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zhàn)示意圖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劉表的能力和性格一直為后人所詬病,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他猶猶豫豫,既不幫助袁紹,也不伙同曹操,更沒有坐山觀虎斗的雄心,只是保持著中立的態(tài)度。等到官渡之戰(zhàn)結束,曹操平定了北方之后,揮師南下,第一個目標就是劉表所在的荊州,而劉表亡故以后,他的兒子拱手將荊州讓出。因此,當人們討論起劉表勢力的衰落時,都會把官渡之戰(zhàn)作為一個轉折點。
公元200年,北方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有人就認為,劉表的倒向,將會影響這場戰(zhàn)爭的走向。這話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分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劉表的個人能力。很多人按照結果論來看待劉表這個人,覺得他錯失機會,沒有大志,不是一個豪杰,更沒有個人能力可言,但事實并非如此,劉表早年名列“八俊”之一,在社會上很有名望,并被士大夫所尊重,后來被朝廷委派到荊州擔任刺史。
《后漢書》
當時荊州地區(qū)比較混亂,劉表到任以后,敢一個人前往混亂地區(qū),接連斬殺五十多位當?shù)氐奈溲b首領,并且收編了他們的力量,可見劉表的確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再后來,《后漢書·劉表傳》記載,荊州在他的治理之下,“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從這些事情來看,說劉表沒有能力那絕對是胡說。
第二,我們再來看當時整個荊州的實力如何。史書上寫,官渡之戰(zhàn)時,劉表“地方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更重要的是,劉表統(tǒng)治地區(qū)的北部,距離曹操的政治、軍事中心許昌特別近。所以劉表所代表的荊州勢力是絕對有這個實力去影響官渡之戰(zhàn)的戰(zhàn)局的,關于這一點,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看清楚了,于是他們分別拉攏劉表,希望能夠讓自己勝算更大一些。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劉表居然保持了中立的態(tài)度。
當時有很多人勸劉表,說你一定要選擇一邊站隊,因為你現(xiàn)在可以說是這場戰(zhàn)爭的關鍵性因素,你選擇了哪邊,哪邊就很有可能獲勝,荊州勢力日后也有更加光明的發(fā)展前途,反之,如果你現(xiàn)在保持中立,其實是把兩邊都得罪了,袁紹會怪罪你在最緊張的時候沒有幫助他,曹操背后的漢獻帝也會呵責你沒有在關鍵時刻加入到保護帝王的戰(zhàn)爭中來。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以劉表多年的政治經(jīng)驗也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那么劉表為什么還不行動呢?如果我們站在劉表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首先,我們看劉表和袁紹是什么關系。董卓進入洛陽以后,廢掉少帝劉辯,擁立劉協(xié)上位,也就是后來的漢獻帝,這在當時世人眼里是非常過分的行為,因為年少的劉辯并沒有犯下什么過錯,董卓僅僅因為希望自己能夠控制朝廷,就做了廢立皇帝這樣違背禮法的事情。所以當時以袁紹為首的一批人成立了反董卓聯(lián)盟,試圖擊敗這個天下共同的敵人,而劉表,就在這個聯(lián)盟當中。
所以劉表的政治態(tài)度和袁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承認由董卓這個奸臣扶植起來的漢獻帝。除此之外,劉表之所以能夠走上政治道路,和一個人脫不了干系,這個人就是何進?!逗鬂h書》當中記載,劉表早年“辟大將軍何進掾”,他受過何進的提拔,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劉表早期政治生涯當中的重要一步,也為他后來到荊州擔任刺史做好了鋪墊,而何進與袁紹,則是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的合作伙伴。
所以就當時的政治形勢而言,劉表是袁紹的同事,是已故的何進的下屬,而且在漢獻帝即位之前,他已經(jīng)被朝廷委派到荊州做刺史,也就是說漢獻帝對他沒有恩情,那么按照常理來說,劉表就應該支持袁紹,在擊敗曹操以后,將漢獻帝趕下臺,協(xié)助袁紹另立皇帝。
但是,劉表是“八俊”出身,心理上是一個傳統(tǒng)的士大夫,而非逐利的軍閥,他沒有公開和皇帝叫板的膽量。官渡之戰(zhàn),表面上是曹操和袁紹的對峙,但曹操的背后,是一個以漢獻帝為首的朝廷,劉表到最后也沒有公開挑戰(zhàn)朝廷的想法,所以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他只是表面上答應支持袁紹,卻沒有出兵。
假如我們把自己代入到劉表的位置上,就會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一面是自己多年的盟友,還是自己老領導的合作伙伴,另一面是皇帝,是自己自幼接受的教育當中,至高無上的天下共主,自己進入到官僚體系當中,就應該為皇帝服務,現(xiàn)在這兩方發(fā)生沖突,無論幫助誰都意味著背叛另一方,與其這樣,莫不如中立。我想,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做出和劉表一樣的抉擇。
但是,就是這樣的態(tài)度,加速了荊州勢力的滅亡。荊州勢力之所以會衰落,問題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內部。官渡之戰(zhàn)以后,荊州勢力當中的很多人意識到了,劉表心不在漢室,也不站在漢獻帝這一邊。因為即便官渡之戰(zhàn)中,劉表沒有出兵,保持中立,但這種中立是虛偽的,因為官渡之戰(zhàn)意味著皇帝有難,如果劉表以漢朝臣子自居,那么就一定要出兵,他不出兵協(xié)助曹操,就意味著他不承認漢獻帝這個皇帝。這是一個潛在的炸彈。
在漢獻帝回到許昌以后,很多人都認為漢朝正在朝著國家重新統(tǒng)一的道路上前行,劉表手下的很多傳統(tǒng)士大夫也都認為應該傾向漢獻帝,因為畢竟皇帝代表著國家正統(tǒng),而官渡之戰(zhàn)以后,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劉表居然有反叛皇帝的心理,荊州內部自然也出現(xiàn)了“傾向皇帝”與“忠于劉表”的兩種派別。
這樣的分裂,最終致使了荊州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在曹操的揮師南下中,快速消亡?;仡^看看劉表的一生,我們不能說他是一個沒有能力、目光短淺的人,相反的,他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但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當中,他沒有做出更徹底的選擇,最終進退維谷,走向失敗。假如我們是劉表,不見得有多少人會比他做得更好,只能說,東漢末期的政治環(huán)境太過復雜,容不得人犯下太多錯誤,哪怕是劉表這樣,曾經(jīng)“地方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的豪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