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印鈕郭祥忍”這個話題,我基本上沒看見國內(nèi)有專著來談,原因在于印鈕的起源和當今工藝不太容易說,容易得罪人,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也是一門藝術(shù)感相當強的壽山石文化。第二點就是當今壽山石印鈕的工藝,可以說百花齊放,每位雕刻業(yè)者都以雕刻印鈕自居,雕出來的印鈕稀奇古怪,而廣大收藏家也不能欣賞印鈕的美感,這不僅僅是收藏者不了解印鈕的文化,不了解印鈕的賞美工藝,造成自己收藏印鈕的水平比較低下,而是廣大的印鈕雕刻業(yè)者,其實對印鈕的起源、形制、工藝和最高水平也不是很了解,因為國內(nèi)很少有一位老師級的人物,能夠上手千枚的印鈕,再來談印鈕。不僅自己收藏,還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不畏社會言論。
印鈕這個話題是比較難談的一個話題,和薄意一樣,真正能做好這個課題,并具備專業(yè)學術(shù)、有著作出版的當代印鈕鑒賞家非常少,文獻記載也非常少。雖然大家都非常熟悉乾隆的田黃三鏈章和臺北故宮的九讀,但是三鏈章的精妙之處、九讀的藝術(shù)價值在哪兒,很少有人能著文談這個問題。一高用了“皇家印鈕郭祥忍”,用詞基本注意分寸和角度,有人說,一高喜歡夸大、喜吹噓,那是你不了解一高,我非常注重用詞的準確性。比如,林清卿我尊稱為“薄意始祖”。
在中國印鈕史上當代最高工藝的出現(xiàn),如果是在前清,如果是在宋元,郭祥忍先生早就進造辦處了,所以高先生用的“皇家御工郭祥忍”基本準確,無夸大之意。下面我簡述一下祥忍的制鈕工藝。
印鈕,又稱“印鼻”,印章頂端的帶孔雕飾。鈕孔用以穿綬帶佩印于身上。秦漢印鈕,有龜、螭、辟邪、虎等形狀,以區(qū)分官員品級。后世私印之鈕,形式更多?!坝≈锈o,猶器之有蓋,碑之有額,浮屠之有尖,亭榭樓臺屋宇有頂脊鴟甍也?!逼湫沃齐m相異,但其裝飾作用則是同出一轍。先秦時官印印鈕有鼻鈕、臺鈕等。漢代以螭、龜、駝、馬等不同鈕來區(qū)分帝王百官之等級別。無論是篆刻藝術(shù)還是印鈕藝術(shù)(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漢鈕漢印)至今尚被人們推崇,并作為學印、學鈕的典范。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印,執(zhí)政所持也;鈕,印鼻也。古人為執(zhí)政所持便于攜帶印信,就在璽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綏佩于腰,這就是最早的印鈕。到了漢代以后,除了以印章的材質(zhì)來區(qū)分朝廷百官,如玉印、金印,還以印鈕上的不同獸形來標志各級官階。比如在漢代,皇帝皇帝玉璽用虎鈕,皇后用金璽蛇鈕,諸侯王用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將軍用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
從魏晉南北朝到宋元,印鈕藝術(shù)沒有得到繼承與發(fā)展,民間雖仍有人在私印上刻線條簡潔、造型生動的人物鈕、動物鈕等,但遠不及漢鈕精美,所以至今出土,魏晉至元宋沒有工藝至高的印鈕來供我們后人觀賞學習,而到了明末清初,壽山石的發(fā)掘,將印鈕文化推至高峰。
到了今天,大家會問,壽山美石,到底是何時誕生。一般人認為,是清初,因為這個時候,壽山石開始進宮,作為御用制印之材。但是著名畫家黃賓虹他在《古印概論》里曾這樣說過:壽山石發(fā)現(xiàn)于元明之間,最初是因為寺里的僧人,見到這個石頭有五種顏色,且晶瑩如玉,于是就把它雕刻打磨成圓柱,也就是現(xiàn)在講的手鐲。到明末時,開始有人開始用壽山石制印,這個時候,壽山石印鈕逐漸開始蓬勃發(fā)展。
初期,民間制鈕以古獸為主,漸漸開始有博古圖案,像我們所知悉的著名壽山石女雕刻家—翁燕小姐,她雕刻的博古圖案就源于明末清初,帶有宮廷氣息。印鈕雖然小,但是后來的藝人花了極大心思,將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融于印鈕文化當中。壽山石印鈕雖于明時就相關的文字記載,目前所見最早的為高兆《觀石錄》一書中說“潘子和、謝奔,硯工高手,攻石能得其理?!薄肮ナ奔粗傅疋o。相傳他們制鈕多不留款,故后人無法考查。清代名家楊璇、周彬也是制鈕高手。楊璇鈕飾集玉璽、銅印風貌,充分利用壽山石之特性,施以精藝,突出獸鈕的神、情、趣,生動畢肖。周彬雕鈕與楊璇取徑不同,以華美、清靈稱著,并常以夸張手法強化形象,大膽突出,拐角圓轉(zhuǎn)流暢,堪稱一絕。所以楊璇、周彬留下來的印鈕至今仍有崇高的藝術(shù)地位,在拍賣場,也是各大印鈕收藏愛好者最喜的競拍對象。
在楊、周以后的壽山石印鈕文化方面,出了很多民間雕刻藝術(shù)家,包括東門派鼻祖林謙培,后來的鄭仁蛟,周寶庭。中間的潘玉茂,與林謙培同期,但是在風格方面,非常繼承了楊、周遺貌。大家可以看到楊、周二人各自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僅簽字而論,應是楊璇的字來的更為瀟灑,而未留款的后人補款的作品究竟是不是楊周所制,也有問號。潘玉茂的印鈕很多也未留款,故應該不少是出自潘手,根據(jù)學者的考證:中國早在晚商周初之際就有璽印的使用,其質(zhì)地不外銅、玉、銀、骨、角、石、陶、金、鐵、木、牙、竹根、珊瑚、鎏金等。漢代璽印最美,基本上以銅煉鐵鑄居多,在印面的表現(xiàn)上保留了秦代小篆的文字之美,線條靈活而不草率,疏密自如而不別扭,規(guī)矩中帶質(zhì)樸而不花俏,這應該是中國篆刻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
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善伯、芙蓉、杜陵這些美石,均為市場有價而不是惜之為高呢?有一個重要的史實大家要知道,在清朝時,芙蓉賽田黃。為什么呢?當時的芙蓉開采難度不亞于田黃,現(xiàn)在我們一般通過機器開采進入礦洞,采取礦脈,來獲取壽山美石,但那時候只能依靠于人工開鑿,所以出一方上好的美石不容易,這種情況下,芙蓉便成為了一種很珍貴的印石印材。
大家今天看到蘇富比、佳士得拍賣的玉璽很多用料和用材它并不如今天你們手上的壽山美石,說句實在話,您手上的石頭比當時皇帝手上的玉璽還要漂亮。這歸咎于當時的開采工具。大家今天能看到一代清朝皇帝所用的玉璽,七成以上來自壽山美石,因為印石非常珍貴,所以皇家制印也不像今天的將軍洞白芙蓉一樣一塵不染,所以今天的美石達到中國壽山石的歷史上頂峰。
大家看一看,這是明朝永樂年間一方銅鈕,2010年在北京保利以156萬成交,這方銅鎏金印已代表當時很高的制印工藝。
上方為雍正皇帝的玉印,2011年在蘇富比拍出了3500萬港幣的的高價。
乾隆皇帝的玉璽,印文是:信天主人(在《十渠寶笈》有注錄)
這一方乾隆帝的清白玉璽。我上這幾方玉璽,就是想讓大家看看當時的制作水準和工藝、設計、運刀過程當中,何為一方動態(tài)、美感兼?zhèn)涞纳系扔∑贰?/span>我們再來看看楊璇、周彬的作品,
這兩張圖片是網(wǎng)上找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是楊璇之印,現(xiàn)市面上有一些印鈕,有人說是楊所制,那么是不是果真如此,我們可以從上圖中看到一些楊璇的刀工筆觸。
上兩方,是周彬的作品,其實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楊璇和周彬在用刀方面的不同之處。我手上也有一些兩人的實物和資料,改天和大家詳細分享一下。
印鈕的工藝難不難看,其實我認為是收藏界的朋友,特別是福州的刻師和收藏者需關注的,如果僅稍稍入門,就覺得印鈕文化,并不深奧,覺得淺顯易懂,一般的收藏者可以從簡單的圖片對比即可知道知道制印的優(yōu)劣,我認為當今對印鈕工藝比較有發(fā)言權(quán)的金石篆刻家—袁慧敏先生,總結(jié)的很好:“印鈕藝術(shù)是中國印章鑒賞的重要部分,印鈕是中國五千年石雕、石刻的一個縮影,它集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工藝之大成。小小一方印鈕,囊括了雕刻、書法、繪畫藝術(shù)之精華。鑒賞印鈕應審視幾個要點:布局是否穩(wěn)妥,刀工是否圓渾、精巧,修光打磨是否到位,線條應流暢,紐式要古雅,人物紐開相最關鍵,古獸紐動態(tài)應合理,動物的頭、眼、鼻、爪、尾、須發(fā)等細部刻畫要自然傳神,給人的感覺要雄渾、大氣、古樸、典雅,方為上乘之作?!?/span>
袁慧敏老師是我的好朋友,在印鈕文化當中,我認為他是金石篆刻評論家,他自己刻得一手好印,對古印的審美,篆刻字體的辨?zhèn)?,均在學術(shù)界較有建樹,改天我可以讓袁慧敏老師幫大家普及一下印鈕和篆刻知識。
當今壽山石雕刻市場百花齊放,所刻各種印鈕是百花紛呈。大多從業(yè)刻者沒有基本功,沒有經(jīng)過美院的正式教育,從師也是無師自通,或者師傅不如徒弟,因為印鈕文化是壽山石雕刻中一門非常講究傳承的雕刻技藝。郭祥忍老師作品紛呈,但是他是典型的言于訥而行于敏的人物,作為壽山石印鈕界的最高掌門人,他沉默寡言,容大智慧于一肚的藝術(shù)家。大家看過金庸小說的就知道,金庸小說中武功最高的是誰呢?有人說是東方不敗,我認為您看的不透,如果您看透金庸小說的話,您應該知道,掃地僧是金庸小說中武功最高的代表性人物。掃地僧一般不講話,但是所發(fā)武功,正氣江湖,顯示一代宗師的本色。
很多人不了解郭祥忍老師,因為郭老師基本埋心于篆刻藝術(shù),很少代課,極少應酬,也不愿和人多絮,是一位擇君子而交具有高尚藝德的藝術(shù)家。在雕刻藝人當中,祥忍擁有極正的價值觀,包括文舉老師和座的很多老師,這種價值觀就是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所交而有所不交。祥忍師出身名門,父親郭功森就是中國第一代的工藝美術(shù)大師,所謂功森鈕,郭家工,郭家印鈕來自于傳承。
印鈕文化的刻字工藝,郭氏制印也有特點。父親功森,是石雕廠的老藝人,刀法古意盎然,既俏皮活潑又非常具人文情趣。而郭氏一門郭祥雄先生英年早逝,也留下一批祥雄制印,這些印鈕至今仍為收藏家作藝術(shù)精品追捧。祥忍制印,我今天晚上和他細聊了一下,他是很少接受別人采訪,因為祥忍有句話,四個字:作品說話。在祥忍老師看來,一位藝術(shù)家,如果有作品,根本無需進行開堂授課,更無須自我吹捧。
祥忍是十二歲和父親學篆刻,和文舉老師幾乎同時,十五歲開始出作品。有人今天來看,指著一些和郭家完全沒有關系的東西說是祥忍、祥雄早期的作品,就像有人指著一些完全不通畫理的薄意說是文舉早年作品一樣。改天我把祥忍十五歲的大作給大家呈現(xiàn)來看,獨步江湖的郭祥忍當時出的鈕,即使放到今天也擊敗市面上很多出鈕的刻師,這就告訴大家,十二歲的林文舉,十五歲的郭祥忍,當時的薄藝和制鈕技藝已經(jīng)超過今天七十歲的濫竽刻師。為什么我敢這么說呢,藝術(shù)家是有基因的,是有DNA的,如果讓高先生,去學制鈕,可能學到八百歲都不敢動刀,雕刻藝術(shù)它不是沒有天資,不是沒有基因的人所能掌握的,更不是沒有名師指導就可以發(fā)揮和傳承的,為什么在壽山石薄藝和印鈕的技術(shù)當中,我不停的提到傳承,因為它不是一門憑空而論的藝術(shù)。
這個藝術(shù)如果無根無脈,由天而降,則不會成為一門成功的藝術(shù)。也就是我不停地跟大家說,壽山石雕刻的藝術(shù)必須來自于名師的傳承。卿清傳文慧,文慧傳文舉,才會有今天文舉成就的十分之一。傳承我認為只能占到十分之一,九成在于藝人的天資,也就是說基因。如果像朗朗,今天能夠成名僅僅是依靠父親的鞭打和責罵,那么全中國起碼有五億個朗朗。大家知道,小孩子的天資,占據(jù)藝術(shù)家九成八成的靈魂,如果沒有聰慧的天賦,如果沒有對制印藝術(shù),刻鈕技術(shù)極強的熱愛和天賦,是不存在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這就是當今壽山石的雕刻業(yè)者很多是半路出家,很多沒有名師,所做作品粗劣不堪,只為根本不懂文化收藏審美情趣的收藏者,所謂收藏愛好者的根本之原因。
今天我們來看看祥忍之印,他的想法在于哪里?他的藝德在于何方?他的構(gòu)思如何源于傳統(tǒng)?在他的作文中寫道:“印章材料要方正平直,這是雕刻印紐的起步,印章用銼刀銼方正以后,要大刀闊斧的割除印章上所有的瑕疵,絕不可能貪大求全,也舍不得去除石中之弊。寧美勿缺,寧小勿大,這是印紐取材的關鍵。在這一點上很多的制鈕雕刻師永遠不能達到認同,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印紐的本身質(zhì)地,五斤好石未必能開一方印材,得到這方印材已千金難得了,還要去除石上所有的瑕疵,這是一般雕刻從藝者不能夠接受的。雕鈕之前,對于雕鈕工藝的準確性把握,祥忍和別的雕刻業(yè)者完全不同,祥忍對于雕刻之前的印材,區(qū)分出印紐和陰面的準確位置,祥忍非常注重傳統(tǒng)與傳承。比如說,有一次我到郭老師家里去做客,我發(fā)現(xiàn)他的工作臺上有很多中國一流的歷代皇家古印,可以說秦漢、唐宋、元清均有。在這些帝王印鈕當中,祥忍有一疊中國歷代帝王用印的史料,特別對于秦漢的石刻,陰線勾勒,陽線白描,祥忍老師在動印之前,從十五歲開始已經(jīng)做詳細的規(guī)整和制印的規(guī)范。這是當今這些雕刻業(yè)者萬分之一都不可能具備和達到的藝術(shù)水準,也是郭祥忍皇家制印工藝的根本性出處,跟幾十年的工藝結(jié)晶所在。
齊白石說:仿我者死,學我者生。而郭祥忍先生雖然師出名門,國家工藝大師郭根生,但是祥忍之風格完全不同于父,這就是雖學而不仿,雖出而不立。躬身作壽作鈕,詼諧古樸,威嚴霸氣,帶有明顯的中國宮廷和皇家風范。我和祥忍老師聊到:印紐的選石刻題與一般壽山石雕刻技藝有相當?shù)牟煌?,既要覺得像石的構(gòu)思,掩蓋瑕疵,依形就勢,以石審形,取色分巧;還要規(guī)范于印紐臺型的終于一始,傳承帝王的取形規(guī)范。這就需要作者,既要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精神,慎思的構(gòu)筆和精巧的雕刻工藝,又要在動刀之前對石頭的構(gòu)思,布局,和思維空間概念做到整體的慎密性。
我在與祥忍老師茶敘過程當中,聽他娓娓道來,他的印鈕藝術(shù)不論選何題材都必須做到布局有度,三維空間的原理一定要運用于當今印鈕當中,一代帝王的喜好,一代帝王用鈕的規(guī)范,歷史和寓意和文化傳承均要做到胸有成竹。對于秦印和漢印的繁簡有制,對于清印的首位銜接,忽隱忽現(xiàn),開絲茂密和刀法流暢,都要做到在印鈕文化當中必須得到體現(xiàn)。祥忍給我看一方他自己所作指甲大的壽山芙蓉晶印鈕,印章雖小不盈寸,在一方指甲大的小印當中的動態(tài)及結(jié)構(gòu),還有還有相互之間的連接和傳承,來龍去脈每一筆每一刀的交代,使其方寸小印具有極其威嚴的力度,在雕刻這只小壽石,顯示揚手投足的造型,仰首顯雄壯威武,頸部的肌肉要在顫動,后爪要表現(xiàn)出古獸之活力,五爪結(jié)構(gòu)要顯示其力度,怒眼和翹鼻以顯示其精神,嘴和牙舌之間的精細,刻畫以顯細膩,而開絲的慎密,更顯出高手與明顯皇家遺風的風格。祥忍之作和文舉雖在雕刻題材上,雕刻工藝上有不同之處。但是兩位宗師均在壽山石刻上有度天下之功力,比如文舉他能薄意所有品類,山水,花鳥,人物,小品。而祥忍之藝術(shù)更顯精髓,在處理手法上面無論是獅虎、鹿類、桃葉、器械,還是古獸、古獅、古羊、鯉魚、白兔、金鳳,祥忍無所不能。大家可見祥忍雕刻之鼠,只只肥厚碩大,把玩在手具有皇家金手之工藝。祥忍之雕:三陽開泰,三羊之首威武羊角,婆娑之余更覺富貴。祥忍之鳳:遨翅金展,動態(tài)十足,鳳姿精致百羽猶動,精巧圓目猙獰在塑,婆娑而飛是為金鳥。祥忍之獸,雄壯威武,怒目圓睜,精肉十足,昂首而立,代表中國皇家制印當中最高工藝。祥忍之龍,這是壽山雕刻題材里面很少有人敢動刀的一個題材,龍為天子,為中華民族之象征,祥忍之龍有騰云之氣,龍須怒目威而鎮(zhèn)宮,可謂龍騰虎嘯。
當今雕刻業(yè)者為什么愿意花幾十萬的巨資請祥忍老師動刀?證明祥忍之印非民間雕刻業(yè)者所能為,對中國皇家制印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和指導作用,也就是郭祥忍具有皇家制印的工藝和藝術(shù),如果明末清初康乾見到祥忍,故宮造辦處的作品談不到楊璇周彬。
最后一句話一定惹來亂棍,因為在中國歷史,很多人源于對工藝沒有深刻性的了解,唯古而尊,唯古而立。并不是說楊璇周彬的工藝不能稱為一代宗師,而是在獨特的時代背景下,楊璇周彬所作題材也僅限于古獸。這一點希望大家明白,一個多面性的藝術(shù)高手,該是在印鈕工藝中展示全方位的功力,才能稱為一代宗師。
大家很少看見楊周所作三陽開泰,很少見到楊周所作鯉魚跳門,很少見到楊周所作金鼠串倉,很少見到楊周所作金鳳展翅,而這些工藝郭祥忍足夠有一代宗師之稱。我若干年收藏有將近兩百方祥忍老師作品,郭祥忍的作品區(qū)別于廣大雕刻業(yè)者最明顯的特征是宮廷氣息,今天我們大家贊賞石渠寶笈,也就是贊賞乾隆爺?shù)膶徝狼槿ぃ蠹铱梢钥纯慈绻敃r做這種美石工藝,當時做郭祥忍先生高超的制鈕工藝,可能早是造辦處首選的御工了。
祥忍之鈕極其難仿。有人說無論文舉祥忍,東西可能難以鑒賞,我笑他文化程度可能不夠,祥忍作品基本看照片可辨百分百,如果可以模仿的藝術(shù)家而不能稱為藝術(shù)家。祥忍制鈕的工藝,他和我談到:指甲大的古獸都要有頂千金染萬矬之力,給人以極其力度的享受,這句話我希望大家理解,這是廣大雕刻業(yè)者畢生追求之精髓,而這句話足以顯示郭祥忍皇家制鈕以一敵萬的氣勢,拇指大的印鈕也要顯示其皇家的威嚴所在。在刀法上祥忍老師跟我談到:刀法既要穩(wěn)健,也要細膩,切忌大刀闊斧,在細微處顯古獸之精神,如須發(fā),毛發(fā),開絲,既要有周尚均的風格,條條清晰,流暢而不間斷,運刀更要一筆帶過,不要有絲毫含糊,最后出來的作品要樸中有靈,靈中有樸。在表現(xiàn)手法上既要細膩有內(nèi)涵,更要秀敏而線條流暢,講究惟妙惟肖,這才是皇家制印根本之所在。祥忍老師個性極其堅韌,納于言而敏于行,逢一般酒肉之徒一概不見,逢知己相好往往兩三而言把酒言歡。今年他到一高“嵐園”小坐賞景,期間秉燭夜談,雙方歡暢不已,因為我深刻理解郭祥忍制鈕工藝,更佩服祥忍兄的為人,祥忍談到,他之印罕見于拍賣場,因為收購祥忍作品之人,幾乎皆為達官貴人,而這些人愛祥忍之鈕視如珍寶,一入庫房深如海,往往連拍賣都舍不得拿出來轉(zhuǎn)讓于人,而郭祥忍的為人和制鈕工藝更不被金錢和細材質(zhì)所考慮。
比如我12年在匡時拍得一方半斤重的田黃作品,此枚田黃原刻薄意,有皮有肉,我想請祥忍兄雕刻成一枚古獸,最好是貔貅的把玩件,用于把玩而顯富貴、威嚴。當我把這方原石送到祥忍兄處,郭老師就說:高先生,您既把這方半斤重的田黃送來我處,我就全權(quán)做主。我說:可以。待半年后我再來到祥忍兄處,看到這方田黃作品已作為郭祥忍最新作品集的首頁。但是一般收藏家在情感上可能難以接受,因為郭老師已把田黃原皮全部去除,一絲不留,而半斤的田黃呢,已去掉一兩有余。這是祥忍制印以追求最高藝術(shù)水平不惜犧牲原材料的精華所在。也就是說祥忍之印,舍得動刀,舍得去料,完全是為了追求藝術(shù)效果,這一點本人非常崇敬。每每把玩這手霸氣十足的田黃貔貅,看著郭老師精湛的皇家工藝,對制鈕技藝的最高水準報以極大的驚喜。
祥忍笑看目前中國的制鈕雕刻工藝,抱有以下幾點看法:有傳承才有工藝,懂印鈕,有內(nèi)涵,熟悉中國古典文化,才有制鈕的基礎。對于目前市場上,精彩紛呈的,各種古怪制鈕工藝,郭老師往往淡然一笑。世人很難看懂,為什么呢?他的文化品位和藝術(shù)品位均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這里推薦大家看一本書,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提高大家藝術(shù)品欣賞的品位,這本書就是出自臺灣故宮的《十全乾隆》,看看乾隆爺?shù)乃囆g(shù)品位,您再來考慮各種收藏門類。這本書我看了50遍不止,很多自己的收藏品位在這本書中得以積極提升。
當今雕刻藝術(shù),一般刻師為什么難以出來?主要以模仿為主,比如模仿楊璇、周彬的開絲,現(xiàn)在有一批雕刻工匠,往往以海上文人為主,非常講究開絲,全以古獸為題材,較為單一,講究開絲縝密,但明顯在動態(tài)和氣勢上古板僵硬。這些刻師,如能夠深刻研究中國一代帝皇印符,跳出僅為開絲這一格局,擺脫匠氣,才是壽山印鈕之福。印鈕雕刻是一門極為高深的壽石石刻藝術(shù),小小制印,祥忍一句關鍵之言點出精髓。
當今壽石的市場是風云迭起,風起云涌。老撾石材氣勢洶洶,席卷榕城,秋拍巨頭開槌在即,問我對后勢看法者如過江之鯽,我對于不能轉(zhuǎn)為藝術(shù)品之原石,被市場所唾棄認為必然,這就是我多年來堅持投資藝術(shù)品而非工藝品的堅定信念,我買祥忍等大家作品,何懼之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