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如水的琴聲,似月下清泉,潺潺流淌于無邊的夜色之中。心境,剎那間變得澄明清透,思緒,卻一直飛向邈遠的天際。
猶如幽幽深澗、湛湛碧崖的琴音一路引領著我步入清和淡雅的古琴世界,我沉浸在江天一色、纖塵不染的意境中靜靜地體味著“松風遠拂,石澗流寒”、“山居深靜,林木扶蘇”的韻外之致。
名列世界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中國古琴,以其特立獨行的藝術魅力、哲學意境和豐富厚重的文史底蘊,詮釋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成為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居于“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的古琴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因其特有的音質和品格,集中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追求的清、微、淡、遠的審美意境和藝術精神。
古琴淡泊高遠,是遺世獨立的隱者。它的音樂風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而琴曲的“孤高岑寂”、“淡而會心”的意境亦彰顯了空靈與清遠之美。
古琴的琴音神圣高雅,坦蕩超逸,追求的是一種恬逸閑適、含蓄幽遠的境界。古琴的音域廣闊,音色優(yōu)美,可獨奏,亦可合奏,還能伴奏,正所謂“聞弦歌而知雅意”。
現(xiàn)存的古琴曲譜不多,琴曲中廣為人知的有《流水》、《廣陵散》、《胡笳十八拍》、《鳳求凰》、《醉舟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瀟湘水云》等。
這些讓聽眾的心靈隨著蕩氣回腸的音律一起微微顫動的曼妙琴音在中國樂器史上塑造了一個個關于友誼、愛情、人格、國格的不休傳奇,司馬相如以琴求偶、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神交的千古佳話也與古琴跌宕起伏的醉人旋律一起在民間久久地流傳,而“碎琴酬知音”的動人故事讓人們真正讀懂了“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悲鳴中所流露出來的悲愴蒼涼,也充分理解了“如不遇知音,寧對清風明月、蒼松怪石、巔猿老鶴而鼓耳”的弦外之意。
由于被稱為“琴道”“琴禪”的古琴的琴樂強調一種“音至于遠、境入希夷”的境界,所以,能夠真正地聽懂古琴、融入古琴就需要修煉一種心與神合、靈與道合的功力。
若能于一個清風明月之夜,焚一爐檀香,覓一處靜室,在一種恬淡悠然的環(huán)境中用心地聆聽一曲流傳千載的幽幽琴音,那么,當你進入一種心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意境時,你定然會看見孤巖上晶瑩的傲梅、空谷中淡雅的幽蘭,浮云下蒼翠的竹海,清溪旁素潔的水仙,還有,那些穿越了時光滄桑和遠古煙塵的琴韻琴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