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法,是使用具有行氣解郁作用的藥物,以通調(diào)氣機,治療氣滯的一種方法,在臨床應(yīng)用上,不論補益、消導、瀉下、化痰、祛濕、活血等法。多配合理氣藥,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1、行氣法
主要用于氣機郁滯,升降失常,常見胸痞、脘痛、嘔吐、噎膈、梅核氣、疝氣等。常用的辛香理氣藥,如香附、紫蘇、郁金、砂仁、陳皮、臺烏等;常用的苦溫破氣藥,如青皮、枳殼、花檳榔、厚樸等。行氣的代表方如越鞠丸、半夏厚樸湯等。
由于氣機郁滯所影響的臟腑不同,病情也有異。因此,在運用行氣方藥時,應(yīng)當注意配伍。如加味烏藥湯治痛經(jīng),是行氣止痛;瓜蔞薤白白酒湯治胸痹,是通陽散結(jié),豁痰下氣;暖肝煎治疝氣,是溫補肝腎,行氣逐寒;良附丸冶胃脘痛,是疏肝行氣,逐寒止痛;金鈴子散治心腹脅肋諸痛,是行氣和血,通絡(luò)止痛。
2、降氣法
主要用于肺胃失降,氣向上逆,以致心下痞鞭,嘔吐,噫氣,呃逆或喘咳等證。常用藥物以降逆或鎮(zhèn)納為主。降逆藥如旋覆花、半夏、紫蘇子、杏仁等,鎮(zhèn)納藥如代赭石、沉香、肉桂等。旋復(fù)代赭湯、四磨飲、蘇子降氣湯即其代表方。氣逆之證,有虛實寒熱之分,因而降氣法中,就有各種不同的配伍。如旋覆代赭湯降逆化痰,兼以孫虛,用于痰阻氣逆,胃氣虛弱的嘔吐、噫氣等證;大半夏湯以補中降逆為主,用于反胃、食不消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兩方均有降逆止嘔之教,但同中有異。橘皮竹茹湯以樸虛清熱,行氣止呃為主,用以治療胃虛兼熱之證;丁香柿蒂湯以益氣散寒為主,治療中焦虛寒之證。兩方均止呃逆,而有虛寒、虛熱之分,四磨飲以破滯降逆為主,主治七情郁結(jié),氣逆喘悶,是為治實顧虛而設(shè)。定喘湯與蘇子降氣湯均治喘咳,但前者屬于風寒外束,痰熱內(nèi)壅之候;后者則為痰涎壅盛,上實下虛之證。
⊙版權(quán)聲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qū)I(yè)醫(yī)生推薦,一切解釋歸原著者所有,禁止抄襲和侵權(qu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