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酢漿草
別名 酸漿草、酸酸草、斑鳩酸、三葉酸、老鴨草
來源 為酢漿草科酢漿草屬植物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L.,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2厘米,全草酸味,故名“酸漿草”。莖細而柔軟,下部平臥地面呈匍匐狀,分枝多,呈叢狀,上部稍直立,綠色,微帶紫色,在節(jié)上生不定根,全體被毛。掌狀復(fù)葉互生,葉柄纖細而曲折,被毛,小葉三枚,無柄,倒心臟形,長0.5-1.3厘米,寬0.6-1.5厘米,先端凹入,基部楔形,全緣,背面沿葉脈及小葉片邊緣有短毛。春季開黃色小花,腋生傘形花序,具花2-6朵,花序梗纖細,帶紫色,有毛,萼片與花瓣均為5片,雄蕊10,花絲下部聯(lián)合,子房上位,5室,蒴果近圓柱形,有5縱棱,具毛,熟時自行開裂,彈出種子。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邊、田原、住宅及溝邊較濕潤處。廣布于全國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以秋季有花、果時最好。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酸、涼,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活血行氣。
主治用法 感冒發(fā)熱,腸炎,肝炎,尿路感染、結(jié)石,神經(jīng)衰弱,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腳癬,濕疹,燒燙傷。用量15-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失眠:酢漿草10斤,松針2斤,大棗1斤,前二味加水8升煎一小時,濾去渣。另將大棗搗碎加水2升煎一小時,濾去渣。混合二液,加適量糖,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2.肺炎、扁桃體炎:酢漿草研粉壓片,每片0.3克,每服5片,每日3-4次。
3.急性肝炎:酢漿草、夏枯草、車前草、茵陳各15克,加水1升,煎成750毫升,再加白糖60克,3次分服,小兒酌減。
4.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酢漿草、半邊蓮、水蜈蚣各30克,海金砂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劑。
5.乳癰:酢漿草30克,田邊菊30克,水煎服,藥渣搗爛敷患處。
6.丹毒:酢漿草60克,野薄荷30克,青蒿30克,搗汁,加麻油少許調(diào)搽患處。
7.扭傷瘀腫:酢漿草120-240克,馬鞭草120克,共搗爛,加酒炒熱揉傷處。
龍眼別名 桂圓、圓眼
來源 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Euphoria longana (Lour.) Steud.,以根、葉、假種皮(龍眼肉)、龍眼核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10米。樹皮棕褐色,粗糙,片裂或縱裂。莖上部多分枝,小枝被有黃棕色短柔毛。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連柄長15-30厘米,小葉2-6對,近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20厘米,寬2.5-5厘米,全緣或波狀,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春夏開黃白色小花,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有銹色星狀柔毛,花雜性,萼5裂,花瓣5,花盤被毛,雄蕊8個,子房心形,2-3裂。核果球形,不開裂,外皮黃褐色,粗糙,鮮假種皮白色透明,肉質(zhì),多汁,甘甜。種子球形,黑褐色,光亮。
生境與分布 栽培于堤岸、園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采果,根、葉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龍眼肉水浸劑(1:2),在試管內(nèi)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根:微苦、平。利濕,通絡(luò)。葉:微苦、平。清熱解毒,解表利濕。假種皮:甘、平。補心脾,養(yǎng)血安神。種子:微苦、澀、平。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 根:乳糜尿,白帶,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葉:預(yù)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感冒,腸炎,外用治陰囊濕疹。假種皮: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健忘,失眠,心悸。種子:胃痛,燒燙傷,刀傷出血,疝氣痛,外用治外傷出血。根用量15-30克。葉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假種皮用量:10-15克。種子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茶油敷患處或研末撒敷傷口。
參考配方 1.預(yù)防流行性感冒:龍眼葉、黃皮葉、野菊花、刺針草、大青木葉(馬鞭草科)各10斤,曬干研粉壓成餅,每塊含生藥30克,每日服1塊,開水沖服,連服3日。
2.刀傷出血:敲破龍眼種子,去外層光皮,焙焦研極細末,用時將藥撒敷傷口上,以干凈布用手輕壓傷口,待止血,包扎好。
3.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虛煩不眠,自汗驚悸:(歸脾湯)龍眼肉、炒酸棗仁、炙黃芪、焙白術(shù)、茯神各30克,木香、人參各15克,炙甘草8克,姜3片,棗1枚,水2鐘煎1鐘,溫服。
4.狐臭:荔枝核6枚,胡椒14枚共研末,遇汗出即擦之。
酸棗仁別名 山棗仁、山酸棗
來源 為鼠李科棗屬植物酸棗Zizy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us Bunge.,以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樹皮灰褐色,有縱裂,幼枝綠色,枝上有直和彎曲的刺。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5厘米,寬0.6-1.2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稍片斜,邊緣具細圓鋸齒,3主脈出自葉片基部。夏、秋開黃綠色小花,2-3朵簇生于葉腋,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與萼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10淺裂,子房埋于花盤中,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或廣卵形,長10-15毫米,熟時暗紅褐色,果肉薄,有酸味,果核較大。
生境與分布 生于向陽或干燥山坡、山谷、丘陵、平原及路旁,常形成灌木叢。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紅軟后采收,除去棗肉,曬干,碾去核殼,取凈仁,生用或炒用。
藥理作用 1.酸棗仁煎劑給小白鼠腹腔注射(5-20克/公斤體重),能對抗因注射苯甲酸鈉咖啡因(50毫克/公斤體重)所致興奮作用,而成鎮(zhèn)靜作用;有的小鼠呈昏睡狀態(tài)。單獨給酸棗仁煎劑時可出同樣狀況。2.實驗證明酸棗仁煎劑能提高燙傷小白鼠存活率,延長存活時間,并能減輕小鼠燙傷局部的水腫。
性味功能 甘、酸、平。養(yǎng)心,安神,斂汗。
主治用法 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心悸,盜汗。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心悸、心煩失眠:①(酸棗仁湯)炒酸棗仁15克,知母、茯苓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2次,傍晚及睡前1小時分服。若健忘多夢,飲食減少,疲倦無力用炒酸棗仁12克,炙遠志、菖蒲各6克,黨參、茯苓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②膽虛不眠,心多驚悸:酸棗仁30克炒香,為末,每服6克,竹葉湯調(diào)下。或加人參30克,辰砂15克,乳香8克,煉蜜丸服。③骨蒸不眠,心煩:酸棗仁60克,水2盞研絞取汁,下梗米2合煮粥,熟后下地黃汁1合,再煮片刻,食用。
2.手足心發(fā)熱,盜汗,頭昏:酸棗仁、白芍各10克,五味子6克,牡蠣30克,水煎服。
3.肺結(jié)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午發(fā)熱低燒,失眠:炒酸棗仁、干地黃各15克,小米30克,水煎服。
4.睡中汗出:酸棗仁、人參、茯苓等分,為末,每服3克,米飲下。
靈芝別名 靈芝草、菌靈芝、木靈芝
來源 為擔(dān)子菌類多孔菌科靈芝屬植物靈芝Gam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以子實體入藥。
形態(tài)特征 靈芝(潮紅靈芝、赤芝)為腐生真菌,子實體傘狀,菌蓋堅硬木質(zhì),腎形或半圓形,由黃色漸變?yōu)榧t褐色,表面光澤如漆,有環(huán)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蓋下面白色,后變?yōu)闇\褐色,有細密管狀孔洞,內(nèi)生擔(dān)子器及擔(dān)孢子,菌柄側(cè)生,紫褐色,堅硬,亦有漆狀光澤,擔(dān)孢子褐色,卵形,很小。
紫芝與上種相似,菌蓋及菌柄均為黑色,菌肉及菌蓋下面均為銹褐色。
生境與分布 腐生于櫟及其他闊葉樹的根部或枯干上。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 1.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對小白鼠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對于戊四氮、士的寧以及因電擊引起的小白鼠驚厥有對抗作用,可引起小白鼠、大白鼠及豚鼠的肌肉松弛。2.靈芝能使小白鼠耐寒及耐缺氧能力提高,推遲死亡時間。動物經(jīng)致死量Co60-γ射線照射后,單獨給與靈芝菌不能提高其存活率,如以菌靈芝為主配以白芨、田七、川芎等中藥,能顯著提高存活率。此類藥能幫助渡過放射病極期,使白細胞較早恢復(fù)。受照動物服靈芝后可增進食欲,改善精神狀況。3.對心、血管的作用:給與靈芝,可使家兔血壓緩慢持久下降,對狗血壓不明顯,僅出現(xiàn)尿量增加。靈芝使離體蛙心興奮或抑制不等,對家兔在位心臟有暫時的抑制作用。正常人口服靈芝20克,能降低心率。4.對肝臟:用四氯化碳法,靈芝有保護小鼠肝臟的作用,有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的作用。5.降血糖:靈芝有降低動物血糖的作用。6.靈芝對豚鼠試驗性喘息有平喘作用,對小白鼠試驗性咳嗽有鎮(zhèn)咳作用,亦有祛痰作用。7.抑菌試驗:靈芝對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淡、溫。滋養(yǎng)強壯。
主治用法 頭暈,失眠,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病,冠心病,血膽固醇過高癥,肝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矽肺,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外用治鼻炎。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病、高膽固醇病、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矽肺:靈芝酊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含生藥20%)
2.肝炎:靈芝菌絲煎劑,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含生藥20%)
3.慢性氣管炎、過敏性哮喘:靈芝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乙醇提取物,含生藥10%)
4.鼻炎:靈芝1斤,切碎,小火煎2次,每次3-4小時,并液濃縮過濾,加蒸餾水至500毫升,每次滴2-6滴,每日2-4次。
燈心草別名 秧草、水燈心、野蓆草、龍須草、燈草、水蔥、擬燈芯草
來源 為燈心草科燈心草屬植物燈心草Juncus effuses L.,以全草或莖髓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狀莖粗壯,橫走,黑褐色。稈直立叢生,圓柱形,直徑1.5-4毫米,有縱溝,淡綠色,內(nèi)部充滿白色的髓,髓心連續(xù)。無葉,但下部有鱗片狀鞘狀葉數(shù)個,基部的葉鞘紫褐色或淡褐色,上部的綠色,有光澤,葉鞘先端常具尖芒。夏季開花,花序假側(cè)生,成叢或疏散為復(fù)聚傘花序,總苞圓柱狀,直立與稈貫連,長達5-20厘米?;ㄐ?,淡綠色,花被片6,舟形,邊緣膜質(zhì),雄蕊通常3個,稀為4或6,較花被短,子房上位,心皮3,3室,柱頭3裂。蒴果三棱狀倒錐形,淡黃褐色。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原野潮濕地帶及溝渠旁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秋初割下全草,順莖劃開皮部,剝出髓心。
性味功能 甘、淡、涼。清心火,利小便。
主治用法 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瘧疾。用量:全草3-10克,莖髓1.5-3克。
參考配方 1.心煩口渴失眠:①燈心草3克,竹葉、麥冬各10克,夜交藤12克,水煎服。②燈心草3克,淡竹葉10克,開水沏,當(dāng)茶喝。
2.瘧疾:燈心草根15克,水煎,于發(fā)作前2-3小時加少量白糖,空腹頓服。
3.膀胱炎、尿道炎等小便不利或腎炎水腫、熱病小便赤:燈芯草30-60克,車前草60克,薏苡仁根30克,海金沙30克,水煎服。
4.小兒熱驚、夜啼:燈芯草15克,車前草15克,水煎,頻服。
5.濕熱黃疸:燈芯草120克,白英60克,黃酒和水各半,煎成1碗,放露天處露一夜,加熱溫服。
6.小兒煩熱、口渴、尿短赤:燈芯草30克,車前草15克,青蒿6克,水煎服。
7.急性咽炎、咽部生顆粒、舌炎、口瘡:燈心草3克,麥冬10克,水煎服。也可用燈芯炭3克,冰片0.3克,同研,吹患處。
8.失眠、神經(jīng)衰弱:鮮燈芯草60克,夜交藤30克,丹參15克,水煎服。或用燈芯草根叢60克,麥冬15克,水煎沖白糖服。
海桐樹別名 山枝條、山枝仁、山梔茶、柞木仁、滿山香
來源 為海桐科海桐屬植物崖花海桐(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光葉海桐P. glabratum Lindl.,以根、葉、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崖花海桐(崖花子、海金子):灌木或喬木,高1-6米,小枝近輪生,細,無毛。單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7-3.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略呈波狀,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5-10毫米。初夏開淡黃白色花,通常有花1-12朵,排成傘房花序,著生于小枝頂端,花梗長1-3厘米,萼片5,卵形,長約2.5毫米,花瓣5,長8-10毫米,雄蕊5,有時與花瓣近等長,有時長為花瓣之半,子房密生短毛。蒴果近橢圓球形,長約1.5厘米,熟時裂為3瓣,果皮薄。種子多數(shù),呈顆粒狀,為不規(guī)律的多面體,種皮肉質(zhì),有粘性,深紅色。
2.光葉海桐(五牛子、四骨猴王、七姐妹、一朵云):與上種極相似,但子房無毛,果梨形,長達2.5厘米。
生境與分布 崖花海桐生于山谷、山坡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qū)。光葉海桐生于山坡、溪邊。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備用。葉隨時可采,可鮮用。11月采果,曬至足干,使果殼脆硬,成棕褐色,在石臼內(nèi)破殼,篩取種子;或才成熟開裂的果實,加入糠殼共踩,吸收其油脂后,裝入籮筐內(nèi),流水中沖洗,撈出種子曬干即成。
性味功能 根:辛、苦、溫。散瘀止痛,祛風(fēng)活絡(luò)。葉:解毒,止血。子:苦、寒。澀腸固精。
主治用法 根: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骨折,胃痛,牙痛,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夢遺滑精。葉:外用治毒蛇咬傷,瘡癤,外傷出血。子:咽痛,腸炎,白帶,滑精。根用量15-30克,子用量5-10克,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原發(fā)性高血壓:海桐根皮切細,加白酒,浸沒為度,7日后啟用。每服5-15毫升,每日3次。
2.神經(jīng)衰弱:海桐根90克,夜交藤、草本水楊梅各60克,五味子、甘草各15克,加水500毫升,煎2次去渣,濃縮至600毫升,加入適量單糖漿。成人每服10毫升,每日3次。
3.咽痛:崖花海桐子、桔梗、射干、甘草各10克,水煎服。
手參別名 手掌參、掌參、陰陽參
來源 為蘭科手參屬植物手參Gymnadenia conopsea R. Brown.,以塊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塊根肉質(zhì)狀肥厚,4-6(少3或7)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后變黃白色,根頸上生多數(shù)須根。莖單一,直立,基部有淡褐色葉鞘。莖生葉4-7片,集生于莖的下部,葉片窄橢圓形至窄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約1厘米,向上逐漸變小成苞片狀,基部鞘狀抱莖。6-7月間開花,穗狀花序頂生,花多而密,粉紅色或淡紅色,苞片卵狀披針形,幾與花等長,花瓣短于萼片,唇瓣菱形,先端3淺裂,基部有一細長的距,距長于子房和唇瓣,形似鐮狀彎曲,先端常漸尖,子房扭曲,長約8毫米。蒴果長圓形。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陰坡、草甸、林間草地。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新疆、山西、內(nèi)蒙古、四川等地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放入開水內(nèi)煮至無白心為度,曬干。
性味功能 甘、微苦、涼。補腎益精,理氣止痛。
主治用法 病后體弱,神經(jīng)衰弱,咳嗽,陽痿,久瀉,白帶,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用量3-10克,水煎服,也可作散劑或泡酒內(nèi)服。
參考配方 1.病后體弱、神經(jīng)衰弱、陽痿、久瀉:手參、黨參、黃精各10克,燉肉食用。
2.咳嗽氣喘:手參6克,百合、大棗各12克,水煎分2次飯前服。
夜香牛別名 傷寒草、消山虎
來源 為菊科斑鳩菊屬植物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 Less.,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莖直立,少分枝,稍被灰白色短毛,有縱行條紋。葉具柄,互生,葉片披針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長3.5-6.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淺齒或波狀齒,背脈明顯,全株深綠色。花全年開放,頭狀花序長約7毫米,寬約3毫米,具柄,排列成疏散的傘房狀圓錐花序??偘^花短,總苞片銳尖,小花約20朵,兩性,全為管狀花,淡紫紅色。瘦果圓柱形,有線條,被毛,冠毛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丘陵、坡地、路邊、屋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挖取塊根,除去須根,莖葉,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微甘、涼。疏風(fēng)散熱,涼血解毒,安神。
主治用法 感冒發(fā)熱,咳嗽,痢疾,黃疸型肝炎,神經(jīng)衰弱,外用治癰癤腫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神經(jīng)衰弱:夜香牛、豨簽草各15克,四葉萍、酢漿草各12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土蜜樹別名 土知母、補腦根、逼迫子、補鍋樹、夾骨木、豬牙木
來源 為大戟科土蜜樹屬植物土蜜樹Bridelia tomentosa Bl. Bijdr.,以根皮、莖、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為2-5米,稀達12米;樹皮深灰色;枝條細長;除幼枝、葉背、葉柄、托葉和雌花的萼片外面被柔毛或短柔毛外,其余均無毛。葉片紙質(zhì),長圓形、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稀近圓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銳尖至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葉片粗澀,葉背淺綠色;側(cè)脈每邊9-12條,與支脈在葉面明顯,在葉背凸起;葉柄長3-5毫米;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頂端剛毛狀漸尖,常早落?;ù菩弁昊虍愔?,簇生于葉腋;雄花:花梗極短;萼片三角形,長約1.2毫米,寬約1毫米;花瓣倒卵形,膜質(zhì),頂端3-5齒裂;花絲下部與退化雌蕊貼生;退化雌蕊倒圓錐形;花盤淺杯狀;雌花:幾無花梗;通常3-5朵簇生;萼片三角形,長和寬約1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匙形,頂端全緣或有齒裂,比萼片短;花盤壇狀,包圍子房;子房卵圓形,花柱2深裂,裂片線形。核果近圓球形,直徑4-7毫米,2室;種子褐紅色,長卵形,長3.5-4毫米,寬約3毫米,腹面壓扁狀,有縱槽,背面稍突起,有縱條紋。花果期幾乎全年。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或平原灌木林中,海拔100-1500米。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 淡、微苦、平。安神調(diào)經(jīng),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 神經(jīng)衰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狂犬咬傷,疔瘡腫毒。據(jù)植物志記載葉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根治感冒,神經(jīng)衰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土蜜樹根皮15-30克,水煎服。
2.狂犬咬傷:土蜜樹莖葉30-60克,水煎服。
3.疔瘡腫毒:土蜜樹鮮葉搗爛調(diào)醋外敷。
土人參別名 櫨蘭、飛來參、瓦參、桃參、申時花
來源 為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錐花土人參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rrtn.,以根和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約60厘米,根粗狀,圓錐形,直立或彎曲,有時多分枝,旁生芊細側(cè)根,全體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內(nèi)部乳白色。莖直立,下部分枝,基部稍木質(zhì)化,單葉互生,葉片肉質(zhì),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尖或圓鈍,基部漸狹窄而成短柄,全緣,兩面綠色而光滑。夏季開淡紫紅色小花,集成頂生或側(cè)生疏散的圓錐花序,多呈二岐分枝,萼片2 ,卵形,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15-20,雌蕊子房上位,球形,一室,柱頭3深裂。塑果近圓球形,成熟后灰褐色。種子細小,多數(shù),黑色,有突起。
生境與分布 常為栽培,野生于山坡巖石縫中。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季節(jié) 根秋、冬采挖,葉四季可采。
性味功能 甘、平。補中益氣、潤肺生津。
主治用法 氣虛乏力,體虛自汗,脾虛泄瀉,肺燥咳嗽、乳汁稀少。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土人參根120克,豬瘦肉100-150克,燉服。
2.吐血、咳血:土人參根30克,冰糖60克,水煎服。
3.小兒脾虛腹瀉:土人參根150克,梗米60克,炒黃研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次6克,早晚空腹服。
4.病后虛弱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土人參根30-60克,燉肉食。
5.老人多尿或小兒遺尿:土人參根、仙茅根各30克,水煎服。
6.虛熱咳嗽:土人參根、杏葉沙參各30克,水煎服。
7.無名毒瘡:土人參葉搗爛,敷患處。
合歡皮(附:合歡花)別名 絨花樹、芙蓉花樹、馬纓花、夜合花
來源 為豆科合歡屬植物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以樹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6-16米。樹皮灰棕色,平滑,幼枝帶棱角,被毛,散生黃棕色近圓形皮孔。二回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托葉細小,早落,羽片4-16對,每片有小葉10-30對,日開夜合,小葉片鐮狀長圓形,長6-12毫米,寬2-3毫米,全緣,葉緣及中脈下面有毛,小葉無柄?;ㄆ谏蹰L,夏季連開數(shù)月,頭狀花序簇生葉腋或密集小枝先端而成傘房狀,花萼小,筒狀,花冠狹漏斗形,淡紅色,先端5裂,雄蕊多數(shù),遠長于花冠,長達4厘米,上部粉紅色,下部色淺。10月結(jié)果,莢果扁,長橢圓形,長9-15厘米,先端尖,邊緣波狀。種子小,扁橢圓形。
同屬植物山合歡(黑心樹、夜蒿樹):羽片2-3對,小葉5-14對,小葉片近矩形,長達4.5厘米,寬達1.8厘米,先端有短尖,下面蒼白色,有短的小葉柄,花白色,莢果長達17厘米,深棕色,有種子4-12粒。其皮和花也入藥。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谷、林緣、坡地,南北多有栽培。分布于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細桿,剝皮切段。
性味功能 甘、平。安神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心神不安,失眠,肺膿瘍,咯膿痰,筋骨損傷,癰癤腫痛。用量5-10克。
參考配方 1.心神不安,失眠:合歡皮12克,柏子仁、白芍、龍齒各10克,水煎服。
2.滅蛆:取鮮葉適量,每廁約4斤,搗爛倒入即可。
3.跌打損傷:合歡皮10-30克,單味煎服。可配當(dāng)歸、赤芍、桃仁、川芎等,煎服。
4.肺癰:合歡皮10-30克,可配魚腥草、冬瓜仁、桃仁等,水煎服。
合歡花
合歡樹的花或花蕾,花蕾稱合歡米。
性味功能:甘、苦、平。養(yǎng)心,開胃,理氣,解郁。主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健忘,胸悶不舒,用量3-10克。
兔毛蒿別名 西伯利亞艾菊、兔子毛、疔毒花、驚草、荊草、線葉菊
來源 為菊科線葉菊屬植物線葉菊Filifolium sibiricum (Linn.) Kitam.,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直伸,木質(zhì)化。莖叢生,密集,基部殘留厚密的纖維狀葉鞘,高20-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少分枝,分枝斜升,無毛,有條紋?;~有長柄,倒卵形或矩圓形,長20厘米,寬5-6厘米,莖生葉較小,互生,2-3回羽狀全裂,末次裂片絲形,長達4厘米,寬達1毫米,無毛,有白色乳頭狀小突起。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花梗長1-11毫米;邊花雌性,1層,能育;盤花兩性,通常不育;邊緣雌性管狀花約6個;總苞球形或半球形,直徑4-5毫米;總苞片3層,無毛,卵形至寬卵形,邊緣膜質(zhì),頂端圓形,背部厚硬,黃褐色?;ㄍ猩酝黄?,蜂窩狀。雌花花冠扁筒狀,頂端稍收狹,2-4裂;兩性花花冠筒狀,多數(shù),黃色,長約2.5毫米,頂端5裂,無狹管部。瘦果球狀倒卵形,稍壓扁,腹面有2條紋,黑色,無毛?;ü?-9月。
生境與分布 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河北、山西等省區(qū)。生于山坡草地。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其揮發(fā)油水飽和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鮑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藥液在低濃度下對前三種菌仍有抑制作用。其水煎液乙醇提取液還對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鎮(zhèn)驚,調(diào)經(jīng)止血。
主治用法 傳染性高熱,對心跳、失眠、神經(jīng)衰弱效果顯著,對月經(jīng)過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有一定療效。用量15克。水煎服。外用治癰腫、鐮瘡、中耳炎及其他外科化膿性感染。副作用主要是初敷時疼痛,常與止痛劑合用。
附注 兔毛蒿膏熬制法:全草洗凈,切碎,水煎3遍,合并過濾,濃縮成膏,避光密閉保存。
倒爪草別名 倒打草、道爪草、羊含水、牛汗水、牛哈水、紫花秧、多德草、刺兒草
來源 為玄參科野胡麻屬植物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以根或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65厘米。根長而粗壯,形似遠志。莖單生或數(shù)枝叢生,具多回細長分枝,掃帚狀,近莖部被棕黃色鱗片,幼嫩時疏被柔毛,老時變無毛?;咳~近對生,上部葉互生而漸小,無柄或近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0.5-4厘米,寬1-5毫米,全緣或有齒缺。開花期長,總狀花序頂生,花數(shù)朵疏離,花梗極短,花萼鐘狀,宿存,長約4毫米,萼齒5裂,裂片正三角形,花冠紫色或深紫紅色,長近2厘米,花冠筒柱狀或上部擴大,裂片二唇形,上唇短而伸直,卵形,2淺裂,下唇大,寬卵形,3裂,中裂突出,舌狀,喉部有2條著生多細胞腺毛的縱皺褶,雄蕊4,二強,內(nèi)藏。蒴果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種子多數(shù),稍沉沒于多少肉質(zhì)的胎座上。
生境與分布 生于沙漠地區(qū)或多砂的山坡及田野。分布于內(nèi)蒙、甘肅、寧夏、新疆、四川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果期采收,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微苦、涼。清熱解毒,散風(fēng)止癢。
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扁桃體炎,淋巴結(jié)炎,尿路感染,神經(jīng)衰弱,外用治皮膚搔癢,蕁麻疹,濕疹。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扁桃體炎,淋巴結(jié)炎,尿路感染:倒爪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3-4次,每次2-3毫升(每毫升含生藥0.6克),輕度感染每日2次。
2.神經(jīng)衰弱:倒爪草300克,甘草100克,熬,濃縮成膏狀,每次劑量應(yīng)含倒爪草生藥3克,每日2-3次。
3.皮膚搔癢、蕁麻疹、濕疹:倒爪草適量,煎水洗。
五味子別名 北五味子、遼五味子
來源 為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以果實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可達8米。莖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薄,稍膜質(zhì),卵形、寬倒卵形以至寬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邊緣疏生有腺體的細齒,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脈上嫩時有短柔毛。夏季開黃白而帶粉紅色花,芳香,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9,外輪較小,雄花具5雄蕊,花絲合生成短柱,花藥具較寬藥隔,花粉囊兩側(cè)著生,雌花心皮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ê蠡ㄍ兄饾u伸長,至果成熟時成長穗狀,其上疏生小球形不開裂的肉質(zhì)果,熟時深紅色,干后表面褶皺狀。
生境與分布 生長在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山東、江西、湖北、四川、云南。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時采摘,除雜質(zhì),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1.一定劑量的北五味子可增強狗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并能促使相互間的均衡,劑量大則引起運動性興奮、失眠、喘息等中毒現(xiàn)象。北五味子能增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提高機體的工作效能,減輕疲勞,降低瞌睡感。并顯著增強中心及周圍視力的敏感性。2.五味子素小劑量有間接擬煙堿作用,大劑量有抗膽堿作用。對神經(jīng)興奮藥無對抗作用,但能增強利血平的作用。3.對內(nèi)分泌:北五味子醚提取物大劑量能使幼鼠的胸腺萎縮,說明能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4.北五味子能促進P32自胃腸道吸收并加強其積蓄于肝、腎、肺、心、脾、胰、腦中。能暫時加強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對腦、肝、肌肉的呼吸有特別興奮作用,能增加氧張力而有更強的耐受力。5.本品煎劑有抑制大白鼠心肌細胞膜三磷酸腺甙酶活性的作用,改善心臟的生理功能。6.本品醚提取物口服或注射均有明顯止咳和祛痰作用。本品酸性部分有明顯祛痰作用。7.本品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有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張力、加強收縮力的作用。對麻醉犬、麻醉兔有降壓作用。8.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對肝炎患者的谷-丙轉(zhuǎn)氨酶有明顯降低的效果。
性味功能 酸、溫。斂肺,滋腎,止汗,止瀉,澀精。
主治用法 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神經(jīng)衰弱。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神經(jīng)衰弱:五味子10-15克,水煎服?;蛭逦蹲?0克,白酒300毫升浸7日,每次飲一酒盅。
2.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五味子烘干研粉,每服3克,日3次,一月一療程。谷-丙轉(zhuǎn)氨酶正常后仍服15-30天。
3.腎虛型慢性氣管炎:五味子、麻黃、當(dāng)歸、補骨脂、半夏各10克,水煎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