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事起,我家每天都吃野菜,特別是刺薊菜,吃得更多。它伴我吃了十多年,至今它的味道我還記憶猶新,終生難忘。
我的家鄉(xiāng)在豫西伏牛山區(qū)的洛河岸邊,是一個土地瘠薄,非常貧窮的小山村。由于貧窮吃糧成了問題,鄉(xiāng)親們把土地盡可能都種成糧食。所以,世世代代很少種菜,家家戶戶都吃野菜。就是招待客人,也是野菜一盤。
每到春季,各種野菜枚不勝數(shù):灰條菜、芨蕺菜、火人仙、馬齒莧、苦苦菜等等,都可食用。特別是刺薊,無論是大田、地邊、河溝,均有它的身影。它有發(fā)達的根系,有割而復長的生命力。它吸允著大地的乳汁,所以莖葉非常肥厚。綠色葉片邊長滿了小刺,但它并不刺人。開春后,它便冒出莖葉,待有三四片真葉時,就有不少老人、孩子、家庭婦女,挎著竹籃,拿著小鐵鏟。到田間、地邊、荒地去挖刺薊。拿回家洗干凈,用菜刀切碎,煮熟后撈出,盛到盆里或罐子里。在加入半碗酸菜湯(家家都有),第二天,便成了又香又酸的漿水菜。食用時,用筷子撈一碗,放點鹽、辣子、蔥花等,就是一盤具有獨特風味的酸黃菜,用它拌糝子飯、稀飯吃。咸面條里加一碗酸菜,就是酸菜面或者糊涂面?;覘l菜、火人仙等野菜,亦可做漿水菜,但都沒有用刺薊做的味好,耐吃。30多年前,家鄉(xiāng)祖祖輩輩每年大半時間,靠漿水菜拌飯吃,只有在冬季或早春才能吃一點蘿卜、白菜、干菜等。
刺薊學名小薊,就有清熱、解毒、涼血等功效。家鄉(xiāng)人早先并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自認為它好吃而已。我從小就吃用刺薊做的漿水菜。放學回家,吃點飯,便拿個鏟子,挎?zhèn)€竹籃,與一群小朋友到田里去挖刺薊,拿回家做漿水菜吃。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三年困難時期,刺薊不但為鄉(xiāng)親們充饑,而且還醫(yī)治著家鄉(xiāng)人民的疾病。因而,刺薊是我心中印象最深,綠色、無污染、亦最好吃的一種野菜。
近年來,城市興起野菜熱,不少城里人到鄉(xiāng)村去采野菜吃,漿水菜還上了酒席宴。不過那是用“雪里紅”做的酸菜,與用刺薊做的漿水菜相比,味道差遠了,可惜我現(xiàn)在已吃不到用刺薊做的酸黃菜了。
小小刺薊,雖說是野菜,但它卻是家鄉(xiāng)人民的家常菜。它給了我生命的源泉,它伴我走過了童年和少年,它的默默無聞奉獻人類的品質(zhì)和那獨特的風味,使我永遠懷戀。郭 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