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怎樣烙畫(教程)
上色技法-怎樣上色

 

 


 烙畫并不是僅限于烙痕的深淺、濃淡、塊線變化表現(xiàn),也可以通過上色來豐富畫面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效果。但素色烙畫與上色烙畫各有千秋,同樣受人們的喜歡。
 烙畫著色,也可淡淡上色,也可以上色深點,基本分為淡彩著色法和重彩著色法兩種。
 淡彩著色法就是在木板烙畫上施以淡淡的顏色,一般以中國畫顏料中的植物質顏料為好,這種顏料質細透明,無覆蓋力。用水粉顏料也可以,顏色不要太艷麗?,F(xiàn)在用丙烯顏料的也不少,水彩畫顏料也很好,不同顏料各有千秋,不妨多試試,如用中國畫顏料中的礦物質顏料需要用水先化開,等顏料沉淀后用上面的顏料水,水分要充足,可以渲染一遍,也可以反復渲染,以表現(xiàn)明暗、濃淡、虛實變化,加強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上色的方法很多種,有的是烙好后再填色,有的是烙好作品,再清淡上色,再烙一邊畫面,把上色的部分根據(jù)明暗深淺用烙鐵加熱使色料變深,這樣烙的作品色烙一體感覺自然。

淡彩著色法
1)毛筆上色法;先用電烙筆勾烙出畫面,然后拿兩支含水性較強的毛筆,一支含少量清水,蘸淡色色,另一支蘸清水。先以顏色筆染畫面,再用清水筆迅速把顏色輕輕暈開。多余的顏色和水分用擠干的清水筆吸盡。染出的色調有濃淡變化,染好的畫面能透過顏色看到原來熨烙過的痕跡。淡色與較重色能夠渾然一體,顯得十分諧調。
2)擦色法;把顏色用水稀釋的很淡,用棉布或海面醮著色水一遍遍的根據(jù)畫面的層次上色,深色部分多擦幾次,擦的次數(shù)多,色彩自然就深,細節(jié)的部分可用毛筆或油畫筆上色,這樣上色圓滑自然柔和。
3)上色方法不矩形式,也可以用噴槍噴色,也可以泡色,等等,各有千秋。

重彩著色法
和淡彩著色法相反,重彩著色法用不透明顏料,水粉、丙烯、中國畫礦物質顏料都可以用。這類顏料覆蓋力強,可以把底色(木板色和烙痕)蓋住。著色時適當掌握水分,不宜過多,以保證色彩飽和度。
重彩畫法不適宜染大面積色塊,一般多用點法,如畫梅花,先用電烙筆烙枝干,然后用顏色點梅花瓣。在烙好的山水畫中點上石綠則有春意,點上朱砂就是秋色。在一幅作品里同時運用淡色透明畫法和重彩畫法結合其它上色方法,可以使畫面色彩更豐富更有表現(xiàn)力。


作品裝裱與保存

 

 


在烙制作品過程中,畫面上會染有起草的痕跡或蒙上一些灰塵,這就需要潔凈畫面,做好成品的保潔工作。烙畫是靠燙烙生成的炭粒來表達畫面的,如若沒有采取固 定炭粒的措施,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媒材熱脹冷縮等緣故,炭粒會從媒材上脫落下來,畫面將會變淡甚至消失,所以必須對烙畫畫面采取有效的保護舉措。俗 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烙畫作品也一樣要講究裝幀,以裝幀烘托畫面,以裝幀提升烙畫的檔次。
    如若是小件工藝品的烙畫,例如烙畫于木梳、檀香扇、葫蘆和筆筒等等,只要將這類藝術品的表面潔凈后將烙畫畫面均勻地涂上兩層清漆即可。后續(xù)工序的裝幀和包裝則隨整件工藝品處之。
    如若是大尺幅烙畫、條屏組合和扇面等等,在烙畫作品完成后,其保潔、保護和裝幀等后期工序應該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潔凈畫面。如果畫面上有殘留的鉛筆 痕跡,能用烙筆復烙遮蓋掉的則以烙筆燙烙復蓋處理好。如若其中有些鉛筆痕跡不宜燙烙,則可以用橡皮擦除。對于嵌入木紋空隙即使用橡皮也擦除不掉的鉛筆屑或 污垢,則可以用木笈草浸水后擦洗,使烙畫的面張上不留鉛筆痕跡或污垢雜色,然后將烙畫作品放置室內涼干。第二,在潔凈的烙畫作品表面噴涂高質量的無色透明 清漆,使燙烙所成的畫面炭粒長期穩(wěn)定在媒材上,使烙畫永不退色,從而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當然,在上清漆的方法是有講究的。由于清漆比較粘稠,如果使用刷 帚刷漆,就不易均勻,所以在烙畫上罩以清漆,應該采用噴涂的方法。一般講來,需要噴涂兩遍。第一遍噴漆是打底,噴涂后待畫面上的清漆干透后,即用細砂紙砂 光。緊接著噴涂第二遍清漆,使整個畫面潔凈光亮。對于上有色彩的烙畫來講,更應該采用噴涂的方法,假如采用刷漆的方法,很容易將畫面上的顏色拖帶出輪廓 線,而難以收拾。噴涂好清漆的烙畫作品,應該放置于陰涼通風之處,待清漆干透后再進行裝裱。第三,裝幀烙畫。首先應該在烙畫畫芯的四周裱糊上相應色調的 綾,由于烙畫本身的色調是不同程度的焦色,所以在其周邊裝裱的綾一般以白色、乳白色和乳黃色等淡色調為宜,并在畫面和所裝裱的綾之間襯深色的鐵線。對于烙 畫作品的裝裱也可以使用淡色的卡紙,這樣裝幀的效果尤顯典雅莊重。有一些烙畫或烙字作品因其畫面線條比較粗濃,采用墨綠等深色調的周邊襯裱也有高雅厚重之 感,別有情趣。烙畫作品裝裱完工后的工序是配置鏡框等后續(xù)裝幀工作。讓裱襯好的烙畫作品裝入深棕紅色的鏡框或藝術造形甚為講究的畫框。至于在裝幀時是否要 安裝玻璃,可以因畫置宜或因展畫的場所置宜。如若裝上玻璃,那么烙畫作品可以多一層保護,但是此時再要拍照就易有反光。如若不裝玻璃,那么應該防止烙畫作 品被劃傷或被染污。

一幅好的烙畫完成以后,同樣需要進行一番裝裱或裝飾,以提高其文化品位。究竟采用哪種形式比較合適,要視作品內容、繪畫風格、作品款式、所用材料以及懸掛、陳設環(huán)境作全面協(xié)調,還可以根據(jù)個人習慣愛好來決定。

字畫裝裱是一項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反映了大眾審美觀念和心理需求。烙畫裝裱要充分借鑒字畫裝裱的寶貴經(jīng)驗,由于材料和工具的緣故,也不能忽略烙畫本身的某些個性特征。烙畫使用的材料是木、紙、布等硬軟兩大類,軟類材料烙畫裝裱可以和字畫裝裱基本相同,硬類材料烙畫和字畫裝裱則區(qū)別很大。烙畫的烙痕所產(chǎn)生的焦煳色(棕色)均呈暖色調,因此在選用綾、錦時一般多用白色或淡青色,以形成反襯。如若裝框,配紫檀圓素木框更具中國繪畫風格。
木板烙畫為了增強木味效果,可以全用木板作邊框,木頭的顏色有紅、白、褐、黃等,與畫芯搭配時要特別注意冷與暖、深與淺、黑與白對比關系。例如,白色椴楊木三合板烙畫可以用菲律賓木板或水曲柳木板作邊框,深淺顏色的對比顯得椴楊木板更潔白。
肖像畫視主人的素質修養(yǎng),配金屬畫框更具現(xiàn)代生活氣息。

現(xiàn)代烙畫保護多用玻璃框或畫膜。為保持畫面清潔,烙畫可以涂上清漆(以酚醛清漆為好),缺點是容易褪色,一定要刷清漆的話在烙畫時就有意加深色調,保證刷漆后色彩穩(wěn)定。不刷清漆的烙畫可以再進一步修改,陳舊以后比較好修復,綾邊可以重新揭裱。畫芯部分的灰塵可用面團來回搓,把灰塵粘在面團上。如果有特別臟的地方可以用細砂紙打去,再用電烙鐵重新恢復,整舊如新。
烙畫裝裱的概念和字畫裝裱相比比較寬泛一些,是調動多種工作手段的綜合工程,但是無論如何都以利于作品保護、保證藝術效果為目的。

技術大學堂-怎樣烙書法-基本技法

 

 


在烙畫作品中題款需要烙寫書法,而燙烙各種字體的書法作品又可成為烙制技藝的專門系列。所以說烙制書法是烙畫藝術的重要課題。
    燙烙書法的關鍵有兩項:第一,是要有一定的書法功底;第二是要有較強的燙烙技藝。書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瑰寶。烙制書法作品要求作者自身有較好的書法基 礎或對書法藝術有較深的領悟,這樣才能燙烙出書法的筆力和韻味。即便是一幅烙畫作品題款的幾個字,如若題寫燙烙得好,則為整幅烙畫作品增色;如若不然,就 必將降低整幅烙畫作品的檔次。
    烙制書法作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燙烙名家的書法作品,另一種是燙烙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
    如若是燙烙名家的書法作品,首先應該讀懂這幅作品,即看清楚整幅作品的氣度、框架結構、書寫筆順、筆鋒、留白和枯澀濃淡。然后采用拷貝或鉛筆放樣的辦法在媒材上形成草稿。在此基礎上使用粗烙筆燙烙濃墨筆劃,用尖細的烙筆精烙枯筆留白的相關筆觸。
    如若是燙烙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那么作者首先應該用毛筆書寫好這幅書法作品,在動筆前對整幅書法安排要有一個預算,并按預定的字數(shù)在一定尺幅的宣紙上完成作 品。對于草書、行書或行草,尤其要注意有節(jié)奏地變化字形的大小,筆劃的粗細,筆墨的濃淡枯濕和字里行間的疏密。毛筆書法的創(chuàng)意成功是烙燙創(chuàng)意書法成功的前 題。在這基礎上可以以拷貝的方法在媒材上形成書法草稿,再以較粗的烙筆烙出主體的基本字形,然后再用尖細的烙筆烙成枯筆,至于淡色調的筆劃可以用中等筆溫 燙烙成形。
    烙制書法長卷的話,還得刻制若干閑章,此類印章一定要按章法逐一加蓋。一般書畫印章以石材刻制,加蓋于宣紙。如若眼前燙烙的媒材是木板,此時也以石刻印章 加蓋于硬質的木板,那么肯定會有許多地方漏印,蓋印的效果極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比較妥當?shù)霓k法是將石材印章做成相同的橡皮印章,將這樣的橡皮印章加蓋 在木板燙烙的書法作品上,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烙制書法作品,在書體的分類方面也可以分為正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和魏碑,字形的大小可以分為大字、中字和小字。其中燙烙行草和燙烙大字要特別注意 兩點:第一,如若燙烙深焦色的塊面比較大,那么務必燙烙勻凈。如果媒材是三夾板,則謹防把三夾板的面層烙穿。第二,行草和大字比較容易表達筆鋒和枯筆,這 時不僅要運用尖筆燙烙好枯筆,還要靈活運用火力的強弱表達好墨色濃淡的變化。

烙書法作品的最好工具是電烙筆。在木板上烙字不同于毛筆寫字,“筆”變了,“紙”也不同,寫字的技巧也要因之改變。
用電烙筆一次完成的字叫單筆字,如小幅烙畫的題款;電烙筆一筆烙不出字的筆畫,需要反復勾描的字叫復筆字。

(一)單筆字的烙法
字很小,執(zhí)筆方法和用鋼筆和鉛筆相同,手腕可懸可枕,靠手指動作運筆。筆管(電烙筆柄)比用鋼筆稍微垂直些,也就是用電烙筆筆頭的尖鋒熨烙。
烙筆筆頭較硬,使用起來不像毛筆運用自如。烙稍大的字就要懸腕、懸肘,靠指、腕、肘的協(xié)調動作來指揮烙鐵運轉,如頓、挫、扭、轉、折等筆法。
下面介紹楷書基本筆畫的熨烙方法:
點烙一般圓點、長點或方點,電烙筆筆尖著板后慢速頓筆,然后筆根漸漸抬起,提筆,點則烙成。烙挑鋒的點,可將筆根抬起,筆尖向后拉到點的中間位置,向左下或向右上挑。挑鋒時手腕的轉動使筆頭變成尖側鋒挑出銳利的鋒尖。無論橫點、豎點都是由于手腕的動作使筆頭變換了方向而烙出來的。
橫用平鋒或邊鋒先向左烙,然后向右拉筆,筆桿向右傾斜,頓筆,輕輕提筆。運筆時筆桿始終向右傾斜。電烙筆筆頭傾斜度的大小決定著筆畫粗細,斜度大筆畫粗,斜度小筆畫細,烙橫畫或豎畫時靈活掌握傾斜度,以達到筆畫粗細變化。
豎電烙筆筆頭著板后,平鋒或邊鋒順筆慢慢向下運行。初下筆用力重按,至末端逐漸抬起筆桿,然后輕輕提筆,使筆畫由粗變細,形如懸針。另外,運筆時讓筆頭逐漸傾斜,由平鋒變?yōu)檫呬h,也可得懸針效果。烙垂露筆畫,筆頭烙到末端時停頓一下再提起,末端呈圓形,如
欲垂滴的露珠。
撇 電烙筆筆頭尖側鋒向左上方先逆行,然后回筆,逐漸平鋒順著筆畫向右下方行筆,停頓一下改用邊鋒提筆則成。
橫折 橫畫轉折處頓一下筆,然后用腕轉筆勢成縱向,再按照豎畫方法行筆即成。
豎勾 烙豎畫到轉折處,筆鋒停頓一下,使電烙筆筆頭平鋒轉為尖鋒,向左逆筆一挑,再回筆收拾。


電烙筆適合烙篆書、隸書和楷書,掌握得好也可以烙出行草書的神韻。握筆有力則筆畫筋骨豐滿,力量不足則容易滑筆,受木紋阻力影響不聽使喚,把握不住筆畫。所謂力量足也不是使勁往木板上按電烙筆,那樣也會運轉不靈,筆畫僵硬呆板。正確的方法是把力量通過手臂傳到拇指上運到筆端,穩(wěn)操電烙筆,無論運筆快慢、輕重、緩急都能得心應手,內力是烙好字的關鍵。
電烙筆烙字比毛筆慢得多,也就不可能那么揮灑自如,行筆時要注意節(jié)奏,行筆快能得勢,形隨勢變,變則生奇。慢能周詳,點畫堅渾,體勢穩(wěn)健。
烙草書字體,要做到筆意連貫,一氣呵成。點與畫之間的縈帶關系要細如游絲。烙牽絲時較粗的地方用邊鋒,較細的地方用尖側鋒,把筆頭尖鋒翻過來就可以烙最細的牽絲。筆畫的飛白斷斷續(xù)續(xù),用翻過來的筆頭尖鋒一點點烙。點畫間的牽絲時有中斷,但筆斷意連,不能烙成毫無聯(lián)系的兩筆。
用毛筆寫字不能描,用電烙筆烙字則不受此限制,經(jīng)過特別加工整理的漢字可以與毛筆字相媲美。描字一定要描得合情合理,不露痕跡,否則弄巧成拙,失去了意義。
(二)復筆字烙法
單獨懸掛的書法作品題款字體較小,主題字比較大。烙大字的方法,擾如刻碑帖,先用毛筆寫在紙上,把字的輪廓拓到木板上,也可以用毛筆蘸極淡的墨汁或赭石色直接書寫到木板上,然后,用電烙筆的邊鋒沿著字內側的邊沿烙燙。較粗的筆畫烙完兩邊,筆畫中間留有空白,再用平鋒進行填補修整,以求完美。
烙好的筆畫平滑(中間微凸),漆黑發(fā)亮。烙較細的筆畫有時用平鋒的尖端,有時用邊鋒,中間不留棕色調就行。烙極細的牽絲,不但用邊鋒,還要用尖鋒。
烙字要忠實于原作,和寫字一樣按筆順烙,注意筆畫結構,筆畫的交叉處上、下、左、右都能貫通,不能走形,不能烙得臃腫無力。
適當掌握烙筆溫度,溫度太高木質油性容易揮發(fā),字的色調干澀無光亮。木質被烙酥脆容易脫落,也不易烙黑。溫度過低不能“人木三分”,僅表面一層黑色,時間久了就褪色。隨時清除筆頭上的污垢,防止滯鋒。保持筆頭清潔光滑,烙字行筆流暢,色澤油黑發(fā)亮,保存多年不褪色。

構成書法的五要素:筆畫、筆法、結構、墨法、章法。
1、筆畫:點——畫、橫——豎、撇——捺、趯——啄、方折——圓轉、粗——細、剛——柔。

2、筆法:中鋒——側鋒、藏鋒——出鋒、提——按、起——伏、衂——挫、輕——重、遲——速、疾——澀、逆——順、往——復、縱——放、垂——縮、連——斷、抑——揚、凝重——浮滑、輕靈——沉健、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3、結體:疏——密、松——緊、避——就、復——載、向——背、欹——正、纖——濃、增——減、外拓——內擫、平正——險絕。

4、墨法:濃——淡、蒼——潤、燥——濕。

5、章法:縱排——橫列、連貫——錯落、均勻——偏重、虛——實、疏朗——茂密。

 

    書寫運筆中,提按,頓挫,絞轉,全以感覺出之方妙,而吾常以凌空取勢,其作多方闊簡靜空靈。

一幅成功的作品,筆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有些字單看不美,但只要和整體關系融和就行。

     當代書法,應有當代人的語言、我們在重視作品傳統(tǒng)的同時,一定適應現(xiàn)代展廳的需求。

    元代的趙孟說:“結字因時相傳”,當代的王鏞說:“一部書法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字構的變形史”。能知此者,當思過半矣。

    當大家都掌握了書法的技法之后,最關鍵的藝術競爭力就要看對字的變形處理(看是否有美學創(chuàng)造能力)和格調提高。(看是否有書外功和才情。)

     吳冠中的畫,用東方思維去畫西畫,其強大的造形能力和高度的概括寫實能力及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很有意義,但他講“筆墨等于 0”是不可取的。

     搞書法要有納天入懷的心境,不要管用什么筆,以什么方法寫,只要能寫出感覺和藝術品來就行,用筆的方法是多樣化的,不要什么中鋒,側鋒的,知道了就行,有些人寫一輩子字,其他的三分之二,都不知到如何用,你能說他是書法家嗎?

     在書法作品中,筆法、墨法和章法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有的認為,筆法是核心,墨法是靈魂,而章法是戰(zhàn)略,起統(tǒng)帥作用。在進行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時,運筆、用墨和結字都要服從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極致,方能產(chǎn)生佳作。在書法理論上,章法是獨成體系的。但是又與運筆的力量、氣勢和節(jié)奏,與墨色的濃淡、潤躁和韻致,與結字的造型、變化和意境等各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章法不是孤立的,字與筆法,墨法和字法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弘一大師間以極其通俗的語言說到書法諸多要素之間的關系,甚至用打百分的方法來說明這種關系。他說,論起一幅字的優(yōu)劣來,有四個要素必須注意,估量其應得的分數(shù)分別為:“章法50分,結字35分,墨色5分,印章10分”。一般人認為每個字都很重要,為什么章法反而的占分數(shù)最多呢?章法之所以很重要,占分多,其理由在于藝術上有所謂三原則,即一統(tǒng)一,二變化,三協(xié)調??梢哉f,這三者正是章法關注的核心所在。

     首先應該說明的是,由于書體、幅式不同,章法變化的方式和程度各異。篆書、隸書和楷書主要是方格中求變化,因此,變化的程度相對平和,章法多呈重嚴謹之姿;而行書和草書的章法變化就極詭譎奇崛,甚至可以說,有一幅作品,就有一種章法。懂得章法不等于會創(chuàng)作,而不懂章法則難以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因此,學習最基本的法則,懂得最基本的書寫格式,學習最基本的藝術規(guī)律,掌握最基本的章法理論,對學習書者和書法愛好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要達到知黑守白,疏密得體,揖讓有致,顧盼生姿,把書法的節(jié)奏感再現(xiàn)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章法分為小章法和大章法。小章法是就單字而言的,它涉及到字內點畫與點畫之間的顧盼、避就、粗細、枯濕、濃淡、牽連、方圓、開合與轉接等技法;大章法所要研究的則是一行字、幾行字或一幅完整的作品,它涉及到幅式正文、結體、排列、款識、印章等方面的知識和通規(guī)。值此,我們重點研究書法大章法的問題。

 

書法基本知識
書寫工具書寫工具,即“筆、墨、紙、硯” ,也稱“文房四寶” 。古人云: “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也強調“書貴紙筆調和,若紙不稱,雖能 書亦不善也。譬之快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 。顯然書寫工具是必湏講究的,否 則會直接影響書寫效果。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文房四寶不僅在書寫中發(fā)揮 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在這種文化形式與內涵中,凝結 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漢水,體現(xiàn)出中國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 筆:指毛筆,由獸毛制成。分硬毫、軟毫、兼毫三種。硬毫筆有狼毫、紫毫 筆等等。筆性剛健、富有彈性,利于起倒,適合于寫小字和行草書。但硬毫筆由 于筆鋒堅硬, 書寫時鋒芒容易外露。 軟毫筆以羊毫為主, 筆性柔軟細膩, 蓄墨多, 適合寫篆書、隸書、楷書和行草諸體,因羊毫比較長,可以做大斗筆,寫大字。 兼毫筆則是由硬毫與羊毫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其性能也因硬軟比例的多寡而 分。如“七紫三羊”即七分紫毫,三分羊毫; “五紫五羊”即五分紫毫,五分羊 毫;這類筆軟硬適中,剛柔相劑,比較適合初學者選用我國生產(chǎn)毛筆的歷史非常 悠久,能制做毛筆的工廠遍布全國各地,但最有影響的還是浙江湖州善璉鎮(zhèn)和蘇 州的湖筆廠,俗稱湖筆。近年安徽、江西、山東制造的狼毫筆也有不少上品。我 們在挑選毛筆時主要的訣巧則為毛筆的所謂“四德” ,即“尖、齊、圓、健” 。 尖:是指筆頭合攏后,鋒尖銳,不禿且極富彈性。 、 齊:指筆頭捏扁后,頂端的鋒整齊。 圓:指筆頭周圍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書寫時線條渾厚。 ?。褐腹P毛有彈性,筆毛展開后易于收攏回復原狀。 筆鋒有長短之分。鋒長者叫“長鋒筆” ;鋒短者叫“短鋒筆” ;長鋒筆,其特 點是筆頭較為瘦細,鋒腹軟,貯墨多,宜于寫行、草書。短鋒筆,其特點是筆頭 較為粗壯,鋒腹剛,貯墨少,宜寫楷書、篆書、隸書。其次,毛筆有大小之分。 選用毛筆的大小應根據(jù)書寫字的大小而定,寫小字用小筆,寫大字用大筆,這是 常理。最大的是楂筆,其次是提筆、斗筆;大、中、小楷筆。 新筆使用,由于筆毫上有膠質成分,因此必須先用水浸開。切忌用熱水,這樣就 會破壞毛筆的彈性,每次用完后冼凈晾干,以免受損。 墨:它是我國的特產(chǎn),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種類很多,較為常見的有三 種。 一種是松煙墨, 松涸是用松林熏的涸和動物的骨膠制成的, 墨色濃黑而沉著, 入水后易化,較易磨。第二種是油煙墨,是采用桐油或煤油、麻油等熏的煙,加 入膠質和香料等制成的。 特點是墨色烏黑而有光澤、 耐水性強。 第三種是混合墨, 它是由松煙、油煙混合制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現(xiàn)在一般都用 墨汁練習書法,相對好一點的“一得閣“”中化墨汁“和上海的“曹素功”墨汁, 若將墨汁況點水,再用墨研磨一下,則暈化效果會更佳。書寫楷書時用墨宜濃, 不宜淡,但不可太躁。書寫行草書以既濃非淡為宜,千萬不要太濃,濃則景響行 筆。書寫篆書、隸書,用墨的濃淡和度近似楷書。 紙:紙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種類也很多,其中最適合書畫用的是宣紙。宣 紙是以青檀、楮樹皮等多種原料揉制、蒸煮、制漿等精細加工制成。其特點是紋 理清晰,質地堅韌、色澤古雅,潤墨性強,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要組成部份。 宣紙按其性能分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可分為單宣、夾宣、凈皮、 棉料等。由于生宣吸水性強,墨色層次豐富,能在書法作品中反映出枯濕濃淡的 變化,故最適宜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熟宣是生宣加明礬等制成,質地不吸水,一般工 筆畫采用熟宣。半生半熟宣也是采用生宣制成,質地吸水性能介于生熟宣之間, 一般色宣都有半生宣。宣紙以安徽經(jīng)縣所產(chǎn)的紅星牌為最佳。另外我們在練習書 法時一般是用稻草成的毛邊紙、元書紙即可。 硯:硯的種類很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磚硯、石硯、陶硯、瓷硯、玉 硯等,一般以石硯居多,硯按產(chǎn)地分有廣東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臨 洮縣的洮硯,以及山東的魯硯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端硯。 寫字姿勢寫字首先要講究姿勢。姿勢正確與否不但影響書寫效果,而且直接關系到書 寫者的身心健康。姿勢正確,便于發(fā)揮指、腕、肘、及至全身的氣血,書寫的點 畫也宜于穩(wěn)正、舒展。否則,不僅妨礙書寫效果,也容易造成身體疲勞,影響身 體健康。身體的主要部位只有感到輕松、自然、靈便,才能持久、得力。這就是 寫毛筆字要講究姿勢的道理。 寫字的姿勢分坐勢、立勢兩種。書寫時應根據(jù)字的大小而定,寫寸楷以內的 小字,宜采用坐勢,寫寸楷以上的大字宜采用站勢。 坐勢:總的要求是,頭下、身直、臂開、足平。即端坐不要腰駝背,頭不歪 斜,微微俯視下方,胸部不能靠在桌沿上,兩肩平齊,兩臂自然撐開,左手輕按 所寫紙張,雙足平放地面。 立勢:站著寫字要求做到:頭俯、身躬、臂懸、足站穩(wěn)。即俯視前方,身子 略向前傾,不能靠在桌沿,左手輕按紙張,右臂懸空,兩足自然分天,與肩齊寬, 左足稍前,右足稍后。 執(zhí)筆方法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 運筆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書寫姿勢是學習書法的重要組成部 分。古人認為此乃有正法也有變法,眾說紛紜。如: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在 《論書絕句》中談執(zhí)筆說: “我覺得執(zhí)筆和拿筷子是一樣的作用,筷子能如人意 志夾起食物來即算拿對了,筆如人意在紙上劃出道來,也即是執(zhí)對了。 ”此說也 并無道理。筆者認為,我們選用古人在書寫實踐中總結出來而又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 可以少走彎路,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指執(zhí)筆法: 即:厭壓、勾、格、抵五法。厭是大拇指端緊貼筆管內側,力量向右上,略 俯而斜,此謂之“厭” 。以食指第一節(jié)筆管外側,力量向左下,略俯而斜,與大 拇指形合力,這樣一支筆就輕松地夾在兩指之間,但要注意捏緊而不能捏死,此 謂之“壓” 。這是執(zhí)筆最主要的兩個手指。以中指第一節(jié)近指節(jié)入彎曲如鉤,力 量向右下勾信筆桿外側,此謂之“勾” 。以無名指爪內交際處緊貼筆桿內側,力 向左上,與中指相對,此謂之“格” 。以小批緊貼無名指下端,以輔佐無名指力 量的不足,此謂之“抵” 。五指中食指和中指在筆桿的側向里用力勾??;大拇指、 無名指,小指由筆桿的內側向外用力頂住。兩股力量對立又統(tǒng)一,真正達到五指 齊力。同時還應記住八個字, “指實掌虛,腕平掌直” 。指實是指五指各自都發(fā)揮 力量,并合理分配,朝著四面八方用力。掌虛是指手掌要空虛,便于圓轉揮運, 以致十分舒適隨意。所謂“腕平掌直”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幾乎平行,而手掌要幾 乎垂直 執(zhí)筆時要注意幾點: 1.執(zhí)筆不能太緊,傳說手上的功夫以背后突然抽筆不動為標準,這是不恰當 的。太緊不能靈活,且筆力不易貫注到筆端。 2.執(zhí)筆不宜太低,執(zhí)筆的高低要根據(jù)字的大小書體的需要而定,盡量以最能 發(fā)揮力量為佳。 3.執(zhí)筆時筆桿盡量保持垂直。眾所周知,筆正則鋒藏,在運筆時鋒是否能挺 立起來,當然并非機械地垂直,應隨著筆勢的來往,筆桿不斷地稍有擺動,這樣 方能靈活而富有變化。 4.執(zhí)筆還有著腕、枕腕、懸腕、懸肘、這樣方可任意揮灑,痛快淋漓,以免 受到腕和肘的束縛。 臨帖的方法、要求書法臨習的基本內容: 書法臨習就是依照范帖進行書寫基礎訓練和作品欣賞,它是接受書法傳統(tǒng), 發(fā)展書法的必由之路。書法臨習的基本內容是書寫技法、書法形象作品精神。 臨習方法: (1)讀帖 書法臨習應先動腦后動手,未臨摹之前,先要理解,這就需要讀帖。讀帖就 是體會范帖的神韻,認識范帖,分析它的寫法,掌握它的基本特點和規(guī)律。 (2)摹帖 摹帖就是直接依托在范帖或其仿樣上書寫。常用的摹寫形成有四種。 仿影法:把透明的紙覆在范帖上,照著紙面上透過來的字影描摹。 描紅法:在印有紅色范字的紙上描摹 廓填法:也叫雙勾填墨法。就是把透明的書寫紙覆在范帖上,用硬筆沿字點 畫的外沿精確勾畫,然后照空心字描摹。廓填法的好處是在勾勒過程中能加深對 范帖點畫形態(tài)的認識。 豐肌法:就是把透明紙覆在范帖上,用硬筆在字的點畫中線上勾畫,然后看 著字帖沿單線描摹。 (3)臨帖 臨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邊,憑觀察、理解和記憶書寫。常用的臨寫形式有四 種。 對臨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對照著寫,可以寫得與范字一樣大,也可以放大或 縮小。 背臨法:不看范帖,憑記憶書寫臨習過的字。 意臨法: 不求局部點畫的逼肖, 注意力放在對帖的大關系上和神韻的把握上。 創(chuàng)臨法: 運用對范帖點畫、 結體、 篇章和風格的認識、 書寫范帖上沒有的字, 或聯(lián)字成文,創(chuàng)作作品。 臨帖要求 字帖應放置于書案左上方。 硯臺放在右上方, 練習用紙正對自己, 不能歪斜, 書寫時紙可上下左右移動。 墨不可蘸得太飽,養(yǎng)成完后再蘸的習慣,不能寫一 筆就蘸墨。 書法格式為從上到下豎寫,先右后左。 每天的臨帖時間應保證半小時以上, 至少應寫三十字,節(jié)假日也不要間斷。如欲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這點時間是很不 夠的。 初學可參照點畫運筆動作圖示,但千萬注意這只是為初學方便而提供的圖 示。事實上點畫的運筆都是一氣呵成的,決不是簡單的機械動作的重復。因此, 臨寫點畫既不能信手涂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樣動作僵化。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 在臨習中逐漸領悟筆法,否則一旦形成不良習慣,糾正起來就不容易了。 字的結構要經(jīng)過長時間臨習才能掌據(jù)。應先看清楚字再下筆,盡量養(yǎng)成看一 個字寫一個字的習慣,不能看一筆寫一筆。特別要注意第一筆起筆的位置。初學 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寫在格子中間就算達到目的了。 米字格是供臨習書法的界格紙,臨習時對照范本字形,掌握點畫位置,充分 利用米字格,能幫助我們盡快掌握字的結構安排,為過渡到“背臨”奠定良好的 基礎。 關于用筆以指執(zhí)筆,靠腕、肘和臂的運動,使筆鋒著紙而出現(xiàn)各種點畫,叫做用筆。 用筆的過程,可分為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階段。起筆、收筆有“藏、露、方、 圓、轉、折”等的分別,行筆有中鋒、側鋒兩種方法;整個運動過程提按交替、 抑揚頓挫,富于節(jié)奏。由于用筆方法的不同,筆畫有方有圓,或方圓兼?zhèn)洹S霉P 是關系到書法線條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也是書法最根本的要素。掌握了用筆方 法,才能寫出到位的筆畫,然后構成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 用筆方法,是人們從無數(shù)次的書法實踐中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懂得了 用筆方法,然后在臨帖和日常書寫時依次類推,身體力行地進行這些技法的投入 訓練,自然會達到融洽、熟能生巧的地步。 書法從楷書學起什么是書法?《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說: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用毛 筆寫漢字的藝術” 。而我國的文字形態(tài)的變化。大體依次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 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八個階段。那么,學習書法應追本溯源,先從篆 隸入手,后學楷書,其實不然, 學書法應先從楷書學起,這是因為: (1)古人說: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 ,正說明只有先學好楷書打好基礎, 才能依次學行、草、隸、篆書。 (2)漢字的基本筆畫是橫、豎、撇、捺、點、鉤、挑、折八種,楷書具備了 這八種基本筆畫,且形態(tài)清晰分明,結構整齊,勻稱端正,容易掌握。 (3)從魏晉以來,楷書都作為正規(guī)的字體使用,實用價值最大。 在我國楷書的書寫藝術中,首推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為代表之作,他們 各領風騷自成體系。 各種書體的介紹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兩大類的合稱。甲骨文、金文以及籀文等秦統(tǒng)一六國以 前的所有文字統(tǒng)稱大篆 隸書:萌芽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隸書因篆書演變而來,有些字形還帶有篆書 痕跡。在書法史上,隸書是漢代的瑰寶,它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和崇高的美學價 值。 正書:濫觴于漢代,完備于魏晉南北朝而定型于盛唐,經(jīng)歷六百余年,在這 過程中,因時代、行制、地域、用途及師承的不同,楷書形態(tài)不一,風格殊異, 但從總體風格上可分為三大類:即“晉楷”“魏碑”“唐楷” 、 、 。唐楷:唐代是我 國書法史上楷書的鼎盛時期,唐楷也因崇尚法度而成為楷書之冠。 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的用筆比楷書活潑,但 沒有草書放縱。行書的興盛時期在晉代,王羲之父子把行書發(fā)展推向成熟,對后 人影響很大,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草書:是為了書寫簡便而產(chǎn)生的一種“刪繁就簡、筆畫連帶”的連筆字,講 求“起搶收曳”“化斷為連” 、 ,自由放縱、變化多端。草書產(chǎn)生于漢代,是從漢 魏時期流行至今的一種書體,草書按年代和風格可分“章草”“今草”“狂草” 、 、 三種;按大小可分“大草”“小草”兩種。 、 書法作品的形式、章法、格式、款式、內容(1).章法是指書法作品中線結構的組織,它包括單字中對點畫的組織和作 品中對單字的組織。而習慣上把単字中對點畫的優(yōu)化組合稱為結字、結體,也稱 “小章法” ;把作品中對字與字之間的組合,稱“大章法” ;但一件完整的書法作 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個方面構成,而三者又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且 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2)格式 立軸:是指長方形的獨幅作品,一般是將整張宣紙豎著對開,自上而下、從 右到左,逐行書寫。 屏條:由條幅組成的書法作品叫屏條。大多由 4、6、8 成偶數(shù)搭配。 中堂:指整張宣紙書寫的書法作品。它因懸掛在老式堂屋正中而得名。 橫幅:與立軸相對,是將宣紙橫著對開書寫而成。 長卷:指行制扁長、卷著保存的書畫作品,其長度不受限制。 扇面:是圓弧形的作品,有折扇和圓扇等。 斗方:是長和寬比例相仿的書畫作品。 楹聯(lián):又稱對聯(lián),由上下兩聯(lián)組成。兩聯(lián)之間,字數(shù)相等,字性、內容相對。 (3)款式是書法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在布局上對正文起補充、 平衡的作用,而且可以通過文字組織去補充與發(fā)揮作者的創(chuàng)作才能,表現(xiàn)作者學 識修養(yǎng)的重要方面。 稱謂:一般人可以稱先生、仁兄等,上了年紀的則要更加尊稱,如果是女性 的則可稱女士;如是同行,可稱方家、法家、法師等;對老師稱我?guī)熚釒?,對學 生可稱同學、學弟等等。 套語:一般的應酬可用,屬書、雅屬、屬正等,或用清賞、清玩、惠存等, 稍微謙虛一些的,可用正腕、雅教、教正等,如系自己的詩作,還可用兩正、正 律一類詞語。使用這些套語時也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以應、為、奉、書應、書為、 書奉一類字樣。祝壽一般可用華誕、大壽、大慶等。 下款:下款包括紀時、紀地、紀名等。

書法欣賞

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

一、書法的審美標準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里,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p>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xiàn)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jié)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jù)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jié)奏感

節(jié)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guī)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于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chǎn)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tài)的有規(guī)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chǎn)生了節(jié)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jié)奏感。一般而言,靜態(tài)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jié)奏感較弱,動態(tài)的書體(行書、草書)節(jié)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于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边@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fā)現(xiàn),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臻g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后)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瑫?、隸書、篆書等靜態(tài)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tài)書體可字字連貫,游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節(jié)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并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tài)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tài)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tǒng)稱?!吧癫蔀樯?,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說明神采高于“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tài)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采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采的獲得,一方面依賴于創(chuàng)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chuàng)作心態(tài)恬淡自如,創(chuàng)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和審美趣味。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由于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xiàn)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tǒng)觀全局,對其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zhèn)?,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后,再退立遠處統(tǒng)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xié)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lián)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采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語言、時間)順序,想象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用筆的節(jié)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lián)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lián)想,將書法形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征,進一步聯(lián)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lián)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于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聯(lián)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審美情趣、創(chuàng)作心境、創(chuàng)作目的等等,對于正確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笨梢?,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心境,抑或是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shù)挠啊O?。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并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后,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后能劍;能讀千賦,而后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一、書法欣賞的主觀性

書法欣賞是一種認識活動、思維活動,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因而,欣賞過程中必然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康熙喜董(其昌),乾隆尊趙”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面對同一件作品,不同的欣賞者褒貶不一;對同一件書法作品,同一個欣賞者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文化修養(yǎng)、鑒賞能力的提高,其感受也會不盡相同。這是由認識的主觀性質而決定的。應該說,這種現(xiàn)象是正常的。但這也并不等于說書法欣賞沒有一定的標準和尺度。欣賞過程中片面強調欣賞者的主觀性而否定書法美的普遍規(guī)律,或只片面強調書法美而排斥欣賞者的主觀意識和判斷,兩者都是有害的。欣賞者的主觀意識和判斷,只有建立在相應的書法美的普遍規(guī)律的基礎上,其判斷才會顯示光華,欣賞才是正確的、有價值的。

二、書法欣賞的能動性

人的認識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書法欣賞也不例外?!巴豸酥畷謩菪垡?,如魚跳龍門、虎臥鳳闕”,“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荊軻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边@樣的想象,瑰麗離奇,甚至是天馬行空。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發(fā)生作用的結果。

書法欣賞中,沒有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的補充,像認字一樣的把書法作品只看成是一些抽象的符號,就無從談及書法欣賞。近代書法大家沈尹默在《書法論叢》中說:“不論是石刻或墨跡,表現(xiàn)于外的,總是靜的形勢,而其所以能成這樣的形勢,卻是動作的結果。當初的動作態(tài)勢現(xiàn)在只通過作品留在靜的形中。要使靜者復動,就得通過耽玩者想象體會的活動,方能期望它的再現(xiàn)。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會活潑地看到往來不定的勢。在這一瞬間,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jié)奏。這說明書法欣賞是積極能動的。只有通過欣賞者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才能使視覺形象與動覺形象結合起來,書法欣賞才得以實現(xiàn)。

然而,僅僅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是不夠的。任何一件書法作品,總是歷史的積淀。其中,不但有作者的學識修養(yǎng),精神氣質,思想情感,審美趣味傾注其中,而且總是留有特定的時代烙印。因而,欣賞書法時,必須對作者、作品作詳細的了解。

三、書法欣賞的反復性

書法欣賞是一種認識活動,因而必須遵循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即由淺人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感性認識,如此循環(huán)往復,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化。

書法作品以形象訴諸欣賞者的視覺,人們首先感覺到的僅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如書體、大小等。在此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綜合,形成知覺形象。由于知覺的刺激而產(chǎn)生想象和聯(lián)想,對作品進行取舍和補充,如此循環(huán)往復,使書法欣賞不斷提高品位和檔次。近人馬宗霍的《書林紀事》載:“詢當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百步復返,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庇纱丝梢姇ㄐ蕾p的反復性。

四、書法欣賞的批判性

人們一般都認為,欣賞重于情感,批評重于理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升華。其實不然,就書法欣賞而言,欣賞與批評是一對孿生姊妹,伴隨欣賞活動的始終。只要書法作品陳列出來,欣賞者即使不是行家,也總會評頭晶足。這種短時間的判斷雖然簡單、粗糙,但批評的色彩已經(jīng)相當濃厚了。

欣賞過程中,常常可以見到兩種極其錯誤的傾向:一是賞而不評,把欣賞看作是非理性的、游戲性的活動;一是評而不賞,把欣賞看作是純理性的、批判的行為。由此導致為批評而批評,追求轟動效應,把批評作為罵殺的工具;或者為欣賞而欣賞,把欣賞作為吹捧的手段。我們明確書法欣賞中的批評性,不是要打倒作者,而是便于我們揚棄作品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賞中有評,評中有賞,這才是唯物的、客觀的、正確的書法欣賞。

總之,書法欣賞是能動的,也是主觀的。我們承認書法欣賞的主觀性,不是說書法欣賞沒有標準,相反,書法欣賞只有建立在書法審美標準的基礎上,不斷反復,不斷深化,賞中有評,評中有賞才是公正的、客觀的。

 

書法欣賞的心理過程


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的認識活動,書法藝術欣賞是以書法藝術作品為對象的審美認識活動。其認識的主體是作為社會關系總合的人,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受制于他的社會地位、世界觀、文化素養(yǎng)、以及他的認識能力、情感、意志。書法欣賞的客體是作品。它是作者主觀情感結合漢字形體加工而形成的藝術品。

書法藝術欣賞是一個動態(tài)的認識過程,其運行機制是復雜的,為了便于討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要進行書法藝術欣賞,首先要具備審美心境。心境是指一種微弱而持續(xù)的情緒狀態(tài),往往與主體的需要相聯(lián)系。因此,主體要想進入審美欣賞過程,必須使自己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作品。這時,作品不再是單純的物理因素(紙和墨的結合),而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欣賞作品就是進行情感交流,而這種交流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

二、感知階段

感知階段是欣賞者感覺、知覺作品,從形式即作品的“形”上把握作品的階段。主要了解作者的表現(xiàn)技巧,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

書法被稱為造型藝術,其造型空間不同于生活中的空間,它需要想象的介入,“三分字,七分裱”就是指裝裱能使作品的造型空間獨立出來,讓欣賞者更容易進入想象。

欣賞作品的造型空間,要求我們立體地看作品,具體說來,一幅作品,筆墨是實,布白是虛。實不是平板的,而是立體的、有層次的,書法講究中鋒用筆,是為了求得筆畫產(chǎn)生圓、厚的立體感。講究用墨,為的是求得層次的變化。虛不是空虛,是“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手段。如齊白石的畫,幾只玲瓏剔透的蝦活躍在畫面上,背景一片空白,卻令人遐想聯(lián)翩,似乎碧波蕩漾,晶瑩透明。書法講究布白,就是虛的運用,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其布白往往耐人尋味,好象是攝影作品中幻化的背景,雖然看不出具體的內容,但可以令你感受到豐富多采,在它的襯托下,“前景”更加突出。只有理解“虛”,才能更好地理解“實”?!爸资睾凇本褪沁@個道理。

懂得了虛和實,就可以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主體的注意范圍不同,所感受到的造型空間也隨之變化。好的作品,隨意截取一個范圍,其造型都是美的。如取作品中的一行,一個字,甚至是一個點畫。黃庭堅在《論書》中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p>

三、理解階段

書法藝術作品是作者提煉生活,得到意象,并運用書法藝術表現(xiàn)技巧加以物化的結果。主體可以根據(jù)作者物化的痕跡去追溯他的意象,把握作品容。明代的祝枝山說:

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shù),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

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

深淺,變化無窮……

作者“喜”“怒”“

哀”“樂”的情感不同,他的作品也相應地具有“舒”“險”“斂”“麗”等不同形式。理解作品,就是通過作品外在的靜止的形式,想象作者創(chuàng)造的動態(tài)過程?!霸O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情感,以深入理解作品。通過理解所得到的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科學的數(shù)據(jù),而是與欣賞者記憶表現(xiàn)象有關的具體形象。孫過庭《書譜》中有段話: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

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 據(jù)槁之形……

看到作品的形式----懸針垂露,得到的是意象----奔雷、墜石、飛鴻、駭獸等。由于書法作品內涵的豐富性,主體可以形成關于作品多層面的印象,但沒主次,不夠鮮明,但由此可以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了解作品。

四、再創(chuàng)造階段

再創(chuàng)造是主體在對作品多次感知,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將作品內容進行綜合,在自己頭腦中形成新的意象的過程。

主體感知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形式的表象,在理解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內容的表象,這些表象都暫時儲存在主體頭腦中,沒有規(guī)律,不成系統(tǒng)。再創(chuàng)造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織成有機體。

這時,記憶表象反復閃現(xiàn),不斷篩選,

保留那些主要的、接近客體本質的表象。這些表象不斷沖突,相互滲透,終于融合成一個新的整體----主體頭腦中的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在欣賞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因此,不可能與作者的意象完全相同,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它常常超出作者本身,甚至是作者創(chuàng)作時并未意識到的或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朱長文在《續(xù)書斷》中評張旭的草書:“如神虬騰霄漢,夏云出嵩華。逸勢奇狀,莫不可測。”朱長文從張旭草書中得到的意象是直沖云霄的“神虬”嵩山華山之上的“夏云”他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想象而創(chuàng)造出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不同的主體,因其心理定勢不同,即使同一幅作品,所得到的意象也不盡相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前面談到的張旭的草書,朱長文得到的意象是“神虬”“夏云”。如果現(xiàn)代人得到“升空的火箭,飛行的導彈”的意象,甚至是聽覺方面的,如的士高音樂,.也是正常的.

五、共鳴階段

共鳴是指審美主體與客體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諧一致的心理現(xiàn)象。

在書法藝術欣賞活動中,主體頭腦中的意象一旦形成,主體會從意象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二者有部分相同或相似。這一部分會在頭腦中不斷加強、擴張,其余則不斷減弱、消失甚至隱去。進入高峰狀態(tài)時,主客體會完全契合一致,達到物我同一。這時主體頭腦中充溢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身與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會迅速提高、發(fā)展,主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會伴隨著強烈的審美愉悅。這種感受會轉化為審美經(jīng)驗,在以后的欣賞與創(chuàng)造中起指導作用?!缎蜁V》卷十四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歐(指歐陽洵)路靖(指索靖)碑,初過而不問,徐視乃得之,

至臥碑下不忍去。

歐陽洵經(jīng)過索靖所寫的碑,“初過而不問”,是還沒有進入審美心境;“徐視乃得之”是索靖的名氣的作用下,他強迫自己進入心境后對作品有所理解;“至臥碑下不忍去”是歐陽洵與索靖的書法產(chǎn)生共鳴,他全身心投入其中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伴隨有愉悅的情感是“不忍去”的原因。這時他從索靖的書法中將會獲得審美經(jīng)驗,指導以后的創(chuàng)作。

馬克思說過:[1]“藝術對象創(chuàng)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chǎn)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chǎn)不僅為主體生產(chǎn)對象,也為對象生產(chǎn)主體?!睍ㄋ囆g創(chuàng)造也是這樣,它不僅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也造就它的欣賞者。這樣看來,加強對書法欣賞的研究,將有利于書法的蓬勃發(fā)展。

 

一、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及類別

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它像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源遠流長,宏大精深。從殷商開始,經(jīng)歷了秦漢的輝煌,魏晉的風韻,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華。直到今天仍繁花似錦,昌盛不衰。它在世界藝苑中獨樹一幟,放射出燦爛的光彩,從中華大地上走向了世界,遍及日本、朝鮮、新加坡、泰國等國家。西方許多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研究。當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驚人的奇跡,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p>

書法藝術產(chǎn)生的土壤是漢字。傳說古代神奇的倉頡,頭上長有四只眼,通于神明,能“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眰髡f,當然不足為憑,但是透過神話的迷霧,我們可以知道,漢字造型之初,始于取象自然之美,文字一出現(xiàn)就孕育著美,具有美的性質。后來,象形的意義逐漸減弱,符號的意義日益增強。但是無論怎樣演變,以點畫(線條)排列造字的方式基本沒有改變,因而這種演變,不是削弱了文字美,而是為書法提供了更美的基礎,使得書法藝術能從更廣闊的天地里“博采眾美”,豐富自己的形象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文房四寶”,尤其是毛筆的完善提高,使得歐洲人的管筆、鋼筆、鉛筆及油畫筆等在中國書法面前相形見絀。毛筆不僅能夠表現(xiàn)出粗細、濃淡、虛實、方圓、厚薄等種種線條,而且能夠創(chuàng)造出暈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書畫同源,本自同工,使得書法藝術具有圖畫的美。這些都為書法藝術奠定了美的基礎。

中國的書體,大致可以分為篆、隸、真、草四種,每一種又可分為不同的筆姿和結構。

篆——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春秋戰(zhàn)國時的秦國文字大體上保持了西周的寫法,只是變得更加整齊勻稱,這便是“大篆”,它是小篆的前身。秦統(tǒng)一中國后,把原來的篆書酌加簡化,同時廢除戰(zhàn)國時區(qū)域性的異體字,這種經(jīng)過整理的秦國文字就是小篆。小篆是漢字第一次規(guī)范化的字體。它使用圓轉勻稱的線條,形體整齊,統(tǒng)一了原來沒有固定形式的偏旁,確定了偏旁的位置,確立了漢字的符號性,使書寫有了規(guī)律。

隸書——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時還通行隸書,隸書是從草率的篆書變來的。隸書在漢代是正式字體。后來的隸書,經(jīng)過藝術加工和美化,在筆劃方面添了波勢和挑法(彎鉤)。

楷書——又叫真書,由隸書演變而來,是現(xiàn)代通行的字體。

草書——共有三種:章草、今草、狂草。章草由隸書演變而來,起于漢代;今草是章草的繼續(xù),是楷書的快寫體,從東漢末年流傳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任意增減筆畫,恣意連寫,興于唐代。

另外,還有介于今草與楷書之間一種字體叫行書。它大約產(chǎn)生在東漢末年今草與楷書盛行的時候,它近于楷而不拘謹,近于草而不放縱,筆畫連綿而各守獨立,清晰易認好寫。

二、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

書法藝術的基本審美要素大體上由六個方面構成:

一是結體。即字的間架結構,分間布白。各種書體、流派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就像畫家作畫,錯落而有序,豐富而不單一,結體本身有奇正、疏密等多種形式。既遵循平衡、對稱原則,合乎一定法度,又不能僵板或粗制濫造。研讀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帖,你就可以看出它的間架結構很美。如“達”字(繁體),并列四橫,卻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橫;如繁體的“為”下面四點,沒有兩點是相同的。正是這樣,使得各種筆畫互相映襯、互相彌補,既顯得豐富多彩、變化多端又和諧別致。畫家作畫,繪千巖萬壑,必先立主峰。主峰既立,則巖岫巉絕,峰巒秀起,旁見側出,云煙變天,千態(tài)萬狀,無不血脈流通。同樣,書法大家是很注意主筆與次筆的安排的。譬如,趙孟頫、歐陽詢、柳公權寫的“山”字,中間一豎居于字心,猶如山峰高聳,鋼鑄鐵打,骨力非凡,而左右兩筆則是次筆,旁見側出,拱繞主筆,使整個字顯得很美。試想,如果中間一豎蒼白乏力,旁邊兩筆很拙,“山”字該有多難看。像這樣美的例子在書法藝術中俯拾皆是,在這里只不過隨便舉一個例子罷了。

書法也像建造房屋一樣,結體講究空間美。還是以唐代柳公權的書法為例吧,你看他寫的“百”、“門”、“月”、“見”四個字,半腹皆虛,四周開敞,猶如“門窗軒豁”,“樓閣虛鄰”,內通外達,生氣流轉,空白富有性致。而他寫的合體字外部空間分割,也頗耐人尋味。各組成部分安排得有高有低,有伸有縮,錯落有致。如“街”字,左下方和右上方各出現(xiàn)一塊空白,兩高一低,參差互讓;“雄”字,一豎挺然,耿介特立,下方就形成大小兩塊空白,顯現(xiàn)出一種空間的美。仔細欣賞,確實使人眼目為之一新,產(chǎn)生一種漫步在園林式建筑中的美感。

二是章法。指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上下左右互相照應,總體分布有法度秩序。章法美是書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章法搞好了,即使個別字藝術性差些,亦可通過美的章法掩飾。章法美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王羲之的《蘭亭序》了,全篇324字,共28行,書法遒媚勁健,全篇章法布白,前后管領,既有主體,又富于變化,首尾相應,可以稱之為千古絕作。

三是用筆。用筆是指行筆的方式方法。一般說來有方筆、圓筆、尖筆、輕重緩急等。要求有力度和質感,錯落有致,富于曲線美和形象美。

中國書法是很講究曲線美的,以多樣流動的線條充分體現(xiàn)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用筆行云流水,骨力追風,有柔有剛,方圓適度。比如吳讓之的篆書,像一幅幅裝飾圖案,給人以婉曲流通的美;甘肅東部甘谷出土的隸書漢簡,一波三折,給人以曲波微瀾之美;趙孟頫的楷書,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表現(xiàn)出一種柔性曲線美;而柳公權的楷書,化直為曲,似彎弓射月,透出一種剛性曲線美;張旭的狂草,曲線連著曲線,給人以急雨旋風式的美。

書法家在用筆時還十分重視筆畫的形象美。唐歐陽詢對書法八種基本筆畫作了形象的概括和描繪:“點(、)如高峰之墜石;鈞似長空之初日;橫(一)如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橫折斜鉤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彎折鈞如萬鈞之弩發(fā);撇如利劍斬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常三過筆。”

四是用墨。用墨是指墨的著色程度,如濃淡、枯潤等。要求蒼拙苦澀和淋漓酣暢變化一致,墨色不能枯燥或平滑。

五是韻律。是筆畫、線條的動靜、起伏、枯潤等變化富有節(jié)奏,抑揚頓挫,聲色相依。如蘇軾的“鶴飛”像仙鶴羽翼伸展,翩然欲飛;韓愈的“鳶飛魚躍”具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動律感;那漢代《華山碑》隸書的筆畫真像一個個女子翩翩起舞……這些,無不透出一種動的韻律,詩的韻律。

六是風格。是由結體、章法、用筆、用墨、韻律等共同組成的總的藝術效果。風格有含蓄與豪放、古樸與秀麗、勁健與稚拙等。比如,李白的書法,狂放不羈,豪爽飄逸。北京博物院藏有他的一幀《上陽臺帖》,全帖氣勢超邁,筆力雄健,書字大小錯落,透出一種豪氣仙風,才華橫溢的神韻。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則又是一種風格。他的行草“三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爭座位稿》)被人稱為有情的圖畫,無聲的樂章。字里行間,流動著濃郁的深情,時而奔騰激昂,時而低回吟唱,有驚心動魄之氣,無嬌揉造作之跡。鄭板橋那翩翩多姿的書法中,往往含茹著蘭竹一枝一葉的意象。黃庭堅那風格清勁的書法中,給人一種亂葉交枝,竹影婆娑的意韻。

三、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

傳說,唐代書法家張旭在蘇州做官的時候,有一老翁故意尋事幾次到公堂要他判案,張旭打發(fā)老頭走了,沒幾天又找上公堂。張旭很是惱火,就責問老頭“為何無事滋擾公堂?”老頭只得如實相告,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既不是真的要這位張大人斷案論事,也不是無故取鬧,僅僅是為了再一次得到張大人寫在“判斷書”上的幾個“筆跡奇妙”的字,“貴為篋笥之珍”。

唐代,不僅開一代詩風,書法藝術也如百花盛開,各領風騷;書法家群星燦爛,如歐陽詢、歐陽通、虞世南;如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愛好書法,欣賞書法藝術,形成一代風氣。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厚愛王羲之的墨跡。他曾派人到王羲之七世孫那里騙取了《蘭亭序》真跡,令人拓書數(shù)本,賜給皇室近臣,以示皇恩。臨終時還特別囑咐,要將真跡貯于玉匣之中隨葬。

一個為得“筆跡奇妙”的書法,甘受“以閑事屢擾公堂”之罰;一個“貴為天子”不僅行小人之舉——騙,而且死后還要帶到另一個世界里去欣賞,書法藝術可真有魅力??!

書法象一切藝術門類一樣,既體現(xiàn)藝術的共性,又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它作為藝術的一般形式,象音樂一樣,具有生動的節(jié)奏和韻律;象舞蹈一樣,千姿百態(tài)、飛舞跳躍;象建筑一樣,具有豐富的形體和造型;象繪畫一樣,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合一。書法作為藝術的特殊形式,又與其它藝術不同。音樂形象是以時間上的聽覺形式出現(xiàn),書法形象則是以空間上的視覺形式出現(xiàn);舞蹈形象是以舞臺“動”的形式出現(xiàn),書法形象是以畫面“靜”的形式出現(xiàn);建筑形象是以立體的三度空間形式出現(xiàn),書法形象則是以平面的二度空間形式出現(xiàn);繪畫形象是以物象、色彩的形式出現(xiàn),書法形象則是以比較抽象的線條和形體的形式出現(xiàn)。

不僅如此。因為書法藝術是建立在漢字基礎上的,不僅具有表現(xiàn)形式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內含了一定的思想、意識,反映了人們的審美心理、審美標準、審美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可以滲透到理性中,不僅能打動整個感官,而且能打動人的整個心靈。

具體地說,書法藝術大體上可以從三個方面歸納其審美特征:

一是造型性。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書法藝術的基礎是漢字。而漢字最早是由象形文字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書法藝術產(chǎn)生的基礎一開始就具有了造型藝術的特點。雖然隨著文字的發(fā)展,后來在象形的基礎上又有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方面的文字,漢字象形的意義逐漸減弱,符號的意義日益增強。但它畢竟是從象形文字發(fā)展而來,以表義為主的方塊字,以點線重疊排列的造字基本方式始終沒有改變。因此,可以說,書法藝術是通過點線組合來進行美的造型的藝術。

同時,人們常說,“書畫同源”。書法家在進行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時,是當做一幅精美的畫來構思和創(chuàng)作的。毫無疑問,這同樣決定了書法藝術具有圖畫一般的造型性。比如毛澤東的行草書《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像一幅氣勢雄渾、蒼勁瀟灑的畫;而他的《蝶戀花——答李淑一》,為悼念楊開慧而作,那涂了又改,改了又涂的墨跡,使整個書法作品像一幅悲壯的畫。

二是抽象性。書法藝術對現(xiàn)實美的反映是靠點線和字形結構來完成的,它不是像繪畫那樣具體地去描繪某一種事物,因而具有抽象性。例如書法家寫一點,有時如瓜瓣鼠矢,有時如高峰墜石,有時圓潤如珠玉,有時又活潑如蝌蚪,但并不是畫出來的“瓜瓣鼠矢”、“高峰墜石”、“圓潤珠玉”、“活潑蝌蚪”。它的“點”是抽象的。唐人張懷瓘認為,書法藝術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就是說書法藝術是有聲語言的符號,讀之有聲,是帶抽象性質的形象,而不是具體描繪現(xiàn)實中某一事物的形象。因此,書法藝術的抽象性就在于它既同現(xiàn)實中各種形態(tài)結構有類似的地方,又不是現(xiàn)實中某一事物的形態(tài)結構的直接描摹,是無形與有形的統(tǒng)一,是不象形與象形的統(tǒng)一。

書法藝術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在反映現(xiàn)實事物的形態(tài)美方面,比其它具體描摹某種現(xiàn)實事物的藝術有更加自由的天地。比如,比繪畫、雕塑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夠使人們聯(lián)想到許多事物共有的某種美。比如欣賞一幅剛勁有力的書法藝術作品,你可能會聯(lián)想到青松的蒼勁、山峰的巍峨……它是一幅具體的書法作品,卻反映了多種事物共同具有的某一美的形態(tài)。因此,可以說,書法藝術是具體中的抽象,抽象中的具體。

三是表情性。書法藝術浸透著書法家的思想感情,反映著作者的品格情趣,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好的書法作品必定傾注著書家的內心情感——喜悅、悲哀、歌頌、譴責……比如,宋陸游作的《題醉中所作草書歌》,就抒發(fā)了作者在那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的強烈的愛國感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酒為旗鼓筆刀塑,勢從天落銀河傾。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作者那借酒助興、盡忠報國的宿愿,欲試無路的悲憤都傾注到書法之中了。民族英雄岳飛所寫《還我河山》的草書橫幅,酣暢淋漓,峻峭挺拔,大氣磅礴,真是義憤之情溢于筆端,抒發(fā)了他那立志收復河山,洗雪國恥,浴血戰(zhàn)斗,身先士卒,“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偉大胸襟和崇高志向。

中國書法藝術是一座美的寶庫,你會在這里面獲得無窮的美感的。


書法的布局與章法(轉載)

書法中單個字的好壞固然重要,但從一件作品的整體來說,字的排列與組合必然居先,這便是章法。

從古而今,所出現(xiàn)過的章法大約有六種:

一是有行有列式:

這種章法無論縱向(行),還是橫向(列)都字字相對,布若列兵。甲骨文中就已有了這種章法形式,西周《虢季字白盤銘》也是這種排列,后來的刻石碑板中應用更多。這種章法,利在整上規(guī)范,弊在易板不活。故需注意字與字間要有神態(tài)呼應,姿態(tài)俯仰(行氣),還要有用筆的轉承呼接,務使通篇形離而神聚。

二是有行無列式:

這種章法能使一行之中書寫自如,而不考慮橫向(列)是否相對,但由于保持著行距,整體上仍能清晰,可以說是齊整與隨意的完美結合,因此在實用中這種章法形式也最為常見。在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及草等各種書體中都有使用

。這種有行無列式,行氣表現(xiàn)的特別重要。尤其在行草之中,由于字的動感增強,使字常常出現(xiàn)左右、高低、大小等不規(guī)則的位置及形體變化,為了不是一行之中或行間的連貫性受到影響,就必須一則注意守好一行內應有的中軸線,使字的變化不離其中,前左后右,上斜下正;二則控制好筆勢的承接與行與行間字型筆畫的相互爭讓照應,使筆勢貫通,首位一氣。

三是無行有列式:

字數(shù)在三、四左右的名言、警句、匾額或字數(shù)更多的橫標等,多以單列方式書寫,方向通常從右至左(其它章法形式也一樣)。

四是無行有列式:

這類章法多見于大草或狂放一派書風中,其實本來有行,由于強調情緒的宣泄,放縱書跡線體的穿插運動,使行與行間的嚴格區(qū)分消失,使作品整體上構成了一種無行無列的線流板塊。唐代懷索、明代徐渭、詹景風等人的作品中最易見。

五是獨字式:

這是中國書法很有特色的章法形式。通副只一字,往往作為訓言或銘言,仰或純作為一種書作的欣賞。獨字式不再有更多的字作為相互補救(只有落款等少數(shù)文字,即使字多也只是小字),因而要使一字能成為作品,除了字本身要受看外,字型與紙型的配合都很重要,題款的位置與形式自然不能放松。

六是對聯(lián)式:

對聯(lián)又稱一聯(lián),起源與五代后蜀主孟

詠在寢門桃符半上的題詞“新年納馀慶,嘉節(jié)號長春”。宋時將這種形式推廣用于楹柱之上。從文詞上講,字數(shù)不限,但左右兩個條幅,在章法上,體制上必須一致。也是一種傳統(tǒng)味極濃的書法樣式。

以上六種主要章法形式中,還有一個貫穿其中的問題必須談到,既字距與行距問題。大致更根據(jù)需要又有四種基本情形。一,行距寬于字距;二,行距窄與字距;三是行距等于字距;四是無行距字距。

六種章法形式是就是章法的內質而言的,在外部形式上還有根據(jù)用途的不同而又有多種,比如條、屏、扇面、長卷、橫幅、中堂等等。其實內部形式并沒變花,只是書寫時要結合好具體書寫面積的形狀,如圓方扇形條形甚至不規(guī)則形等。

再有一個與章法相關的問題就是落款與鈴印。落款依作品的不同形式而定,要領在于呼應正文,輔助正文,使作品章法上更為完整,古不可以賓代主,款強文弱。如正文書寫已比較完整,就不能強為大量寫款,只作窮款。寫款與正文所用字體也要相協(xié)調,一般寫款以楷、行書為宜,如正文是篆、隸書、落款也可用篆、隸書,但其它書體的落款則不宜濫用篆、隸書、以免不協(xié)調,也有礙款文的清楚。如果自己作書是為了鑒定考據(jù)或其它說明、感想等目的,落款時就不用“**書”的方式,而可寫作“**識”,“**記”,“**題”,“**撥”等,也可只落自己姓名。如帶有恭敬之意或晚輩對前輩的謹敬,可用“**署”,“**謹署”等

書法用印主要有名著,閑章兩類,閑章又有引首章,壓角章位置比較固定,閑章是根據(jù)作品需要作為補空之用,位置較為自由,但除收藏性質外一般很少在正文中鈐印。

一幅書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方面的內容。正文是要寫的主要內容,是作品的主體。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容。題款是正文之外的說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題目,出外,書寫的時間、地點,書寫者的姓名、字號、齋號,所贈對象的稱呼、姓名等等。這些內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寫上。題款內容的多少要視作品的具體需要而定。題款的內容有的寫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寫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贈對象的姓名,稱呼這樣的內容應該寫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書法作品中所蓋的印章,從內容來分,有名號章和閑章。從所蓋的位置來看,有迎首章和押腳章。蓋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蓋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腳章。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主要起點綴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過多,一般是一至三方為宜。正文、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機構成部分。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統(tǒng)籌安排,使三者構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技術大學堂-怎樣烙花卉-花鳥技法

 

 


花卉作品的燙烙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純燙烙型的,另一類是燙描結合型的。
    純燙烙型的花卉作品一般講來適用于墨蘭、墨梅、墨竹和墨荷等等,有時繁花也用烙筆來繪制,那是素描式的花卉烙畫。純燙烙形的花卉畫看似容易其實不然。例如 烙畫蘭、竹就得注重以下四點:第一、黑色的蘭竹圖枝葉繁多,但是烙畫作品要呈現(xiàn)出葉片的多而有序。第二,畫面上蘭竹的葉片有遠有近,要用烙筆畫出的焦色濃 淡表達好不同層面的葉片。第三,蘭竹的狹長葉片在微風吹拂下有動感,應該細心地用烙痕描繪出蘭竹隨風搖擺的動勢。第四,蘭花在蘭竹畫面上有畫龍點睛的功 效,那么燙烙焦色漸變的朵朵蘭花就應該有靈動之感。由此可見,看似簡單的蘭竹圖能判斷烙畫者的功力。
    燙烙墨色的荷葉也得細致入微。烙畫墨色荷葉在燙烙順序上應注意首先烙出大片荷葉的筋脈,然后用粗闊烙筆畫出焦色的濃淡變化和反光處留白的荷葉曲面,展示其立體效果,謹防以粗闊烙筆簡單的涂鴉處之。
    燙烙萬紫千紅的花卉,適當上色能增添畫面的生機。例如在烙畫多種色彩的牡丹花和月季花,烙畫紅似火的木棉花均可以用烙畫的焦色來構勒出花朵和枝桿的輪廓, 以國畫技法用毛筆上色,并注重以顏色的濃淡變化繪出花卉的立體效果,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顏色滲出輪廓線。為了突出烙畫這一主題,對于此類上色的花卉畫要 自然和諧地配以靜物背景。如花籃、古鼎、花盆、樹桿和山石等。此類靜物純粹用燙烙來表達,其效果極佳。

技術大學堂-人物技法-高級技法
發(fā)布者:bswyfeng 發(fā)布時間:2012-9-3 17:36:39 閱讀:206

烙畫人物講究形準而靈動,如若燙烙人物畫能做到這一點,那么要燙烙好其他系列的烙畫在圖形和襯陰的把握上就不在話下。尤其是公眾人物,如能燙烙得逼真,那么又何愁其他
    烙畫人物首先要把握好面容和形體的準確和生動。如若是仕女應顯得柔美而優(yōu)雅;如若是圣賢雅士則應展現(xiàn)其剛毅而灑脫;如若是幼童則應表現(xiàn)其天真活潑。在燙烙時根據(jù)畫面的需要選擇烙筆的粗細和調節(jié)火力的強弱,盡可能用寬度不同而協(xié)調的線條和色塊表達出應有的效果。
    烙畫人物時一定要把握好人物的五官。為了把握好五官的準確性,應該在燙烙前較細致地用鉛筆打草稿,并多方位地觀察五官畫得是否準確。例如倒看畫面或在鏡面 中看草圖,如若發(fā)現(xiàn)偏差,則及時糾正。只有鉛筆稿畫得準,才能在動用烙筆時取得滿意的烙畫效果。當然在實際燙烙時,仍然需要謹慎用筆,進一步把握準確度并 烙出韻味。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物畫的關鍵。人物畫不僅要傳形還要傳神,眼睛和眉毛則是人物畫第一位的形神結合點。如若眼睛和眉毛畫得稍有偏差,那么這幅人物畫就 失敗了。所以一定要十分過細地烙畫好眼睛和眉毛的形狀和大小,處理好眼球的反光白點,把握好人物畫這一靈動的核心部位。當然人物畫中耳鼻和嘴唇也得精細地 烙畫到位。在燙烙面部肌膚時應由淺入深地處理好諸多曲面微妙的變化,這是非常細致的燙烙過程,需要反復揣摩。為了確保畫面準確無誤,應該借助放大鏡,在放 大鏡下操作烙筆,用粗闊烙筆的側鋒勻色塊面,再補漏補缺,以基本完成面部造型。到此為止,畫面上的烙痕還僅是淺色的,但是已經(jīng)具有層次感。此時不急于繼續(xù) 烙制,可以隔日再作仔細端詳。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妥之處,則可以用鋒利的刀片輕刮,然后用烙筆修改畫面進而逐步加深畫面,清淅地顯現(xiàn)面部的立體效果。至于頭發(fā)則 應分辯其有幾個立面,注意反光處的留白,勻凈地烙出背光處的烏黑。對于過渡區(qū)清淅的頭發(fā)絲則應該用尖細的烙筆逐一烙畫。
    關于人物的衣著。如若是追仿照片和油畫,那么可以采用素描技法于烙筆。用較強火力的粗闊筆燙烙深色,但應防止烙穿夾板的表層。應該使用粗闊筆的側鋒勻出淺 淡色的塊面,以展現(xiàn)諸多立面。如若燙烙國畫人物,那么應該采用粗烙筆勾勒主要輪廓線,用尖細的烙筆畫出皺紋箴,當然有些皺紋箴也用到粗筆,以此顯現(xiàn)衣袍的 立體效果。
    烙制人物還得注意手勢和五指。人物之傳神,不僅在于眼睛,還在于其手勢和手指,這一部分的燙烙也應該做到形準而生動。
    關于人物畫的上色。烙畫人物可以上色也可以不上色。一般講來,當畫面線條簡練,在適當上色后能使畫面更富有生機,則以上色為好。


烙畫人物畫有三個基本要求:①形準 烙畫與素描都是單一顏色,因此素描基本功要扎實,造型要嚴謹準確;②神似抓住人物外形特征以外,表達人物內心世界,塑造完美的精神面貌;③質感利用木板材料特性,恰當表現(xiàn)人物皮膚、飾物質感。

(一)木板肖像畫的選材
烙面人物肖像畫首要的是根據(jù)人物的皮膚特征挑選合適的木板色調和紋路。各種人物性別、年齡、職業(yè)、民族、經(jīng)歷、生活地域存在很大差異,膚色、精神面貌有很大的不同。老人皮膚多皺、兒童皮膚光滑細嫩,女性青年皮膚較白,男性青年皮膚較深。室外體力勞動者皮膚粗糙、色深;室內腦力勞動者皮膚較細膩、色淺。這只是相對而言。烙畫表現(xiàn)歸納起來就是深與淺、粗與細的區(qū)別。

表現(xiàn)農民黝黑皮膚選擇質地較粗的菲律賓木三合板,不要加工的過于光滑。用筆要剛勁,多直線,準確表現(xiàn)結實的肌膚和結構。

表現(xiàn)婦女和兒童選擇椴楊木三合板,質地細膩,色調潔白,符合皮膚豐腴和稚嫩的感覺。

(二)人物肖像畫

烙畫之前仔細觀察、分析人物的面貌特征,用低溫電烙筆輕輕地在畫面上勾輪廓,確定五官比例,找準眉弓、眼裂、鼻底、口裂的位置,畫出人物形象的大體特征。色調以能看出線條為準,不必太深。
輪廓完成之后分步驟進行,先烙局部,但不能把眼睛只盯住局部而忘了整體。應該和整體色調相比較來確定局部色調深淺,一邊烙,一邊比較,待各部分完成后再作全面檢查統(tǒng)一調整。
檢查結構是否準確,明暗調子是否統(tǒng)一,空間感和質感是否強烈。最重要的是精神氣質是否表現(xiàn)出來了。記住局部服從整體的基本原則,適當對畫面進行加強或減弱,高度概括提煉。
烙畫調整工作一般都是做“加法”,把色調不足的地方加深?!皽p法”是把過深的地方減弱,一般用細砂紙或玻璃片刮出來,刮多了影響畫面,不宜多用。下筆開始,留有余地,色調不要太深。

烙畫時精力不要完全放在稿子表面,被動地照抄復制,那樣會丟掉激情,缺乏對人物的感受。應該把畫稿看作是作畫的第一步,烙畫是第二步,始終激情飽滿,才能生動感人。

烙眼睛時,先勾烙出上眼皮,這一部分色調深,并且這一筆決定著眼睛的動態(tài)。雙眼皮的上一筆靠眼角部分烙得要重些,中間可以斷開或輕一些,斷處就是受光部,這樣上眼皮就有了立體感。
瞳孔是眼珠最黑部分,較亮的高光常靠在它的旁邊。瞳孔雖黑,但烙的時候不宜用高溫,應以適當?shù)臏囟扔霉P尖小心翼翼地輕烙,留出高光點。眼珠也有反光點,位置與高光點相反。
用電烙筆筆尖的側鋒勾烙眼黑的輪廓,但不能勾實。然后用一定的溫度烙成深灰調子,留出眼黑的反光。眼白是球形的,受光后并不一定全是白色,也有明暗,與瞳孔的光線要統(tǒng)一。在背光部烙深一些,受光部烙出中間色和高光點。眼白的高光與瞳孔的高光連在一起。
下眼皮受光較多,輕輕一烙就可以??坍嬔劬σ褙炞?,因為它的變化很微妙,差一點點效果就大不一樣了。眼珠烙得過深或含糊不清就沒有精神,萬一烙錯用小刀在適當位置刮一下即可,有了高光,即顯精神。
眼眉傳達感情作用重要,用電烙筆筆尖順眉生長方向一筆一筆地烙,不能烙得像用眉筆描眉那樣過細、過重,顯得呆板。根據(jù)年齡、性別等特征差異,烙出濃淡變化。
鼻子體積感強,一般先烙鼻子暗部,再烙出鼻翼和鼻梁的明暗交界線。鼻孔有很多面,不能烙得太黑。烙出鼻孔的反光和結構,不要太花、太亂,實際上它處在一個大面暗部里,烙出大感覺就行了。
嘴的表情由臉部肌肉伸縮擴張產(chǎn)生的,烙畫時要注意明暗變化。上嘴唇暗部色調深,亮部色調淺,輪廓線要有虛實變化,用筆要方,顯出明顯棱角。下嘴唇烙得圓潤有光澤。牙齒縫隙不要烙得過于明顯,只要大感覺對頭就行。
外耳廓由耳輪、耳丘、耳屏、耳垂等組成。烙耳輪時注意烙出透明感,先用稍熱溫度烙出結構和內側投影,然后用較低溫度沿耳輪兩側烘烙一遍。耳輪兩頭與臉部相交處自然過渡,盡量虛些,不可太生硬。
人有喜、怒、哀、樂,烙畫臉部表情變化,著重注意眉頭、眉梢、眼睛(包括上下眼皮、眼角、眼珠的動向)、嘴角、鼻翼這些部分的精心刻畫。
發(fā)式和每個人的性格、年齡、習俗、審美愛好有關,其中尤以青年女子發(fā)式變化最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發(fā)式烙法:

劉海式額前秀發(fā)低垂,稀疏有序,兩側波浪紋顯得文靜自然。用電烙筆側鋒順發(fā)絲一筆一筆烙,亮部運筆快些,暗部慢些,分組勾發(fā)絲。然后用平鋒烙頭發(fā)的暗部,留出亮光。發(fā)際不能烙得太實,處理好皮膚和發(fā)際的過渡。前額和鬢角等處的數(shù)縷發(fā)絲要烙得輕松、活潑。把筆尖翻過來用筆尖側鋒順發(fā)絲輕烙,有斷有續(xù),筆斷意連,烙出發(fā)絲的光感。
波浪式頭發(fā)卷曲自然,波浪紋排列整齊明顯,有深淺、寬窄、平斜等變化。順著卷曲的發(fā)絲用線勾勒,然后再烘烙明暗調子。注意大的明暗關系和結構,要有條理性,不能盲目下筆,否則亂麻一片或漆黑一片,沒有體積感。
直發(fā)式比較普通的一種發(fā)式,樸素、自然、整潔、大方。烘烙這種發(fā)式相對容易些,先用電烙筆烘烙明暗調子,然后用邊鋒順發(fā)絲從上往下一根一根烙,最后再烘烙明暗色調。無論明部暗部都要體現(xiàn)出縷縷發(fā)絲,既要整體感又要蓬松效果。
白種人頭發(fā)的棕色和烙畫的基本色相近,用烙畫表現(xiàn)最好不過,無論木板烙畫還是紙、布烙畫都能夠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
服飾質感取決于面料的特性,如毛料挺括,少褶皺,用高溫電烙筆平面按素描法烘烙出均勻色調。如用線描法則用筆要剛勁,輪廓線粗獷有力,少勾衣紋,表現(xiàn)出基本結構就行,一般用于現(xiàn)代人物肖像畫。
絲綢柔軟,衣紋長,褶皺多呈弧形,顯得輕飄。用較低溫電烙筆按素描法烘烙,色調要清淡柔和,表現(xiàn)出絲綢的光感。傳統(tǒng)題材人物畫多用線勾,略施明暗。
棉布衣服褶皺多,烙畫時直線和曲線結合使用。
衣紋是由人體的結構和運動產(chǎn)生的,肋下、肘部、腰部、褲腳、袖口、下擺等地方的褶皺多,有規(guī)律反復出現(xiàn),偶然出現(xiàn)的衣紋盡量舍棄。有應該出現(xiàn)的衣紋(人體結構)沒有出現(xiàn),必須強調出來。衣紋充分體現(xiàn)衣服質感和人體體態(tài)。
(三)攝影肖像畫烙法
把好的人物攝影肖像復制成烙畫,裝配上精美的畫框陳設在居室,別有情趣。這也是比較受人喜愛的一種烙畫形式。
參考照片烙肖像需要藝術處理,原有的背景雜物可以舍去不烙,突出主題。兒童或青年肖像面部完成后只烙領子和肩部,四周成虛光效果,或像畫速寫一樣略勾幾筆,顯得疏密有致,生動活潑。原照片反差弱的可以加強,使畫面對比鮮明,比照片更有特色。
(四)怎樣烙仕女畫
仕女畫是中國繪畫傳統(tǒng)題材,為廣大群眾所熟悉,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金陵十二釵》、《西廂記》等等。烙畫表現(xiàn)這些人們喜聞樂見的題材有著獨特風格和優(yōu)勢。
仕女畫畫全身的比較多,半身比較少,這就要求對人物服飾有個細致了解。仕女人物服飾多是長袍寬袖,所以烙畫時以長線造型為主,如何掌握好電烙鐵勾線,保證線條流暢成了關鍵。
發(fā)髻代表了古代仕女人物形象特征,發(fā)髻的式樣也非常繁多,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高髻式、垂髻式、平髻式、發(fā)辮式,最多用的是高髻式和垂髻式兩種。梳高髻的人多為貴族婦女和宮中女子,多用于神話題材。
用電烙筆筆尖順發(fā)絲一筆筆勾頭發(fā)和鬢發(fā),不要把發(fā)際烙得太實。前額發(fā)根處要烙得虛,用較低溫度勾完線后用筆頭平面輕輕烘烙一遍。額前的發(fā)絲要交代清楚,不可模糊一片。
用較高溫度的電烙鐵平面烘烙髻環(huán)最暗部,受光部色調淡,烙得輕一些,然后用電烙筆邊鋒或尖側鋒勾烙發(fā)絲,表現(xiàn)出輕柔的感覺,顯示出立體效果。
鬢發(fā)要烙出“片片行云著蟬翼”,透過鬢發(fā)看出皮膚顏色的感覺。用電烙筆筆尖輕輕勾烙鬢絲,線條一定要細,要均勻流暢。溫度低,速度慢,行筆穩(wěn),自然就容易掌握。
頭飾種類也很多,有簪、釵、梳、步搖等,頭飾結構比較復雜,并且有亮光,與頭發(fā)反差大,裝飾效果明顯。熨烙時用電烙筆筆尖小心勾勒,色調較深的頭飾可以略施明暗,或烘烙一層灰調,但要與頭發(fā)區(qū)別開。

仕女畫服裝是畫家們根據(jù)晉、唐、五代、宋、元、明歷代服飾優(yōu)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表達了大眾的審美理想。烙仕女畫掌握幾種常見服裝的表現(xiàn)方法,畫其它服裝也就容易多了。

服裝領邊有對稱式和左大襟兩類,烙領邊用電烙筆邊鋒先烙兩側主線,色調要重,用筆尖勾烙領邊的花紋圖案,色調要淺。然后高溫筆尖補烙底色花紋。
內衣領口一般只用較低溫度的筆尖勾線,略烙明暗或不烙,與頸部的膚色有所區(qū)別以襯出內衣的白色。
上衣有寬袖、窄袖、半袖之分。用電烙筆邊鋒烙主要輪廓線,用尖鋒烙次要的結構線。注意結構的相百銜接。袖口的花邊與領邊的烙法一樣。

大帶又名風帶,色調較深,一般不設圖案。長長的飄帶經(jīng)過藝術加工,舒展灑脫,可以增強女性的美感。表現(xiàn)風帶一般先用電烙筆筆尖勾線,然后用素描法烘染色調。
腰裙的圖案花紋繁雜,都比較工整,不要烙得大小不勻沒有規(guī)律。這部分花紋圖案用低溫電烙筆筆尖細心勾勒,線條保持粗細均勻。其復雜的圖案與素潔的裙腰形成鮮明繁簡對比。
小帶有正面和側面兩條,正面帶是用雙帶打成花結系在腰裙上作為攬裙的帶子。側面帶是系在腰帶上綴有環(huán)佩的小帶,用電烙筆筆尖可勾烙雙線,然后填色成帶子,也可以勾較粗的單線。正面?zhèn)让鎯蓷l小帶的色彩要有所區(qū)別。
玉質環(huán)佩,色調不宜過深。
土裙拖在地上蓋住腳面,為白色或淺色,沒有圖案。用電烙筆尖鋒勾烙,色調要淺,線條流暢。注意腿部的動態(tài)變化。

仕女烙畫以黑、白、灰(木板被烙焦的黑、褐、棕黃色)代替豐富艷麗的色彩,肌體、服飾各部分的色調都要協(xié)調統(tǒng)一,有黑白對比、繁簡對比、虛實對比。

在烙畫藝術中,人物畫最難烙繪,要有一定的烙畫經(jīng)驗和繪畫技巧方能為之。如果沒有把握,可先在板面上打一個淡淡的草稿,再進行繪制。烙繪時先把電烙鐵降 溫,集中精力把人的面部烙好。除了要注意人物形象造型外,還要注意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烙頭發(fā)時,可用電烙鐵扁面,按著中國畫的寫意手法,大膽地烙熨。人 物的衣紋也要著意烙繪,使之能恰當?shù)乇憩F(xiàn)人物的形體和動勢。烙完人物后,再圍繞人物烙些簡單的山水、風景、花草之類,來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更能增加生活 的真實感,并能達到生動感人的目的。

 
技術大學堂-烙制姿勢-基本技法

一、烙制姿勢

以前烙畫藝人是一種吸大煙的姿勢,側臥床上利用煙燈加熱進行烙燙加工,此種方式稱為“臥烙”, 此法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藝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畫藝術的發(fā)展。到四十年代,烙筆有筆架支撐,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它具有靈活多變,簡單 易學等優(yōu)點。為研究和發(fā)展烙畫藝術,開辟了新天地。
二、烙制工具
開始,烙畫藝人以鐵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主要作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 的裝飾。后來,制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改為“電烙”、乃至“激光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改為多功能一體的專用電烙筆,比較先進的電烙 筆可以隨意調溫、配有多功能筆頭,從而使這一古老的創(chuàng)作方式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表現(xiàn)能力。
三、烙制材料
以前僅限于在木板、樹皮、葫蘆等材質上烙繪,畫面上自然產(chǎn)生凸凹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 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現(xiàn)在大膽采用宣紙、絲絹等材質,從而豐富了烙畫這門藝術形式。早期的葫蘆、竹木材質較硬且厚實,所以烙制較易控制。宣 紙和絲絹較薄,但卻不失烙畫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溫度過高,手法過重,紙、絹會變焦;溫度過低又烙不上痕跡。況且還要根 據(jù)畫面內容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作,從而使宣紙烙畫成為南陽烙畫中的精品。
四、烙制技法
烙繪技法也發(fā)展出潤色、燙刻、細描和烘暈、渲染等。烙畫作品一般呈深、淺褐色,古樸典雅,清晰 秀麗,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別具一格。經(jīng)渲染、著色后,可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還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 傳統(tǒng)烙花藝術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據(jù)創(chuàng)作主題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慮,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風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強烈的裝飾效 果。
五、表現(xiàn)形式
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小至直徑不足一厘米的佛珠,大到幾米乃至幾十米的長卷,以至大型廳堂壁畫,如《清明上河圖》、《大觀園圖卷》、《萬里長城》等。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國畫山水、工筆、寫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畫、書法、油畫、抽象畫等不同畫種的風格。
六、烙畫題材
作品內容在力求繼承傳統(tǒng)花色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多為古典小說、神話故事、吉祥圖案、以及山水風景等,圖案清新,美觀大方,永不褪色。

 

基本技法

基本技法:
烙畫的基本技法
構圖:烙畫在其長期的發(fā)展演變中建立了許多符合自身審美要求的構圖法則,在構圖上有“五字法” 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讓、“甲”字是上重下輕、“由”字是上輕下重、“則”字是左實右虛、“須”字是左虛右實。種種法則,使我們在研究、學 習烙畫構圖時有了較為明晰的思考方向。
布勢:烙畫是很講究布勢,即所謂“遠觀其勢,近觀其質”。有的畫雖然技術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卻 雜亂無章,這正是對“勢”的把握不夠所致。如吳昌碩的《錯落珊瑚枝》, 主要的枝干和樹葉構成大勢,單獨下垂的小枝構成小勢。畫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勢的把握也就越復雜,越難以控制,同時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勢的存在形式可分為橫 勢、豎勢、曲勢、斜勢、團勢、放射勢。
主賓:畫面的構成要有主有賓,更不能喧賓奪主,需要營造—個構圖中心,從而達到最充分地表現(xiàn)主體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體居前、主體居中、主體居大等。
取舍:形象素材過多會使畫面繁雜噦唆,畫蛇添足,削弱主題;過少則又不足以說明主題。取舍是相 對的,取多少、舍多少,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據(jù)繪畫風格和畫家的個性追求具體分析,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下面結合具體圖例來說明, 梁楷的《太白行吟圖》。此作構圖中除了主體人物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襯托物象的呼應或說明,強化了李白胸懷天下又傲視權貴的人格品質及飄然欲仙的浪漫主義情 懷。這時加什么似乎都多余,用抽象的虛化處理和“行吟”二字點題,足以將主題思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疏密:密就是凝聚,是畫面物象和線條的集中處;疏則反之。一幅畫的構圖,所畫各種物象及線條的 安排應該有疏有密。從而產(chǎn)生有節(jié)奏、有彈性的藝術效果。“密不透風,疏可跑馬”,清人鄧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畫面中“疏”與“密”的關系。如徐悲鴻的《泰 戈爾》人物衣紋線條疏松,謂之“疏”;而背景則以較密集的枝葉加以襯托處理,謂之“密”。 “疏”得不當,會使畫面凌亂、松弛、沒有精神;“密”得不當,會使畫面板結、沉悶、滯重無光。要么以點為密,以面為疏;要么以面為密,以點為疏。不管是前 者還是后者,關鍵的是要敢于和善于“疏”和“密”。“疏”有賴于“密”的安排,“密”有賴于“疏”的襯托,應該強調兩者的差距,形成疏密的強烈對比,這樣 畫面才會有生氣。
虛實:太虛則畫面會感覺太空,稀軟無力,輕飄而無所歸依,必須以實補之定神;太實則又會造成畫 面凝重阻塞,難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虛來調節(jié)緩沖。應以淡者為虛,濃者為實。疏者為虛,密者為實。動者為虛,靜者為實。輕者為虛,重者為實。次者為虛,主者 為實。白者為虛,黑者為實。潘天壽說:“吾國繪畫,向以黑白二色為主色,有畫處,黑也,無畫處,白也。白即虛也,黑即實也。虛實之關聯(lián),即以空白顯實有 也?!边h者為虛,近者為實。少者為虛,多者為實。
開合:一幅畫的章法常以“開合”作為構圖布局。所謂開合,也叫“分合”。“開”即是開始,“合 ”即是結尾的意思。開與合在畫面上是—對矛盾的統(tǒng)—體,猶如用筆,起筆為開,收筆為合;一幅畫中沒有開、合也不行。如齊白石的《松鼠葡萄》, 自上而下展開的葡萄決定了畫面的起筆和走勢。這個起筆之處即為開;葡萄藤至下方微微上仰,有收的感覺,一只松鼠更像—個結尾的句號,收住畫面的走勢,稱之 為合?!嬛杏胸灤┤值拇箝_合,同時還有若干小開合。小開合要服從大開合的指向,并起到豐富畫面構成的作用。有開勢就要有收勢,只有開合處理得好,畫 面才具有完整性。
空白:空白在這里并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同形體、線條、色彩—樣,構成畫面特殊的有機組成 部分。正所謂“筆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傳統(tǒng)葫蘆烙畫差不多都留有空白。清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如錢杜的《人物山水圖》冊頁中,小船周圍的空白代表水。圖中的“空白”只能被聯(lián)想為“水”,而不可能引起水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形象聯(lián)想。葫蘆烙畫對空白的 認識是十分豐富的?!阌腥缦聨追N存在方式:表示天、地的地方。如唐寅的《秋風紈扇圖》。有云霧和水流的地方,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于繁密的地方。如 原濟的《游華陽山圖》, 松石叢林茂密之處留有若隱若現(xiàn)的空白,使畫面虛實相生、透氣靈動。 主體周圍。如郎世寧的《松鶴圖》,作為畫面主體的白鶴以及上部的松針的周圍留出空白,以突出主體。不畫背景.如《太白行吟圖》。形式美的需要。如董其昌的 《秋興八景圖》,作者有意識地用空白擠出線狀形體,構成豎構圖中的橫向趨勢,層層推開,形成蒼秀雅逸的高遠意境。
對比:畫面上幾乎所有構成因素都和對比有關,都要注意它們的大小、長短、遠近、高低、剛柔、動 靜、明暗、曲直的變化。對比在構圖中的表現(xiàn):疏密對比,如任熊的《花卉圖冊》,大片花葉居于左上角,鎮(zhèn)住畫面,一枝“牽出”小鳥,疏密安排有致。虛實對 比,如樊暉的《溪山遠眺圖》 。 聚散對比,如齊白石的《絲瓜青蛙》,畫面上方的絲瓜、藤、葉聚在一起,下面的青蛙散處開來,使畫面構成豐富而富有變化。大小對比,如郭詡的《牛背橫笛圖》 ,一牛一童,一大一小,形成鮮明的形象對比。高低對比,如齊白石的《三千年之果》 ,兩個大仙桃,一高一低,錯落有致。如果把仙桃平放,畫面就失去節(jié)奏了。 色彩對比,如于非闇的《白玉蘭》 ,泛紫的深藍底色上是乳白色的玉蘭花,再配上兩只橘黃的鶯鳥,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艷麗明快,充滿生機。動靜對比,如李迪的《雞雛待飼圖》 ,兩只雞雛正等待喂食,一只靜候,一只舉身扭頭,稍顯不寧,動靜結合,妙趣橫生。曲直對比,如齊白石的《松鳥》,粗壯的松樹干為直,小松枝彎曲過來,打破 了樹干的挺直,使畫面生動自然。形象對比,如李方膺的《風竹圖》 ,竹葉為點,竹竿為線,石為面,點、線、面相結合,增加了畫面形象的多樣性。
均衡:造型藝術中的均衡,就是要利用不同分量的形體、色彩、結構等造型因素,在畫面上達到力的 平衡,以求得莊重、嚴謹、平和、完美的藝術效果。畫面中求得均衡的方式很多,如:利用物象的屬性。有生命體與無生命體相比,前者重,后者輕。在構圖中,可 以利用這種屬性來取得畫面均衡。如高劍父的《蝙蝠迎風圖》 ,畫面中的景物——樹枝、月影以及畫家的題跋全部集中在右方,左上角僅有一只蝙蝠,但畫面依然取得了平衡效果。利用色彩的比重。畫面的一方色彩濃艷集中 時,在相應的反方向要有所呼應。如齊白石的《荷花蜻蜓圖》 ,右下角印章的一點碎紅與左上角的荷花形成呼應。利用力的走勢。當畫面主要的力的走勢偏向一方時,可以用輔助力的走勢拉回,以求得均衡。利用運動和視覺方 向。如徐悲鴻的《奔馬》 ,馬向左前方奔馳,由于運動方向的慣性,視覺上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間,才能使畫面保持均衡。利用物體的大小、繁簡。如張大千的《花鳥》 ,畫面中大而繁的物象都布置在左邊,右邊“壓秤”的是一只小鳥和幾片艷紅的樹葉,大小有別,繁簡有致,使構圖富有變化。
色彩:色彩的使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色彩的和諧。如任頤的《雀聲藤影圖》 ,設色單純柔和,對比含蓄。色彩的對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動靜、收放之別。一般地說,冷色比較靜和收斂,暖色反之。如吳昌碩的《天竹水仙圖》 ,上方是紅色的天竹花,下方是大塊綠色的水仙,一冷一暖,使畫面色彩華麗、動靜有致。色彩的分布。色彩要有呼應。如吳昌碩的《花卉》,右下角兩朵黃花,色 塊大而濃艷,上方水仙的花芯散點了一些淡淡的黃色點與之遙相呼應,使畫面色彩結構穩(wěn)定。主色與副色的關系。如齊白石的《荷花蜻蜓圖》,以墨色為主色,托出 一點花紅,色彩布局干凈利落。墨色。葫蘆烙畫的色彩由兩大要素組成:一是顏色,二是墨色。古人云:“墨分五色?!比缋罘解叩摹饿郁~圖》 ,全圖以墨色為本,濃淡虛實,趣味橫生,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
背景:背景在處理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選取素材要符合主題思想的需要。背景是主題內容 的補充部分,必須是有助于創(chuàng)造具有典型意義、典型環(huán)境、最能說明和延伸畫面主題思想的內容。素材選取不當,會削弱主題的思想性。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 練、純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與主題有關的素材都搬到畫面中。布局要合理。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畫面主體的后面。在具體使用中,所選景物與主體銜接時也會延 伸至其左右,甚至相互交織滲透,這時—定要注意畫面結構上的主次關系。如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 ,蝌蚪雖小,但在周邊環(huán)境的擠襯中卻顯得十分搶眼。注意背景與主體在繪畫諸因素上的對比關系,如色彩對比、黑白對比、強弱對比、虛實對比、繁簡對比等等。 注意背景在畫面中的非主體的從屬地位,要以襯托主體為目的。如徐悲鴻的《四喜圖》中,背景是在風中搖曳斜拂的柳枝,很好地襯托出喜鵲嬉戲的場景。用色彩襯 托。俗話說:“紅花還得綠葉配?!庇辛司G葉的襯托,才更顯出花兒的美麗、紅艷。但這里的綠葉畢竟是紅花的背景,因為烘托了主體才具有了價值和審美性。背景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象背景,一類是無象背景。所謂有象背景,是指主體以外的畫面空間都由具體的物象組成。作為背景的物象可以是人、動植物,也可以是風 景,它們在畫面中與主體一起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無象背景與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體形象之外的畫面空間沒有具體的形象,或用顏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筆 觸及其他抽象效果作為襯托。上述兩種方法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是可以靈活運用的。在一幅作品中,部分用有象背景、部分用無象背景來襯托主體形象,同樣可以達到非常 好的藝術效果。如潘天壽的《蘭花圖》 ,以山石、苔點襯托蘭花,這是有象背景;而山石、蘭花之外大面積的空白則是無象背景。
裝飾性:葫蘆烙畫與真實再現(xiàn)客觀對象的西方繪畫不同,它是以現(xiàn)實對象為基礎,而又不局限于生活 中的形體和色彩的真實性??鋸垺⒆冃?、定型化、規(guī)律化以及鮮明的節(jié)奏感等是葫蘆烙畫形式表達的基本特點。這些裝飾性特點在構圖中也有所反映:畫面構成的裝 飾性。如任薰的《閨中禮佛圖》 ,均衡、對稱、平面、規(guī)律等裝飾性因素在構圖中運用得十分完美。人物組合的裝飾性。如宋代佚名的《八十七神仙卷》 ,畫中的人物形成一種規(guī)律性的動態(tài)組合,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裝飾美感。線條組織的裝飾性。如《八十七神仙卷》,畫中有規(guī)律的豎向線條,同樣加強了畫面構 成的裝飾性美感。色彩構成的裝飾性。如于非闇的《白玉蘭》,用鮮艷濃重的純原色(或接近原色)以及對比色勻凈平涂,使畫面單純明快,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 細節(jié)描寫的裝飾性。如宋佚名的《桃花山鳥圖》中,花瓣的輪廓、葉子的筋脈及鳥羽結構的有規(guī)律的勾勒描繪,充分體現(xiàn)出精微的裝飾意味。圖案花紋的裝飾性。如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對畫中婦女衣著上花紋的表現(xiàn)并不考慮轉折、重疊所形成的透視變化,而是以平面構成的裝飾手段來處理,別有一番韻味。構圖中的裝飾感,還在于巧妙地分布畫 面大小各塊的位置以及使畫面節(jié)奏感更加明快的各種裝飾元素。
題款及鈐印:題款及印章的使用方式是靈活多變的,一般要了解的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款 式??羁煞稚峡钆c下款。上款多寫畫的歸屬者,下款多為作者姓名和作畫時間、地點等,兩者合稱雙款。只題下款的也叫單款。題長篇大論的款識的叫長款。題兩處 或兩處以上款識的叫多處款。如果畫面構圖已經(jīng)很飽滿,也可只題姓名或—枚印章,這種款叫窮款。這里提到的“款識”的“識”,指題目的說明部分,內容有考 證、評論、贊詠、抒情、記事之類,體裁則散文、詩詞等都可以。長短。題款的長短可根據(jù)畫面需要來定:追求畫面空靈的可只題窮款,如朱耷的《荷花小鳥圖》; 追求構圖飽滿的可題長款或題多處款。位置。題款要根據(jù)畫面的空白而定,重要的是形式美的需要,可根據(jù)如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題款與“開合”的呼應關系:一般以畫中物象為開,題款印章為合。如朱耷的《游魚圖》。題款與疏密虛實的關系:畫中過疏的地方,可令其密,如李方膺的《竹石 圖》,畫的右下方虛空,可用題跋和印章充實,或密中求密,疏中求疏,均可以題款和印章加以調劑。 題款與重心的關系: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無論怎么追求奇險,最終還是要歸于穩(wěn)妥平正,如朱耷的《菊花》,一枝菊花向左而傾,如果沒有題跋、印章在右側壓住 陣腳,畫面就會失去平衡。 題款與色彩的關系:如任預的《荷花圖》 ,用淡墨畫荷花,雖清雅秀麗,總感到畫面上缺點什么,兩方朱印就起到了提神點色的作用。方向。題款的文字排列方向一般按自上而下、從右到左的規(guī)律。豎向構 圖多用豎式題款,橫向構圖則多用橫式題款。字體。字體要根據(jù)繪畫風格來定,宜用楷書、隸書、篆書。字體的風格要與畫風協(xié)調,大小要與畫幅大小相適應。印 章。印章分名章和閑章兩類。名章多用于款識之后,閑章可根據(jù)畫面構圖需要隨機使用。有時在畫面上題長款,在開頭一兩字的旁邊可用印章與款末名章相呼應,稱 為引首章。引首章多為長方形。在畫面左、右下角可蓋壓角章。此外,印章還有朱文和白文之分。朱文較輕,白文較重,使用時也要結合畫面的風格意境和色彩搭配 等需要來合理安排。如朱耷的《鴨圖》 ,左上方空白處鈐兩方白文印,右下角鈐壓角章??傊?,題款、印章進入畫面之后,使葫蘆烙畫的經(jīng)營位置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形式結構更富于變化、更趨于完整且 更具有民族特色。
選料:葫蘆烙畫是以各種葫蘆進行創(chuàng)作的。一般以沒有陰皮的淺色葫蘆為佳。因其色澤潔白,葫蘆細 膩、紋理不太明顯。適合烙多種題材。而現(xiàn)實中一般會把有瑕疵的葫蘆作為烙畫葫蘆的首選,通過烙畫遮蓋葫蘆上的瑕疵。葫蘆烙畫的效果不一樣,可根據(jù)個人愛 好、習慣以及題材的需要來選擇烙山水、花鳥畫所需的葫蘆質量一般要求不嚴格,各種葫蘆均可采用。烙人物肖像畫或某些特定題材的作品時就要精心挑選合適的葫 蘆。如表現(xiàn)膚色比較粗黑的人物肖像,可選擇質地略粗、色調沉著的葫蘆;表現(xiàn)青年婦女或兒童肖像可選用質地細膩、色澤潔白的葫蘆。烙素描效果的畫,所選用的 葫蘆質量要高,以面無疤痕、色澤一致的葫蘆為上乘。
拓稿:對于沒有一定功底的葫蘆烙畫愛好者來說,拓稿是他們進行葫蘆烙畫底稿最好的辦法,可把選 好的圖案打印在紙上,用膠水把復寫紙粘在圖案后面,用膠帶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畫的葫蘆上,用筆把圖案描一遍,選好的圖案就會很輕松的復制到葫蘆上了。 把稿子拓到葫蘆上,最好用陳舊的復寫紙。新的復寫紙不但污染葫蘆,而且留下沉色的印痕,葫蘆烙畫時是比較難擦掉的,會影響畫面效果。新的復寫紙可用軟紙將 其表層的顏色輕輕擦去,然后放在陽光下經(jīng)過曝曬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速寫鉛筆在白報紙上均勻地涂上鉛粉,用它來代替復寫紙比較理想。用炭鉛筆和棕色炭精 棒涂比較快,涂好以后用軟紙和軟布輕輕擦一遍,炭粉既牢固又均勻。也可以在稿子背后直接涂上炭筆粉,但不要涂得過深,以免弄贓葫蘆。用這種復寫紙印出的痕 跡,在烙完畫以后很容易用橡皮擦去。把畫稿與葫蘆對好,用膠帶粘好防止移動。用硬鉛筆沿著畫稿的輪廓和結構拓印。不需要很細致的描繪,只表示出線的精確位 置,注意不要有漏拓的地方。
臨?。菏菍W習傳統(tǒng)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于古今較好的作品,通過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 其用筆設色及構圖的各種技法,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面貌。臨摹可以避免走彎路。將臨摹時吸收的技法,運用到寫生創(chuàng)作中,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 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表現(xiàn)方法。

基本功練習技巧-基本技法

烙畫基本功

由于烙畫受渲染條件的限制。過多的層次容易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不能使人賞心悅目。所以,烙畫筆調一定要言簡意深,含蓄性強。在畫面設計上,要搭配合 理,有意安排一些空白和透氣的地方,要知白當黑,做到意到筆不到,這樣便可產(chǎn)生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感覺。對于初學烙畫者,為了更有把握起見,可先在烙畫板上 打上淡淡的草稿,然后冉進行烙畫,免得出現(xiàn)差錯。
  一幅木板烙畫,往往在打草稿或臨摹上都要花費不少的精力和時間,如果是想以術板烙畫,拓展業(yè)務,批量生產(chǎn),最好采用網(wǎng)印技術,選擇60線半色調菲林制作網(wǎng)版,直接印制在術板上,又快又好,提高效率和質量,能收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勾勒 烙畫的勾勒與國畫的勻線大致相同。勾勒要以電烙鐵的尖端為主,間用側面。烙畫時要遵循物體的結構,采用中國畫中的骨法用筆,時快時慢,時轉時折,這樣烙出 來的線條就會剛勁挺拔,渾厚有力,濃淡相宜,妙趣橫生。勾勒很關鍵,它是遵照立意中的構圖要求,一筆筆的烙到板面上。除了要注意見筆見墨外,更重要的是莫 失整體。作畫從來都是從整體著眼,從局部人手,一筆一筆地畫,不可能一筆就繪出整幅畫面來。為此,烙畫時要求繪畫人時時想到立意中的布局,處處考慮所烙之 處在整幅畫面中的主賓地位,然后細心地予以縱筆,避免顧此失彼,謹毛失貌。

●皴擦 烙完了輪廓線之后,便可根據(jù)陰陽層次做些皴擦,力爭達到國畫中的皴擦效果。在皴擦時,注意用電烙鐵大扁面,根據(jù)物體的結構,一角實,一角虛,做些斧劈、枝 麻、結索、荷葉等皴法,切忌皴擦之筆太實,更不得超過烙出來的輪廓線,否則不但不能表現(xiàn)出物體的層次、質感,反而會破壞已烙好的輪廓線,有失整體。

●點染 中國畫的點苔很講究,它不但表現(xiàn)蘚苔、小草、遠山樹,而且能把山石結構、層次分得一清二楚,使得丘壑更加清新、明快,山石顯得生動、厚重。為了使所烙之物 更加鮮明,經(jīng)過一番勾勒、皴擦后,往往還要做些點苔,增加山石景物之立體感。烙畫做點苔時,一點要注意點得有力,形成力透紙背和泥里拔錠之勢。點子要有疏 有密,恰到好處,如果點不好,或點的小是地方,非但小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會有失畫面的整體。

●渲染是 中國畫最后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通過渲染,最后把畫面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畫圖。烙畫不能用墨渲染,但可以烘染。烘染的辦法是用電烙鐵的扁面,隨著山勢的結 構和走向,以一角實、一角略虛進行烘烙,即在明暗交界的地方著實,靠近皴擦部位漸虛。注意要以能看見皴擦筆跡為宜,不得烘染過火,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通過立意確定構圖,根據(jù)構圖進行勾勒,固定了整幅面的近、中、遠三景的氣勢,再做些皴擦,增進畫面物象的質感,之后,通過點染統(tǒng)一畫而,添神岍采,最 后,再題款點題,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烙畫,到此即可完成烙畫的全過程。如果愿涂上點顏色,可用花青、赭石、滕黃、朱砂、胭脂等染料隨類付以淡彩.更能增進畫 面的完美。但涂色不宜太重,不得以色礙墨。色凋也不要紅俗過艷,一定要保持烙畫的清秀、美觀、樸素的本色。


技術大學堂-怎樣烙山水畫-山水技法

烙畫山水,可以先用鉛筆打底稿,也可以直接燙烙。如若直接燙烙山水畫,那么應該首先用烙筆淡畫山水畫的框架,然后用粗闊的烙筆燙烙山體的輪廓,燙烙山體背 光面的最暗處,樹桿的邊線和農密的樹林,再以略粗的烙筆燙烙樹葉、樹木的枝桿、樹皮的斑紋和山石的細紋,最后用粗闊烙筆的側鋒皺烙山石的背光面的略暗處, 顯現(xiàn)山石的立面;逐步襯陰樹木的背光面,顯現(xiàn)樹桿的立體效果。在烙畫山水基本成形后,還應該對畫面進行仔細審視并過細地補筆,例如用粗闊的烙筆燙烙樹蔭和 云層,交替使用粗細不同的烙筆燙烙水波或水紋,用粗烙筆或粗闊烙筆燙烙樹葉,并顯現(xiàn)其不同層次。如若山水畫中還有人物、房舍和車船等,則應該取用尖細的烙 筆在放大鏡下精細地燙烙,切不可馬虎,否則會降低烙畫藝術作品的品位。烙畫山水可以用單一的深淺不同的焦色來完成,讓古樸典雅的畫面躍然媒材且具有淺雕的 韻味。但是有些山水畫如果能渲染以相應的色彩,那么可以使畫意更為明確,例如四季山水畫的條屏,畫面上應該呈現(xiàn)春天的田野嫩綠,不遠處尚有桃紅成片;夏日 碧翠的綠林郁郁蔥蔥;秋月的山野紅葉熠熠,層林盡染;冬季的滿山白雪和蒼松翠柏。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有適當?shù)纳蕘肀磉_否則難以顯現(xiàn)生機活力。當然在上色時 還應該注意:冷色調的顏色以淡雅為好,暖色調的顏色要真實自然。
    烙制大幅山水畫,要由兩塊以上三夾板組成,這時要特別注意三夾板拼接處畫面的自然連接,要盡可能做到天衣無縫。關鍵是把握好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在拼接前就要 認真核對和燙烙好每塊三夾板接縫處的畫面,這時燙烙的顏色應該是淺焦色的。第二,在拼接后應該仔細燙烙接縫處的畫面,使其整合完善。

學烙山水畫也像學畫傳統(tǒng)山水畫一樣,從一草、一木、一石學起,有了比較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將中國畫的一些技法引進烙畫,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烙畫山水畫。
(一)樹木畫山水有句老話“石分三面,樹分四枝”,講的是三維空間才有立體感這個道理。畫樹木首先要了解其基本結構和生長規(guī)律,經(jīng)常到大自然中去寫生,注意觀察各種樹木的生態(tài)特征,是獲取第一手有價值素材的好方法。
畫枯樹最有助于認識樹木結構,因為它的特征比較明顯。用高溫烙鐵烙樹干的輪廓,皴老樹皮用筆多變,勾、點、挫同時并舉,表現(xiàn)出它的明暗結構關系。烙樹枝則動作少變化,用筆穩(wěn)重,少轉折多彎曲,可以用推筆也可以用拉筆勾烙。新枝條用電烙筆筆尖一筆一筆勾烙,線條要流暢。


樹葉的畫法有多種,根據(jù)作品風格、樹木的種類、樹木遠近和氣候變化運用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按照中國畫方法烙樹葉有點葉法和勾葉法。
點葉法:將烙筆頭橫用,以平鋒或邊鋒直落板面,可以烙出各種平頭點;豎用筆,也就是烙筆頭與畫面呈垂直狀直落板面,可以烙出垂直葉點、垂藤點、個字點和介字點等;用筆根或筆尖則烙出柏葉點、胡椒點、梅花點、大混點和小混點。
勾葉法:用電烙筆筆尖勾出圓形、三角形、菊花形和介字形,組成近處的闊葉樹,如梧桐樹、椿樹葉和竹葉等,有的樹葉可以在勾烙完成后再烘烙一遍,表現(xiàn)層次。


柳樹在四季的變化明顯,其它畫種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現(xiàn),而烙畫則以枝條上的葉子大小、多少來區(qū)別。一條枝上數(shù)點自有春意;若點上密集的“人”字點或“個”字點則夏柳繁茂;秋柳枝葉蕭疏,柳枝隨風搖曳。


古松枝葉稀疏,枝干虬曲,形態(tài)奇特,披著鱗甲似的老樹皮頗顯歷史滄桑,熨烙松樹就要烙出它的氣勢特征。用大功率烙畫筆電烙鐵烙樹干的大輪廓,不能烙得太實,用長短、大小不規(guī)則的方筆、圓筆勾樹皮,邊勾邊皴。有方有圓才不感覺程式化,萬萬不可一個一個勾畫圓圈。


松樹枝干不必畫完整,有斷有續(xù),短的地方留待烙松葉。烙完松葉間隙里可以再添些小枝,(刮法)烙出巖石陰面,注意掌握好筆的起落速度和腕部力量,下筆要輕,起筆前要頓一下。也可以重下筆,輕提筆,烙出濃淡不同的烙痕,如刀劈斧鑿一樣。皴好以后再去用烙筆的平鋒勾勒輪廓。運筆穩(wěn)健靈活,巖石層次分明,堅挺有力。


用筆機動靈活可以表現(xiàn)豐富的皴法,邊鋒順筆橫掃形成線與面的結合而產(chǎn)生折帶皴。斧劈皴和折帶皴適合表現(xiàn)北方山水,如太行山、燕山等巖石層層疊疊的山體,特別是水成巖山岳崩潰的斷面。
披麻皴烙石法:多用烙鐵的平鋒、邊鋒拖筆而行。有時用烙鐵的尖端,有時還用烙鐵頭的根部。一般用筆流暢,不作大的轉折。


烙巖石用筆無拘無束,勾好輪廓以后再烙巖石的背陰處或凹處,邊勾邊皴,最后增加空間感。松樹葉猶如針狀,由里向外烙,也可以由外向里烙,組成一個個單元連成一片,有疏有密,錯落有致。勾完松樹枝再用扁平烙鐵烘烙一遍,顯得更茂盛。


熨烙松樹不必頻繁調節(jié)電烙筆溫度,完全靠運筆的速度來掌握色調輕重。烙筆的溫度越高,烙出的色調才厚重,用筆蒼勁松樹才挺拔有力。
松樹的種類很多,有油松、馬尾松、美人松、塔松、白皮松(也稱虎皮松)、落葉松等。
(二)巖石石頭是山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山以石入手。各種巖石奇形怪狀,烙巖石更要準確掌握使用烙筆,靈活運用平鋒、邊鋒、刮、點、轉、折等筆法以求變化豐富,盡力表現(xiàn)出巖石不同質感。
用烙筆的平鋒勾勒巖石輪廓和結構,線條疏密得體,若加數(shù)個點或用皴擦則質感更強。巖石輪廓銜接最關鍵,不當會失去結構關系,也就失去了體積感。
斧劈皴烙石法:先用烙鐵的邊鋒橫掃,用扁平烙筆整體烘烙一遍,相當于中國畫用毛筆罩上一層顏色或淡墨,增加巖石厚重感。如果需要可以烙上一些苔點,有土、有石、有草渾然一體。切忌亂涂一氣,必須胸有成竹,筆到之處,形態(tài)自出,效果強烈。
(三)遠山 山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色,除此之外,一天之中早晨、中午、晚上以及陰、雨、晴、霧各種氣候變化都會對山的色調、面貌有直接影響,尤其對中景和遠山影響更大。同一山脈遠景中景在各種條件下的清晰度和層次不一樣,側光下遠山可以看清山脈,有立體感;逆光下遠山一片青灰,但輪廓清晰;陰雨下遠山則灰蒙蒙一片。
不同的山采用不同的熨烙法,烙筆勾烙遠處山峰和簡單輪廓,略加明暗,表現(xiàn)云煙彌漫的遠山,用扁平大烙鐵以適當?shù)臏囟群胬映奢p重不同的色塊,虛無縹緲,如同中國畫的潑墨法。烘烙時注意山峰的輪廓和山與云霧的銜接處。
天氣晴朗而又是逆光下的遠山,一般都呈青灰色,看不清山脈,但輪廓清楚,色調均勻。
表現(xiàn)這樣的遠山,可以先用扁平烙鐵烙一遍,色調不要烙足,留待用電烙筆修整。大色塊鋪好后,像畫素描那樣一筆一筆地烙,一遍不夠再烙一遍,要有足夠耐心,萬勿急躁,直到滿意為止。
表現(xiàn)極遠的遠山要降低烙筆溫度,運筆速度慢,用力壓烙鐵,反復烙,務必使烙出的色調柔和。
(四)流泉瀑布畫山水,流泉、瀑布、溪水不可或缺,水的兩側多用山石襯托,用的是對比法。
傳統(tǒng)山水用線勾出水的動勢和結構,用電烙筆勾線時握筆要穩(wěn),行筆流暢,無滯澀。
現(xiàn)代山水畫畫水多用留白法,先用電烙筆烙出兩側巖石,中間留出的空白自然是水。為了表現(xiàn)水的質感,適當降低溫度側筆烙出水的疊層和厚度,水面較寬處中間再烙一兩筆,表示露出的巖石或是水的缺口,然后加以整理。旁邊的細流,在烙過的巖石暗部用小刀斷斷續(xù)續(xù)輕輕刮幾下即可。
(五)江河湖海畫江、河、湖、海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線勾勒出波浪、波紋的動勢,或者無中生有,或者計白當黑。烙畫雖然可以仿效傳統(tǒng)方法,但是能夠選擇紋理適當?shù)娜习宕孀詈?,這樣更能顯得流暢自然。
假如木板的紋路不太理想,可以把電烙筆溫度調節(jié)適當,順自然紋理烙一遍即可。調整木板紋路可以強調整個木板紋路,也可以強調有用的幾條,總之要根據(jù)畫面需要,從實際效果出發(fā),不能盲目。
利用木板的紋路有它的局限性,木板紋路適合表現(xiàn)平靜水面的微波,而表現(xiàn)江、河、湖、海的層層波浪或者比較抽象的激流就不夠順手,都在似與不似之間,只能借用傳統(tǒng)的勾染法或素描法烘烙。所以,利用木板紋路一定要合理,揚長避短,才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
(六)云煙、風雨云煙在山水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扁平烙鐵以適當溫度先烙出周圍的景物,如山峰、山坡、山腳等才能烘托出山澗的白云。厚云處留空白,漸漸烙薄云處,有虛有實,虛實相生,云則自然。運動姿態(tài)要表現(xiàn)出動勢,動則有情,不動則如棉花。
可以用素描的方法表現(xiàn)藍天白云與五岳云海,先用電烙筆烙藍天,留出白云的位置,后烙明暗調子,表現(xiàn)白云的層次和體積。


木板的自然紋路經(jīng)過烙鐵的烘烙處理而成云霧,有一種特殊的裝飾美感。利用木板的自然紋路與天然色彩表現(xiàn)天空彩云,只是在選材構思方面多下了一些功夫,貴在天成。
風雨畫,先烙雨中景物,如迷蒙的山、搖曳的樹、傾斜的房屋和江上小舟,全部烙完后用戒尺在三合板上比好,拿小刀的鋒尖狠狠地刮幾下,刮得多就露出木板的本色,形成白色斜線。
刮得合適就形成深深的痕跡,在一定的光線照射下呈暗色直線。刮時要腕部用力,線條要直,虛實、疏密得當,時斷時續(xù)有急風暴雨之勢。
(七)車船、建筑、點景人物 山水畫中少不了車船、建筑、人物點綴景物,以增添畫面生機。這些內容烙畫要簡練、概括,寥寥幾筆即可。
烙山水畫要注意氣勢,“山川氣象,以渾為宗”,尤其大的山川、江河湖海更是如此。車船、建筑、人物雖小卻起到了把山川融合得渾然一體的重要作用,可謂畫龍點睛之妙。烙時切忌平、散、亂,整體著眼,分步烘烙,統(tǒng)一調整。

山水畫基本畫法——畫山石法

   (一)畫石。在談到各種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淺談畫石,石是山的局部;畫石是畫山的第一部,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現(xiàn)出山的凹禿凸陰陽,畫出石塊的立體感。畫石的步驟,大致可分成鉤、皴(擦)、染、點,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鉤”是用中峰或側峰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鉤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皴”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也可酌情用偏鋒(筆腹)乾筆“擦”以加強其凹凸或質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筆濕畫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宣染,直到感覺充份為止?!包c”是用濃墨或焦?jié)饧犹c,若墨色的濃度夠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鉤、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并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教淡的墨鉤或皴,後以濃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畫。 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攝影,美術高考,篆刻.
    (二)雨點皴。雨點皴又稱為雨打墻頭皴,北宋范寬以此表現(xiàn)北方黃土高原的景致。畫時以逆筆中峰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 
    (三)小斧劈皴。李唐的《萬壑松風》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如雨點皴一般,適宜表現(xiàn)山石剛硬的特色。用筆方向變?yōu)閭蠕h,落筆時頭重尾輕。 
    (四)大斧劈皴。從小斧劈皴演變成,整個南宋(尤其馬遠)及明代浙派盛行畫大斧劈皴。畫時將筆側臥如斧之砍劈,形狀是平頭尖尾,下筆重而收筆快,最適合表現(xiàn)火成巖的結構.
    (五)披麻皴。表現(xiàn)江南土質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宋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細分為長批麻皴、短披麻皴、散披麻皴。畫披麻皴以使用中鋒為主,線條較柔,以接近平行的線條組合。 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攝影,美術高考,篆刻.
    (六)牛毛皴。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創(chuàng),以繁密的短筆層疊,適宜表現(xiàn)夏季山頭的蒼潤茂密。牛毛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鋒為主,渴筆淡墨,層層皴擦。

    (七)折帶皴。折帶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創(chuàng),適宜畫平坡山石。畫折帶皴需“平寫側偃”的結組方式,先以順風橫向畫出,街著轉向側鋒,直落而下。
    (八)荷葉皴。荷葉皴取荷葉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現(xiàn)江南土質山脈,經(jīng)雨水長期沖刷後,形成的景觀特色。畫荷葉皴亦以柔美的中鋒為主,具有披麻皴與解索皴的特色.

    (九)云頭皴。云頭皴最早見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圖》,依云濤的造形創(chuàng)出,適宜畫煙嵐重深的景致。畫云頭皴須注意以彎曲的線條組織成,用筆圓轉富有變化.

    (十)骷髏皴。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畫中偶見空竅玲瓏如骷髏的山石。畫骷髏時應畫出惡形丑怪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漏、縐、透、瘦”,窟髏皴適合表現(xiàn)石灰?guī)r地形或海濱的奇石太湖石等.

    (十一)米點皴。米芾、米友仁父子變董源的“點子皴”而成米點皴,描寫江南云山煙雨,加上水份的渲染顯得格外秀潤。畫米點宜臥筆而點,注重濃淡交織表現(xiàn),米點亦有覆蓋於披麻皴上者.
    (十二)其余皴法。中國畫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種皴法以外尚有馬牙皴、點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帶水皴、亂麻皴、亂柴皴、解索皴、卷云皴…等多種。茲選擇多幅古畫的局部,與上述的皴法名稱作一對照.

    (十三)點苔。畫山石在皴染之後,經(jīng)常要經(jīng)過點苔的程序,否則覺得過於光滑乾凈,苔點象徵山石上的小樹或雜草等,後來逐漸趨向寫意寫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畫多不點苔,南宋畫家表現(xiàn)江南潮濕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漸使用苔點,在元明兩代點苔最為興盛,如趙孟俯的“立苔”,王蒙的“渴苔”,倪瓚的“橫苔”,沈周的“攢苔”及石濤的點苔都有獨到之處,此外尚有泥金苔點,色苔點的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烙畫技法
書法欣賞的三個境界
書法創(chuàng)作如何安排章法?看技術分析>>
書法章法里的“視覺中心”
陳海良| 淺談大字創(chuàng)作的思維與路徑(三)——字形放大中的變法
臨帖越來越糟糕,問題出在讀帖。如何讀帖?學會這四點就夠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