀉心湯證啦,所以它這個.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沒加.熱入.,頭一個.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有.熱入.兩個字,是有表熱入了。這個病本來是在里證,還怎么.熱入.啊,所以它沒有.熱入.兩個字,而是傷了脾胃自身的陰陽之氣升降失調,所以.因作痞也.。不是一個什么外邪的問題,是傷了脾胃之氣了,所以它不加.熱入.兩個字。 .其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為什么構成結胸???因為.下之太早.的緣故。結胸病非得要下,.一錢甘遂一升硝,六兩大黃立頗療.,甘遂、芒硝、大黃都是瀉下的,非下不可,不下不能好。問題.以下之太早故也.大結胸證是應當下的,但是你下早了,就是成結胸了,因為它還是.病在陽.,還沒完全解離胸中、心下,要是下得太早,邪氣不入里了嗎?就是.熱入.,就.因作結胸.了。這樣構成的是.繼發(fā)性的結胸證.。 前面這三條,一個問答題,一個臟結,一個是結胸和心下痞,是下篇一個總的概論。 131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C139 大陷胸丸方 結胸項強如柔痙 下之則和大陷胸 半升杏葶硝八大 杏仁熬黑再熬葶 大葶搗篩芒杏研 和散取如彈丸用 別搗甘遂一錢匕 白蜜二合水二升 頓服一升一宿下 不下再服見下停 大黃半斤 葶藶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這一條講結胸病的治療和分類。.結胸者,項亦強.,項亦強(jiàng)也行,項亦強(qiáng)也行。.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這一條是論結胸邪在高位的證治。結胸是熱與水結,太陽之邪入到里邊來,和里面的水互相凝結,就構成了結胸的病證,但是熱和水結的部位有高、低的不同。.結胸者,項亦強.,結胸必然是心下硬滿而痛,.項亦強.,脖子后邊的項部也強硬啦,強到什么程度?是.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那個.強.嗎?不是,有點兒厲害,.如柔痓狀.,就像柔痙。咱們這本叫.柔痓.,趙本叫.柔痙.,意思一樣,就是痙病。痙病分兩類,一種叫做剛痙,一種叫做柔痙。.痙病項強背反張.,是這個病的特點。.有汗為柔無汗剛.,有汗的叫做柔痙,沒有汗的叫做剛痙。結胸,心下硬滿疼痛,脖子發(fā)強,能仰而不能俯,同時還出汗,就像.柔痙狀.那個樣子,為什么這樣?因為熱與水結偏于上,結胸偏于上,影響項背的經(jīng)脈,所以就能仰而不能俯。陽氣已經(jīng)內陷,偏于高位,熱的蒸騰,所以就汗自出。 既然是熱與水結,津液不運,頸背經(jīng)脈失其所養(yǎng),項背拘緊不和,說.下之則和.,得用這個大陷胸丸瀉下熱和水的凝結。.和.,也指.柔痙.的.痙.字而言的,因為痙,它不和了,因為痙是經(jīng)脈聚集,.項亦強.了,.強.就是不和之貌,用了大陷胸丸把熱和水給瀉下去,津液能夠流通暢達,經(jīng)脈得其所養(yǎng),項背就不強了,它就柔和了,心下的硬滿疼痛也就好了。 大陷胸丸這個方子要求背下來。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湯為基礎,大黃、芒硝、甘遂,這是大陷胸湯。大黃是苦寒的,能夠泄熱結。大黃和黃連、黃芩不同點在什么?因為它是能夠瀉下熱的凝結,有破結的作用,所以它才能夠蕩滌腸胃,推陳致新?,F(xiàn)在的問題是熱與水結,所以用大黃以破熱之結。芒硝是咸寒之藥,有軟堅化結的作用。因為熱與水結的勢力還是很牢固的,光有大黃還不行,還得要配上一個芒硝。大黃、芒硝這兩味藥是治邪熱堅固凝結的,所以大承氣湯要用,大陷胸湯、大陷胸丸也都用。甘遂是瀉水邪的一個峻劑。.大戟芫花甘遂平.,這三個藥對比之下,甘遂瀉水的作用比其他的瀉水藥要峻烈。這三個藥合在一起,相須相成,能夠泄水熱之凝結,蕩滌水邪,排出體外,所以這三個藥是大陷胸湯之方。 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湯的方子為基礎,又加上了葶藶、杏仁,為什么加上這么兩味藥?因為它是水熱凝結在高位,不是光心下啦,包括胸部、胸脯,甚至上至于項背,胸脅硬滿疼痛、短氣也是可能出現(xiàn)的,所以要利胸膈、泄肺氣。肺氣一利,胸膈之氣一利,再加上大黃、芒硝、甘遂的攻逐,這樣才能夠使在上的水邪和水熱蕩滌無余。葶藶是泄肺的,杏仁是利肺的,利肺就是利胸,所以治胸中之水邪。大陷胸丸這個方子是個峻利之藥,攻下的力量很峻。為什么?不峻利,你怎么能夠下這個水熱的凝結? 我們看一看它的劑量,學理法方藥,一定要看劑量。.上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這些藥,取如彈丸,彈是一種武器,打彈弓子那個丸,這么大一個彈丸,一回就是吃一個。搗甘遂末用一錢匕,然后還用.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它那個意思就像吃大陷胸丸的那個方法。.溫.,藥不能涼吃。一次把這個丸都吃下去,連湯帶渣都吃下去。這個藥是峻烈的,但是它的劑量又是比較小,充其量才一個彈丸那么大,甘遂就是一個錢匕。錢匕就是古代的一種衡量藥的一個比尺,叫方寸匕。.白蜜二合.,加上白色的蜂蜜,蜜有白蜜,有黃蜜,這是白色的蜂蜜,.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從這來看,這個方子是個峻利之藥,但是用量是比較小的,又加上這個甜藥白蜜的火煉,甜就是緩,甘而緩之,它能夠戀,使大黃、甘遂、芒硝瀉下的作用而戀于上、緩其瀉下,使瀉下的作用不要太猛,不要太快,不要太急,所以是.一宿乃下.,過一個晚上它才能夠瀉下。 這就具備了以下幾個意義:一個就是病在上,瀉下而不可急。病在上,.項亦強,如柔痙狀.,高位之邪,瀉下太快了,就有遺邪于上的問題,邪氣不能夠徹底排泄出來。不能下得太快,藥量要小,藥量大了,下得就快;同時又加上白蜜,拖著它的勁,在上焦發(fā)揮瀉下的作用,然后達到治療的目的。中醫(yī)治上焦病,往往就有這么個方法,加上點兒甘草,這不能加甘草,因為甘草反甘遂,所以用點兒白蜜,使它在上焦的作用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兒,治療上焦的高位的水邪。.藥雖峻而用在緩.,藥是峻利的,而使用它的方法比較緩和。為什么?因為吃的量一個彈丸大,又加上白蜜,變峻攻為緩攻,是治療上焦水熱凝結的一個策略。.如不下.,因為劑量很小,如不下,.更服.,再吃,以下為度,.取下為效.,.下之則和.,下之了,這個病項背強就和了。這是治結胸病的第一個方子,叫做大陷胸丸。什么叫.陷胸.???這名字叫得很特別,這個.胸.??;是高位有邪了,這時候治療就.陷下以平之.,用.陷.字,是取它陷下高位之邪之義,以平邪氣。 132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C140 133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C141 這兩條是講結胸證的預后的問題,兩條要合在一起體會,才有意思。這個.亦.字是承上邊的,那個.下之則死.的意思,承上文而言的。 結胸證,脈見浮大,脈浮是謂邪在表,還未完全入里,雖然是結胸了,因為結胸的邪從太陽之表來的,.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脈浮就是反映了邪氣在表。脈.大.說明里還不實。這樣,雖然有一些疼痛,脈證不符,就不可下,禁用太陷胸湯。如果誤下,則引邪入里,使在表之邪就往里來,正氣先虛,邪盛正衰,這樣的結胸病就不大好治了,所以.下之則死.。 就是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從邪氣,一個就是從正氣。正與邪是標與本的關系,所以就怕正氣虛衰。臟結病為什么會難治?。烤褪撬龤馓?,結胸誤下,正氣先衰,邪氣復結,這個問題不好辦,有危險。這一條就是說明結胸證不能下之太早,用大陷胸湯,或者大陷胸丸的時候,脈得見沉緊,沉主里,緊主實,浮大與沉緊是相反的,浮大是正氣未虛,邪氣還未入里,所以下之過早,那是危險的。 這樣人家又產生了一種思想,.結胸病,下之太早,可就死了,這個問題太嚴重了.,那么對于結胸病,我就觀望、等待吧。結胸病是一個大證,如果已經(jīng)具備了大陷胸湯的可下之機,而不因勢而瀉下之,結果邪氣凝結而成實,正氣虛弱而不足,.結胸證悉具.,所有這些重要的證候完全都出現(xiàn)了。邪氣固結,勢力已成,而正氣就難治了,所以出現(xiàn)煩躁,在結胸證悉具的前提之下出現(xiàn)了煩躁不安,正氣散亂,正不勝邪。這個煩躁和結胸病本身的煩躁是不同的;是在結胸證悉具、邪氣勢力已成的時候出現(xiàn),.亦死.,那也是個不好的。是下之早就.則死.,下之晚了也死。早也不行,是晚也不行,什么時候行???就是恰如其分。前面失之于猛啦,不應下而下之;第二條犯的錯誤是過于小心翼翼了,跟不上治療的形勢,同樣也是犯錯誤。從這兩條我們吸取一個教訓,.應下者,則下之.,掌握病機,掌握病情,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了.下之或早.、.下之或遲.的后果。 134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浮則為風,數(shù)則為熱,動則為痛,數(shù)則為虛,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也。C142 大陷胸湯方 一錢甘遂一升硝 六兩大黃力頗饒 日晡潮熱腹痛滿 胸前結聚此方消 大黃六兩,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這一條講太陽誤下而致結胸或發(fā)黃的變證。分三段來理解。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浮則為風,數(shù)則為熱,動則為痛,數(shù)則為虛,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這是第一段。.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這是第二段。.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這是第三段。 第一段,從脈證來分析,知道表邪未解。用大陷胸湯治結胸,最怕表邪不解,怎么知道表邪未解?這里有個關鍵的癥狀,.而反惡寒.,.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惡寒是為表不解的一個關鍵癥狀。 第二段論誤下之后,表不解。用了大陷胸湯誤下之后,太陽的表邪內陷,.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有上沖的就有內陷,陽邪內陷,心下硬而疼痛,.則為結胸.,就是.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用大陷胸湯治療。 第三段的意思,如果不結胸,誤下之后,熱和濕結,不是和水結,熱與水結才謂之結胸。熱與濕糾纏著,熱不得越,所以就.但頭汗出,劑頸而還.。濕被熱所引,而不能夠排泄,所以小便不利。這樣濕熱熏蒸,就要發(fā)生黃疸。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太陽病,脈浮是對的,浮為在表,.而動數(shù).,這個.動.不要當作.動脈.講,不是《瀕湖脈訣》所說的.動脈搖搖數(shù)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的動脈,我個人的看法就是它脈浮而躁動,跳得很快,因為脈搏的躁動不是一般的,脈跳得很快,就是脈數(shù)急者,所以叫做.動數(shù).。浮就主于風,數(shù)就主于熱,表有風熱。浮動和數(shù)脈合在一起,那表還未解,必定身體、體表有所疼痛。.數(shù)則為虛.,這個.數(shù).也是概括,就是脈浮而動數(shù),邪氣在表,里無邪,里還是虛的,表有邪,雖然是脈跳得動數(shù),有點兒要傳經(jīng)往里來,但是還是浮數(shù),還是在表,還未到里邊去,所以說.數(shù)則為虛.。 .頭痛發(fā)熱.,是邪氣在表。微微又有點兒盜汗出,意味著邪氣有點兒要往里來,邪氣由表要入到半里,因為它是風熱之邪,所以它往里一來,人陽氣盛,一睡覺地時候陽欲入陰,就有點兒微盜汗出。底下又加一句,是不是完全都入里了?是.微汗出.,微微有點兒汗出,還未完全入里,大局來說還是在表。.而反惡寒者.,雖然是微盜汗出,像是里熱,但是.而反惡寒.的,還有惡寒,說明表還是仍未解。 .傷寒一日,太陽受乏,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這個.脈浮而動數(shù).有傳經(jīng)的企圖,要看到這一點兒,.微盜汗出.有傳經(jīng)的趨勢,這也要看到了。但是.而反惡寒者.,脈浮還沒變的,表未解也,還得解表。解表用什么方子?根據(jù)一些注家的意見,有說是用柴胡桂枝湯,因為它有點兒半表半里啦,表邪還有點兒,里邊還有點兒微盜汗出,因為.微盜汗出.的情況,往往都屬于少陽。邪氣往里來,往哪兒去?少陽有盜汗的癥狀,所以用柴胡桂枝湯。 總之,邪氣未入里,醫(yī)生就不知道這樣的.反惡寒者,表未解也.,認為.盜汗出,脈數(shù)急.,已經(jīng)入里了,而.亦反下之.,反倒用下法啦。.動數(shù)變遲.,動數(shù)之脈,現(xiàn)在一變就變成遲脈,為什么?邪氣入里,動數(shù)之脈就變成遲脈,變成了凝結之脈,熱入因作結胸,熱與水結,脈跳得反倒要慢了。這個變遲要活看,脈跳得很數(shù),躁動而數(shù),現(xiàn)在誤下之后脈變得慢了,理解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不見得說是脈跳三下,不要看得那么死。 動數(shù)變遲了,浮脈變沒變?成無己就說未變,認為脈浮還未變,就跳得慢了,這個觀點是錯的。為什么?你不要看成無己大家,是注解《傷寒論》的第一者、創(chuàng)始者,難是難在第一位注解《傷寒論》了,他在這個問題上是錯誤的。對于注家,我再三跟大家說,你得有個人的觀點,不要跟他跑,他好的你就要學,他錯誤的地方你得看出來。為什么?他底下說:.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未聽說是脈浮的時候還用大陷胸湯的,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敢用嗎?脈浮而大者,下之則死。前面不有一個結胸證脈浮,那個是說它的來路。是張仲景以脈代病理,拿這個做理由。有些注家就批判成無己,說成氏因為浮脈還不變的。這是他的錯誤。 我個人是同意這個觀點的,不可能還有浮脈,因為什么?.膈內拒痛.,因為邪氣入到內里,正氣和邪氣相依拒、劇抗,所以就疼痛。.胃中空虛.,誤下之后胃中空虛,客氣就是邪氣,客者對主而言也,不是正氣,正氣是叫主氣,外來邪氣動犯胸膈,就出現(xiàn).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四個字一句,就成結胸了。這里有結胸的病機,結胸為什么.心下硬.,為什么出現(xiàn).短氣躁煩.、心中還.懊憹.?就這么來的,.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短氣,氣有所阻礙,不是少氣,少氣是虛啊,短氣是熱與水結。.躁煩.是有熱,.煩.是心煩,.躁.是身體不安,這是結胸病本來有的躁煩,和實證的.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也死.那個不一樣,這個輕,那個重。用.大陷胸湯主之.,主治這個病。 如果它不結胸,不是熱與水結,而熱與濕互相糾纏,濕熱互相糾纏,濕也出不去,熱也出不去,熱打算外越,從汗而解,但是不行,困為它濕以引之,熱里有濕來牽引住這個熱,所以.但頭汗出.。.但.就是有局限性,.但頭汗出.就是頭上出汗,出在什么地方?.劑頸而還.,這個.劑.改成那個.齊.也行,齊者就是齊耳,就在這個地方,到脖子梗這就回來了,底下就沒有汗。.余處無汗.,渾身沒有汗,說明熱氣不能宣發(fā)。熱氣宣發(fā),渾身出汗,渾身一出汗,熱氣就出來了,但是熱氣出來,它也傷津,就容易構成陽明的燥熱證。大汗出,余處無汗,熱氣不能夠發(fā)越在外。濕熱糾纏,熱牽引于濕,濕也不能夠從小便而泄,小便就不利。熱不得越,則頭汗出,濕不得泄,則小便不利。濕熱糾纏、蘊蒸,結果就要.身必發(fā)黃.,出現(xiàn)黃疸。水熱凝結是大陷胸湯證,水濕蘊結就是茵陳蒿湯證,或者說是茵陳五苓散證,要看具體的情況。 大陷胸湯這三味藥,成無己解釋甘遂為什么能泄水?遂名叫.甘遂.?《周禮》里有句話,.夫間有遂.。.夫.,因為我對這個古書念得少,是不是這么個意思,古代的農民都有一些田地,農民得種地,這個種地,一家一個、兩個、三個、四個,甚至多個,所以用個.夫.字代表一個單位,代表一個人。種地的時候得有水利,我們現(xiàn)在說就叫.水渠.,古代人管它叫.遂.,是通水的水道,.遂.是為了灌溉田地用的,同.遂.是相通的。.遂.寬三尺,堅三尺,還不小。甘遂這個藥,為什么管它叫.甘遂.?它能夠利水、通水、行水,所以就取用了這么一個字。.甘遂若夫間之遂.,這句話是成無己引證《周禮》的.夫間有遂.,就像田間的那個遂。 這個方子,.上三味,以水六升.。這三味藥先煮哪個藥?先煮大黃。.先煮大黃,取二升.,六升水煮取二升,蒸發(fā)了四升,.去滓.,把大黃去掉了,還有二升水,.內芒硝.,把芒硝放里了,.煮一兩沸.,開一兩趟,入甘遂面以后就不用再煮了,.溫服一升.,就吃一半,二分之一,.得快利,止后服.,大便拉得很痛快,就不讓吃第二頓,這人就好了。 135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C143 這一條是承上節(jié)來敘述大結胸的證候和它的治療的方法。這一條有三個代表證,就叫結胸三證,一個是脈沉而緊,一個是心下痛,一個是按之石硬者,這個要求記下來。 七日.,這個病是未經(jīng)誤下。上一條是.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是由于誤下以后邪氣由太陽之表熱結于里,成為大結胸證。第C143條未經(jīng)瀉下,由于太陽之邪六七天不解,時間比較長,未能夠及時治療,在表之邪不解,就要往里傳入,傳到里邊,熱和水互相凝結,就成了一個結胸。結胸是個證,熱實是它的病理,突出一個熱,突出一個實,突出一個結胸,就是它的來路。脈沉而緊,因為表邪已經(jīng)入里,已經(jīng)是熱實了,所以脈就沉,就不浮了。這個證是一個實證,是一個水證,同時還有疼痛。 沉脈主里,沉脈又主水,說.沉潛水蓄陰經(jīng)病.,沉脈、實脈主水;緊,一個反映實,一個反映疼痛,這個病疼痛還很重的。.脈沉而緊.反映了結胸熱實、水熱凝結的實證,而且還有疼痛。證候是.心下痛.,心下就作痛,.按之石硬.,這是腹診,要求醫(yī)生見到這樣的脈,見到這樣的癥,應當用手按一按上腹部,按一按他的心下。.石硬者.,.石硬.是夸張的意思,腹肌硬了,現(xiàn)在說是叫.板狀腹.,很硬的,不柔和了,同時也有疼痛。 這是什么???這個就是結胸病。熱和水凝結在心下,在心下的什么地方?是在胃里?不是。是在腹肌,腹肌里有一些水液的滲出,根據(jù)近代醫(yī)學,有一些醫(yī)家就認為這是一些急性腹膜炎一類的病。所以.脈沉而緊,心下疼痛.,這個痛還比較厲害,心下按一按是石硬的,這個就是大結胸證了。用.大陷胸湯主之.,其他的藥物是不行了,得用大湯瀉熱破水,使水熱的凝結蕩滌無余,這個病才能夠好。第C139條講.結胸者,項亦強.,邪氣在高位;這一條.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在中間,.心下.是個中,結胸病理變化的部位在心下、在中,下邊還有在下的,部位有上、中、下之分。這個是大結胸證,用大陷胸湯來治療。這三個癥,.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要把它記下來。 為什么要記下來?記下來就是一個熟練的過程,到時候才能夠反應出來,才能夠指導臨床。因為我們學的東西還是本本、條文,是繼承古人的經(jīng)驗,把它們變成我們個人的東西,能夠辨證論治實際應用,這里還有一個吸收、消化、體會、理解、認識的過程。記不住它,印象模糊,到時候反應不上去,在診斷上頭帶來了損失。這個病這三個證很簡單,古人敘述癥狀就抓要點,不是很復雜的,好記。這里說明一個問題,這些病,腹部的一些疾患,現(xiàn)在說是急腹癥,一定要用手摸肚子,這是中醫(yī)的傳統(tǒng),何以見之?《傷寒論》不就說了.按之石硬者.,你不用手按,怎么知是.石硬.?看一看、問一問就知道.石硬.了嗎?現(xiàn)在的中醫(yī)看病,有的就摸摸脈,寸關尺一摸,蜻蜒點兒水一摸完了就開方子,這不符合中醫(yī)傳統(tǒng)的辨證論治的方法。有一些病得用手摸一摸,不摸是不知道的。《傷寒論》.繞臍痛.、.心下硬結.、.拒按.,都反映這樣一個問題。 136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C144 137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日晡所發(fā)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C145 第C144條是結胸而像少陽,第C145條結胸而似陽明,這兩條就帶有一定的復雜性了,和.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的單純不能夠同日而語。 第C144條就是結胸有點兒像少陽。條文里舉出三個問題,一個是.熱結在里.,一個是.復往來寒熱.,一個是.但結胸.。.傷寒十余日.,就是這個病的過程,交代一下這個病的過程,傷寒、發(fā)燒之病到了十多天啦,病好沒好?沒好。沒好是個什么樣的一個程度了?這個病到什么樣的階段了?是.熱結在里.,太陽的表邪化熱已經(jīng)是入了里了,.在里.,還加個.結.字,結者是凝結、聚結,熱聚結在里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意在言外,有大便秘結、不通之意,所以加上個.熱結.,是熱結在里,是一個陽明的胃家實證。.復往來寒熱者.,.復.當作.反.字講,說它熱結在里吧,它還反見一陣陣冷,一陣陣燒,寒來而熱往,熱來而寒去,出現(xiàn)少陽的往來寒熱的癥狀。這是個什么意思啊?這是陽明熱結,而旁連少陽,也可以說是少陽、陽明的相互為病。這樣的一個熱,還沒有完全的煉結成實,因為它還見有少陽,就不能夠用承氣湯。.與大柴胡湯.,那么就要給他吃大柴胡湯。大柴胡湯既瀉陽明之實,又解少陽的半表半里之邪。 我們讀古人的書要有推理,要推敲,既然是熱結在里了,它應該有所反應,比如心下急,肚子疼痛,應該聯(lián)想而知的。陽明有熱實,大柴胡湯不還有個心下急,急是什么?難受啊,脹滿疼痛的意思。.往來寒熱.就是少陽之氣不和,樞機不利了。意在言外,除.往來寒熱.,也應該有.胸脅苦滿.。如果有這樣的癥狀在里,心下也疼,胸脅也悶、也疼、也難受,像不像大結胸啊?它為什么這一條和結胸合在一起來說?就有一點兒像大結胸證。 怎么樣和大結胸加以區(qū)分?.但結胸,無大熱者.,這個.但.字用得好極了,寫文章就這一個字就把問題劃清楚了。如果是結胸,.但結胸.,沒有其他的問題,這個.但.就有局限性。那么,有沒有往來寒熱啊?沒有。結胸怎么會能有往來寒熱???這是沒有的。那么,結胸病有沒有像陽明病那樣的一些大熱?也是沒有的。為什么?.結胸者,是熱與水結也.,它是水中有熱,有些發(fā)熱,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結胸也是發(fā)燒的,但是和陽明病的.蒸蒸而熱.是不同的。所以.但結胸,無大熱者.,這是它和陽明、少陽的一個鑒別點,既沒有.往來寒熱.,也沒有陽明的大熱,但是這個就是有熱的,同時還有心下硬滿、疼痛。這個病是.此為水結在胸脅也.,和大柴胡湯證不一樣,大柴胡湯是熱與氣的凝結,這是.此為水結在胸脅也.,熱與水在心下,旁邊連于胸脅,即使它也有胸脅疼痛,心下硬滿疼痛。 同時,.但頭微汗出者.,因為熱與水結,熱被水所郁遏,熱在水中,熱就不得越,所以渾身沒有汗,僅是在頭部上頭很小的、很微少的有那么一點兒汗,這是熱氣不能夠外越的一個反映,也是水熱結胸的一個反映。這個癥狀是陽明病也好,少陽病也好,都沒有這種情況,這是一個鑒別的證候。.大陷胸湯主之.,這個就不要吃大柴胡湯了,大柴胡湯證有往來寒熱、心下急、胸脅苦悶,但是它心下不硬,大柴胡湯證有往來寒熱,或者說是熱結在里的陽明蒸蒸之熱的大熱,水與熱結的結胸沒有這個,只有用大陷胸湯治療。這一條是說結胸病和大柴胡湯證有點兒相似,在臨床的時候應該有所區(qū)分,要有所比較,從熱型、疼痛的性質、按診、腹診的腹肌軟硬來比較,是不難分辨的,結胸疼得厲害,這是結胸而似少陽。 第C145條就是結胸有似陽明。這個病是由太陽病發(fā)展而來的,是.重發(fā)汗.也好,發(fā)汗太重也好,又反下之,一個是傷了津液,一個就使表邪入里。.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傷了津液,熱又入里,胃腸就燥了,五六天未解大便,大便就秘結,.舌上燥.,.燥.就是沒有津液,.而渴.就是要喝水,因為缺乏津液,就是要喝點兒水,引水自救。看看像什么?像陽明病吧。 .日晡所小有潮熱.,下午三點鐘左右叫.日晡所.,小有潮熱.,小者微也,微微地發(fā)了那么一陣熱,叫.小有潮熱.。陽明病有潮熱是很厲害的,發(fā)熱發(fā)得是很重,因為陽明是個多氣多血之腑,它和邪氣斗爭的勢力是強大的,到下午的時候,陽明氣旺,利于邪爭,所以它那個熱勢、那個潮熱不是.小有.啦,而是很壯大的?,F(xiàn)在雖然是有潮熱、像陽明,而.小有.又不像陽明,這是它的發(fā)熱、大便、口渴。然后就得看肚子了,診斷的依據(jù)而且起決定性作用的就在后邊這幾句話。 .從心下至少腹.,從心的下邊一直到小肚子,到恥骨上方,都是.硬滿而痛.,.硬.是摸之、按之而硬,.滿.是脹滿,病人覺得脹滿而疼痛。.不可近者.,肚子疼得厲害,患者就是怕疼,不可以叫人近他跟前,摸一摸、碰一碰都不得了,.不行!我這疼!離我遠點兒,不要碰我,肚子疼啊.??匆豢矗@是不是現(xiàn)代的叫腹膜刺激征、腹膜炎這一類的病。這是陽明燥結,抑或是水熱聚結的大結胸證?這個病這兩個問題都有,有.不大便.,有.舌上燥而渴.;還有.日晡所.,還有.潮熱.,有陽明,為什么?太陽病發(fā)汗發(fā)得太多,又瀉下,所以邪熱入里,胃腸成燥又與水結,腸胃以外的腹部里熱邪和水就凝結,它的范圍是整個腹部,從心下到少腹,面積是比較廣,又硬滿又疼痛、不可近,這樣來分析,就不是一個陽明病的.繞臍痛.、.痞滿疼痛.,都不像啦。 為什么?陽明病是腑氣不利,它有范圍,不可能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它沒有那么大的范圍。.陽明胃家實.,腸燥、有燥屎的肚子疼,是圍繞肚臍的上下、左右疼痛,不可能從心下至少腹那么厲害。它是結胸,結胸的面積是大的,熱與水結,整個的腹部、腹膜。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陽明病的潮熱是壯大,這個是.小有潮熱.,說明勢力還在水熱,燥熱有一些,但居于次要的地位。陽明有沒有熱?有熱。和這個熱與水結的勢力孰大孰???熱與水結的力量大,所以這個就是結胸而像陽明證。 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關于大結胸證有一個醫(yī)案。大結胸證,老先生開始認為是陽明證,因為這個地方很容易和陽明相混,就用了一付大承氣湯。吃了藥之后見好不見好?大便就拉下來,大黃、芒硝、厚樸、枳實也是瀉的,瀉了以后松快一會兒,覺得肚子比未吃藥的時候是覺得舒服,但是解決不了問題,還是疼。他說是劑數(shù)小,再來一付吧,因為張仲景的大承氣湯有那么一句,.一下未了,可以再下一次.,再下還不行,以后這個老先生一辨,再一體會,這是結胸似陽明,應當用大陷胸湯,后來一吃大陷胸湯,這病就好了。為什么吃大承氣湯解決不了?為什么吃大陷胸湯就能解決了?因為大承氣湯泄這個燥熱,只限于腸胃,不能夠把胸腹的水熱凝結蕩滌下去,它沒有那么大的力量。 用大陷胸湯既下水熱之結,因為它有大黃、芒硝,又兼下陽明之燥,可一舉兩得。從這里說第C145條這個大結胸,說為什么管它叫.大結胸.?它的病變的范圍是如此之廣,.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疼得也厲害,面積也大,這就是它的特點。把結胸病的這幾條,從大陷胸丸開始到在中(心下)的結胸三證,這個類似陽明的第C145條到了小肚子,這個結胸結到哪兒去啦?這叫聯(lián)系、發(fā)展,就是到了小腹了,上、中、下部位有高有低、有深有淺、有輕有重。臨床辨證結胸,第一個是脈沉緊有力,第二個是硬滿疼痛,疼痛的面積和性質嚴重,同時也說明大結胸證大便也是秘結的。 138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C146 小陷胸湯方 正在心下按始疼 脈見浮滑邪結輕 半升半夏一兩連 大個栝蔞要先烹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蔞實大者一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這一條承接上—條論述小結胸的證治。這兩條是有緊密聯(lián)系的,小結胸是相對于大結胸而言的。.小結胸病.,其他的本子叫.小結胸者.,小結胸與大結胸的證候比較,它的癥狀、范圍和治療的藥物為小,所以叫小結胸,用小陷胸湯。 小結胸的病位是.正在心下.,.正.者就是正正當當?shù)?、不偏不倚的,大結胸是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它這是正在心下,這個部位就小了。小結胸無論怎么樣發(fā)展,都是.正在心下.,就是在胃脘,不往下邊延展。它的疼痛,因為結胸病主要以疼痛為主的,是.按之則痛.,和.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又是為小、為輕。.按之則痛.,意在言外,不按它就不是那么很疼了,但是這個話要活看,臨床上小結胸證也有不按也疼的,但是疼得輕,不像大結胸那么嚴重。 大結胸.脈見沉緊.,小結胸的三證是.脈浮滑者.,脈見浮滑,浮者是有熱而淺,滑者是有痰而結,痰熱相結部位比較淺。大結胸.脈沉而緊.,水熱相結,部位深,這病邪就深。所以.大結胸,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就看出來小結胸病是熱結而淺,不發(fā)展到胸脅、小腹,是有局限的,脈浮滑,不沉緊。既然是小結胸,治療就不能夠用大陷胸湯,.小陷胸湯主之.,用三物小陷胸湯來治療。 大結胸的大陷胸湯是三物,小結胸的小結胸湯也是三味藥,但是有輕重緩急輕淺的不同。小陷胸湯是.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梧蔞實大者.,注意.大者.,用大栝萎,小栝蔞可不行,用一個,就這三味藥。為什么用黃連、半夏、栝萎實?因為小結胸是熱與痰結,不是熱與水結,熱與痰結而凝結于心下,所以它也有疼痛,也要清熱,清熱就用黃連。黃連清熱的作用就不如大黃了,大陷胸湯的大黃,大黃是泄熱破結的,黃連只是瀉熱而已,瀉熱作用輕于大黃,所以叫.小.。半夏治療痰飲的,和甘遂去痰水來比較,它是緩和得多了。半夏去痰去飲而緩于甘遂,所以這也是.小.了。栝萎實是一個潤利之藥,有點兒瀉下的作用,要和大陷胸湯的芒硝來比,泄熱破結軟堅,也比不上的。說栝蔞實的運利瀉下的作用和芒硝來比,它也是緩和的,不是那么太峻烈的。去熱的黃連、去痰飲的半夏、運下熱結的栝萎這三味藥和大陷胸湯的大黃、甘遂、芒硝比較,其力量為小,所以就叫小陷胸湯。這個方子就三味藥,希望大家把它記住,是中醫(yī)的一個常用的方,溫病也用小陷胸湯。 用小陷胸湯要注意看它的煎服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得要先煮栝蔞,因為栝萎在這三個藥里起主導作用,它劑量大,有瀉下的作用。拿現(xiàn)在的劑量來說,如果一兩是30g,這一個大栝萎接近二兩,得60g、70g,要不先煮它,那就不行了。痰熱的凝結,用黃連以清之,半夏以散之,栝萎以潤下之,大便瀉下一些黃色的黏涎、黏液,病就好了。 要先煮栝萎。栝蔞外面有層皮,皮還比較厚,整個栝萎往藥鍋里一放,就燉這個栝萎,那多長能把它燉透了,所以當醫(yī)生的得要把括萎用剪子給它剪成條,然后再煮,這個力量就下來了。小陷胸湯的栝蔞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對這個栝萎的性能應該有一個了解。一般,《傷寒論》、《金匱要略》用栝萎都有一些止疼的作用,比如栝萎薤白散、栝萎薤白半夏湯、栝萎薤白白酒湯,治胸痹的。胸痹包括現(xiàn)在的冠心病在內,有疼痛,.胸痛徹背,背痛徹心.。你看這事很怪,它是疼痛,是心臟的心血管里有一些問題,疼痛,中醫(yī)說.不通則痛.,也不用紅花、丹參,也不用什么破血藥,就用一個栝蔞,它怎么就止疼?這個道理就是包括小陷胸湯在內了,也是有疼,所以栝蔞不是單純的祛痰、瀉下、潤下,同時還有活血的作用。 栝萎能夠活血通滯,何以見之?說幾個根據(jù),供太家參考。婦科病乳癰,就是乳腺炎,紅腫疼痛,體溫高,一陣冷一陣熱,中醫(yī)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子,就是用栝萎。我在臨床也用過,大栝萎一個,酒當歸五錢(15g),白芷6g,乳香、沒藥各3g,萱草10g,甘草10g,用一半黃酒一半水煮,效果很好。這樣來看,就是栝萎這個藥有消炎的作用。陳修園將小陷胸湯做了一個方歌,.按之始痛病猶輕,脈絡凝邪心下成,夏取半升連一兩,栝萎整個要先烹.,.脈絡凝邪.,.脈絡.就是血脈、血絡,就是有點兒血瘀了,它才疼痛,所以栝蔞有活血的作用。 李東垣有一個治跌打脅下瘀血疼痛的復元活血湯,那里也用栝蔞。我在門診上治過一個肝破裂術后遺留后遺癥的,一逢陰天下雨,右脅肋肝區(qū)疼得就受不了,像刀切的那么疼,怎么治也不好,后來我就是用李東垣的復元活血湯,吃了幾付就止住了。 139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xié)熱利也。C147 這一條爭議很大,我認為是論述素有水飲的太陽病,誤下以后變成結胸或協(xié)熱利的證候。 .太陽病,二三日.,時間不算太長,表邪也就是兩三天,不是八九日,出現(xiàn)個什么證候?.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這個人躺不下,就樂意起來活動活動,走一走,坐一坐,心里就舒服啦。為什么要起來?因為.心下必結.,心的下邊必有所凝結,如果一躺下,這個凝結就厲害,就脹滿難受,所以要起來活動活動,緩解緩解這個心下之結。這樣來看,這個人就有兩個病,第一個是.太陽病,二三日.,是表證已經(jīng)有兩三天,第二個就出現(xiàn)一個.心下必結,不能臥,但欲起.,這是一個里證。 看看脈,.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太陽之病應該是脈見浮,現(xiàn)在.脈微而弱.,.脈微弱者.是一個相對之詞也,不是說是這脈微弱了,不要那么體會,太陽病,二三日,脈就微弱了,就見了少陰脈了,不是那個意思,就是我們過去講三個小汗法。.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湯.,按那個去體會,是說太陽的表證,兩三天以后,寒邪有點兒化熱,脈就不緊了,脈相對的說就微弱了,有化熱入里之向。.但欲起,不能臥,心下必結.,這又是個什么???.此本有寒分也.,這個.本.是早,原來的、以前的,咱們現(xiàn)在說是個老病,這個人在未得太陽病以前,他本來就有.寒分了。.寒.就是水飲之類,這個人他內里有水飲,水飲之邪就叫做.寒.。張仲景講氣分、水分、寒分,這是他那個時候的術語,《金匱要略》里就有,有氣分。說這是一種寒飲之證,里有飲,外邊還有表邪,表邪還有點兒化熱。.反下之.,應該解表、化飲,現(xiàn)在光看到.心下結,不能臥,但欲起.,光看見里,未顧慮到太陽還有表邪的問題,所以不應該下而下之,加個.反.字。這一瀉下,引邪入里,就有兩種情況。一個是邪上結的,一個是邪下注的。結于上的,.若利止,必作結胸.,泄完了以后,拉稀,腹泄完了,止住了以后,熱和原來的水飲互相凝結,熱與水結,所以.必作結胸.。 這是結于上,如果熱順著瀉下,熱下注,未與上邊水結,就不成結胸,所以下利就未止者,就隨著這個瀉下以后,瀉下未止住。因為是二三日那個時候,三天以后用的瀉下,到四天頭上大便還.復又下利.,大便不止,.此作協(xié)熱利也.,這個就是叫.協(xié)熱利.。什么叫.協(xié)熱利.?就是協(xié)同表邪而作下利。這一條是這么個體會,這么樣理解。不要這么體會,說.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把這個.脈微弱.和.寒分.兩個合在一起了,這就講不通。.脈微弱者.,是虛寒、脈微弱,瀉下怎么能得大結胸證???豈有此理,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有一些注家這么解釋,我是不同意的。所以這個.太陌病,三三日,脈微弱者.,是說寒邪有化熱的傾向,脈由緊而變成微弱,微弱是相對而言的,脈不緊了,.脈微弱者,此無陽也.就那個意思.。 這一條反映一個什么理?學這一條有什么意義?結胸證有的原來就有水飲,是.本有寒分也.,本來就有水飲,因此誤下之后是一拍即合。和前面所說的那個就有點兒不同了,那個就不存在.本有寒分.太陽病誤下以后也好,或者太陽病幾天以后也好,熱與水結,這是原來有個病根,.本有寒分.。另外一個意思,說這個病不能下,雖然是.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因為它有太陽表邪未解,不能.下之太早.,下之太早不是結胸,就是協(xié)熱利。這是我個人的見解了。 140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也;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shù)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xié)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C148 這一條是論述太陽病誤下后,.以脈測證.之法。.以脈測證.在《傷寒論》里常有這種情況,但是.以脈測證.和.以脈定證.是不一樣的。什么叫.以脈定證.?就是說這個人出了一些病,到底是什么???最后一切脈,.脈浮者,病在表也.,就是不論是什么,.脈浮者,病在表也,當先發(fā)汗,與桂枝湯.,就得先發(fā)汗了,這個叫.以脈定證.,帶有綱領性的問題。這樣的脈就起主要作用,在辨證里叫.舍證從脈.,以脈為主。今天這些條所說的.以脈測證.,去推理,和那個綱領性的.以脈定證.就不同了。為什么?它的話說的什么.必結胸.、.必兩脅拘急.、.必欲嘔.,要是看得太死了,有的時候反倒不符合實際的意義了。這一條解釋的方法很多,按照原條文來解釋雖然也能解釋通,但是有些牽強、不自然;《醫(yī)宗金鑒》把它改了幾個字,提出了一些看法,這一條再講、再讀、再學就比較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一些。因此今天咱們講這一條,就以《醫(yī)宗金鑒》的觀點為主。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促’改‘浮’字),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者(‘浮’改‘促’,兩個顛倒過來),必結胸也;脈緊者(‘緊’改‘細數(shù)’),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shù)者(‘細數(shù)’改‘緊’字),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xié)熱利;脈浮滑者(‘浮滑’改為‘滑數(shù)’),必下血。.根據(jù)《醫(yī)宗金鑒》稍微動一動,比較好理解。太陽病誤下之后,有很多變化,帶來很多后果,下邊就是.以脈測證.。.太陽病,下之后,其脈浮.,浮者就是說是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是邪熱未往里陷入,所以它就不結胸,.不結胸者.??梢姳硇暗膭萘σ膊惶兀?/span>.未欲解也.,脈浮還在表,這個病就有欲解的希望。.未欲解.,也不是就好了,表邪很輕,太陽之邪還能向上向外,所以這個病不是太厲害。.若脈促者.,誤下之后,
脈促而有力,和咱們.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那個.促而無力.是不同的,這脈促,跳得還有勁,這是陽熱太盛,邪氣就要入里,說.必結胸也.,從這個發(fā)展來看,恐伯是要發(fā)生結胸,熱與水結。要是.脈見細數(shù).,就是傷陰,.細.是陰傷,.數(shù).是有熱,這個人嗓子要疼,傷了陰了,少陰之津傷了,少陰的經(jīng)脈走于牙,所以嗓子要疼,有虛熱了。.脈弦者.,出現(xiàn)了少陽之脈了,所以.必兩脅拘急.,少陽之脈不和了,胸脅必拘急。.若脈緊者.,脈還是見緊的,.緊.主寒,太陽的表寒還沒有去,原來的頭痛還未止,就是表寒還有。如果.脈沉緊.,寒邪就入里了,里有寒了,胃里有寒,胃氣上逆作嘔就要.欲嘔.。若.脈見沉滑.,.滑.是主熱,表邪誤下而見沉滑,是必要.協(xié)熱利.,要協(xié)熱下利。要是.脈見滑數(shù).,那就里有熱,熱傷陰絡,大便就要下血。所以這一條就是.以脈測證.之法,也不失好理解,大致的精神掌握就可以了,就按照《醫(yī)宗金鑒》的意見,把個別字調整調整,就比較容易理解一些。 141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C149 文蛤散方 水噀原逾汗法門 肉中粟起更增煩 意欲飲水還不渴 文蛤磨調藥不繁 文蛤五兩 上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錢匕服,湯用五合, 白散方 巴豆熬來研似脂 只須一分守成規(guī) 桔梗貝母各三分 寒實結胸粥一杯 桔梗三分 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貝母三分 上件三味為末,內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這一條通過水結于表,與水結于里的結胸證相對比,寒實結胸與熱實結胸相對比,以體現(xiàn)水結有表、里、寒、熱不同的證型。 條文中的.小陷胸湯.和.亦可服.都是衍文。 這一段的意思主要是論水結于表。結胸是熱與水結在里,這是結在表。這是一個了。第二個意思就是說寒實結胸,寒實結胸和熱實結胸就作個對比。同時,這一條也說出了一個水療的問題,過去我們講的是火療,這個講水療,都是古代的物理療法。 .病在陽.,.陽.就是指表,應該有發(fā)熱惡寒。。.應以汗解之.,應當用發(fā)汗之法來解除表邪。.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醫(yī)生未用發(fā)汗之法,反倒用涼水.潠之.,潠者是噴也,.灌之.是灌溉,是洗的意思,用了水的退熱的一些方法。因為這個人發(fā)燒,所以用涼水噴一噴,或者用涼水洗一洗來降溫,這種治療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所以加個.反.字。結果是.其熱被卻.,在用這個冷水噴也好,洗也好的,暫時這個熱被卻了,趙本說.劫.,被劫,當時熱可能稍微退一點兒,但是不能根本解決,所以它.不得去.,這個熱不能夠徹底治好。 .彌更益煩.,事后它的發(fā)熱不但不能好,而且比用冷水療法前反倒要加重,張仲景用三個形容詞說明發(fā)熱很嚴重了,不是一般的。.彌煩.,.其熱被劫不得去,彌煩.也行,.更煩.也行,.益煩.也行,他現(xiàn)在把三個加重的語氣詞都用在一起,叫做.彌更益煩.。.煩.當.熱.字講,發(fā)熱更重了;這個.煩.不是.心煩.的.煩.。那么說明了什么問題?。 這個熱閉郁了,被涼水這么一刺激,皮毛腠理一收斂,熱出不去了,.肉上粟起.,.肉.就是皮肉之上,就是皮膚上邊起了一些像米粒大的點兒,這是什么?這是受那個寒、水寒,一噴一洗,寒凝于外,熱郁于里,所以肉上就起了一些像米粒的點兒。.肉上粟起.是代表寒,.彌更益煩.說它的熱未退,反倒加重了,所以這個證發(fā)熱發(fā)得很厲害。.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意欲.就是.想.,像有點兒口渴,要想著喝水,.反不渴者.,但是又不渴,也不能喝,這個癥狀就是又想著喝水,還又不能喝水,這反映熱被劫,還在表,還未完全入里,太陽的體表是有水液的,行于三焦、膀胱,則腠理毫毛其應,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應,所以三焦的水和膀胱的水都是行于體表的,所謂.霧露之溉.。現(xiàn)在熱閉了,寒也凝了,那么體表的水液、津液也就不散了,它呈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病理變化。熱和水完全在表,而還沒有完全入里,癥狀是想要喝水,但是又不樂意喝水,這和五苓散的那個表證不解、小便不利、膀胱蓄水、消渴比較,這個癥狀是輕的。 怎么辦?.服文蛤散.,文蛤散能夠清在表的陽郁之熱,又能行皮下之水,對于這個癥狀是適合的。.若不差者.,如果吃這個文蛤散,好了,那就好了,倘若.不差.,這個病不好,那就說明水和陽郁之熱就嚴重了,文蛤散的力量是比較輕的,也就是一味文蛤,意在言外,這個人可能就不是.意欲飲水,反不渴者.,也可能有心煩、口渴、小便不利等癥,可能要有一些太陽蓄水的情況,病重藥輕,就.與五苓散.。五苓散既能發(fā)汗,又能利小便,使太陽的經(jīng)腑之邪得到解決,這個病就好了。文蛤散證.其熱被劫不得去,肉上粟起.,是一個皮膚的陽氣被冷水所刺激,陽氣閉郁,皮下的水郁了,當然是這個人也沒有汗,發(fā)燒也不退,肉皮上還有一些.粟起.,這是水在表的一些癥狀。
關于文蛤散有兩種意見,柯韻伯《傷寒來蘇集》認為這個方子應該是《金匱要略》的文蛤散,《金匱要略》在.嘔吐噦下利.篇里有一個文蛤散,.消渴.里也有文蛤散,就是麻杏甘膏湯加生姜、大棗,再加上文蛤,七味藥組成,有點兒發(fā)汗解表的作用,所以柯韻伯說這個地方的文蛤散實際上就是《金匱要略》上的文蛤湯。我個人認為這個事還值得考慮,為什么?因為從文筆來看;它是一證兩方,就像是我們先予小建中湯,后予小柴胡湯,也是一證兩方。這個.若不差者,與五苓散.,病一個輕一個重,藥方也是一個輕一個重,從這樣的行文來看,不見得這個地方是用麻杏甘膏湯加姜、棗,加文蛤的那個文蛤湯。還是文蛤一味的文蛤散,這個文蛤就是海里的海蛤,海蛤上頭有指紋的就叫做文蛤。 文蛤咸寒,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能夠運肺經(jīng),治咳逆上氣、喘急煩悶,有利肺祛痰的作用;第二個,就是有利小便,治浮腫、行水氣的作用,實際上就一個作用,一個是治肺,一個是利水,一個是開水之上源,祛痰,治肺氣上逆,下邊就利小便、利三焦,所以能治水腫。這個證,陽氣閉郁使皮下的水液停滯不行,所以外邊沒有汗,里邊還高燒不退,想著喝水又不能喝,水熱之邪在表,還未完全入里,先給吃文蛤散;如果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利、也渴了,那就要吃五苓散,這是一證兩方,有輕有重。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寒實.就是水寒氣冷所凝結的痰飲類的東西,這些物質凝結在胸、在心下,就使心胸之陽受阻,出現(xiàn)一些疼痛、痞硬,甚至還有一些瘡瘍之癥,這個就叫寒實結胸。寒實結胸和熱實結胸是不一樣的,那個是熱與水結,這是寒冷和痰水凝結,所以它也疼、也痞硬,甚至還氣喘咳逆。寒實結胸和熱實結胸的鑒別在什么地方?.無熱證者.,寒實結胸沒有煩渴,沒有發(fā)燒,沒有那些熱實結胸的所有的熱證,沒有熱證不等于沒有實證。比如脈,大結胸脈是沉緊的,寒實結胸脈也是沉緊有力的,不是個虛脈,沉遲、沉弱就是臟結。雖然,寒熱是不同,但是在邪實方面還是相同的,所以脈也是沉緊的,有的大便也是不通的,所以這才叫實。.無熱.,這是個實證而不是個虛證。這個病給他吃大陷胸湯,那就不行了,大陷胸湯是熱與水結,是大黃、芒硝、甘遂,這是寒痰水冷的凝結而阻礙了心胸的陽氣,大陷胸湯是不恰當?shù)摹?/span> 怎么辦?給它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是桔梗、巴豆、貝母三味藥組成,所以叫三物。大便不能泄,大便泄可不能吃這個三物白散。在這三味藥中,巴豆是一個辛熱有毒之藥,能夠攻逐寒性的水飲痰濕凝結。過去有句話.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巴豆的油要是不去掉,那個力量像牛,很大了。貝母和桔梗,一個是開結的,一個是開肺氣的。貝母這個藥有開邪氣的凝結,能治胸中的氣結,也有化痰行水的作用。桔梗走氣分,能夠開提肺氣。肺氣一利,胸中的氣結也開了,再加上巴豆的大而有力的熱性的攻寒逐水的這樣的一個力量,就把一切的寒濕、寒冷水飲的凝結排出體外。這個藥還有這么兩個方面作用,.不吐即下.,病在上者則吐之,病在膈以下的,它就瀉下。吃了以后,也許吐,也許下,也有吐下交作,病就好了。 這個藥是很重的,用的時候要注意。.上三味,為末,內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白飲.就是大米湯,為什么用米湯送面藥?因為米能和胃,使巴豆之毒還有點兒節(jié)制。.強人半錢,羸者減之.,羸者就是身體虛羸的,身體不太好的要少吃,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吃半錢匕,半錢匕現(xiàn)在多少分量?現(xiàn)在量就是三分,身體差一點兒吃二分,吃一分半。吃藥以后還有一個條件,.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如果.不利.,大便不下利,.進熱粥—杯.,喝一杯熱粥;要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因為巴豆熱而有毒,一吃熱東西,它就行它的藥力,力量就更兇猛了。如果泄得太多了,喝點兒涼粥,緩解巴豆的力量,同時粥還有養(yǎng)胃氣的作用。過去的時候吃了巴豆,誤服巴豆,吃了以后就泄,泄的時候怎么辦?就是喝涼水,井里的涼水咕嚕咕嚕地喝。喝了就能緩解。喝完了以后,大便止住以后,有時候嘴里還長皰,口腔黏膜起皰,這個藥特熱。底下這些.身熱皮粟不起.,這些就不要了,是一些衍文,《玉函》、《外臺》、錢潢本、柯韻伯本都把這些刪掉了,咱們也把它刪減了。 三物白散治寒實結胸,結胸到此就算是講完了。有大結胸,有小結胸,有偏于上的,有偏于中的,有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治療有大陷胸湯,有小陷胸湯,.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所以結胸是有大有小,大小就是輕重吧;有寒有熱,寒實結胸,熱實結胸;還有外、有里,水在里也,熱與水結,就叫結胸,在外邊這個像文蛤散證,發(fā)燒不退,彌更益煩,肉皮粟起,意欲嗜水,反不渴者,這是水在體表了。是不是就只這么一些癥狀?以發(fā)燒為主,身上也不舒服,身上酸疼難受,它有水,所以先用文蛤散,文蛤散就一味藥,力量比較輕,小病一般吃了就好了。如果有口渴,又有小便不利,發(fā)燒還不退,再給他吃五苓散。寒實結胸在臨床上掌握問題,這個人大便不能泄,大便泄可不能吃這個三物白散。因為它是實,寒熱是不同的,實還是同的,不是虛證,是個實證,所以它脈也沉緊,大便也是有一些不通才可以吃,這一點就是關鍵。 142太陽與少陽并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C150 這一條是論述太少并病,太陽和少陽的并病,而類似結胸,治療用刺法,未用湯藥。 為什么要用刺法?因為有少陽的問題,不能發(fā)汗,不能瀉下,少陽是禁汗、禁下的,所以張仲景用刺法來代替湯藥治療。 太陽與少陽并病,就是先有太陽病,后有少陽病,這就叫并病。并病是有一個前后次第。癥狀是.頭項強痛.和.眩冒.,.頭項強痛.是太陽經(jīng)邪不解,或者出現(xiàn).眩冒.,.眩冒.是少陽病,.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陽病有眩冒。少陽的里氣不和,少陽之氣不能夠疏泄,所以.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這個人心下痞硬、痞塞、硬滿,有的時候就重了,就像結胸,可能有疼痛,有的時候就好一點兒。什么道理?因為它是太陽和少陽并病,少陽之邪游離于半表半里之間,所以它有的時候向里,就.時如結胸.,有的時候它偏于表,就好一點兒,所以古人就認為這是太少并病,還不是純粹的少陽本經(jīng)自病。 既有太陽經(jīng)證,也有少陽經(jīng)證,.當刺大椎第一間.,.第一間.就是大椎穴,.當刺大椎和肺俞.,這兩個穴都能解太陽經(jīng)之邪,大椎是在脊骨第一節(jié)的陷中,肺俞在第三胸椎下旁開一寸五分,肺合于表,太陽之表,所以能解太陽表邪。肝俞去膽經(jīng)之邪,因為肝膽相表里,刺肝俞就解決了少陽之邪。這樣太陽之邪解了,少陽之邪也解了。.慎不可發(fā)汗.,不要認為有頭項強痛就發(fā)汗,千方不能這樣做,要謹慎了。為什么?因為.時如結胸.、.心下痞硬.和.眩冒.,它有少陽證,少陽的邪是不在表的,治太陽可以發(fā)汗,治少陽就禁汗。你要是誤用了發(fā)汗,不能夠解除少陽之邪,反傷了胃里的津液,使少陽之邪由肌而克于胃,就要發(fā)生譫語。這就是少陽的禁忌之法。 只要出現(xiàn)了少陽證,就不要發(fā)汗,也不要瀉下,要.治從少陽.。為什么?因為少陽這個病就有這樣一個問題,誤發(fā)少陽之汗,就要譫語。傷了胃的津液,胃一燥,少陽的熱邪就乘虛而入,所以就說胡話,胃氣不和了。.脈弦.就是少陽的脈,一直到五六日,而且還是譫語不止的,這時候可不可以瀉下?這時候有譫語了,譫語是陽明了,是不是用調胃承氣湯?不行。為什么不行?因為脈弦就是少陽證,少陽之邪未解,不能夠瀉下。少陽不但禁汗,也要禁下。 .當刺期門.,應當用針刺之法刺期門,期門為肝的募穴。刺期門做什么?用瀉法,.隨其實而瀉之.,瀉膽經(jīng)之熱。膽經(jīng)之熱解除了,這個人就不說胡話 了。因此,這一條就是既有結胸的類似證.時如結胸.,也說明少陽病禁汗、禁下的這樣的一個道理。 .三陽合病,治在少陽.,凡是陽經(jīng)的病,只要是出現(xiàn)了少陽證了,就得以治療少陽為主,這是指用湯藥而言的。為什么?因為病已經(jīng)涉及少陽樞機不利,不給和解少陽,給它發(fā)汗、瀉下都是無濟于事的,同時汗下要傷正氣,就帶來不良后果,譫語,煩悸而驚,.汗譫吐下悸而驚.,.甚則吐下利不止,水漿不入命難生.,重的時候都有死亡的危險,這個事情一定記住。 143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經(jīng)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C151 這一條與以下兩條都是講.熱入血室.證。為什么在這地方添了三個.熱入血室.?一個原因是它有結胸的類證,另外它和少陽有關系。張仲景寫的文章它有一個內在的聯(lián)系性,結胸講水結,少陽講氣郁,那么婦人中風,傷寒熱入血室,講血了,由血影響氣,也講到氣血閉結,所以水的關系、氣的關系、血的關系,這樣在辨證論治里才互相對比、互相發(fā)揮,可以提高我們辨證論治的思維和視野,很有意義。 這三條的.熱入血室.,病因是不同的,有經(jīng)水適來,也有經(jīng)水適斷,這是一個不同。第二個不同,有發(fā)燒的,有不發(fā)燒的,要記往這是個重點。第三個是有胸脅悶的,有往來寒熱的,有晚上說胡話的,這三個癥狀的不同,治療也就不同。把這三點抓住了,熱入血室就掌握了。 熱入血室和月經(jīng)有關,是個婦人病,男人沒有。有的人說是男人有熱人血室,當然這也是一個證明的問題。我個人觀點,認為男人沒有熱入血室證。陽明篇有個熱入血室,沒提婦女,那不就是男人了?前面說的是婦女,后邊還總說,那不是重復了,所以熱入血室是婦女的一個病了,不是男性得的病。 .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這是表證不解了。.經(jīng)水適來,得之七八日.是個倒裝句,把這個.得之七八日.放在上邊,時間已經(jīng)有七八天了,這個婦女的經(jīng)水就適來,.適來.就在這時候她恰巧來了月經(jīng)。來的月經(jīng)是不是正常周期?這就不好說了。山田正珍就說.經(jīng)水不期而來,偶然而來,都算適來.,這樣它就不受周期范圍的限制。經(jīng)水適來,血室空虛,表邪內犯,熱入血室。熱入血室以后,表證就解了,.熱除而脈遲身涼.,發(fā)燒除掉了,脈跳得也不快了,脈也遲了,身也涼了,這表邪解了。但是表邪解,有個脈遲,說明還有點兒凝結。 .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出現(xiàn)了里證,胸和脅就是少陽的部位,脹滿,有的時候還疼,就像結胸,.如結胸.不等于就是結胸。.譫語者.,還說胡話。這是什么病?為什么它自己熱就退了?為什么又出現(xiàn)胸脅下滿,像結胸?為什么又說胡話?.此為熱入血室也.,這個病就叫做熱入血室,就是乘月經(jīng)來后血室空虛,血熱就傳到了血室。血室是什么?這里有爭論,說得很多,我們同意就是子宮,就是胞宮。入了血室了,到了胞宮,為什么還出現(xiàn).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因為女子胞和肝經(jīng)、肝膽之氣有聯(lián)系,.厥陰足脈肝所中,大趾趾端毛際叢,環(huán)繞陰器抵小腹,挾肝絡膽.,胞官受邪,血室里有邪熱,影響肝膽之氣的不和,實際上肝膽之氣就疏泄不利了,所以就出現(xiàn).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就是血病影響肝膽的氣機不利了。 為什么還說胡話?《傷寒論》的說譫語、說胡話,一般都是指陽明而言的,胃絡通于心,胃一燥熱就說胡話,只有熱入血室的譫語屬于血分有熱。血分有熱,諸脈皆上系于心,血脈都和心有聯(lián)系,血分之熱上擾于心,她也說胡話。這個說胡話和大便燥結沒有聯(lián)系,不是陽明,而是熱入血室的。它的主要見證不是肚子脹滿,而是.胸脅下滿,如結胸狀.。 這一條一個是經(jīng)水適來,一個是沒有發(fā)燒,主要的見證一個是.胸脅下滿,如結胸狀.,一個是說胡話。怎么治?.當刺期門.,應當用刺法刺期門穴,瀉肝膽之邪熱。它是月經(jīng)適來,這時候血中之熱可解,這個病也就可以好了,不要用什么瀉下之法。 144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C152 這一條承接上條論述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的證治。什么叫.經(jīng)水適斷.?就是月經(jīng)未可斷而斷,月經(jīng)還不應當斷,它正在這時候恰巧就斷了。為什么?熱入血室,氣血閉結,熱與血結,月經(jīng)就斷了。這個病也是由外感而來的,.經(jīng)水適斷.應該接在.七八日.的下邊,這是一個倒裝句,.婦人中風七八日,經(jīng)水適斷者.,這意思應當這么體會。 經(jīng)水適斷以后就熱與血結,使肝膽之氣不利,所以就.續(xù).,繼續(xù),就出現(xiàn)發(fā)冷發(fā)燒的發(fā)作有時,.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這種發(fā)燒和咱們過去講的那些發(fā)燒不一樣。過去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惡寒發(fā)熱而如瘧狀,這個發(fā)燒有點兒寒熱往來而發(fā)作有時,像發(fā)瘧,是少陽的氣不利了,.發(fā)作有時.,發(fā)作有一定的時間,所以它才像瘧,一天有那么三次,或者是四次,或者是兩次發(fā)冷發(fā)燒。怎么辦?這個證沒有胸脅滿,也沒有譫語,只是一個.往來寒熱,發(fā)作有時,其形如瘧.,只是這么一個癥狀的特點,是有發(fā)熱的熱入血室,和前面的那個.熱除而脈遲身涼.是不一樣的,這樣就不要給他扎針了,還扎期門干什么?胸脅滿可以刺期門,因為期門在乳下,能治胸脅之滿,這是以寒熱為主的,正邪居于脅下,所以這時候就要給她吃小柴胡湯,小柴胡湯熊夠退熱,能夠解寒熱之邪。 根據(jù)《醫(yī)宗金鑒》和后世注家的見解,因為它這里氣血閉結,來了月經(jīng)的時候一得這個病,月經(jīng)就沒有了,這個小柴胡湯還要加上點兒牡丹皮、生地黃、桃仁、紅花,稍微活活血。這樣的意見對不對???在臨床是不是這樣?對的,比單純用小柴胡湯要好一些。小柴胡湯基本是氣分藥多一些,沒有血分藥,加上一點兒血分藥,效果要更好一些。 在臨床上我們看到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而有寒熱如瘧的,要用小柴胡湯加生地、牡丹皮、紅花、桃仁。如果熱出而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還有譫語的,以刺期門為主,那是經(jīng)水適來。
145婦人傷寒發(fā)熱,經(jīng)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C153 這一條是論述婦人熱入血室的自愈證。.婦人傷寒發(fā)熱.,有發(fā)燒,經(jīng)水適來以后是不是還發(fā)燒?發(fā)燒,未說.汗出而脈遲身涼.。但是這個人有一個特點,.晝日明了.,白天的時候精神很清楚,.暮則譫語.,一到晚上就有點兒說胡話,越到晚上精神越糊涂,.如見鬼狀.。 精神有些昏聵,這是什么道理?.此為熱入血室.,這是傷寒的邪熱進到血室里來了。白天陽氣行于陽,到了晚上就行于陰,這個人她血分里有熱,熱入血室了,晚上陽氣又行于陰,陰分熱邪發(fā)作,因此就譫語,精神昏聵,如見鬼狀。這是血熱上乘,血中之熱發(fā)作,使心神出現(xiàn)譫語不安。除了這個癥狀以外,她沒有往來寒熱,也沒有胸脅滿、如結胸狀,這些都沒有,只是一個有發(fā)燒,晚上的時候說胡話。 .無犯胃氣及上二焦.,這個.無.是個禁止之詞,.犯.就是侵犯,就是說不要用瀉下之藥,不要因為她說胡話,就用承氣湯類瀉下之藥侵犯她的胃氣。譫語是血分之熱,而不是氣分之熱。.及上二焦.,也不要給她扎針,或是給她吃小柴胡揚。為什么,既沒有胸脅滿,也沒有往來寒熱,扎針、用小柴胡湯都是多余的了,這就叫.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這個病自己就能好,為什么?因為經(jīng)水適來,來而不斷,和.經(jīng)水適斷.的不同,她有一個熱隨血除的機轉。因為她的病機要點主要是熱在血里,所以她晚上的時候說胡話,現(xiàn)在她月經(jīng)經(jīng)水適來,血中之熱隨著月經(jīng)排出體外,可以自愈的,不用吃藥了。 一個是用刺法,一個是用湯藥,一個就是.必自愈.,這三個不同了。小結一下,這三條:第C151條.往來寒熱如瘧.,用小柴胡湯以解其邪;第C152條.胸脅滿,如結胸狀.,要刺期門以瀉其實;這一條沒有上邊說的那兩個癥,只是一個.暮則譫語.,所以待其經(jīng)行血去,而邪熱自解。這個病是有的,不是光在月經(jīng)了。婦女產后,熱入血室,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就是有產褥熱這種病,就是這樣,它有神經(jīng)癥狀,說胡話,精神有些昏聵。這是三個熱入血室,既有結胸的癥狀.如結胸狀.,也有少陽證.胸脅下滿.,它是熱入血窒,由血分而影響到氣分,肝膽之氣不和,有血分有熱出現(xiàn)譫語這些精神上頭的一些癥狀,所以在太陽少陽并病和結胸以下出現(xiàn),有相互對比之義。 146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C154 柴胡桂枝湯方 傷寒六七天 發(fā)熱微惡寒 支節(jié)有煩疼 外證未去完 心下見支結 微嘔少陽現(xiàn) 柴胡桂枝湯 又治肝氣串 小柴原方取半煎 桂枝湯入復方全 陽中太少相因病 偏重柴胡作仔肩 桂枝去皮 黃芩 人參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這一條論太陽和少陽并病。先有太陽病,后出現(xiàn)少陽病,這叫太少并病。 .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這是太陽的表邪問題。發(fā)燒,還有點兒微惡寒,為什么?因為傷寒六七天,邪氣有點兒化熱,但是還是未解的。.支節(jié)煩疼.就是疼得厲害,這個.煩.就是疼得厲害,四肢關節(jié)很疼的,太陽的表邪還未解。.微嘔.,嘔比較輕。.心下支結.,.心下痞硬.、.心下痞滿.這樣的提法是重,.心下支結.比.痞滿.要輕一點兒。支就是撐支,就是現(xiàn)在說有點兒頂?shù)没?,支也可以?/span>.邊.的意思,有兩個意思,就是說是它這個凝結是什么樣的?心的下邊頂?shù)没牛悬c兒往上邊頂?shù)没?,比痞悶要輕一點兒,但這也難受了。另外,這個支結是在心的下邊,靠近兩邊,不是在正當間,是支者枝也,像樹有枝,這兩個說法都對,在臨床的時候都能反映出來。 .微嘔.和.心下支結.,是少陽的里氣不和,但是它輕,因為少陽病是.喜嘔.的,嘔比較重,少陽病的心下痞悶應當比較厲害,現(xiàn)在是.微嘔.、.心下支結.,癥狀都輕。雖然是輕,但是它是有了少陽證,就叫.太陽少陽并病.。太陽少陽并病,要估計一下兩經(jīng)誰重誰輕?太陽病重,少陽病輕,所以古人就叫.七表三里之證.,就是表證要占七成,少陽的里證要占三成。.外證未去者.,因為它發(fā)熱惡寒,太陽的外證還沒去,單純用柴胡湯不行,因為它有.支節(jié)煩疼,發(fā)熱微惡寒.,太陽病的表證還沒去。 怎么辦?.柴胡加桂枝湯主之.,小柴胡湯基礎上加桂枝湯,加桂枝、芍藥,就是小柴胡湯和桂枝湯兩個方合在一起,這樣能夠和解少陽,治.微嘔,心下支結.,同時也治.支節(jié)煩疼.、發(fā)熱微惡寒的太陽病,這個方子多少就帶點兒發(fā)汗的意思。少陽病要禁汗,為什么這一條又要柴胡加桂枝,還有點兒治太陽解肌表的意思?這就像大柴胡湯,少陽病禁下,要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那么還得在柴胡湯的基礎上加上點兒大黃、枳實吧。這個它也是在柴胡湯之上,它不加麻黃,它加桂枝湯,調和點兒營衛(wèi),解解太陽之邪。這是言其變也,禁汗、禁吐、禁下是言其常,可以加大黃,可以加桂枝,言其變。太陽少陽并病,不加柴胡湯,只用桂枝湯行不行?。磕鞘清e誤的,因為柴胡桂枝湯,在柴胡湯治少陽的基礎上兼治太陽,它就可以了。大柴胡湯以柴胡治少陽的基礎上加點兒大黃治陽明,那也就可以了,那和單純的承氣湯是不能夠混同的。 柴胡桂枝湯臨床使用的機會很多。小柴胡湯和解表里的,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調和氣血,兩方一合,人身表里內外、氣血上下,治的范圍面就廣泛了。根據(jù)我個人的體會,這個方子能治什么???柴胡桂枝湯的條文是治太陽少陽并病,我拿它治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加上一點兒紅花、茜草類的活血藥,加上點兒鱉甲、牡蠣類的軟堅藥。因為桂枝、芍藥是調和營衛(wèi)、調和氣血,柴胡是疏利肝膽,再加上鱉甲、牡蠣軟堅消痞,紅花、茜草活血通絡,效果很好,同時這個方不太涼、不太熱,可以久服,吃個十付、二十付都不出現(xiàn)問題。早期肝硬化,柴胡桂枝湯把大棗去掉,因為脅下痞硬去大棗。第二個就是治神經(jīng)官能癥,就是肝氣竄,效果也很好。一生氣,感覺一股氣在渾身上下左右竄,他個人感覺我的氣竄到這個地方,用手這一打,趕著往外打嗝,一打嗝他就好了,西醫(yī)就叫神經(jīng)官能癥,中醫(yī)說是肝氣不疏,用小柴胡湯疏肝,加上桂枝、芍藥調和營衛(wèi)、調和氣血。第三個,治痹證。痹就是現(xiàn)在說的關節(jié)炎,而且還夾有肝氣的,關節(jié)炎四肢疼痛,所以它這個病不僅是支節(jié)煩疼,疼得很厲害,而且里又有胸脅苦悶,也有一些堵得慌,還夾有肝氣,脈還見弦,柴胡桂枝湯效果非常好,又疏肝膽,又治渾身疼痛。這是柴胡桂枝湯。所以把這個道理體會清楚了,就可以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發(fā)揮它的作用,靈活性很大。 147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C155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 少陽經(jīng)病汗復下 膽經(jīng)脾土中氣傷 胸滿脅結尿不利 不嘔渴煩頭汗淌 往來寒熱何以治 柴胡桂枝干姜湯 八柴二草蠣干姜 芩桂三兩栝四嘗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三兩 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這一條論述因傷寒誤治而導致的邪傳少陽,氣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湯證。這個方子和大柴胡湯是一個對比的方子。大柴胡湯治少陽之邪歸并入陽明,陽明燥熱,所以既解少陽,又下陽明,是治實證。這一條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少陽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氣陰、氣津受傷,氣化不利,所以它夾有一定的虛寒,也可以說就有陰證的機轉,有太陰病這個陰證的機轉,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這個病來于傷寒五六天,已經(jīng)發(fā)汗,而又用瀉藥下之,汗下就傷津液,汗下就要傷正氣,所以這個人有一個正氣不足的問題。 誤下之后太陽之邪傳到少陽,少陽的樞機不利所以.胸脅滿微結.。少陽之氣不利就.胸脅滿.,.微結.就是說氣有郁結,但是郁結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虛了,氣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陽還有.微結.,所以就小便不利。.渴.,津液虛了就口渴,這種口渴不是胃里停飲,所以.不嘔.。.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嘔.連起來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嘔.,現(xiàn)在它是津液虛,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嘔.,這個提法有鑒別診斷的意思。.但頭汗出.,由于津液虛了,氣也虛了,正氣不能越熱以外出,所以渾身沒有汗,頭上出一點兒汗,熱邪不能從汗而解。少陽有邪,所以.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朱未解也.,這個病未好。問題的焦點是少陽有邪、津液虛,氣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來。這個病很像是濕熱凝結,小便不利,濕不得泄,但頭汗出,很像那個濕熱發(fā)黃的那一條,但是這不是濕熱,這是津液虛,因為它有口褐。 這怎么辦?一方面還得和解少陽,用小柴胡湯,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氣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蠣,是小柴胡湯的加減法,胸脅滿微結有凝結了,牡蠣咸寒軟堅,能去肝膽之氣的凝結和肝膽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蠣,去大棗。這個方子既有養(yǎng)津液也有助陽氣的作用,同時兼和解少陽,臨床能治療三種疾病,非常得力。 根據(jù)《傷寒論》條文,我們發(fā)展了這個方子,一個是治少陽病有陰證的機轉,就是見有太陰病了。少陽鄰近太陰,少陽是陰陽之樞,少陽之邪過渡就到太陰,臨床就有少陽證而又有太陰病的,什么下利,肚子脹滿,這個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比如我們現(xiàn)在治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往往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口苦、咽干,肝膽有熱,但是肚子又發(fā)脹,大便也拉稀,脾胃還有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既清解少陽之熱,同時又溫中焦的脾胃之寒,效果很好,尤其是治肝炎病的大便不調、下腹腹脹。這效果是非常地顯著。說重點,少陽證是個陽證,但有陰證的機轉了,出現(xiàn)了太陰病的苗頭了,要用這個方子。 第二個,這個方子治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繼發(fā)的糖尿病。因為它治口渴,糖尿病有口渴;糖尿病很不好治,三四個.+.總下不去,吃了以后血糖和尿糖降低很顯著,效果很明顯。在上述的癥狀基礎上有少陽的病機,而且口渴、心煩,又能喝水,有這樣的情況的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效果很好。 第三個,這個方子能治寒性瘧、發(fā)瘧。發(fā)瘧是發(fā)冷發(fā)燒,定時發(fā)作,發(fā)冷發(fā)燒,有發(fā)燒多的時候,有發(fā)冷多的時候,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瘧的發(fā)冷惡寒偏多,發(fā)熱對比之下偏少,這個方子也好使。這三點兒要記住。 第四個,我們在臨床看見一些肝炎病,它有這么一個特點,就是肝區(qū)疼,往后邊拽,往上邊能到肩背,往下邊能到腰部,疼得很厲害,而且手指頭發(fā)麻,甚至碰一碰、打一打都不知道疼,脈弦而緩,下腹還有點兒脹,這個方子特別好使。 《傷寒論》治少陽證,一個是大柴胡湯,是兼陽明,一個是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兼太陰。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從氣化開始,為什么加桂枝、干姜?桂枝、干姜是通達陽氣,溫化脾氣,干姜是理中湯的主藥,這個方子里甘草配干姜,半個理中湯,它溫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陽氣,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它這里還有瓜蔞根,所以這個方子治療陽氣氣化功能不利,脾的運化不利,三焦氣化不利,津液不足而又有少陽肝膽氣郁。 吃完這個方子以后還有一個反應,這個大家要注意了。柴胡姜桂的煎服法,.上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吃了藥,有的時候心里發(fā)煩,發(fā)煩以后就汗出,汗出了,這個病就好了。什么道理?因為邪氣郁結,氣和液兩傷,吃了柴胡姜桂湯以后,柴胡就要疏解少陽,又加上桂枝、干姜和天花粉(瓜萎根)通陽氣,止津液,氣液一恢復了,正氣足了,邪氣通過小柴胡湯的力量要有點兒微煩,有點兒汗出,也就是正勝邪出的一個反應,吃了藥以后有時有這個現(xiàn)象。 148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C156 這一大條總的精神是辨什么是.陽微結.,什么是.純陰結.。.陽微結.的證候有點兒像.純陰結.,陽證似陰,如果不進行辨別,就容易發(fā)生陰陽診斷的錯誤。.陽微結.和.純陰結.是古人的證候名。 分三個段落來體會。第一個段落就是說.陽微結.的脈和證,什么叫做.陽微結.,就是.必有表,復有里也.,到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小段,是第一段。第二段是.陽微結.和.純陰結.的鑒別。.陽微結.屬于陽氣結了,陽氣結了它就有點兒類似陰證,所以仲景就把.純陰結.與.陽微結.進行對比分析。第三段就是.陽微結.的治法。 先講第一段。病是由傷寒而來,傷寒表還是未解了,有.微惡寒.,.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所以表還沒有解。同時出現(xiàn)了里證,不是單純的表證,.心下滿,大便硬.,心下滿,大便也硬,這是里證。這是里的陰證、陽證啊?從.大便硬,心下滿.來看,這是陽明凝結,是個陽證。表證是.微惡寒.,里證是.大便硬,心下滿.,表里證都有了,表里的陽氣都不利,都受到邪氣的凝結。 同時出現(xiàn)手足冷和頭汗出,為什么手足冷、頭汗出?這反映陽氣閉郁而不宣達。.頭汗出.意味著渾身沒有汗,只是頭上出汗。如果陽氣外越,正氣出表,邪氣由汗而解,會有周身出汗?,F(xiàn)在里還有熱,.心下滿,大便硬.,汗只能出于頭部,而.余處無汗.,陽氣不能夠向外宣通。為什么?因為它有凝結,氣就不達,陽氣就不能夠達于四肢,所以手足就冷。.手足冷.和.頭汗出.是里有熱,陽熱凝結而不能夠宣達的一種表現(xiàn)。 為什么陽氣不能宣達?因為這個病有表也有里,外邊有惡寒,里邊有大便硬、心下滿,表里之氣不和,陽氣怎么能夠宣達?是不是表里不和都能.手足冷.?咱們過去講的那些表里不和怎么都沒出現(xiàn).手足冷.和.頭汗出.?.脈細者.,脈還見弦細,這個.細.里一定要加個.弦.字,不加.弦.字就不好講。脈細,又有弦脈又有細脈的意思,是少陽之脈。表里之氣得借少陽之氣的疏泄和通達,現(xiàn)在脈見弦細,少陽氣機不利,所以陽氣才郁,不能夠通達,這個叫.陽微結.。 為什么叫.陽微結.?因為陽結于里,.心下滿,大便硬.,表還有.微惡寒.,邪氣還沒有完全入里,這樣.結.,陽邪的結熱是輕微的,少陽還有問題,這是一種散漫之邪,太陽、少陽、陽明都有一點兒,所以叫做.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說這種.陽微結.必然有表證,光有表證也不叫.陽微結.,還.復有里也.,還得有里,.里.是什么?指陰陽說的,這個病既有表證也有里證,這樣才管它叫.陽微結.。第一段到這里就完了,說明什么問題?就是.陽微結.有表也有里,而少陽的氣機不利,手足厥冷。將來我們講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治陽氣郁的手足厥冷。如果不涉及到少陽,光有一個表里,那還不至于手足厥冷,因為陽微結和少陽的樞機不利有關系,何以見之?因為脈見細弦。 第二段就進里了?!秱摗分v辨證,辨證就要陰陽、虛實、寒熱作比較。.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這一段即使脈還見弦細,假設脈沉,脈沉就屬于里,里就屬于陰,這個病屬于里、屬于少陰,辨它不是一個.陽微結.,而是.純陰結.,所以就從.純陰結.這一方面來找理由。假設這個人脈沉,見了少陰脈了,.亦在里也.,也算它是在里屬于少陰了,那么為什么還.汗出.?汗出陽微,陽氣虛了就汗出。這樣是.假令純陰結.,.假令.是說病是.純陰結.,沒有外證,完全是一種陽虛寒證,屬于少陰病了。.不得復有外證.,假令純陰結,少陰病了,離開了三陽,還能有外證、有陽證嗎?那就不可能還有什么身痛、發(fā)熱、惡寒,這些都不應該有了,只能夠出現(xiàn)少陰陰寒的陰證了。.不得復有外證.是.悉入在里.,完全地在里了,.在里.是什么證?是一個.純陰結.,是個陰寒的凝結。 和這個證來比,.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和.純陰結.不一樣,它是有表里證,有一半還在外一半還在里,外頭有太陽,里還有陽明,這樣.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脈雖然是沉緊,也不能管它叫少陰病。為什么?.所以然者……解.是括弧句子。.陰不得有汗.,陰證不能有汗,陰證哪能有頭汗出?頭為諸陽之會,只有陽經(jīng)循行聚會于頭,所以陰證不易得汗,頭上也不會出汗的,出汗就是陽氣外越,越而不得出的現(xiàn)象。.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頭上已經(jīng)出汗,就知道它不是少陰病。不要因為手足厥冷,頭上汗出,汗出為亡陽,手足厥冷是陽虛,就認為這個病屬于少陰病,為什么不是?因為它有表里證,有.大便硬.、.心下滿.,外頭還有發(fā)熱惡寒。 怎么辦?脈見弦細,外有微惡寒,也可以包括發(fā)熱,里有心下滿,大便硬,手足還冷,頭還汗出,陽氣不達了,.可與小柴胡湯.,可以給他吃小柴胡湯,吃小柴胡湯疏少陽樞機,陽氣一通達,表里就和了,手腳也就不涼了,這個病就好了。吃了小柴胡湯以后,.設不了了者.,設是個推理的意思,假設這個病還是有點兒不太痛快,還有點兒.不了了.,就是說陽邪郁結于內,腸胃里還有一些熱結、心煩、里熱的。.得屎而解.,大便結硬而未下,大便下來,這個病就好了,意思說是可以稍微和和胃氣,吃一點兒調胃承氣湯。 這一大段是.陽微結.和.純陰結.的疑似之辨,又像又不像,涉及到手足冷的問題,涉及到脈細或者脈沉這一方面的問題。通過學習這一段,解決這么個問題,陽熱郁結有的時候好像是陰證,但是它不是陰證,通過分析.頭汗出.、.陰不得有汗’’,.復表.還得.復里.,不但有表證還有里證,.半在里半在外也.,這樣的一個對比的分析,來確定.陽微結.。.純陰結.是五臟的病,.陽微結.是六腑的病,這不一樣。同時說明,陽氣郁結,有時候手腳涼,用小柴胡湯治療。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C157 半夏瀉心湯方 三兩姜參炙草芩 一連痞證嘔多尋 半升半夏棗十二 去滓再煎守古箴 半夏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以上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三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一條是論述誤下少陽以后出現(xiàn)的三種不同情況,很有辨證意義。第一段是.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第二段是.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第三段是.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少陽病就是.嘔而發(fā)熱.,.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嘔還發(fā)熱,這是少陽受邪,氣機不利,所以.嘔而發(fā)熱.是小柴胡湯的一個概括證候、代表之癥。.柴胡湯證具.,小柴胡湯的證候已經(jīng)具備,應該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而以他藥下之.,未用小柴胡湯,而用了其他藥物瀉下了。這是錯誤的治療,違反了禁汗、禁下、禁吐的少陽.三禁.。到了金元四家的時候,李東垣還說.禁利小便.,.三禁.變成.四禁.了。誤下以后有沒有變化?如果這個人身體好,雖然是誤下了,是.柴胡證仍在者.,少陽之邪未內餡,小柴胡湯的證仍然還存在的,就.復與柴胡湯.,還得給他吃柴胡湯。為什么叫.復與.?因為第一次就應該給他吃,如果誤下以后柴胡證仍在,不要猶豫,還給他吃柴胡湯。.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還不算錯誤,為什么?這個人的邪氣沒變。 .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湯后作解,就和.未經(jīng)誤下,吃柴胡湯作解.有點兒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誤下以后,雖然是柴胡證仍在,畢竟是正氣,脾胃之氣受到了一定的挫傷,再吃小柴胡湯透熱、和解少陽之邪,這種.作解.就要形成戰(zhàn)汗而解。.蒸蒸.形容正氣由里向外抗邪;.而振.,農村叫哆嗦、發(fā)冷,這一振二三十分鐘,然后.卻發(fā)熱.,.卻.字,然后,先惡寒卻后又發(fā)熱,這一發(fā)熱,正氣拒邪而外出,所以汗出而解。有的說叫戰(zhàn)汗作解,為什么戰(zhàn)汗作解?因為他誤下了一次,有這么個情況。大家可能讀這一條以后就得出這個結論,誤下少陽證以后,再吃小柴胡湯,就得戰(zhàn)汗作解。不錯,《傷寒論》是這么說的,這事兒也不能太機械,有人沒經(jīng)過誤下,吃了小柴胡湯也有.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的。這是一個情況,誤下少陽以后,還可以吃小柴胡湯。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倘若不是.柴胡證仍在.,而是出現(xiàn)心下結滿,按之石硬而硬痛的,這就變成結胸了。少陽的半表半里,半表之熱就進來了,熱與水結就成結胸了。這是個新提法,和過去咱們學的不一樣。因為.太陽病下之后,熱入因作結胸.,誤下太陽,熱入因作結胸,這是誤下少陽,是少陽之邪構成的結胸,所以跟過去那個病的來路不同。既然是構成結胸了,那沒有別的,還是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如果這個人心下滿,還是接著要心下滿,但是不痛,只是心下滿,.但.是局限的意思,.但滿.就是發(fā)滿,沒有其他硬、疼的問題。.此為痞.,這個就叫.心下痞.。.柴胡不中與之.,柴胡湯也不中給他了,大陷胸湯也不可以給他了,為什么?因為這是.心下痞.,.心下痞.是由于誤下少陽以后脾胃之氣受傷,脾胃的升降之氣失調,反映在心下,心下這個地方氣的往來、交通、出入就發(fā)生了痞塞的病變,所以他的心下就痞。 另外,這個病的來路是.嘔而發(fā)熱者.,嘔都是胃氣不和,胃里有痰,所以它構成半夏瀉心湯證的這種心下痞,這種心下痞古人就叫.痰氣痞.。.痞.當什么講?痞者塞也,就是痞塞了,不通了,壅塞了。為什么壅塞、痞塞?因為脾和胃的升降之氣不調,如果氣能升而升,氣能降而降,升降都正常,就不在這里堵得慌了?,F(xiàn)在升降不利,胃氣降,降不下去,脾氣升,升不上來,所以在這個地方就痞了。那么為什么在心下痞,不會到肚子去痞?因為胸屬于陽,腹屬于陰,.胸為陽,腹為陰.,心下是個夾界,在中的夾界,上不承上,下不承下,不上不下,這個地方就是陰陽交換的地方,所以這個地方發(fā)生痞塞是有道理的。 少陽之氣不和,就是半表半里之氣不和,半表半里之氣不和是從橫面上看的,是這么來看的,半表半里之氣不和是橫面的。這是橫面的,這是縱面的。這么來看這個地方是個半上半下,要這么來看是半表半里,所以都處在一個陰陽樞紐的地方,對不對?所以脾胃的陰陽之氣,脾屬陰,胃屬陽,脾胃的升降之氣失調了,它的病變反應是在心下,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這三個方子都叫和解之法,都是.去滓重煎.之法,都是小柴胡湯的變化之法,應該看到這一點。這里為什么說是.柴胡不中與之也.?第一段是說的柴胡,第二段是說的大陷胸湯,底下這一句話概括來說,是柴胡湯也好,大陷胸湯也好,可是都不能吃了,為什么?因為這個病似少陽而非少陽。堵得慌、心下痞,有點兒像少陽,但又沒有胸脅苦悶的主證,所以它非少陽。在辨證的時候,不要以為是個小柴胡湯證,它現(xiàn)在沒有少陽的胸脅苦悶,只是心下有點兒.悶.。似結胸而非結胸,心下有硬滿,心下硬滿有的時候也像結胸,但是它不疼痛,不是.按之石硬.,所以也不是結胸,大陷胸湯也不可以吃。應當吃什么?應當吃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是三個瀉心湯里的主方。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都叫瀉心湯,都治脾胃不和的心下痞塞。這三個方子里,半夏瀉心湯是個打頭的,是瀉心湯的一個主方。半夏瀉心湯的主證,一個是有嘔,心下痞它有嘔,一個是大便有點兒不調,倒不見得腹瀉了,為什么?因為這個病是.以他藥下之.,所以脾氣不升,它就有一點兒大便不調,胃氣不降它就有點兒嘔,同時心下痞。這個痞是個氣痞,它和結胸的熱與水結是不同的。半夏瀉心湯為什么以半夏為名?一個因為它有嘔,半夏能夠治嘔,能夠去痰水,《神農本草經(jīng)》說.半夏能治療傷寒寒熱,心下堅(心的下邊就堅,堅者堅硬也),胸脹咳逆.,所以半夏能治心下的痞結。半夏能治心下的痞結。氣的痞塞,而且還很牢固的,就叫.痞結.。張仲景的用藥方法不是后世的本草學,而是漢朝的一些用藥的規(guī)律,所以學《傷寒論》,了解《傷寒論》的方子,有的時候得看《神農本草經(jīng)》,《神農本草經(jīng)》還反映了張仲景用藥的一些規(guī)律。 半夏能治心下痞、心下痞結,我們說半夏瀉心湯是三個瀉心湯的代表方,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半夏瀉心湯是七味藥組成的,實際上就是小柴胡湯減去柴胡,加上黃連,生姜變成干姜,換了一味藥,改了一味藥。小柴胡湯把柴胡去了,因為不是胸脅苦悶,它是心下痞,是胃的問題,不是少陽的問題。這個方子有三組藥,一個是辛味藥,半夏、干姜是辛味藥;一個是苦藥,黃芩、黃連是苦藥;一個是甜藥,人參、甘草、大棗這都是甜藥。古人概括地叫.辛開苦降甘調之法.。 .辛開苦降甘調.之法,這是古代解釋藥方的方法。你看成無己《注解傷寒論》,他解釋藥都很樸素的,不是像后世說的那么花哨,說的那么詳細,人家就是說的.苦以降之,辛以散之.就完了,他就是根據(jù)古代的用藥的方法來解釋的。《黃帝內經(jīng)》說.酸苦涌泄為陰,辛甘發(fā)散為陽.,陰陽的概念很樸素的,不是那么太細的。陰陽之氣痞塞了,具體說是脾胃的升降之氣在這里痞塞了,堵住了,交通不利了,治療得調和脾胃,所以這個方子叫和解之法。脾屬于寒的,胃屬于熱的,各代表陰、陽一方,黃芩、黃連降胃氣之逆,它往下來,苦降;干姜、半夏這個辛藥,能夠散脾氣之寒;再加上甜藥,人參、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脾胃,補中氣。為什么它脾胃的升降氣失調了?主要還是由于條文說的誤下之后傷了脾胃。在臨床不見誤下,脾胃虛弱也可以出現(xiàn)脾胃不足的升降失調,所以必須加上人參、大棗、炙甘草來補脾胃之氣,脾胃之氣足了,升則升,降則降,病就好了。 《傷寒論》的這三個瀉心湯治療胃病,我們現(xiàn)在在內科雜病叫.胃病.,給治療胃病開了一個閥門,一個治療的方法。為什么?因為這個病單純寒,單純熱,都好治,就怕寒熱錯雜之邪,也有寒、也有熱,這個很不好治。治寒它還有熱,治熱還有寒,如果不學到瀉心湯的方義,沒有理論指導,在臨床治這個病就難了,也有點兒效,但總不徹底。一會兒用香砂六君子,覺得好一點兒,好像也不行,又燒心燒得厲害了,吐酸水吐得厲害了,用之有熱了,趕快用點兒黃連清清胃;一清,酸水少一點兒,嘈雜好一點兒了,大便又拉稀了,還是兩個問題,總不平衡。我在門頭溝帶學員,第一次開門辦學,有一個患者就是胃氣不和,心下痞,吃了一百多付藥都沒解決,喝幾付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五六服就好了。現(xiàn)在這個病包括近代醫(yī)學的胃炎,急性、慢性的胃炎,也包括一些潰瘍病,胃潰瘍、消化道潰瘍里的一些胃氣不和的病,還有肝炎,只要是有這些癥狀,心下痞,寒熱升降之氣不和,這個方子都有效。 半夏瀉心湯證心下痞叫痰氣痞,內里有痰,有沒有根據(jù)?以前我對這個問題都不太相信,反正古人就這么一說唄,反正因為它有半夏了,有半夏就說有痰,叫痰氣痞。有一次就治一個病人,司機,好喝酒,就得了這個心下痞,惡心嘔吐。脈弦而滑,按之無力,.脈弦滑.就屬于有痰飲,.按之無力.是脾胃虛,又是心下脾胃的嘔吐,這是半夏瀉心湯證。半夏瀉心湯的原方就上去了,吃完了以后,他是個司機,說話也很直,說.吃過藥就好了,行了,我的病好了.,我說.怎么的?.,他說.這里不堵得慌了,藥還挺有勁的,吃藥以后拉了一些痰沫子,拉了一些就好了。.我一聽,這不是痰下去了嘛。吃小陷胸湯拉黃涎,吃半夏瀉心湯能拉那個白色的,是痰的那種東西,所以《醫(yī)宗金鑒》就管它叫.痰氣痞.,是有實際基礎的。 150太陽少陽并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C158 這一條論述太陽少陽并病誤下而致結胸,證似太陰的危候。 這一條有兩個解釋,成無己有個獨特的見解,是其他的注家所沒有的。成無己認為,這個病分兩層,一個是太陽,一個是少陽,因為太陽少陽并病,誤下之后,太陽之邪往里來就變成結胸,少陽之邪往里來就出現(xiàn)了下利。這種解釋法是獨特的解釋法,別的注家里沒有這樣的解釋法。 這個對不對?這個值得考慮,可以參考。因為是大家之言,也有些道理。太陽少陽并病,應該用小柴胡湯,或者是柴胡桂枝湯以解太陽少陽兩經(jīng)之邪。.而反下之,成結胸.,要瀉下,這就反了,不對了,所以它就變成結胸了。太陽之邪入里,熱與水結,就成結胸了。成結胸以后,心下硬,心下就發(fā)硬,我們過去都學了,結胸病大便是秘結的,甚至是結胸似陽明,.不大便六七日,日晡所小有潮熱.,那是對的。這個不對,這個結胸似太陰,還.下利不止,水漿不下.。.下利不止,水漿不下.,似太陰病,.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食不下.就是水漿不下,.食不下.就包括飲食,連吃帶喝。太陰病是.食不下,水漿不下.,.自利益甚.,太陰病的下利是.自利益甚.,是越拉越厲害。它這個.下利不止.,提法有點兒相似。過去講的結胸病而似陽明,這一條是結胸病似太陰。 為什么出現(xiàn)心煩?正氣虛了,脾胃之氣虛了,同時心下還硬,還有結胸,正虛而邪實,所以心里就發(fā)煩。這一條是說誤下之后,太陽和少陽之邪往里來而構成了結胸。誤下之后傷了脾胃之氣,尤其是傷了太陰之氣而出現(xiàn).下利不止,水漿不下.,這個病是很危險了。邪盛正虛,所以喻嘉言就認為這個病就是沒有轍了,但是張仲景沒說是死證。成無己就認為分兩層,太陽之邪誤下就成為結胸,少陽之邪到里邊來了,就是說是肝膽之氣乘于胃,所以就出現(xiàn).下利不止,水漿不入.。 總之,.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就是脾胃受傷,正氣受傷。所以不愿吃東西,大便還拉得不止,心下還硬。但是這里體會,它沒說出來疼痛,意在言外,大便有點兒拉稀,所以心下凝結的實邪可能比上邊所說的那些結胸要輕一點兒。根據(jù)一些注家對這一條的分析,這里不能用陷胸湯。陷胸湯受得了嗎?已經(jīng)是.水漿不下,下利不止.,還用大陷胸湯,人是受不了的。脾胃都虛了,就像治傷寒表實,已經(jīng)是尺脈遲、微,正氣虛了,就得用小建中湯,不能用麻黃湯。這也是一樣,里氣虛了不能用陷胸湯。 到底用什么方子,誰也沒有說得很具體。有的說可以用理中湯溫一溫的,反正得要補了,側重于溫補之法。我個人的意見,這個可不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因為他心下還有點兒硬,柴胡桂枝干姜湯有點兒開解的作用,干姜、甘草也有點兒溫太陰的作用。這是個人的看法了,提供大家作個參考了,也不見得對。 151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C159 這一條是講傷寒表實誤下而成痞證。 .濡.也可念.軟.,按之自濡、按之自軟都可以。.脈浮而緊.,就是傷寒表實證,應該用麻黃湯發(fā)汗。.而復下之.,醫(yī)生反倒用下法,這一瀉下.緊反入里.,.緊.指寒邪,寒邪就入里了,寒邪入里則作痞。痞的特點是什么?和結胸不一樣,是.按之自濡.,不是.按之石硬.,.按之石硬.就是結胸。痞,按之很軟,非水非食,就是氣,.但氣痞耳.就是一個氣的痞塞了。 這一條和過去講過的要作一個比較,.太陽病誤下之后,熱入因作結胸.,.熱入.,熱與水結,是以陽而加入陰。因為水是屬陰的,表邪化熱入里了,是陽加于陰、熱加于陰了,熱與陰結、熱與水結,所以叫結胸。這一條提出來.脈浮而緊,緊反入里.,這個.緊.是.寒.,寒屬于陰,誤下之后寒邪入里了,陽氣受傷。熱邪入里了,和陰兩個凝結,和水凝結,就成為結胸;誤下之后傷了脾胃,外邊的寒邪入里,.陰來乘陽,陰加于陽.,氣是屬陽的,脾胃之氣不和,所以它就成痞,氣就痞塞了。熱入而與水結,這是.陽加于陰.;寒入而與氣塞的,是.陰加于陽.,但是它沒有實體的東西,非實、非血、非痰,只是一個氣,所以.但氣痞耳.。 .心下痞,但氣痞耳.,這個話很有意思,我們過去在臨床沒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以前,總認為它是心口下邊,上腹部里有氣痞塞住了,實際上有的病有時候鼓出來,在心下豉個包,有的像雞蛋那么大,有的像小拳頭鼓出來了,就像是長了腫瘤,但是用手這么一按就進去了,也不硬,沒有抵抗感,但是回手后又鼓起來了。什么東西?.但氣痞耳.,就是一股氣,沒有什么東西,這個同樣也得用瀉心湯。 心下痞有沒有疼痛的?張仲景說是不疼痛。.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也.,加個.但.字,.但滿而不痛者.。這個話說得很局限了,只是脹滿而不疼痛的。這個可不盡然,心下痞有疼痛的,疼痛也是一樣的可治,但是這個疼痛和結胸的疼痛是不一樣的,比較緩和。這一條說出來痞的特點,是一個氣痞。和結胸作比較,結胸是.熱入因作結胸.,是實證;痞是.緊反入里.,屬虛寒。 152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C160 棗湯方 大戟芫花甘遂平 妙將十棗煮湯行 中風表證全除盡 里氣未和此法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棗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 這一條介紹最后一個結胸的類證,也就是《金匱要略》所說的脅下懸飲十棗湯證。為什么在這講十棗湯證?是和結胸證心下石硬的水熱凝結作個比較。.此表解里未和也.是括弧句子。 這一條說明在太陽病中風的過程當中,而又繼發(fā)了水的凝結。水的凝結,有兩個情況:一個就是水的巢穴,水的根。水的巢穴在什么地方?水的巢穴是在脅下,就是它的根。另一個是水的影響,水邪影響在三焦,上中下三焦不利了,同時也導致營衛(wèi)之氣不和。在辨證的時候要分這么兩個問題,一個要找出它的根本,一個要看到它的影響,然后這個病就會治了。 .太陽中風.,由于又出現(xiàn)了脅下有水,而水邪導致三焦不利,出現(xiàn)在下邊則下利,在上邊則嘔逆,在肌表則營衛(wèi)不和。.表解者乃可攻之.,這個水邪要攻下,攻下你得表解,太陽的表邪解了,才可以.攻之.,這是個前提。下利、嘔逆是概括的提法,在前頭點一下子,未具體說。下邊就是具體說了,.其人漐汗出.,.漐汗出.,汗不是太多,但是有汗。漐,言渾身還有一些小汗。.發(fā)作有時.,一陣出汗一陣不出汗,是水邪影響了營衛(wèi)之氣不和了,有點兒像太陽中風,所以它有汗出。水邪上逆就頭痛,水邪凝結中焦就心下痞、硬滿。這個結病很像結胸病。 .引脅下痛.,這是病根,.引.是牽引,又當.掣.字講,掣引。心下痞和硬滿掣脅,.脅.就是脅下疼痛,這是在臨床辨證的一個根據(jù)。這個人翻個身,一走動脅下也疼,說話聲音一大也疼,一咳嗽一扯也疼。根本就在脅下,所以加個.引脅下痛.。.引脅下痛.是廣泛性的,不是光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咳嗽、大聲出氣、行動翻身,稍一不注意都能夠牽引脅下疼痛。為什么?因為水,它是巢穴,在脅下,所以叫懸飲。水邪淫于胃,胃氣上逆就干嘔;水邪注于肺,肺氣不利,所以他短氣、汗出還不惡寒。這就不是太陽病的中風了,屬于水邪使胃氣不和。 從這一條來看,上中下都有水,在上邊是頭痛,在中焦的心下痞硬滿,在下焦是下利,在肺里就短氣,導致表氣不利就汗出。.水邪浩浩蕩蕩,莫之能御.,是哪兒都有。在辨證的時候,應該一個一個抓住根本,頭痛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又干嘔?短氣又是什么事?這么辨來辨去,怎么辨也抓不住根本,越辨越復雜。這些是病的一些影響結果,主要是有心下痛、心下痞硬,牽扯著脅下痛,脅下痛是根本。臨床上如果出現(xiàn)了很多的,上中下、表里內外復雜的氣機不利問題,如果其中.脅下疼痛.比較突出,動也不敢動,一動就扯住這里疼痛的,那么應該考慮是脅下有水氣,是個懸飲的問題。 那怎么辦?得用十棗湯。十棗湯治脅下水,小青龍湯治心下水,這是張仲景的兩個水。學習這個方子,還要和《金匱要略》的論述合起來,《金匱要略》的.懸飲.是.四飲.之一,懸者是懸掛起來的懸。為什么管它叫.懸飲.?第一個意思,懸者是掛起來了,這個肋叉子地方,上下之中,上不從上,下不從下,就在中間掛起來了,這叫懸飲。第二個意思,懸飲靠一邊,和結胸不一樣,結胸在正當間,懸飲靠邊,懸者是靠著邊的意思。水飲在脅這個地方停留了,這個地方是.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是個陰陽的一個道路,所以它一有病,影響營衛(wèi)不和,影響三焦不利,導致水氣泛濫了,有一些兼見之癥,但是巢穴病根在脅下。 《嘉定縣志》有這么一個記載,有一個叫唐德明的醫(yī)生,治病水平很高。他給太倉(地名)的一個姓武的女人治病。這個女人得的什么???站起來、坐著像好人一樣,挺好的,就怕躺下,一躺下這氣就上不來,就要死了,.臥者氣厥如死.,一躺下這氣就厥了,就像要死了。請了很多醫(yī)生,怎么治也治不好,站起來還挺好,一躺下這氣就堵得慌,一堵就不行了,那趕快還得坐起來,就這么個病。唐德明就去看了,斷出來這個病叫.懸飲.。.懸飲.為什么一躺下氣就滯塞了?因為一躺下,水就壅塞于上,肺氣就不利;為什么站的好?因為這一站立,水就往下來,上邊就不堵了,當然也有脅下痛、短氣這些癥狀。后來他就用了十棗湯,吃了藥以后病人就瀉下,病就治好了。 我說這個例子做什么?脅下水是個有形之物,可以阻礙氣機,《傷寒論》里就沒提,《金匱要略》說是.支飲,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這個病要是堵的時間長了,要是到了一年或是一百天,就有輕有重,這個人還能有預后不良,所以這個病還是很厲害的。 總之,脅下痛、心下堅滿、咳逆短氣而嘔、引脅下痛這幾個癥把它抓住了。這類病人的面色往往發(fā)青,或者黧黑,為什么發(fā)青?因為脅是肝的部位,又加上水是陰邪,所以面色往往是青,或者有黧黑,黧黑是水之色。十棗湯就是.大戟芫花甘遂平.,就是這三個藥,去水的峻劑都有了,用大棗,不是小棗,很大的大棗煮湯,把那個湯煮得黏黏糊糊的,大戟、芫花、甘遂五分到七分,不能多,最多是七分,用棗湯給它喝下去。什么時候喝?.平旦服.,早晨空肚子喝。喝了以后大便就要得.快利.,.快利.,痛快地下利,這個病才能好。如果不得痛快下利,還得給他吃。 這個方子為什么叫.十棗湯.?脅下之水是非攻不可的,而正氣之虛又不可不顧。光去攻邪去了,正氣之虛咋辦?大戟、芫花、甘遂集瀉水之大成,這么一舉而下之,大小便嘩啦嘩啦往下流。在這時候,尤其是在用大戟、芫花這樣的峻下藥的時候,要考慮到正氣的問題。正氣就是人身上的東西,那樣的瀉下水,把水是排泄出去了,那么人身上津液就會受傷,脾胃之氣也會受傷。大戟、蕪花、甘遂都是有毒的,很峻烈,那么要駕馭它們,得有一個藥來制裁、制約,使它們只能祛邪而不能傷正,兩個方面都得兼顧。所以,張仲景就告訴了,你要用大戟、芫花、甘遂逐邪的時候,不要忘了人的正氣和津液,.保胃氣,存津液.,然后才能夠有.陰陽自和,必自愈.這樣的條件。這樣,方子里加上又肥又大的十個大棗,用棗湯來送大戟、蕪花、甘遂面,是正和邪來比較,正氣還是主要的,你祛邪的目的是為了什么?為了保存正氣,為了使正氣恢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所以就叫它.十棗湯.。我們大家一提到十棗湯,既知道它是一個逐水的藥,同時也想到逐水的時候不要忘了扶正氣,不要忘了存津液。 這個方子用人參、黃芪行不行?不行。不用大棗,大戟、芫花、甘遂加上五錢黃芪、五錢人參,這不也行嗎?不行,因為大戟、芫花、甘遂是三員猛將,用人參、黃芪一補氣,這么一扯后腿,補而不能補,瀉而不能瀉,那不行。那用甘草行不行?甘草也不行,因為古人認為甘草和這幾個藥都相反,.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是十八反的。大棗是一個脾胃之果,它味甘而肉厚,越嚼越有那么一股津液,大棗里有油氣,比如我們做點心有棗泥餡的。為什么棗泥成呢?別的能行嗎?因為它有油氣,所以大棗補氣、補津液?!渡褶r本草經(jīng)》開頭就把大棗的功能提出來了,一個是少氣,就是能補氣,還有一個是少津液,津液不足。它能夠補氣又能夠補液,就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大棗和大戟、芫花、甘遂配合,這是非常恰當?shù)?。所以它又能夠補脾,又能夠恢復津液,同時它味是甜的,甜的就有點兒緩性,.甘以緩之.,使大戟、芫花、甘遂峻烈之性不至于損傷人的正氣。 在北方用十棗湯,因為張仲景是河南南陽涅郡的,秦始皇分三十六郡,涅郡。河南的大棗都是肥大的,咱們北京的粽子叫小棗粽子,自己就說小棗,那棗子特小。人家叫十棗湯,用大棗,你整像小豆粒那么大的小棗,用十個煮壺湯送大戟、芫花、甘遂,能夠補少氣、少津液嗎?這個湯清湯寡水的,除了棗核以外沒有多少肉,那不行。如果用小棗,就要多用,二十個、三十個,得加倍,為什么?一個小,兩個不就多了,加倍用就補償了。所以要從實際出發(fā),不是說張仲景用十棗湯,就機械地用十個棗,得看棗的大小,看看這個肉是厚是薄,否則的話就受不了,這個藥瀉得可厲害了。 昨天我去開會,科技報有一個姓林的同志,南方人,是來報道的。他說他小的時候得胸膜炎,胸膜腔有水了,憋得夠嗆,挺難受的。X光這么一照,長的水位還很高。他父親是個中醫(yī),想用這個十棗湯,拿不定主意?所以把他父親的一個師兄找來,幫他拿了主意。.小林這個造影是用十棗湯,還是不用十棗湯?商議商議吧.,這個師兄說用十棗湯,別無他法,只有用十棗湯一攻。吃了十棗湯,一下就好了,一試而愈。所以這個林同志,他參加我們這個中醫(yī)的科研會議,非常地熱情。他說.我父親是中醫(yī),我小的時候得過這個病,就是吃十棗湯好的.,他問我.劉老,你知不知道有十棗湯?.我說.我知道,我現(xiàn)在正講著這個.。那也沒抽水就好了,所以我們說十棗湯能治胸膜炎、肋膜炎。雜志上的報道就不止一個例子了,很多了。 153太陽病,醫(yī)發(fā)汗,遂發(fā)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C161 這一條主要是說誤治之后,構成了心下痞,心下痞又加上燒針了,表里之氣皆虛,預后就有好的、有壞的。 .太陽病,醫(yī)發(fā)汗.,這是對的。.遂發(fā)熱惡寒.,.遂.當.繼續(xù).講,還繼續(xù)發(fā)熱惡寒,就是表邪還未解,未解怎么辦?再發(fā)汗,咱們過去講過,一次汗不好,可以再發(fā)一次。醫(yī)生因為發(fā)汗不好,就.因復下之.,用了瀉下之法,這是錯誤的。這一瀉下就傷了脾胃之氣,同時也使在表之邪因之而內入,就構成了心下的痞塞。由于它的治療過程,發(fā)過汗,又經(jīng)過瀉下,所以.表里俱虛,陰陽氣并竭.,表里都虛了,.陰陽.也是表里的意思,表里之氣.并竭.,.竭.當作.竭乏.講。什么程度?.無陽則陰獨.,.無陽.,就是表邪沒有,.則陰獨.里邊存在心下痞。這時候,醫(yī)生一看心下痞硬,就認為里有寒了,所以.復加燒針.,又用了燒針,這個燒針不是竭汗,而是治心下痞的。 .因胸煩.,加燒針以后,出現(xiàn)胸煩。什么胸煩?有心煩,沒有胸煩,所以這個胸煩包括胸里熱、心里發(fā)煩。這是燒針以后火熱擾于心胸,心胸不寧的一個反映。這時候還有心下痞,還有表里氣俱虛竭,還有一個陰火誤治的虛煩,所以這個病正氣是虛的。 .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臉面的顏色又青又黃。青黃色也就是綠色,黃是脾之色也,青是肝之色也。面色青黃不華,不滋潤,出現(xiàn)了肝木來克脾土的一個顏色。又加上皮膚和肌肉的瞤動,.撲撲.直跳,這是肺脾之氣皆虛。肺者合皮也,脾者合肉、肌肉,肺脾氣虛,肌肉的氣就不足了,所以皮膚就跳動。.面色青黃.是一種相克之色,木來克土,肝來克脾,.肌膚瞤動.而又是肺脾氣虛的一個現(xiàn)象,所以這個病就不好治了。.難治.不等于說就是死證,就是在治療上有些困難,時間要長,不是一付藥、兩付藥所能夠治好的。假令色不發(fā)青了,有微黃之色,是得脾胃的正色;手足而溫,就是說陽氣也不虛,脾氣能夠達于四肢,這個病是容易好的。所以誤治以后出現(xiàn)了心下痞證,如果脾胃之氣不衰,這個病都是好治的。那么意在言外,心下痞證,如果脾胃氣衰,肝氣又來乘之,面色出現(xiàn)了青綠之色,這個病就不大好治。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C162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痞證分歧辨向趨 關浮心痞按之濡 大黃二兩黃連一 麻沸湯漬驅病緩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這一條介紹火痞的脈證與治法。痞有水、有火,心下痞有屬于火的,有屬于水的。 這條文太簡單了,主癥是什么?就是.心下痞.,這個人心下堵塞、痞塞,氣不通。那么一說心下痞,就要進行腹診,醫(yī)生用手摸一摸、按一按。因為要跟結胸鑒別診斷,說.按之濡.,.按之軟.,按之不硬,不是.按之石硬者.,也不是.按之疼痛者.,而接著軟軟乎乎的,沒有什么東西,不是什么水、痰、血、食物。.按之濡.這三個字很有診斷意義。 然后就要切脈了,因為這.心下痞,按之濡.很多了,半夏瀉心湯等都是。.其脈關上浮者.,突出.關上.,.關上.就是關脈,關脈之上出現(xiàn)浮的,出現(xiàn)了陽脈,這個.浮.就是陽脈的意思,不要拘緊地說關脈就是見浮脈了,但是見浮脈可以,見數(shù)脈也可以。凡是見陽脈了,屬于陽性的脈,大、浮、數(shù)、動、滑這都是陽脈。那么.關.就屬于脾胃,.關候脾胃,寸候心肺,尺候腎肝.,這地方見了浮,見了熱象的脈了,那么就反映這個熱痞于心下,這個心下痞屬于有熱的,而不是有寒的。聯(lián)系脈診和證候,就知道這個人是火熱之痞。如果它是水痞、結胸,脈應當沉。現(xiàn)在是脈浮,是陽脈,在氣分,比較輕淺,而不是凝結在里,所以它的心下就軟,按之而無物,是火熱之氣痞塞而不散所致的。 這么說在臨床上我們就把這個癥搞清楚了?不行。還得加上一些問題,加什么問題?既然是有熱,.其脈關上浮者.,其脈關上數(shù),或者說其脈關上滑,只要見了陽熱之脈,當然是反映心下里有火熱之邪。既然有火熱之邪,這個人要心煩,所以大黃黃連瀉心湯一個主要的證候還有心煩,心的發(fā)煩。另外,小便發(fā)黃,大便通,大便不是秘結。因為它是氣痞,大便雖通而不爽,總像是拉不完。這樣的心下痞,伴有心煩,舌頭紅絳,大便雖通而不爽,小便發(fā)黃,才知道它是熱痞。這是一個方面。也有的患者在心下痞的同時出現(xiàn)衄血和吐血。 怎么辦?.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用大黃、黃連兩味藥來治療這個病。大黃黃連瀉心湯這兩個藥都是苦寒的。大黃有點兒瀉性,以蕩滌腸胃,能破熱結的,黃連能夠清熱,但是它又是厚腸胃的。在這個劑型里用麻沸湯.二升漬之.,就是翻滾的開水,開水就叫麻沸湯,.漬之.就是浸泡大黃、黃連,泡的時間不要長。.須臾.就是片刻,片刻之間,時間就是很短了。.去滓.,就是把大黃、黃連的渣子去掉。然后就喝泡的藥湯,.分溫再服.。大黃黃連瀉心湯不是用煎法,是用泡藥的方法。為什么要泡?因為大黃、黃連為苦寒涌泄、苦寒瀉下之品。心下痞是熱邪痞,但是它是個氣分的痞塞,沒有實在的物互相凝結,只是火熱之氣的痞塞,如果不用苦寒藥,怎么能把熱氣、熱邪給它消除?它又沒有什么有形的東西,還不能夠瀉下。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張仲景就用泡藥、漬藥的方法,.取其氣而保其味.,就是取大黃、黃連的寒涼之性而保其味。泡的時間很短,苦味不太厲害,因為苦才泄,這樣就能夠治心下的痞熱,也不至于很瀉下。大黃黃連瀉心湯是不用水煮,而用熱水泡一泡就可以。 我喜歡用這個方子,在臨床沒少用。治鼻子衄血、牙疼、吐血、心下煩、睡不好覺,就是用點兒大黃、黃連,砌一碗茶,泡一會兒,喝一喝,效果非常好。這個方稍微有點兒瀉下,要說一點兒瀉下作用沒有也不現(xiàn)實,但是不是太厲害。大黃黃連瀉心湯加上黃芩,就是三黃瀉心湯。這是個古老之方,也不是張仲景的。太倉公淳于意的診籍里有一個.火齊湯.,據(jù)說就是三黃瀉心湯。古人用它治婦女心火不能下降,所以.胞脈閉也.,月經(jīng)不來。因為心主血脈,通于胞,通于子宮。如果心火總往上來,不往下降,月經(jīng)就不來了。月經(jīng)不來了,這個人煩躁,很難受的,就是月經(jīng)病了,所'以用瀉心之法。一瀉心火,心火一下降,心的血脈下達了,月經(jīng)就來了。唐容川《血證論》治熱性的吐血,頭一個方子就是瀉心湯。瀉心湯治血證,效果是非常好了。這里是治熱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要用泡藥之法。 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C163 附子瀉心湯方 一枚附子瀉心湯 一兩芩連二大黃 汗出惡寒心下痞 別煮輕漬要參詳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這一條承上條,論述熱痞兼表陽虛的證治。 如果上邊所說的那個大黃黃連瀉心湯證,那個熱痞,.而復惡寒汗出者.,反倒出現(xiàn)怕冷,同時自己就出汗,這就是寒熱痞,上焦有熱,下焦有寒。下焦陽虛有寒,陽氣不能夠溫肌表,所以就惡寒;陽氣不能攝陰,所以就汗出。這個病是上熱下寒,上邊熱是心胃之熱,下邊的寒是腎氣之寒,是少陰的腎陽虛寒。為什么.惡寒.在前頭?是突出陽虛,.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用附子瀉心湯來治療,寒熱并用之法,用大黃、黃連瀉心,用附子固表扶陽。 大家就要問了,有這樣的病嗎?是有的。凡是上熱的,往往容易導致下寒,這個不光是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因為人身的陰陽是互相協(xié)調的,如果一個地方陽氣偏郁,陽氣不能夠照入這個地方,不能互相溝通、互相往來,就形成了某一地方的寒證。咱們中醫(yī)的生理不是說心腎相交,心火得要下到腎溫暖腎陽,腎水要上來制約心火,這樣才能陰陽交通,水火既濟。心下熱痞,心的火能不能往腎里交了?它就不能往下交,它在上面痞了,痞者是阻塞,痞塞了,所以陽熱于上,下邊有時候有寒。這就是說在病理上頭有這樣的可能性,這個不足為怪的。 咱們畢業(yè)的同學有一個姓趙,她的父親得了肝炎,來找我看。什么癥狀呢?就是口干,干得厲害。我用了滋陰之法,又是沙參麥冬、玉地麥沙湯,后來白虎湯都用上了,結果就是解決不了。沒轍了,我就問他睡覺怎么樣?他說睡覺不好,晚上睡著就做夢。我一看舌頭,舌尖偏紅,后來我一想腎水不能上升,都是因為心火不能下降的,我開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這個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吃了以后,馬上口里就不干了。你看這事怪不怪?所以中醫(yī)講這個理,還是真得服。黃連、阿膠、雞子黃里它沒有多大的生津養(yǎng)液的藥,它是苦寒的藥,能夠使腎水上交,睡覺也好了,口腔里也有津液了。火不往下來,下邊寒;水不往上來,上邊就熱,所以形成了上熱下寒。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因為這個人本來腎陽就有點兒虛衰,又得了心下痞,也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所以上邊有心下痞,下邊有腎陽虛衰,.陽虛生外寒.,這是不足為怪的。 附子瀉心湯這個方子,大家看一看。.一枚附子瀉心湯,一兩連芩二大黃.,就是黃連、黃芩、大黃,加上一個附子。這個方子和大黃黃連瀉心湯不同,它是用開水泡三個黃,大黃、黃連、黃芩,而.專煎附子.,專門煮附子,然后把兩個藥湯兌在一起喝下去。.專煎輕漬要參詳.,附子是專煎的,三黃是,輕輕地一泡,這么樣的一個劑型。為什么要用這樣的一個方法?.漬三黃,而專煎附子.,因為陽虛是人身上的正氣虛了,所以這樣的治療是扶陽為重,泄熱為次,這是寒熱并行不悖之法。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C164 這一條講水痞的證治,痞有水痞和火痞之分。這是互相對照的。 .本已下之,故心下痞.,痞的成因就是本已下后,而成心下痞。下后,傷了脾胃,脾胃之氣升降不利,所以就出現(xiàn)心下痞塞,心下痞悶。.與瀉心湯.,應該給瀉心湯。什么瀉心湯?沒說,不外乎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這些方子。.痞不解.,心下的痞不解除一,.其人渴而口躁煩.,這個人口渴,口里干燥。.口燥煩.,也許是口里燥得很厲害,所以加個.煩.字。有的認為.其人煩渴而口燥.,把這個.煩.字用在.渴.字上邊來,認為渴得很厲害,口里還很干燥??诳屎車乐?,舌頭還很燥,這里就有津液不足和津液凝聚不化兩個問題。.小便不利者.,小便不利了,這個口渴就不是津液干燥的口渴,而是水蓄津液不化的口渴。水邪下蓄,津液不化,所以他就煩渴、小便不利。水蓄于下,而氣逆于上,所以出現(xiàn)心下痞塞。這種痞叫水痞,和火熱之痞是不同的。不同在什么地方?火熱之痞有心煩、有熱、有火,這個是小便不利,突出了一個煩渴的癥狀,突出了津液不行的一個證候。水痞和火痞就是相對而言的。怎么辦?吃瀉心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要利小便,.五苓散主之.,就用五苓散,所以這一條就是補充了五苓散治療的一個方面。過去學五苓散,只說是表不解,水蓄膀胱,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能飲,沒說到心下痞,這是補充了一個心下痞。如果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舌苔水滑,舌頭還有一點兒胖大的,這個屬于水痞,應當用五苓散利其小便。 157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C165 生姜瀉心湯方 傷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心下痞 干噫食臭脅下水 腹中雷鳴而下利 生姜瀉心四兩姜 三兩芩草人參依 一兩干姜十二棗 一連半夏半升洗 生姜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干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一條承上文論述水氣痞的證治。 這個病也是繼發(fā)于傷寒以后,傷寒表邪解了。.傷寒汗出解之后.,就是表已經(jīng)解了,這病就應該好了,但是他里氣未和、脾胃不好,所以就.胃中不和.,胃里不和,.胃.就是包括脾胃。脾胃不和,氣機升降不利,所以就心下痞硬。.干噫食臭.,這個.噫.也有說念作.噯.,暖氣的意思,.干噫.就是干噯氣,伴有消化不良的食臭味。 .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這是水的不消化。因為脾胃鼓脹,.中央土以灌四旁.,脾土是運化水濕的,如果脾不能夠運化水了,脅下的旁邊有了水邪,水飲之氣停留,那么肚子里雷鳴。.雷鳴.是個形容詞,是個夸張詞,不是肚子響像雷打,到不了那個地步,是肚子響聲很大,咕嚕嚕直響,不但個人能覺察,對面有人也會覺到。這是腸鳴音亢進,意味著消化不良,脾胃之氣不好。.下利者.,這個人還下利,腹瀉。從整個狀態(tài)來看,是一個消化不良的證候,上邊胃氣逆,打食臭嗝,下邊肚子咕嚕嚕響,大便還拉稀,中間還有一點兒痞硬,兩邊還有水氣。怎么知他有水氣?有時候脅部里有疼痛。 生姜瀉心湯證脅部有點兒微疼,有疼痛感,這和半夏瀉心湯不同。這個病是脾胃氣虛而有水濕的心下痞,用生
姜瀉心湯治療。據(jù)我們臨床的觀察,生姜瀉心湯證是帶有水飲的,所以這一條放在五苓散的下邊,是說它在某種情況之下有點兒像五苓散證,但是它比五苓散證的癥狀輕。在臨床上看,有的人有下肢浮腫,腳面Ⅰ°的浮腫,或者還有點兒小便不利。但是它比五苓散證多一個消化不良的特點,有干噫、食臭、腹中雷鳴?!夺t(yī)宗金鑒》吳謙、錢斗保等人認為生姜瀉心湯應當加上茯苓。 在臨床看見生姜瀉心湯證,上面打飽嗝,有一種食臭味,下面下利,肚子咕嚕嚕直響,脅下還有點兒疼痛,下肢有點兒浮腫,小便還有點兒不利,用生姜瀉心湯要加上茯苓,加四錢,就是現(xiàn)在的12g、15g,效果很好。生姜瀉心湯是在半夏瀉心湯里加上生姜,所以這個方子用兩個姜,生姜也有,干姜也有。干姜的劑量要少,用一錢、一錢半就可以。生姜的劑量要大,用四五錢,切成片,為什么?因為這個病是脾胃皆虛,升降不利,心下痞塞,所以要健胃散水。生姜是個健胃的藥,味辛,能夠促進胃的消化,是一種飲食調料以及處方里不可缺少的東西。生姜有健胃的作用,同時它又有散水的作用,去胃中之水邪。茯苓甘草湯是苓桂術甘湯去白術加生姜,就是因為生姜能夠健胃,又能夠去水飲。生姜瀉心湯是辛開苦降甘調,但是辛開的作用就強大了,要用五錢、四錢生姜,還得加上干姜。因此它的心下痞為痞硬,也就是痞得厲害了,不是一般的痞,所以.辛以散之,苦以降之,甘以和之.,要增加辛味藥的劑量。 158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C166 甘草瀉心湯方 下余痞作腹雷鳴 甘四姜芩三兩平 一兩黃連半升夏 棗枚十二神效呈 甘草四兩 黃芩三兩 干姜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一條論述誤下胃虛,痞利俱甚的證治。 不論傷寒也好,中風也好,都應該發(fā)汗,.醫(yī)反下之.,這是治療的錯誤。這樣的錯誤就傷了脾胃之氣,所以.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腹瀉還是很嚴重的,每天有數(shù)十行,就是下利為重。上邊我們講的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都沒強調下利的嚴重性,這個突出了.下利日數(shù)十行.,就是腹瀉是非常地頻繁。腹瀉非常地頻繁,就是脾氣的下陷,脾氣的不升,脾氣的不得運化。可以想象,脾就更虛了,所以.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脾胃的消化的功用降低了。一天總這么拉稀,他受得了嗎?所以消化不良,出現(xiàn)了心下痞硬而滿,脾胃之氣升降失調,所以.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由于飲食不化,胃氣不和,胃里總有一些潴留的食物,就有.干嘔,心煩不得安.。這是胃氣不和的一個現(xiàn)象。 .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醫(yī)生一看這個人雖然是下利了,心下還是痞硬,誤認為這個病不盡,胃里還有一些凝滯、邪氣,懷疑第一次下得不干凈、不徹底,又作出了一個錯誤的診斷,.復下之.,.復.當作.又.,又用下法,.其痞益甚.,是越瀉下,心下痞就更甚了,為什么?.此非皆熱.,因為這種心下痞不是熱的凝結,不是陽明胃家實。 .但以胃中虛.,.但.就是因為胃里虛了,.客氣上逆.,.客氣.就不是.正氣.,正氣叫主氣,客氣就是消化不良的那些食物,那樣的一些東西使胃氣不和了,說.故使硬也.,心下、心里發(fā)硬。這是張仲景在臨床上看到的實際情況。由于心下痞,心下痞是按之軟,是一個虛性的脾胃之氣不和的問魎。這個當醫(yī)生的就是一次瀉下,第二次又瀉下,就是虛證當作實證來治了。這是張仲景親眼看見的,從他的記錄來看,這不是一個個人寫文章編的,可能是一個臨床的記錄。 怎么辦?用甘草瀉心湯。因為這個人大便拉稀,納呆,大便越拉,脾氣越虛、胃氣越逆,所以要用甘草。甘草有補中益氣的作用,能夠使心下的痞硬得以解除,這個藥側重于補中焦之虛。所以原方用四兩甘草,以甘草為主,甘草的劑量要加大了。針對什么?針對.大便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來的。這個方子沒有人參,后世的一些醫(yī)家,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書都有人參。由于這個方證由.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而又.復下之,其痞益甚.而成,所以應該加人參。 甘草瀉心湯在臨床應用的時候應該掌握什么問題?就是心下痞而又腹瀉嚴重。這是一點。另外一點,有.心煩不得安.,突出心煩。.心下痞硬而滿.,痞和下利成正比,是下邊下利越多,.心下痞硬而滿.也越重,還有.心煩不得安.,抓住這些證就可以用甘草瀉心湯了。甘草瀉心湯治脾氣虛而客氣上逆,所以古人管它叫.客氣上逆痞.。什么叫.客氣.?就是胃里消化不好的水谷之氣的上逆。所以口腔黏膜潰爛,有的時候前陰黏膜也潰爛,有時候肛門也潰爛,有一股味,有味就不好。有的西醫(yī)同志跟我說這個病總不好,還容易癌變。這是甘草瀉心湯。 159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C167 赤石脂禹余糧湯方 赤石余糧各一斤 下焦下利此湯欣 理中不應宜此法 爐底填來得所聞
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糧一斤,碎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這一條論述下焦不約的下利滑脫證治并兼論治利四法。 第一次的瀉下是用的湯藥,是.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由于下利不止傷了脾胃之氣,所以.心下痞硬.。這樣誤下之后,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要給他吃瀉心湯,根據(jù)具體情況,或者甘草瀉心湯,或者生姜瀉心湯,或者半夏瀉心湯,.已.就是這個病好了。 .復以他藥下之.,醫(yī)生看見心下痞硬,不了解這是一個脾胃之氣不和的問題,誤認為里有東西,是一個實性的病變,.復以他藥下之.,就是第二次瀉下,.他藥.就不是湯藥了。前面是湯藥,第二個瀉下加個.他藥.,其他的藥,可能是當時的丸藥,譬如巴豆制劑、甘遂制劑這樣一些峻猛瀉下的丸藥、成藥。.醫(yī)以丸藥下之.,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這是第二次瀉下。 第二次瀉下比第一次瀉下又重了。為什么又重了?因為他用的藥不是湯藥,它是一種成藥。漢朝的時候成藥瀉下就兩個,一個是巴豆制劑,一個用甘遂制劑。這兩個瀉下藥都很厲害,結果是.利不止.,這一瀉下,腹瀉就止不住了。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問題,.心下痞硬.這個癥,后漢時期的醫(yī)生往往犯錯誤,把它當作胃里的凝結、胃家實證,用了瀉法來治。這個問題提出來,我們要注意了,我們在臨床也不要犯這個錯誤。 .醫(yī)以理中與之.,醫(yī)生知道不對了,誤下之后下利不止,痞硬當然也不好,所以.以理中與之.,給理中湯。.利益甚.,吃了理中湯以后腹瀉益甚,腹瀉還越重了。什么道理?理中湯補脾胃去虛寒。.理中者,理中焦.,如果中焦虛寒了,吃理中湯就好了,現(xiàn)在他吃為什么不好?因為.此利在下焦.,這個利是在下焦的下利。下焦下利就是腸子滑脫,由于一次、再次的瀉下,大腸沒有收縮,下焦不能約束了,這個就叫做.下焦下利.。既然是下焦下利,大腸不固,就要填補下焦,收澀固脫。.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得用收澀之藥,.其方石劑,澀以固脫.,用收澀的藥才能夠固脫。赤石脂、禹余糧這兩味藥都有收澀止利的作用,也有填補下焦的作用,能夠固澀大腸,治下焦的下利。 用赤石脂和禹余糧這樣的藥來固澀大腸,使下焦的滑脫之利得到收斂,能把它固住了,這是很不簡單的。以后我們講少陰篇,還有個桃花湯,對這個問題還得要多說一些,所以治下利有一種固腸止利澀大便的方法。大腸滑脫了,下利不止了,順著屁股流了,就得用澀藥、固澀之藥,使大腸能夠緊固,使下利能夠得到止住。.復利不止者.,吃了赤石脂禹余糧湯以后,.復利不止.,下利還是止不住。如果這時候.小便不利者.,要是小便還不利的,是水濕滲于大腸,清濁不分,闌門不利,這時候要.利小便以實大便.,清濁也就分了。.利小便即所以實大便.,小便一利了,水濕走于小便了,大便就干燥成形了。這是利小便、分清濁、止下利的一個方法。 從上邊來看,仲景告訴我們治下利有四個方面:痞利,用甘草瀉心湯;寒利,用理中;下焦滑脫下利,用赤石脂禹余糧;小便不利,水走大腸,.當利其小便.,應當用五苓散。這是治利的四個法則。這都是一些腸胃的病。痞是胃病,胃氣不和;下利也是個脾胃病,所以有.痞氣利.。不是說張仲景這個人沒有本事,第一個方子給你用,不見好,改了第二個方子,再不好,再改第三個方子,這樣來理解那就錯了。這是告訴我們治利有四個方法。 赤石脂禹余糧湯就是兩味藥,本草書有言:.澀可去脫,石脂澀以收斂之,重可去怯,余糧之重以鎮(zhèn)固.。分量是相當大的,.赤石余糧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湯欣,埋中不應宜斯法,爐底填來得所聞.。為什么要大?大家想一想啊,下焦的滑脫,要用小劑量是不行的。我們在臨床上認為光吃湯也不行,研點兒赤石脂的面,越細越好的細面,拌一拌,用藥湯給送下去,固腸止瀉效果更好?!对⒁獠荨返淖髡哂骷窝跃秃荏w會張仲景的意思,他有這么一個病例。這個人下焦下利,大腸不約,他就是用赤石脂、禹余糧研成細面,吃飯的時候撒上點兒,拌飯吃,那你想想得吃多少,這樣才能夠把下焦固住。下焦的滑利很厲害的;它一點兒控制不住,順著肛門往下滑,滑脫了,沒有約束力了,所以要用這個法子。 160傷寒吐下后發(fā)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jīng)脈動惕者,久而成痿。C168 這一條論述了因誤治而導致陽氣受傷,以致水氣上沖,和陽虛不能化津,筋脈失養(yǎng)成痿的病變。 .傷寒吐下后.這個.后.字改成.復.字,.復發(fā)汗.。 .傷寒吐下.,經(jīng)過吐,經(jīng)過下,.復又發(fā)汗.,又給他發(fā)汗,這個人就是汗、吐、下都經(jīng)歷過了,傷了正氣,正氣一虛,陽氣又衰了,所以.脈甚微.,脈跳得很微了,沒有勁。病人還有點兒發(fā)煩、虛煩,沒有什么東西就是虛煩。正氣虛、陽氣微的發(fā)煩,往往屬于.陽虛而陰乘之.,陽氣虛了,而陰氣乘之,所以心煩。經(jīng)過八九天以后,心下痞硬、脅下痛,由于汗吐下以后傷了陽氣,陽氣虛了,陽氣就不能夠制陰,陽氣就不能制水,所以它水飲之邪就上逆,.心下痞硬.是水飲之邪,.脅下痛.也是水飲之氣不化。.氣上沖咽喉,眩冒.,水氣是往上沖的,水氣是寒氣,由于水飲之邪是個有形的東西,它還能有水的寒氣往上沖于咽喉,覺得有氣往上沖于咽喉。.眩冒.,頭目眩冒、昏冒,是水氣上蒙清陽,所以這里.眩冒.,是水氣上沖所致。陽虛而有水,周身的陽氣也虛,還有水邪,所以.經(jīng)脈動惕者.,渾身的經(jīng)脈動惕、跳動,實際上也就是有驚惕肉瞤這樣的一些證候。這個病陽虛而有水,水不去而津液不生,筋脈、筋骨失其所營養(yǎng),所以.久而成痿.,時間長了,這個人就要發(fā)生痿了。痿者,不用也,胳膊、腿就不利索了。 這一條是說由于汗吐下以后,陽氣受傷,水邪泛動,從心下的部位開始,心下痞,就像我們說的苓桂術甘湯心下痞硬、心下逆滿,然后就是氣上沖胸,氣上沖咽喉而有眩冒,水邪蒙蔽清陽的眩冒,還可能出現(xiàn)虛煩,在外頭身體諸肢節(jié)百骸得不到陽氣的滋潤,而且還有水邪導致的津液不化,筋脈失去津液的濡潤,.久而成痿.。這是汗吐下以后正氣虛衰而水邪泛動的一個問題,治療可以考慮苓桂術甘湯和真武湯的合方。因為它有上沖,所以要加桂枝,有經(jīng)脈動惕,所以要加上真武湯。 161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C169 旋覆代赭石湯方 心下痞硬噫不除 一赭二參三草復 十二枚棗五兩姜 半夏半升日三服 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姜五兩,切 代赭石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一條是講由于肝氣不和、脾胃虛弱、痰氣上逆引起的心下痞硬。 發(fā)汗,或者吐后,或者下后,傷了脾胃之氣,脾胃之氣受傷,就要生痰飲。這時候肝氣來乘犯胃,所以肝之氣加痰飲就使胃氣不和,出現(xiàn)心下痞硬和噫氣不除。.噫氣.就是往上頭噯氣。 什么叫.不除.?有三個意思:一個因為有心下痞、有噫氣,醫(yī)生一看很像生姜瀉心湯證,就給他吃生姜瀉心湯,吃了生姜瀉心湯.不除.,這個病未減,除者就是減了,所以.不除.第一個意思就是已經(jīng)吃過生姜瀉心湯了。第二層意思,一般情況,暖氣打嗝對于心下的痞硬有緩解作用。雖然這個噫氣盡管很頻繁,但是心下痞硬得不到解除,這是第二層意思。第三層意思,.噫氣不除.就是說這個人的噯氣是持續(xù)而不斷,持續(xù)而不減,言其噫氣之重的一種語詞。以上這三個意思都要考慮進去,對于.噫氣不除.的認識、體會、理解才能夠深刻。 由于胃虛,痰飲之邪和肝氣合而上犯于胃,使脾胃之氣不和,就出現(xiàn)心下痞硬,胃氣加上肝氣、痰氣的上逆,所以就.噫氣而不除.。這怎么辦?這里有個肝的問題,內科說叫脾虛肝乘、土虛木乘,不是光一個痰氣的問題,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沒有治肝的,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同時這個噫氣癥狀還是很厲害的,比生姜瀉心瀝的噫氣要重,比甘草瀉心湯的干嘔也要重,它不是干嘔,是噫氣,所以用.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這個方子一方面調和脾胃,一方面消散痰飲,一方面鎮(zhèn)肝降逆,鎮(zhèn)肝理氣降逆,心下痞、噫氣就得到解決了。這個方子是由旋覆花、人參、生姜、半夏、代赭石、大棗、炙甘草這些藥物組成的,以旋覆花為主,所以就叫旋覆代赭石湯。旋覆花有兩個作用,一個它能夠散凝結之氣,治心下之痞,它為什么能夠散結氣而治心下之痞?因為這個藥既能夠疏肝,又能夠利肺。《神農本草經(jīng)》說旋覆花還帶點兒咸味。按照中藥的植物來說,花一般是在上頭的、上行,但是旋覆花雖然是花,它有點兒咸味,所以它能夠利氣,又能夠下氣,既能夠利肝氣,也能夠利肺氣。肝肺之氣一利,痞結之氣能夠散,噫氣、噯氣也就治好。《金匱要略》里也有旋覆花湯治肝著,就肝痹。代赭石是一個礦物藥,有鎮(zhèn)墜的作用,可以鎮(zhèn)肝降逆,還有—點兒活血的作用。光用旋覆花疏肝利氣還不行,因為肝氣非常的橫逆,所以加上一點兒金石之品,加上這個代赭石以鎮(zhèn)肝氣。鎮(zhèn)者,鎮(zhèn)服也,使肝氣有所畏懼,使它鎮(zhèn)服,就不逆了。 這兩個藥合在一起,一利一鎮(zhèn),一個是疏利的,一個是潛鎮(zhèn)的,這樣肝氣就不上逆了,所以這兩味藥是主藥。為什么用半夏、生姜?因為胃氣不和、有痰飲,半夏、生姜健胃,辛開散結,消化痰水,能治療心下的痞硬。人參、甘草、大棗是補益中氣,這個病是由于傷寒吐下后,脾胃之氣虛了,所以要加上甜藥,補中氣的。治痰氣的是半夏、生姜,治肝氣的是旋覆花、代赭石,補脾胃的是人參、甘草、大棗。 用這個方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去滓再煎.的問題。.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這個.去滓再煎.,因為它也是有點兒和解的意思,所以要一天吃三次。這樣的服法才能使肝氣不逆、胃氣下降。這個方子藥物的劑量組成提出了一個重點來,一個是代赭石,代赭石用的劑量很小,是用一兩,一兩就是現(xiàn)代的一錢了。生姜是五兩,五兩就是五錢,這個要把它記住,就是旋覆代赭石湯的生姜要多用,代赭石要少用。這個比例記不清楚,就要影響療效。.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要用五兩生姜,一兩代赭石,不要用一兩代赭石,三片生姜。什么道理?因為它是心下痞,矛盾的焦點在心下,心下痞還是脾胃之氣不和,所以在方里重用生姜,健胃消痞,去痰飲,旋覆花疏肝利肺散結,少用一點兒代赭石鎮(zhèn)肝下氣就可以了。 代赭石本身是一個重墜之藥,如果代赭石用的劑量過大,它就直走下焦。代赭石還有點兒輕微腹瀉的作用,要是大便干燥,吃點兒代赭石就能夠解大便,所以妊娠婦女不能用代赭石。婦女妊娠惡阻,往往要往外吐,代赭石可就要注意了,它是個妊娠禁忌藥。代赭石的劑量用的過大,.病在中焦,而治在下焦.,把藥味一下子都領到下焦去了,所以就沒有效了。這個方子生姜是微辣的藥,用得多,使它在胃里發(fā)揮作用,稍微用點兒代赭石鎮(zhèn)肝降逆就可以了,劑量不要用得太大。 旋覆代赭石湯不光是治這個病,現(xiàn)在臨床報道噎膈、反胃,甚至是食道長瘤子了,食物下不去了,有的時候也用旋覆代赭石湯。那樣的病就另當別論了,代赭石可以重用,用一兩都可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這一條,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代赭石不要重用,不要一開方子就寫上一兩代赭石?,F(xiàn)在我們在臨床治雜病,治肝胃氣逆,就是心下不痞硬的,光有噫氣,而不見得都有心下痞硬,這個方子也管用。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C170 這一條論述誤下太陽之后,邪熱內陷于肺的證治。發(fā)汗以后,邪熱不懈,影響了肺,或者下后,表邪影響了肺,而致肺熱作喘。這條與第C64條所論內容相同,不同之處僅在于一是汗后,一是下后而已。 163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C171 桂枝人參湯方 人參湯即理中湯 加桂再煎痞利嘗 方中桂草皆四兩 同行三兩術參姜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四兩,炙 白術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這一條講述太陰虛寒兼太陽表邪不解的證治。 我們上邊講過痞利,痞利就得用瀉心湯,如果表不解,.當先解表.,表解了,然后才可以用瀉心湯。這是指什么痞?是指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是熱痞,所以如果表不解的時候,先要解表,后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攻其痞。這一條它雖然是表不解,它這個痞不是熱痞,它是寒痞,同時它又是 .利下不止.,就是腹瀉很嚴重,不止者言其甚也。這樣的表里不解,就不要先解表后治里,和大黃黃連瀉心湯意思不同,所以就采取表里兩解之法,用桂枝人參湯。這是總的精神。 這一條的.協(xié)熱而利.,和.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兩條都是協(xié)熱利,但有不同。葛根芩連湯的協(xié)熱利是表里皆熱,所它.脈促.,.脈促者表未解也.。這一條的協(xié)熱利是表里皆寒,以心下痞硬為主,和葛根芩連湯證比較,一個是表里皆熱,一個是表里皆寒。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這是治療的錯誤。.而數(shù)下之.,不是下了一次,下了一次已經(jīng)錯誤了,頻數(shù)地用瀉下,那就是更錯誤了。由于這樣誤治,.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協(xié)熱.,協(xié)表熱而下利,就是太陽表證還有發(fā)熱,同時又出現(xiàn)下利不止。下利不止,中陽虛而有寒,所以就.心下痞硬.。這時候還有外證存在,外邊還有一些發(fā)熱、惡寒,還有表證,里邊心下痞硬,而下利還不止,所以.表里不解者.,表里,太陽之表和里邊的下利不止、心下痞硬都不解除的。這怎么辦?.桂枝人參湯主之.。用桂枝解在外之風寒,用人參湯,人參湯就是理中湯,以補脾虛,以溫散中焦寒邪的凝結,以治心下的痞硬、下利。桂枝人參湯就是由桂枝、甘草、人參、白術、干姜五味藥組成,白術和干姜是去寒濕,人參、甘草是補中益氣,人參、甘草是甜藥,補中益氣,治脾氣之虛,白術、干姜去寒濕之凝,是溫中的,桂枝是解肌表風寒之邪的,所以這個方子是表里兼顧之法。 注意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先煮四味.就是煮人參湯,先煮人參、白術、甘草、干姜這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然后桂枝后下,再煮,五升里就取三升。.溫服一升.,白天吃兩次,晚上吃一次,這三付都吃完了。這里就很有意思了,《傷寒論》講理法方藥,桂枝人參湯為什么先煎人參湯,后煎桂枝?因為后納桂枝,使桂枝在這些藥中有一個越出于表以解表邪的作用。因為桂枝后下,理中湯先煮,煮的時間很長,然后才把桂枝下進去,桂枝進去以后煮的時間較短,所以桂枝就不會受到人參、甘草的滋膩的影響,它能夠解表,去在表的風寒。不這樣煮,在一塊煮,就把桂枝的芳香走表的輕發(fā)作用變成溫中的作用,那就起不到表里兩治的效果?,F(xiàn)在我們也是這樣的,你比如開個方子,藥里有薄荷,薄荷都后下,為什么?薄荷輕清,所以要后下,時間一長了把它的揮發(fā)作用破壞了,效果就不好了。 164傷寒大下后,復發(fā)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C172 這一條是講熱痞兼表證不解的標本緩急治法。 上一條是說,如果有痞,還有表不解,以桂枝人參湯溫中補脾,解表去寒。本條以大黃黃連瀉心湯為例,和人參湯的心下痞不一樣,這條是熱痞。.傷寒大下后,復又發(fā)汗.,治療顛倒了,應當先發(fā)汗,他先瀉下,導致心下的痞硬。這個心下痞是由于大下之后形成的,表解沒解???.惡寒者,表未解也.。.惡寒.前邊應該加.發(fā)熱.兩個字,.發(fā)熱惡寒者,表未解也.。為什么要加上.發(fā)熱.?心下痞有陽虛的附子瀉心湯的心下痞。附子瀉心湯證是.惡寒汗出者.,也有惡寒,但是沒有發(fā)熱。為了使癥狀更清晰,所以后世醫(yī)家認為.惡寒.前面有.發(fā)熱.。又有發(fā)熱,又有惡寒,這才是.表未解也.。既有太陽之表,發(fā)熱惡寒,復有心下的熱痞,心煩,心下痞,大便不爽,小便發(fā)黃,這也是.表里未解者.。 表里不解,則.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這樣就不要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他的心下的痞熱,應當先給他解表,發(fā)汗治表邪。為什么?要一攻痞,表邪會乘虛而入,所以要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表解了之后才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攻解其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這是有層次的。為什么大黃黃連瀉心湯證要先解表后治痞,而桂枝人參湯證有表就可以表里兩解?因為后者是個虛證,人參湯和桂枝同用是可以扶正祛邪的。黃連瀉心湯證雖然也是一個氣分之痞,比較來說是個火痞、熱痞,正氣不算虛,可以先發(fā)汗解表。發(fā)汗解表對于正氣沒有什么不好,然后攻痞,這樣的治療為得當、合法。 條與條之間它都有一個內在的聯(lián)系。旋覆代赭石湯和桂枝人參湯,桂枝人參湯和大黃黃連瀉心湯,是有層次的。旋覆代赭石湯是講胃氣不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桂枝人參湯是講脾虛,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桂枝人參湯證的表里不解和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的表里不解,一個是著重于正氣,一個是著重于邪氣。桂枝人參湯證由于利下不止,脾氣虛寒,這樣的表里不解桂枝、人參可以并用,以扶正為主。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的表不解,以祛邪為主,所以先發(fā)汗,后攻痞。意圖不一樣,證候的要求也不一樣。正虛了就要先扶正,正不虛就先祛邪,要體會這樣的一個精神。 165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C173 這一條是講少陽兼有陽明里實的證治。本條大柴胡湯證主要的癥狀有三個:第一個是發(fā)熱,這個發(fā)熱還汗出不解;第二個癥狀是心下痞硬;第三個癥狀是吐利,嘔吐而又下利。大柴胡湯證我們講過了。.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屬于大柴胡湯證,當時我們強調了一個問題,這個人應該有大便秘結,不通,是少陽和陽明的并病,少陽的陽熱之邪影響到了胃,陽明胃腸燥熱就出現(xiàn)那樣的一些證候。這一條是從傷寒來的,有發(fā)熱惡寒這些癥狀。在治療過程中發(fā)過汗,汗后病未解,底下就說.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不提惡寒了,只提有發(fā)熱、心下痞硬、嘔吐下利,看起來這個病和以上介紹的瀉心湯證有一些相似,但是又不同。 不同在什么地方?一個是發(fā)熱,一個是心下痞硬。大柴胡湯證講心下急,這一條說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和心下急聯(lián)系起來,可見這個心下痞硬就不是一般的,不是一般的生姜瀉心湯證、甘草瀉心湯證、半夏瀉心湯證那樣的程度,這個心下痞硬非常嚴重,不嚴重怎么能用大柴胡?第二個是嘔吐,把嘔吐放在前面,說明嘔吐重,.嘔吐而下利.,.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所以這條的嘔吐也要重,也不是一般的。以上那些瀉心湯證只說嘔,不加.吐.字,這個是嘔吐。心下痞硬很急,嘔吐也很重,又下利,事實上還有一些發(fā)熱,這就不是脾胃氣虛、升降不利的寒熱痞證。 這是什么癥狀?這是肝膽氣火迫擠腸胃,逼迫腸胃,導致胃氣上而逆,就嘔吐。因為它是有熱,不是有寒,所以.而又下利.,變成熱利,顯而易見,這種下利就不是一般的腹瀉了,而是現(xiàn)在的一些所謂的痢疾,大便雖然是下泄,而又有一些不痛快,下重難通,是痢疾之利了,而不是腹瀉的那個利。這樣的癥狀不是脾胃氣虛的里氣不和,而是肝膽氣火交遇的逼迫腸胃的一個實證,所以才用大柴胡湯。 古人認為大柴胡湯有兩解的作用,既解少陽,又解陽明,所以叫兩解之法,既能夠退熱,也能夠治療心下痞硬和嘔吐下利的氣火凝滯。這個心下痞硬是個實證,不是虛證。是不是也可以出現(xiàn)疼痛?是不是也可以用手按一按這個心下痞硬,按之而痛?這都是可以的。讀古人的書得要舉一反三,聯(lián)袂發(fā)明,.觀其前而知其后.,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才能夠突出辨證的意義,否則的話這就不好理解了。 有一些注家說應該改個字,這個.下.字政成.不.字,.嘔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湯主之.,這是錯誤的。他說了理,.既然是下利了,焉有用大柴胡湯治里乎?.其實正是下利,才用大柴胡湯。胡希恕胡老治療痢疾就用大柴胡湯,例子很多。因為痢疾病和肝膽的疏泄不利有關系,有肝膽的疏泄不利的里急后重,大柴胡湯有大黃、芍藥、枳實、黃芩,既能夠疏肝利膽,也能夠清腸胃之熱,所以它能夠治下利。因此不要改,一改反倒錯了。 我在一個醫(yī)院帶倆同學實習,一個病人下利,里急后重,脈跳得也快,滑數(shù),我就告訴進修的同志,說你給開個白頭翁湯,因為它是熱利。吃了白頭翁湯以后,這個人又來了,說是吃藥見好,怎么見好?拉的似乎有點兒輕了,一摸他的脈,脈還是滑數(shù),我看他舌苔,舌苔黃了,跟著我的這位同志就說.劉老師,是不是再給他開白頭翁湯?.我說得加大黃,他就問我什么道理?我說你看一看,吃白頭翁湯為什么舌苔還發(fā)黃?就是說腸子里有滯熱,光用清法不行的,白頭翁湯有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非泄不可的,一泄這熱就有出路,才能好,所以開了小承氣,加上一點兒其他的藥,吃了一拉就好了。.下之黃自去.,一瀉下以后舌苔的黃就掉了。我們在臨床治療下利用.通因通用.,下利而用大黃、枳實并不新鮮。張潔古、李東垣都有芍藥湯。.芍藥滯下便膿血,腹痛芩連芍藥歸.,芍藥湯有一個加減法,就是.大便頻數(shù),而下重難通者,加大黃.,它也得加大黃。因為濕熱凝結成利,不加點兒大黃,腸子里的凝結是去不掉的,所以大柴胡湯治嘔吐而下利,屬于實熱性的,這個不足為怪的。 這一條和桂枝人參湯證互相作個比較。一個是以扶正為主,是虛寒為主,外邊有發(fā)熱惡寒,里邊下利不止,表里不解者,用桂枝人參湯。這個它有發(fā)熱未惡寒,.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這也是以祛邪為主,不能補,一補就壞了。所以它的脈搏是有力的,脈弦滑而有力,舌苔要發(fā)黃,舌質要紅,這些意在言外,一定是這樣。.嘔吐而下利.,嘔吐比較重,而且還有下利。那心下痞硬還有發(fā)熱不解,肝膽的火氣逼迫腸胃,胃腸不和,上邊嘔吐,下邊痢疾,要用大柴胡湯。 166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C174 瓜蒂散方 胸中有寒痞硬塞 氣沖咽喉致息礙 瓜蒂紅豆一合豉 寸脈微浮涌吐排 瓜蒂一分,熬黃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這一條講胸中痰食的證治。用吐法。 這一條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胸中寒。.此為胸有寒也.,這是張仲景的自注之詞。胸里有寒,關于這個寒,古人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廣義的,一個是狹義的。廣義的.寒.就當.邪.講,.此為胸有寒也.就是.此為胸有邪也.,古人.寒.和.邪.通用?!睹献印飞嫌幸痪湓挘?/span>.而寒者致瘀.的.寒.就是當.邪.字講。第二個是狹義的,這個.寒.就當.痰.字講。痰,吐痰的.痰.,.此為胸有寒也.就是.胸有痰.?!秱摗氛f.痰.就得了,為什么說個.寒.字?有一些醫(yī)學家考證,戰(zhàn)國時期,就是《內經(jīng)》、秦漢這時候還沒有這個.痰.字?!督饏T要略》上頭所說的.溢飲.、.痰飲.實際上原來那字是個.淡飲.。真正的痰飲,那個時候沒有。到了魏晉,從陶弘景的《名醫(yī)別錄》才有這個.痰.字。因為咱不是做考證工作的,不過是看注家的書的時候有這方面的意見,所以和大家講一講,.胸有寒.就是.胸有痰.。這個痰是個實性的物質,也是一個病理的產物,反過來它又是一個致病的因子,所以這東西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會生病。 .胸為陽位似天空.,胸是上氣海,是陽氣匯聚之處,胸里有痰邪,就要阻礙胸陽,胸陽就受到阻礙了,它就開發(fā)不利,所以它就有點兒表證。因為營衛(wèi)都是從胸中開發(fā)于體表,現(xiàn)在胸里有痰了,胸陽不利,衛(wèi)陽之氣不利,所以這個人也有一些像桂枝證。桂枝證是什么?發(fā)熱,汗出,惡風。.病如桂杖證.,.如.字是.像.字,那么意在言外,它不是桂枝證,發(fā)熱汗出像有點兒表邪。但是.頭不疼,項不強.,頭也不疼,項也不強,桂枝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應該有太陽經(jīng)脈之證,它這沒有,說明它又不是桂枝證,只不過相似而已,這是胸陽不利而導致表氣的不和。 大結胸湯證.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水熱結胸證有的時候頭項也強,也像是有點兒柔痙,有汗出。胸為高位,陽位受邪之后,就有類傷寒證。胸里陽氣有病了,有的時候出現(xiàn)類似傷寒證,像有表證。.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這是論它的脈證。怎么知道胸上有寒?.寸脈微浮.,根據(jù)古人的記載,.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則死.,.上部有脈.就是寸脈,.上部.就是寸脈,.下部無脈.就是指關尺說的,如果見了這樣的脈,.其人當吐.,應當給用吐法,如果不吐,能把人憋死。根據(jù)文獻記載看,寸脈微浮是關脈、尺脈都比較沉伏不起。為什么?因為氣機閉塞、氣道不利了,所以它脈也就不起了。 為什么寸脈微微有點兒???一是邪在胸而有上越之機,正氣要使邪氣.在上者,因而吐之.,有上越之機。.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胸里痞硬,這人胸里痞塞。硬悶,有氣往上沖、往上頂,頂住嗓子眼,而使呼氣不得利。.而不得息者.,頂這邊喘氣都不得利了,這是什么?痰氣上逆,痰氣上逆要吐,他又吐不出來。雖然有痰氣上越之機,但是又吐不出來,所以.氣上沖咽喉,而不得息.,這個病是很厲害的。.此為胸有寒也.,胸里有寒痰,因為它已經(jīng)有往上的機轉,.氣上沖咽喉.,那么寸脈也微浮,應當因勢利導,.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病在表者,汗而發(fā)之.,所以.宜瓜蒂散.,給他吃瓜蒂散。瓜蒂散一吐,把痰邪給吐出去,胸陽之氣得升,這個病就好了。 瓜蒂散這個方子,一個是瓜蒂,.熬黃.,就是炒黃;另一個是赤小豆,.赤小豆一分,瓜蒂一分.,等量。這個煎服法注意了,.上二味,各別搗篩.,瓜蒂和赤小豆分開搗,搗完用細羅篩一篩,.為散已.,為成面者,然后.合治之.,把瓜蒂和赤小豆合在一起,把它攪拌勻了,.取一錢匕.,現(xiàn)在就是三分,不要多用,而用三分,.以香豉一合.,豉,有臭豉、香豉,用一合豆豉,.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稀者就是爛,爛爛乎乎的,像稀粥,然后去渣滓,用水和藥面,.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三分要不吐,可以加到四分,.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這個吐藥還很厲害,使胃里翻腸倒肚的,把東西全吐出來。所以要是身體軟弱、亡血,氣血虛衰的人、年老的人、有什么腦病、心臟病的瓜蒂散就不大好用了。 現(xiàn)在就講一講瓜蒂散的作用。古人就認為這是酸苦涌泄之法。瓜蒂又叫苦丁香,這個藥特苦,就是咱們夏天吃的甜瓜的底、尾巴,赤小豆微微帶點兒酸味,一苦一酸,就是酸苦就作吐,酸苦涌泄為陰。瓜蒂這個藥是個吐劑,能吐胸中的實邪,沒有實邪可不行。為什么要用香豉?豆豉是個清宣的藥,有點兒宣陽、清宣的作用,所以它清輕能載藥上浮,而能夠幫助瓜蒂涌吐胸中痰濕,它是個輔助之藥。一般吃藥后吐什么東西?有的時候吐菜汁,就像是咱們青菜擰出的汁,有的是綠色,有的還有黃色,也有吐出稠黏的痰涎,扯不斷的黏涎,一吐出來就舒服了。吐得是滿頭大汗,渾身出汗,吐有解表的作用,就體現(xiàn)在這個地方了。因為吐的時候是很難受的,惡心難受,臉也紅了,血管也都鼓出來了,腦門出汗,渾身也出汗,所以吐的時候都有見汗,見汗就要怕風,所以要避風。這是一個了。第二個,在吐以前最好用寬一點兒的布帶子把肚子勒緊一點兒,這樣吐得快。把肚子勒上,腹肌一使勁,就往上吐了。第三個,吐的時候往往有頭暈,所以告訴患者吐以前閉目以待之,把眼睛閉上,閉上等待,不要睜眼睛,會頭暈。 吐也得恰如其分。.吐不止者.,吐得不止,已經(jīng)都把綠沫子、黃沫子、痰涎吐出來了,還吐。怎么辦?這時候用大蔥白熬湯,把它喝下去,就止住了。吃了瓜蒂散以后,心里直鬧騰,吐不出來,那怎么辦?那就看情況了。一個就是說是.少少加之.,第一次吐不出來,少少加之,也可以探探嗓子,助吐法,也可以給他吃一塊砂糖,吃了就吐,一見甜東西就吐。吐得要快,所以說.得快利則止.,吐得很痛快,.哇哇.吐出來就好了,和下利.得快利乃止.道理是一樣的。問題是什么?把這些胸上、胸中的寒、痰、邪傾囊而出,都吐出來了,不能遺留。 汗、吐、下是祛邪的三法。.病在表,汗而發(fā)之;病在上,因而吐之;病在里,下而竭之.這都是古人的祛邪三法。金元時代有一個叫張子和的,寫了一本書《儒門事親》,盡講汗、吐、下之法,那也是一個名醫(yī)了?,F(xiàn)在是汗法、下法比較常用,吐法不大敢用了。有當一輩子大夫的吐法一次都沒用過,所以這個法有點兒名存實亡。 吐法也不局限瓜蒂散這一個方子,白礬也能吐,吐的藥還是有幾種,但是瓜蒂散是比較常用的,所以我們要提倡用這個吐法。同時我們也要記住,正氣虛,身體不好的,有肺病、結核、心臟病,用這個藥可就要注意了。那時候中醫(yī)學院有一位老師,他的老婆就是得病了,我也不知道。他那天就來找我,說.劉老師,這個瓜蒂散怎么個用法?.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問,我就給他簡要說了說。好,他回去就給老婆用了。他老婆有點兒像神經(jīng)官能癥,她就吐了。經(jīng)過多長時間,這個老師對我說.老師,這個瓜蒂散太厲害了。.我說.你怎么知道厲害?.他說.我給家里吃了,還真吐了,半個多月沒緩過來。.后來吃了些補藥。 胸中痞硬是胸有痰邪,胸陽閉塞,氣機不利,營衛(wèi)不和,所以這個病有點兒像桂枝湯證,癥狀特點是.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并且是六部脈皆沉,只有寸脈微浮的,這是邪氣要從上越而出,所以因勢利導,用瓜蒂散以引吐之。 167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C175 這一條講三陰臟結的死證。 胸和脅,胸中痞和脅下痞是互相聯(lián)系的。脅下痞不是新病,是一個老病,因此加上.素有痞.,.素.就是平素,就是未病以前就有這樣的病。什么病?是脅下覺得痞悶,痞塞不利。它的范圍多大?.下連臍傍.,從脅下連接到肚臍一旁。這個描述是既往史。.痛引少腹,入陰筋者.,現(xiàn)在發(fā)作了,因為感寒而發(fā),所以他就,脅下、臍旁疼痛。.引.是掣引、牽引,疼痛掣引到小腹,疼得很重。到什么程度?.入陰筋者.。就男性而論,把外生殖器都抽進去了,入者進也。 這是個什么病,為什么疼得如此嚴重?怎么還往里抽?.為臟結.,張仲景就告訴了這個病的名字叫做臟結證。這個臟結與前邊同結胸對比的那個臟結就不同了,這個叫三陰臟結。.脅下素有痞.,是足厥陰肝經(jīng)就有寒。.連帶臍傍.,臍腹屬于太陰,肝之寒邪而乘于太陰之脾,這個肝的寒邪、脾的寒邪影響到少陰的腎,小肚子和腎有關系。陰筋既關系厥陰,也關系少陰,所以.寒主收引.,寒邪的收引,它的勢力強大,把外生殖器都抽進去了。顯而易見,陰寒獨行其事,脾、肝、腎三臟無陽以化,無陽以溫,不溫不化,沒有陽和之氣了,所以這個病是一個死證。這種臟結不是一臟的問題,而是肝脾腎三臟的問題。這個臟結的寒邪的勢力已經(jīng)到了陽氣竭絕,陽氣不能夠溫,陽氣不能夠化,不溫不化就是一派陰寒用事,所以寒邪收引才達到如此之甚,達到了入陰筋的這樣的一個程度。 168傷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C176 這條是講陽明熱證兼有氣陰兩傷的證治。 病從傷寒而來,中間經(jīng)過.若吐.,吐則津液亡于上,.若下.,下則津液亡于下。吐、下傷亡陽明的、胃家的津液。這個病未好,時間是.七八日不解.,延續(xù)到七八天這個病還沒有好。 .熱結在里.,這個.結.字不要當.凝結.講,當作.集結.講。由于吐下,胃中的津液受損,在表的邪熱就乘著這樣的一個機會集結在里。.里.是對于表而言,邪離開了太陽之表,而入陽明之里了。病變的部位不屬于太陽而屬于陽明了。陽明的熱,.熱結在里.,集結在里。這個熱如果未煉結成實,還未達到燥屎凝結的程度,仍然是陽明胃氣的燥熱,所以它就要表里俱熱。頭一句話叫.熱結在里.,第二句語叫.表里俱熱.,這樣體會就好理解了。熱邪在里,但是氣達于外,就是邪熱彌漫周身,充斥表里。 顯而易見,這個熱不是煉結在腸胃,不是承氣湯證的燥結之結,而是太陽的表邪集結在陽明的一個問題,所以這個就是陽明病的熱證,而不是陽明病的實證,這個要分清了。.時時惡風.,意在言外,當有汗出而多、腠理不固的這樣的一個證候,因為表里俱熱,熱邪騰達,腠理開泄,津液外越,所以就有汗出。 因為陽明病多汗,腠理不能固密。它是一個開泄的,所以時時而惡風。惡風和惡寒是個互詞,下邊這一條就講.背部微惡寒.。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由于它的熱甚,熱甚傷津,津液就外滲,就有汗出。熱也能傷氣,所以氣也傷了,津液也傷了,就出現(xiàn)氣陰兩傷的癥狀。 津液受傷,而熱邪還不去,所以.大渴,舌上干燥而煩.,出現(xiàn)一些燥熱傷津液的癥狀。熱要傷氣,所以就有.時時惡風.這樣的癥狀。.時時惡風.有兩個機理,一個是熱傷氣,一個是腠理不能夠固密,兩個因素都有。惡風是傷了氣,渴是傷了津液,兩個對比之下是哪個重哪個輕?傷津液傷得厲害。我們說白虎湯證有.四大癥狀.,其中有個.大渴.。.大渴.的話從哪里來?就是《傷寒論》這一條有個.大渴.,.大渴.就不是.小渴.。怎么如道他大渴?是.欲飲水數(shù)升者.,患者不喝水則已,一喝水就得喝那么好幾升,這個渴就是.大渴.了。 渴,就有一個干燥的癥狀,他有一個津液干涸的癥狀,所以他才飲水自救,他才要喝水。.舌上干燥而煩.,這個人.舌上干燥.,舌頭上干燥,這句話說得科學性相當?shù)膹姟H丝诶锔稍?,以哪兒為突出?主要在舌上干燥了,這才真叫干燥。怎么知道舌頭干燥?這里有自覺癥狀,有他覺癥狀。自覺癥狀就是說是患者感覺舌頭上干,他覺癥狀是當醫(yī)生的要看舌苔,一看舌苔,舌面上頭沒有津液,是干的。這樣行不行啊?不行。醫(yī)生得把手洗干凈,用手指頭摸一摸,一摸,干的??词且曈X,用手指頭摸一摸,這叫觸診。這樣干才說得上干燥。 .煩.有兩個意思,煩者甚也,就是舌上的干燥和渴不是一般的,而很嚴重,所以骨頭節(jié)疼痛叫.頒疼.,疼得很厲害,所以這個.煩.不當作.心煩.來體會,當作病情很重。有的注家就不解釋為心煩,.舌上干燥而煩.,干燥得很嚴董,很厲害。但是白虎湯證確有心煩,下邊我們就講了.口燥渴,心煩.。因為.四大癥狀.大煩、大熱、大渴、脈洪大,所以白虎湯證它有心煩,難道說那樣的燥渴,他就不心煩嗎?就把心煩排除出去了?那也不可能的。所以這一個.煩.既有燥渴嚴重的意義,也有心煩的意義。因為內有熱,胃有熱,所以他心就發(fā)煩。由此看來,這個病是陽明熱邪彌漫周身,周身大熱。 傷了津液,傷了氣,氣陰兩傷,津液的干燥到了嚴重的地步,怎么治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用白虎湯清熱生津,加人參,既能助氣,又能夠生津。單純的白虎湯就不行了,因為有.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得加人參,人參既能夠補氣,又能夠滋生津液,這是張仲景用藥的—個規(guī)律。比如小柴胡湯有口渴的,去半夏,加栝蔞根,另外人參的劑量得要增加。 為什么要增加人參的劑量?因為人參這個藥又能夠補氣,又能夠助陰,《神農本草經(jīng)》說.人參,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它為什么說.補五臟.?因為五臟為陰,五臟屬于陰的,所以人參這個藥有補陰的作用,當然它也能補氣,能補肺脾之氣。如果熱甚津枯而氣分衰了,氣為陽,津液為陰,陽生陰長,陽殺陰長,不把肺胃之氣扶起來,津液是不好滋生的。光用知母行不行?那是不行的,所以要加上人參。茯苓四逆湯證是陰陽兩虛,四逆湯補陽,茯苓、人參補陰,這是張仲景那個時候用藥的一些思想、一些規(guī)律。有的時候和近代的一些藥書、本草有一些不同。 169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C177 這條意思和前條是接連的,再論陽明熱盛,氣陰兩傷的證治。.口燥渴.、.心煩.這都是說陽明有熱了,陽明氣分之熱而傷了津液。.背微惡寒者.,這不是周身的.時時惡風.,.時時惡風.和.背部微惡寒.從病機上來講是一致的,表現(xiàn)的形式是不同的。背為陽之腑,是陽氣出入的一個部位。背部惡寒比較嚴重,不煩不渴,身無大熱,而口中和的,口中和就不是口中干燥,往往反映少陰的陽氣虛衰。 白虎湯證背部惡寒的特點是.微惡寒者.,微微的有一點兒惡寒,同時有口燥渴、心煩、舌上干燥。這個證它也有汗出,汗出就是肌腠疏泄,由于熱邪傷氣,衛(wèi)氣不能固密,這樣反映在陽的部位、背的部位有點兒微微的、輕微的怕冷。這也是一個氣陰兩傷、熱邪傷氣的反映,和少陰陽虛背惡寒是不同的。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用白虎湯清熱生津,加人參補氣以生液,固密體表,所以就解決了背部微惡寒的問題。一個是惡風,一個是惡寒,這是互文見義,惡寒的時候也有點兒惡風,惡風的時候意在言外也包括惡寒。所以白虎湯證辨別不是困難的,難在陽邪見背惡寒,有的時候混淆診斷。 170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视嬎瑹o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C178 這一條是講白虎湯的禁忌證和使用原則。 .傷寒脈浮.就是太陽的綱脈,.太陽之為病,脈浮.,這個病在太陽。.發(fā)熱無汗.也是病在太陽,太陽傷寒就是發(fā)熱無汗,.發(fā)熱無汗.里有沒有.惡寒.?也可以包括惡寒在內。為什么提.發(fā)熱.、不提.惡塞.?因為錯用白虎湯往往是由于有發(fā)熱。發(fā)熱了,是表熱還是里熱?是熱結在里還是熱郁于表?界限劃不清,白虎湯就用之太早,在太陽的階段就用了白虎湯。所以張仲景就是切中這樣的一個弊病,在這里提出來了,.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太陽的表邪還沒有解除,.不可與白虎湯.,不可以給他白虎湯吃。 因為邪在表,風寒閉郁,陽氣不宣,閉則發(fā)熱,這種發(fā)熱非發(fā)汗而不解。白虎湯這個方子是一個重劑的涼藥,在溫病上叫辛涼重劑。如果邪在表而給他吃白虎湯,寒涼重劑就要郁遏陽氣,導致脾胃虛寒,造成陽邪內陷之機,在表之邪就困郁、閉塞,不得外出,這個問題可就嚴重了。所以不要認為石膏這個藥什么時候都可以用,張仲景說得很清楚,表不解的這種發(fā)熱,脈還浮的,不能夠用白虎湯。 什么時候可用?一定得.熱結在里.,熱邪集結在里,表已經(jīng)解了。.渴欲飲水,無表證者.,.渴欲飲水.一句話就是陽明的里熱傷了津液,里熱已成了。.無表證.,沒有發(fā)熱惡寒的表證,脈也不浮,這時候才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這很有意思,短短的幾句話提醒我們,當醫(yī)生的要注意啊,不要一發(fā)熱就用石膏,衛(wèi)分之熱的時候不能用石膏,那個時候是陽氣閉郁,應該發(fā)汗。 我就犯過這個錯誤,表邪不解就用了石膏了。舊社會我在大連當過職業(yè)醫(yī)生。有一個患者是女性,姓周,發(fā)燒,是表不解的發(fā)熱。我也沒分風寒、風熱,就給她開銀翹散加石膏,吃了燒不退,這家對我還是挺信任的,過去看過病,都好了,這回還找我。再看一回吧,又一看,還感覺石膏用的勁小了,所以石膏劑量又加大,燒還是不退,還有點兒神昏譫語,這我就沒有轍了。大連和山東是一海之隔,煙臺有一位老大夫姓方,就請人家來了。人家就問了.你們沒找當?shù)蒯t(yī)生看嗎?.說.找了,找劉渡舟看的.,把藥方拿出來看看吧。一看,老大夫直晃腦袋,說他用石膏用得太早了。所以葉天士為什么講衛(wèi)氣營血?有道理的、有層次的。你在衛(wèi)分的時候用氣分藥能好碼?就冰伏了,像冰,把邪氣伏在里了。這怎么辦?現(xiàn)在邪氣都閉郁到這樣的程度了,發(fā)越不出來。這個老大夫有經(jīng)驗,說.你這樣,你家里有沒有養(yǎng)過雞?找個公雞.。把公雞找出來,拿個小刀把那個雞冠給劃開,拿個小碗接點兒雞冠血,帶點兒黃酒,把它攤開了,放點兒蜂蜜,熱黃酒、蜂蜜、雞血一和,給她喝下去,喝完以后,蓋被出汗,就這么樣了。蓋了被,喝了雞冠血,有黃酒,還有蜂蜜,這個人就出了汗,汗出以后前胸出了一大片白色像針尖大小的白癮疹,不是白蓓,沒有漿,燒退,病就好了。這事我都不知道,他的男人后來告訴我的。以后我看《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有顏氏家傳方治麻疹不出、豆疹不出有這么個方,就有雞冠血,就這個方。 從那以后我用石膏就非常地謹慎了。不要一開方就把石膏用上去了,得分在什么階段。再學習《傷寒論》張仲景這一句話.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就感覺非常親切。所以為什么《傷寒論》有法有方。岳美中岳老說《傷寒論》有法有方,.法.是什么?這些地方就叫.法.。什么叫.可.?什么叫.不可.?給你分析出來兩方面的問題,就有法了,就有所遵從了。 171太陽少陽并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C179 這一條與第C150條相互呼應,共論太少并病的治法和禁忌。先有太陽病,后出現(xiàn)少陽病,這叫并病。癥狀是.心下痞硬,頸項強而眩者.,這是太陽和少陽兩經(jīng)的證候先后出現(xiàn)了。治療要用刺法,不要吃湯藥,刺大椎、肺俞以解太陽之邪,肝俞以解少陽之邪。.慎勿下之.,叮嚀之詞,千萬不要用瀉下,不要因為心下硬而用泄法。這一條就和前面講的第C150條,意思是相同的。第C150條是禁汗,不能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這一條是禁下,如果誤下則變成結胸。這兩條意思是一致的。 172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C180 黃芩湯方 太少自利十二棗 二兩芍甘三兩芩 不利而嘔加姜夏 姜三半夏半升斟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兩。 這一條講太少合病下利的證治。 .太陽與少陽合病.,同時發(fā)病,既有太陽的癥狀,也有少陽的癥狀。.合病兩三經(jīng)同病.,兩三經(jīng)病同時出現(xiàn),不分先后次第,這樣就叫合病。在合病的基礎之上,還有一個特點是.自下利者.。.自下利.就是未經(jīng)過瀉下自己就有下利。這是個什么道理?。刻柡蜕訇柡喜〕霈F(xiàn)下利的特點,反映了少陽之熱已逼入里,逼入腸胃。下利是個里證,這個里證見于太陽、少陽合病的基礎之上,所以是少陽的熱邪逼迫腸胃。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按照太陽治,給他發(fā)汗,就不對,因為已經(jīng)出現(xiàn)少陽病,少陽是禁汗的。如果用瀉下之法,也不對,因為少陽是禁下的。汗下皆非所宜,都不可用。 目前的情況是少陽之熱逼迫于腸胃而作下利,所以就要用清法,得先清少陽之熱,使少陽這個熱邪一解,下利就自止了。少陽之熱去了,腸胃之熱就解了。腸胃之熱一
解了,下利就解除了。下利一止,少陽的熱邪就減輕了,少陽的熱勢一減輕,少陽的樞機也就因之而利,太陽之邪因而得解。所以這是一個清少陽之熱,助少陽之樞,使太陽之表自然而解的一個治療方法。所以要給他吃黃芩湯,清少陽之熱。 .若嘔者.,如果這個人胃氣上逆,或夾有痰飲而作嘔,.與黃芩湯.,再加上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治嘔。這個意思和葛根湯.二陽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若嘔者.,也可以加半夏,意思一樣。 黃芩湯由黃芩、甘草、芍藥、大棗組成,.棗枚十二守成箴,二兩芍甘三兩芩,利用本方嘔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治少陽熱邪下利。太陽陽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湯,少陽陽明下利用大承氣湯,這個用黃芩湯。黃芩是苦寒之藥,清肝膽之熱。芍藥能夠養(yǎng)肝膽之陰,能于土中伐木,在脾胃當中伐肝膽木氣的橫逆,還能夠治療腹痛,因為下利往往有點兒肚子疼。黃芩清肝膽之熱,芍藥平肝木而和陰,因為是熱邪之利,所以這兩個藥為主。大棗、甘草補中扶正,而治利后之虛。如果嘔逆,胃氣上逆而夾飲邪,加半夏、生姜蠲飲以治嘔。后世有一個方子叫芍藥湯,.芍藥滯下便膿血.,實際上就是從黃芩湯發(fā)展而來的。一個清熱,一個平肝養(yǎng)陰,治腹中疼痛。黃芩湯是清肝膽之熱,治肝膽熱性下利。下利和一般的腹瀉就不同,因為它是熱性下利,所以下利黏膩,肚子疼,有些像痢疾。 17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C181 黃連湯方 腹疼嘔吐藉樞能 二兩人參夏半升 干姜連草桂三兩 十二大棗妙層層 黃連 甘草炙 干姜 桂枝去皮,各三兩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這一條是講上熱下寒,腹痛欲嘔的證治。 這一條注意兩個.有.字,.胸中有熱.的.有.,.胃中有邪氣.的.有.。有者,就是原來就有的意思。.胸中有熱.是上熱;.胃中有邪氣.是胃里、中焦有邪氣。 什么邪氣?這里指寒邪之氣。就是上邊有熱,中焦還有寒,這樣一個病理反映到證候上來,胃里有寒,所以肚子就疼痛;胸中有熱,就是.欲嘔吐者.,總想著要嘔吐,但是又吐不出來,所以加個.欲嘔吐.,這是上熱而中寒。上熱而中寒,這也是一個陰陽升降不利的關系。胸中之熱不能下行,所以熱在上而寒在中,凡是這樣的寒熱錯雜之證都和陰陽的升降有關系。 這條的特點和脾胃升降不利的心下痞硬不同。不同點在什么地方?一個它沒有心下痞,一個它有腹中痛、肚子疼。說明如果寒熱之邪痞塞于心下,它就作痞、心下痞,心下痞我們就用瀉心湯。如果熱在上而寒在下肚子疼痛,寒凝于中,而不作痞的,不是塞于胸之下、腹之上的半上半下那個地方,它分開了,熱就是在上邊,寒就在腹中、下邊。這樣就是腹中痛,它雖然是補脾,它肚子一定要疼。為什么要疼?它有寒,為什么.欲嘔吐.?它上邊有熱。熱只在上,而寒只在下,未構成一個交通痞塞的病機,就不作痞。痞證往住從條文上來看,由于誤下,.病在陰而反下之,則作痞也.,誤下傷了脾胃,總之,脾胃它得受傷,然后作心下痞。這是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原來就有,不是說是由于誤下,來路不同,所以張仲景加上兩個.有.字,有者是自身原有的,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樣怎么辦?.黃連湯主之.。我們在臨床上看這個病,有大便腹瀉的一面,這個條文上頭沒有寫。.欲嘔吐,腹中疼.,也有時候大便不調,大便不好,就是說夾有腹瀉,這個腹瀉不是下利,不是痢疾,就是大便不調,一天拉個兩三次。所以.熱病于上,而欲嘔吐,寒病于下,而腹中作痛.,或者出現(xiàn)下利,是上熱下寒,也屬于陰陽升降的失調,但是沒有形成心下痞,這是黃連湯證的一個特點。半夏瀉心湯證、生姜瀉心湯證、甘草瀉心湯證都有心下痞。黃連瀉心湯實際上就是半夏瀉心湯,把黃芩減掉,再加上一味桂枝,同時黃連的劑量稍微大一點兒,和半夏瀉心湯意思差不多。 雖然這個方子以黃連為名,叫黃連湯,但是從藥味的組成來看,熱藥重于寒藥。苦寒下降之藥只有一個黃連,干姜、桂枝、半夏、人參、大棗、炙甘草這些都是辛溫之藥。這樣來看,雖然是一個熱上寒下之變,但是從治療來看是側重于溫,溫補的作用要強烈一些。瀉心湯的芩連是并用的,以解寒熱錯雜之邪,黃連湯把黃芩去掉,又加上一個桂枝,所以通陽去寒的作用就要強烈一些,瀉熱的力量就少一點兒。大家可以有這樣的意見了,那不用黃連行不行?不用黃連可不行。古人有一個方子叫連理湯,就是理中湯里加上黃連。連理湯和理中湯的作用完全不一樣,比如腹痛下利,看著像有寒,用理中湯止不住,用理中湯加上黃連后,馬上就見好了,也不腹瀉了,吃了藥就挺舒服。 為什么要加桂枝?干姜和桂枝,張仲景常配合在一起用,最典型的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干姜是個守藥,守而不行,補的力量很大。下利用干姜能補是守,桂枝能行,能溫通,這兩個藥都是熱性藥,一個是守的,一個是行的,這一守一行,上下的寒熱才能互相交通,這個意義就更好了。桂枝有溫通的作用,溫通上下,溫通內外,同時它還有理氣的作用。在臨床的時候,上面想嘔吐,下面還腹瀉,寒熱錯雜的,黃連湯是一個很好的方子。 174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C182 桂枝附子湯方 三姜二草附枚三 四桂同投是指南 方中大棗十二粒 痛難轉側此方探 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174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臍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術湯主之C183 大便如硬小便通 脈澀浮虛溫勝風 即用前方去桂枝 術加四兩有神功 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術湯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術四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兩升,去滓,分溫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許復服之,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以附子、術并走皮內,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法當加桂四兩。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當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宜減之。 175風濕相搏,骨節(jié)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C184 甘草附子湯方 倆附術甘二兩平 桂枝四兩亦須明 方中主藥推甘草 風濕同驅要緩行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術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這三條是關于風濕病的條文,是傷寒的類證,屬雜病范圍,所以《金匱要略》中也載有三方。三方都能治療風寒濕痹,但桂枝附子湯為風濕偏重于表而設;去桂加術湯為風濕偏重于肌肉而設;甘草附子湯則為風濕偏重于關節(jié)而設。 176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C185 白虎湯方 陽明白虎辨非難 難在陽邪背惡寒 膏斤知六甘二兩 粳米六合服之安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一條是講陽明熱而未實的脈證治法。 關于.表有熱,里有寒.,注家有多種認識。結合臨床實踐,我認為應該在.表.底下加一個.里.字,此.表里有熱.。.里有寒.這個就簡略了。就是.傷寒,脈浮滑,此表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突出一個脈,因為脈浮滑,大浮數(shù)動滑,這都是陽脈。脈浮而滑,是陽氣有余,陽明有熱,氣分有熱。氣分有熱充斥于表里,表里有熱,口燥渴,心煩,汗出這些癥狀也是自在言外了。如果氣還沒有傷,只是傷了津液,就用白虎湯就可以,不要加人參。 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粳米、炙甘草四味藥組成。知母有些苦味,很滋潤,能滋養(yǎng)津液,還有點兒養(yǎng)腎陰、肺陰、胃陰的作用,對于肺、腎、胃這三個臟器的陰分,知母都能夠滋養(yǎng)。白虎湯證口干燥,口苦,因為熱傷了陰分、傷了津液,所以要用知母。知母既能清熱,因為它苦而滋潤,它又能養(yǎng)津液,所以這個藥在白虎湯里非常重要。 為什么白虎湯不用麥冬、天花粉、石斛、玉竹,但用知母?大家要考慮考慮,等將來我們講竹葉石膏湯,它就用麥冬、不用知母了。因為知母不但生津液,它還有清熱的作用,那些藥,一般說扶津液、滋津液、扶正氣有余,清熱的能力就不行了。知母既能祛邪也能養(yǎng)正,能養(yǎng)肺、胃、腎的陰精。為什么叫知母?就是知道肺陰是腎水之母。母,金水相生。所以它這個藥能滋腎陰,滋肺陰。石膏是辛寒之藥,成無己說它是甘寒的。石膏是清熱的,是個大寒之劑,能清氣分之熱,肺胃之熱,它之所以能生陰,就是它能清熱,把熱要是去了,津液它不受消耗了。 石膏這個藥是清熱的,是寒性藥,能清肺胃之熱,又能清衛(wèi)氣之熱,所以石膏是個非常重要的藥,治傷寒、治溫病。又一本書叫《疫疹一得》,這個書中用石膏,用到一斤,二斤,二斤、三斤的用。這是個積數(shù),不是一下就用二斤,為什么?就是有一種疫癥,就是特熱,非石膏不可。但是這個藥近代醫(yī)學研究不出來什么東西來,所以石膏這個東西怎么化驗也化驗不出來,石膏叫什么,叫鈣質。 石膏和知母又清熱又生津液,這是個主要的藥,按著白虎湯的意思來說,知母是占第一位的,石膏還是第二位的。藥太涼了,又怕脾胃之氣受傷,所以加上了炙甘草,有點兒甘溫,加上粳米。米是五谷之一,一個是補中益氣,一個是借谷味補脾胃的后天化谷之源,同時還制約石膏知母的寒性。 177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C186 炙甘草湯方 結代脈須四兩甘 棗枚三十桂姜三 半升麻麥一斤地 二兩參膠酒水涵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切 桂枝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阿膠二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麻子仁半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這一條是講太陽之邪傳入少陰而陰陽兩虛的證治。 脈結代和心動悸是有聯(lián)系的,因為心主血脈,心總是搏動的,但是人不知其心動也,這是正?,F(xiàn)象。現(xiàn)在的問題是,病人感覺到心跳了,心跳也有輕有重,這個跳的就厲害了,叫.心動悸.,加上一個.動.字,不是一般的心跳。過去有.心動悸.嗎?只有心悸啊,.發(fā)汗后,心下悸,桂枝甘草湯主之.。.傷寒,心煩悸,小建中湯主之.,沒有加.動.字?,F(xiàn)在加上一個.動.字,就像厥陰病,.氣上撞心.,加上個.撞.字,現(xiàn)在加上個.動.字,那么.言其甚也.。這是叫一個病態(tài),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心律不齊了,早跳啊,期外收縮,心律不齊啊。 由于心律的不整,脈就見結代了。結脈和代脈是兩個脈,都是動而中止,跳一跳它停一下子,然后再跳。它們和心動悸是相聯(lián)系的,是一致的。心律不齊反映于脈,脈見結代,結脈、代脈都屬于陰脈,能至、緩者,名為結。停一下,自己還能回來,繼續(xù)還能跳的,這叫結脈。不能自還的,跳一跳,停了,待會兒再跳,跳完了還跳的很快的,就叫代脈。這反映心臟的氣血虛衰。 心是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一虛,脈就見結代,這不是個小事。這是邪氣和心臟的正氣發(fā)生了關系了。這時候以正虛為主,以邪氣為次,所以這時候.傷寒,脈結代,炙甘草湯主之.,就不管傷寒還是其他的問題,那是次要的,主要是心臟的問題,要積極地扶正,要調整血脈,要補益氣血,使心臟的跳動恢復正常,所以用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這個方子里有一些甜藥,甜藥是補中益氣的。為什么要補中益氣?因為氣血是生于中焦,脾胃為氣血之源。中焦氣血足了,血才能得養(yǎng)而充于血脈。這個方子里還有生地黃、麥冬、阿膠、麻子仁潤燥滋液補血,使血液得到補充,使血液能夠養(yǎng)心,因為心主血脈,血也能夠養(yǎng)心。氣也有了,血也有了,但是血屬于陰的,陰不得陽不化,所以要加上點兒陽性藥,加上桂枝、生姜、還有清酒,煎藥時加上清酒使陽氣推動血脈,使血脈通利,使阿膠、生地、麥冬不發(fā)生黏滯。這樣對心臟、血脈是有利的,所以炙甘草湯又叫復脈湯。吃了這個藥以后,脈能恢復,不結代了,所以叫復脈湯。 總之,炙甘草湯的特點有滋陰,滋陰就是補血了,還能補氣、養(yǎng)心,而能夠通利血脈。怎么能說是通利血脈?根據(jù)《名醫(yī)別錄》所說,甘草能夠通血脈,利血氣。近代的藥學發(fā)現(xiàn)甘草中有一種物質叫甘草苷,有強心的作用,以此說為什么這個方子叫炙甘草湯,炙甘草這味藥對于.心動悸,脈結代.是起主要的治療作用。 我個人的體會,這個方子也有它的流弊,吃炙甘草湯應當注意幾個問題。一個是這個方子吃多了要腫,腿和臉上發(fā)腫,第二個是吃多了大便要作泄,要有腹泄,為什么?雖然這個方子中有清酒,有生姜、有桂枝,但是滋陰藥多,大家看看這個藥方,炙甘草四兩,生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麻子仁半升,這個方子滋潤的藥特多,吃多了就出現(xiàn)浮腫。以前沒有體會這個問題,有個風心病病人,吃炙甘草湯挺見好,他拿個方子就走了,總吃這個方子,對心臟有好處,后來腿就腫了,臉也腫了。以后不是這一例了,好幾例,其他的心臟病心肌炎,脈結代,中醫(yī)一看屬于氣血虛,血脈不足的,用炙甘草湯的,吃了一段時間后往往浮腫、腹瀉。 另外,根據(jù)我個人體會,.脈結代,心動悸.,加上些五味子效果還會好。加人參、麥冬、五味子就孫思邈《千金要方》里的生脈散??虑俚囊庖娛侨サ袈樽尤剩由纤釛椚?,他說加上酸棗仁效果會好些。 什么叫清酒?漢朝時沒有白干酒,都是米酒,像醪糟之類的釀成的酒,那種酒古代分成兩種,一種是白米酒,叫清酒。一種黃米酒叫濁酒。 太陽病從.太陽之為病.開始,最后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手少陰心臟病為結尾,這有什么道理啊?因為太陽和少陰為表里;少陰,一個是腎一個是心,足少陰腎、手少陰心。太陽病開始發(fā)病發(fā)熱惡寒,開始抵抗,邪氣郁于表,最后以手少陰心臟的虛衰作為結尾,從邪氣開始到正氣虛衰,太陽又和少陰相表里,有這么個內在的聯(lián)系。 同時太陽病也很容易誘發(fā)一些少陰病,足少陰的陽氣虛衰,和手少陰的氣血虛衰,一個是四逆湯證,一個是炙甘草湯證,這樣來體會就更加好一些。 178脈按之來緩,而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shù),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C187 這一條是講結代脈的特點,并以此來判斷疾病的預后。 結脈與代脈均屬于陰脈,主臟氣虛衰,正氣虧損,如果見到兩脈,病多半難好。所以說.得此脈者,必難治.。 現(xiàn)在給太陽下篇做一個小結。下篇52條,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是結胸證、結胸的類證;第二個內容,是心下痞和心下痞的類證;第三個內容是陽明內結于里,熱邪充斥表里,氣陰兩傷的白虎加人參湯證和它的禁忌證,之后又論述了太陽少陽并病,太陽少陽合病的治法和黃芩湯證以及上熱下寒的黃連湯證。第三個內容主要是講清法的。第四個內容是講傷寒的類證,寒濕痹痛,這個留在《金匱要略》講。最后是以少陰病心動悸,脈結代而作為全篇的結束,開始于太陽結束于少陰,由陽及陰,是這樣一個意義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