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小學畢業(yè),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就已經拉開了距離。有的人總是說我們看到過到初三逆襲的,但是這是其個別的例子。正因為他是特殊現(xiàn)象,所以發(fā)生一例就被大家大驚小怪的展現(xiàn)千萬遍,但在我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這樣的例子我?guī)缀蹙蜎]有見過。
通常來說是入學的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層次,最后中考畢業(yè)的時候就是一個什么樣的層次水平。這才是真正揭示了一個規(guī)律,就是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邏輯過程,而不可能是突發(fā)的某一點的爆破。
尤其到了初三數(shù)學,初三數(shù)學的難度和初一初二相比是差距很大的,所有的重點初中數(shù)學內容都在初三學習。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相似、圓等,它是對過去所有數(shù)學知識的一個綜合和靈活運用,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上了一個檔次的。
如果不分班教學,通常老師講課重點是針對大多數(shù)學習中等的孩子。班里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狀況,學習好的同學上課覺著聽的沒意思,覺得“吃不飽”;而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由于能力不足,根本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覺得“吃不了”。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小學不建議分重點班普通班,沒意義,還打擊孩子自信心,初高中是建議分的,但是建議把特別特別優(yōu)秀,就是那種學習能力超強的孩子分出來——不是靠刷題得高分那種,人數(shù)應該也不會太多。你把這類孩子放普通班,真的是耽誤人家了,人也不能太自私了,你自己孩子成績一般,你還想把別人拖死,沒這么干的,聲明啊,我自己就是普通那種。
我當過學生,也是家長,能理解家長的心情,好學生的家長肯定愿意分班,人家沒工夫陪你玩,志向跟你就不一樣,還怕你耽誤人家呢,成績一般和不好的呢,堅決反對,怕他們一走,沒有學習氛圍,事實也是這樣。
這種做法我是贊同的。但我認為,從什么年級開始很關鍵。一般來說,從初中開始很合適。因材施教很重要。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對知識的吸收率都是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學習不是唯一。在小學6年的學習生活中,讓看似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孩子們漸漸拉開了距離。如果孩子們在同一個集體里繼續(xù)學習,一定會出現(xiàn)“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現(xiàn)象。老師的教學變成了沒有了方向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