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血證 90
出血門、 吐血門、 嘔血門、 咯血門、衄血門、便血門(小大)、 紫癜門、 腸風(fēng)下血門、
1.代赭石可以涼血止血,治療吐衄下血,用代赭石、生地調(diào)服。
2. 荊芥可以炒炭止血,可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癥,常配合止血藥同用。
3.炭炒防風(fēng)可以治療血癥的婦女血崩:防風(fēng)單味炙赤研末,溫水沖服二錢。
4.生地可以涼血止血,治療血熱妄行導(dǎo)致的吐血、嘔血、衄血、下血等癥,如四圣丸:生地、側(cè)柏葉、茜草等涼血止血藥。切忌:生地可以滋陰清熱,脾弱腹?jié)M便溏不宜。
5. 白茅根可以涼血止血,治療因血熱妄行導(dǎo)致吐血、衄血、尿血等癥,均以單用本品取效。臨床常用本品配伍蒲黃、小薊、旱蓮草治療尿血;用鮮茅根配伍鮮小薊、鮮藕節(jié)治療咳血;也常配伍側(cè)柏葉、梔子、丹皮等同用,如十灰散,來治療多種血熱出血癥。
6. 黃芩可以泄火解毒,治療血熱吐衄、火毒瘡瘍以及因熱而導(dǎo)致的上下不能通暢的痞證,如《傷寒論》中的瀉心湯,黃芩配伍大黃、黃連同用。
7. 青黛可以解毒涼血,治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配伍生地、茅根、側(cè)柏葉等同用。
8. 海浮石可以治療痰血熱證,海浮石配伍瓜簍仁、青黛、山梔子、訶子肉等,治療咳嗽痰血屬熱證者。海浮石利水在通淋、血淋、砂淋。
9.胖大海清腸通便,治療腸熱出血,可用胖大海數(shù)枚,開水泡發(fā)去核,加冰糖調(diào)服,治療腸熱便血。
10.枇杷葉可以治療風(fēng)熱燥火導(dǎo)致的衄血不止。
11.干姜可以溫經(jīng)止血,治療虛寒性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癥見 手 足 不 溫、面 色蒼白、脈濡細(xì)、舌苔淡白等證,常與其他止血藥同用。如如圣散,以炮姜配伍棕櫚碳、烏梅炭配伍,治療血崩證。溫中散寒、回陽燥濕當(dāng)用干姜;止瀉止血當(dāng)用炮姜。
12.艾葉可以治療血熱之吐衄下血,則與生地、側(cè)柏葉等涼血止血藥配伍使用,以制艾葉辛溫之性,而去其止血之效,如四生丸。
13. 鹿蹄草可以止血,用于外傷出血,用鮮草搗爛,或干品研末外敷。
14.貫仲可以止血,用于治療子宮出血較好,如治女人血崩,即單用貫仲半兩,酒煎服之,立止。婦人產(chǎn)后亡血過多,單用本品,以好醋寖濕,炙熟為末服下。近人多配伍復(fù)方中使用。
15.石韋可以清熱止血,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可以單味水煎服用,也可以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應(yīng)用。
16.西洋參可以補(bǔ)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用于治療腸熱便血,本品蒸龍眼肉食服。
17.赤小豆合當(dāng)歸,治大便下血。
18.黃芪可以補(bǔ)氣攝血,治療便血。常配伍黨參、白術(shù)、龍眼肉、棗仁、遠(yuǎn)志等同用,如歸脾湯。
19. 鹿角膠味甘性溫,如肝腎二經(jīng)。鹿角膠 溫 補(bǔ) 肝 腎,益精養(yǎng)血,并有止血作用,適用 于 精 血 不 足虛勞羸瘦,吐衄崩漏尿血之偏于虛寒者,以及陰疽內(nèi)陷等證。
20.麥冬味甘微苦,性 微 寒,入 肺 心 胃三經(jīng)。麥 冬 可 以 清 肺養(yǎng)陰,適用于吐血。如二冬湯,麥冬、天冬等份熬湯加蜂蜜收膏,治療燥咳痰粘、勞熱喘咳的吐血、咯血。
21.五倍子可以固崩止血,既用于崩漏、帶下,又可用于尿血、便血等出血癥??蓡挝妒褂茫?可 以 入 復(fù)方使用。如《景岳全書》玉關(guān)丸,即 治 久瀉便血,也治 婦 女崩漏、帶下。
22.樗根皮可以澀腸止瀉,對于大便帶血證也可以應(yīng)用,如《丹溪心法》中以本品配伍滑石、治療濕熱導(dǎo)致的大便帶血等證。
23. 荷葉味苦澀性平,功能清暑利濕,升陽止血,可用于夏季暑熱病及脾虛泄瀉和多種出血證。治療出血證常與 生地、側(cè) 柏 葉 等同用,如 四生 丸。用量3——10克。
24. 蓮房味苦澀,性溫,走血分,能消淤止血,用于一切下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癥。炒炭用。用量5——10克。
25.雞冠花可以收斂止 血,用 于 崩 漏、吐血、衄血、尿血、下血等多種出血證??梢詥斡帽酒?,也可以配伍其它 藥 同用。如治便血,每 與地 榆、槐 花 等同用。
26.代赭石可以涼血止 血,用 于 吐 血、衄血,如《綱目》中,單用 本 品 研 末,每服一錢,生地黃汁調(diào)服,以治吐血衄血之證。
27.川牛膝可以逐瘀血、通經(jīng)脈,適用于血熱 吐 衄,常 配 伍 側(cè)柏葉、白茅根、小薊等涼血止血藥同用。
28.郁金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肝郁化火導(dǎo)致血熱有淤而出現(xiàn)的吐血、衄血、尿血,常用本品 配 伍生地、牛膝、丹皮等同用,如《醫(yī)學(xué)心悟》的生地湯。
29.白芨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胃痛嘔血有效,本 品 配伍烏賊骨,如烏芨散。
30.白芨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肺結(jié)核空洞咳血、支氣 管 擴(kuò) 張 咯血、以及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有效。
31.白芨可以消腫生肌,適用于外傷出血,可與煅石膏同用,為末油調(diào)外敷,以治外傷出血。又可 以 治療肛裂、手足皸裂。
32.仙鶴草味苦澀性平,入心肝二經(jīng)。本品可以入血分,治療各種出血證。仙鶴草可以收斂止血,廣泛治療周身各部位多種出血證,單用本品煎服有效。也可以 配 伍 其 他止血藥同用,去血熱吐衄,常與生地、丹皮、側(cè)柏葉、藕節(jié)等同用。
33.仙鶴草可以收斂止血,廣泛治療周身各部位多種出血證,適用于 便 血 屬 熱的常與槐花、地 榆、黃 芩 炭 同用。屬 于 虛寒便血的,又 與 黃 芪、黨 參、當(dāng)歸、附子、炮姜、阿膠等益氣養(yǎng)血、溫經(jīng)止血藥同用。
34.紫珠味苦澀,性涼,入肝脾二經(jīng)。本品入肝脾二經(jīng)血分,為良好的收斂止血藥。紫珠可以收澀止血,適用于各種 原因 引起的咯血、衄血、嘔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以及外傷出血、各種手術(shù)創(chuàng)面滲血,均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尤其是 消 化道、呼吸 道 出血療效更佳。用治內(nèi)傷出血,單用本品,大劑量煎服,或制成散劑吞服。也可以配伍仙鶴草、旱蓮草、藕節(jié)、等 其 他 止 血藥同用。治療外 傷出血、手術(shù) 出血,可 以 研 磨 外敷,鮮葉搗敷,或者用紫珠葉制成沙布,局部壓迫出血部位,均有迅速止血作用。用本品與茜草、白芨制成的止血粉,也有一定的止血療效。
35.棕櫚炭味苦澀,性平,入肝脾二經(jīng)。本品有較強(qiáng)的收斂止血作用,但是以瘀血已盡為宜??梢灾委熗卵?、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一切出血證。棕櫚炭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一切血癥,單用本品有效,也可以配伍血余炭相須為用,有協(xié)同作用。
36.棕櫚炭可以收斂止 血,適 用 于 一 切血癥,單用本品有效,也可以配伍血余炭相須為用,有 協(xié) 同 作 用。如《 直指方 》的黑散子,本品配伍血余炭、蓮蓬炭同用,等份為散,治療衄血。
37.棕櫚炭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一切血癥,本品配伍白茅根、側(cè)柏葉、大薊、小薊、丹皮等涼血止血藥同用,可以治療熱血妄行導(dǎo)致的多種出血證,如十灰散。
38.烏賊骨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吐血、衄血,肺胃出血,常與白芨等份為末,如烏芨散。
39.烏賊骨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便血、痔血本品焙黃研末,沖服即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又可治外傷出血。若配伍地骨粉、蒲黃炭、等份制成極細(xì)粉末,加壓外敷,治療多種外傷出血。
40.藕節(jié)味甘澀,性平,入肝肺胃三經(jīng)。既收斂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無留淤。藕節(jié)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嘔血、咳血,常配伍白芨、旱蓮草、生側(cè)柏葉等同用。又《圣惠方》的雙荷散,治療急性暴吐血,用本品同荷蒂蒸熟食服。
41.藕節(jié)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大便下血,用藕節(jié)研末,人參熬湯加白蜜,沖服,治療大便下血,如《全幼心鑒》便血方。
42.檵木味苦澀,性平,入肝胃大腸三經(jīng)。本品莖葉花根均有較好的收斂止血作用。檵木可以收斂止血,用于咯血、嘔血,常用檵木葉配伍大戟根、白芨同用,如血見寧。也可以檵木葉配伍藕節(jié)、側(cè)柏葉、花蕊石、血余炭等份為散服,既可治療嘔血。
43.檵木可以收斂止血,用檵木的花、葉鮮品,搗爛或干品外敷,可以治療創(chuàng)傷出血,又有止血生肌作用。檵木花配伍楊梅樹皮,紫荊皮、紫珠葉等研末,加適量冰片,制成止血粉,治療外傷出血,效果更佳。
44.百草霜味辛性溫,入肺大腸胃三經(jīng)。百草霜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衄血,如治衄血方,可以治療齒縫出血,均單用本品吹之、摻之。
45.百草霜可以收斂止血,適用于吐血,常與阿膠、藕節(jié)、側(cè)柏葉、當(dāng)歸、茅根研末蜜丸,如疏血丸。
46.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二經(jīng)。本品善于散淤活血,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效。三七可以散瘀止血消腫定痛,適用于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崩漏與產(chǎn)后出血??梢灾委煻喾N出血證。如化血丹,本品配伍花蕊石、血余炭(3:2:1)為散服用,治療吐血衄血,二便下血。若血熱吐血,如《醫(yī)學(xué)心悟》的生地黃湯,可配伍生地、丹參、丹皮、梔子等清熱涼血止血藥同用。本品配伍阿膠、白芨同用治療癆嗽咯血。
47.三七可以研末外敷,可以治療外傷出血。
48.菊葉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二經(jīng)。本品散淤止痛,解毒消腫。菊葉三七可以散瘀止血,適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可單用本品大劑量煎服,或研末吞服,或與其他止血藥物配伍應(yīng)用。
49.景天三七味甘微酸,性平,入心肝二經(jīng)。本品可以散瘀止血,消腫止痛,養(yǎng)心安神。景天三七可以散瘀止血,適用于衄血、咳血、吐血、齒齦出血,以及血液病出血,可以單用本品濃煎有效,也可以用本品制成糖漿劑服用,尤其對潰瘍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療效較好。本品制成的注射液也可用于治療上述血癥。
50.景天三七可以散瘀止血,適用于外傷出血,可以單用本品搗爛外敷即可。
51.血余味苦性平,如肝腎二經(jīng)。本品入藥用炭有止血消淤之功,可以治療各種血癥。血余炭可以止血消淤,適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證。本品配伍參三七、煅花蕊石同用,就成為化血丹,可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又《圣惠方》用本品配伍棕櫚炭、陳蓮蓬炭等份為末,木香煎湯下,治療諸竅出血。本品研末,或制成軟膏,直接散或涂抹敷患處,可以治療衄血、齒齦出血以及外傷出血。
52.蒲黃味甘性平,入肝心包二經(jīng)。本品入肝心包二經(jīng)血分,可以止血散淤,兼利小便。蒲黃可以止血,可以用于肺熱衄血,本品配伍青黛散服,或與血余炭為散,地黃汁送服。一般血熱導(dǎo)致的吐血、衄血,可以配伍生地、白茅根、梔子、黃芩同用。
53.蒲黃可以止血,可以用于外傷出血,本品蒲黃炭配伍烏賊骨等份研末,加壓包扎患處,可治外傷出血。
54.茜草味苦性寒,入肝、心包二經(jīng)。本品入血分,炒炭可止血化淤,生用可清血熱、行淤血,下行之力更優(yōu),專能降瀉行血。尤其是血熱有淤的出血證,最為相宜。茜草可以止血化淤,本品炒炭適用于血熱有淤的吐血、衄血,本品配伍大薊、小薊、丹皮、梔子等涼血止血藥同用,即十灰散,來治療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種血熱妄行的出血證。
55.茜草可以止血化淤,本品炒炭適用于血熱有淤的便血、血痢。如十灰散。
56.茜草可以止血化淤,本品炒炭適用于血熱有淤的外傷出血,本品配伍紫珠草、白芨同用,等份研末,加壓包扎,可治外傷出血證,內(nèi)服可以對上消化道出血有效。
57.花蕊石味辛酸,性平,入肝經(jīng)。本品長于化瘀血?;ㄈ锸梢曰鲋寡m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外傷出血而有淤滯者,如《十藥神書》的花蕊石散,本品與童便、用醋或酒調(diào)服,治療上述病癥。也可以配伍三七、血余炭同用,如《衷中參西錄》的化血丹。
58.花蕊石可以化瘀止血,適用于外傷出血證,本品配伍白芨、烏賊骨、煅牡蠣同用,治療外傷出血。
59.大戟味甘苦,性涼,入心肝二經(jīng)。本品清熱涼血止血,破血一消腫療瘡。大戟可以涼血止血、兼可散淤,適用于血熱有淤導(dǎo)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證。單用本品濃煎服,或鮮品搗汁服均有效?!稘?jì)生方》的大薊飲,本品配伍生地黃汁、少許姜汁、白蜜,治療吐血、嘔血。臨床上本品常與小薊、側(cè)柏葉、白茅根、丹皮等涼血止血藥配伍,治療血熱妄行導(dǎo)致的多種出血證,如十灰散。
60.大戟可以涼血止血、兼可散淤,適用于血熱有淤導(dǎo)致的食道靜脈破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有效。
61.大薊可以涼血止血、兼能散淤,適用于外傷出血,本品搗爛外敷即可治療外傷出血。
62.小薊味甘性涼,入心肝二經(jīng)。本品與大薊功能相同,小薊兼可利尿通淋,善治血淋尿血,而且長于治療黃疸水腫、小便不利。小薊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血熱夾淤導(dǎo)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等證??蓡斡帽酒窊v汁加白糖調(diào)服,或配伍大薊等藥組成復(fù)方使用,如十灰散。
63.小薊可以破血消腫,本品熬膏,可以治療瘡癤和外傷感染,確有良效。
64.側(cè)柏葉味苦澀,性微寒,如脾肺肝三經(jīng)。本品為生水補(bǔ)陰、涼血止血之功更大。且能生發(fā)烏發(fā),燥濕止帶。側(cè)柏葉涼血止血收斂,適用于血熱妄行導(dǎo)致的出血證。如《普濟(jì)方》用本品與槐花研末吹鼻,治療衄血不止。本品配伍鮮生地、鮮荷葉、鮮艾葉同用,治療血熱導(dǎo)致的吐血、衄血。適當(dāng)配伍干姜、艾葉、馬通同用,可以治療虛寒性出血證吐血不止,面色萎黃,舌淡脈虛者,如《金匱》的柏葉湯。
65.側(cè)柏葉涼血止血收斂,適用于血熱妄行導(dǎo)致的便血,本品配伍槐花,為末蜜丸,可以治療酒毒便血。
66.旱蓮草味甘酸,性寒,入肝腎二經(jīng)。本品涼血止血、滋腎陰、烏須發(fā)。旱蓮草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陰虛血熱的導(dǎo)致的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藕節(jié)、白茅根等同用。本品濃煎(30——60克)送服紫珠草粉,對癆嗽咯血有效。
67.旱蓮草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陰虛血熱導(dǎo)致的外傷出血,鮮品搗敷,干品研末外敷,以止出血。
68.羊蹄味苦酸,性寒,本品清熱涼血止血,解毒殺蟲通便。羊蹄可以清熱涼血止血,適用于咯血、嘔血、尿血、痔血、崩漏等血熱出血證。可單用本品每日15克煎服,連服60天。
69.羊蹄可以清熱涼血止血,適用于外傷出血,本品配伍烏賊骨等份為末外敷,可治外傷出血。
70.蒙麻根味甘性涼,入心肝腎膀四經(jīng)。本品涼血止血通淋,清熱安胎,解毒利尿。又治外傷出血。
蒙麻根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咳血、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紫癜出血屬于血熱出血者。可以單用本品濃煎服用。《圣濟(jì)總錄》的蒙麻根散,本品配伍人參、白堊、蛤粉等份為散,糯米湯調(diào)服,治療吐血、衄血。
71.蒙麻根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肺咯血,本品10克,濃煎服用,可以治療肺咯血的出血。
72.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腸二經(jīng)。本品善清肝與大腸之火,有涼血之效;還可以治療肝火上升引起的病癥。槐花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大腸火盛,濕熱郁結(jié)導(dǎo)致的便血、痔血。偏于火盛者,可與梔子配伍同用,或配伍黃連同用。偏于風(fēng)盛者,可以配伍荊芥同用。偏于氣滯者,可與枳殼同用。臨床常配伍復(fù)方使用,如槐花散,本品配伍側(cè)柏葉、荊芥、枳殼。本品除治便血、痔血外,還應(yīng)用于多種出血證。
73.槐花可以涼血止血,本品除治療便血、痔血外,還適用于多種出血,本品配伍百草霜為末服用,可治吐血。本品配伍蒲黃可以治療衄血。
74.槐角味苦性寒,入肝膽大腸三經(jīng)。本品止血作用弱,但清熱降火之力大,善于治療便血、痔血。常與地榆、黃芪、當(dāng)歸等配伍,如《局方》的槐角丸。
75.地榆味苦酸,性微寒,入肝大腸二經(jīng)。本品為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佳品。善于治療下焦火盛。地榆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下焦?jié)駸釋?dǎo)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尿血、崩漏下血等證。單用本品與醋煎服即可。地榆可以涼血止血,適用于下焦?jié)駸釋?dǎo)致的便血、痔血等證。單用本品與醋煎服即可。用治便血痔血,常與槐花、生地、防風(fēng)等同用,如地榆槐角丸。
76.伏龍肝味辛性溫,入脾胃二經(jīng)。本品善溫中攝血,尤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伏龍肝可以溫中攝血,適用于虛寒性脾不統(tǒng)血導(dǎo)致的大便下血,以及吐血、衄血。常配伍附子、阿膠、地黃等同用,如《金匱》的黃土湯。
77.明礬可以止血、止瀉,適用于各種出血證,可配伍五倍子、血余炭等同用服用。
78.三七可以散淤止血,適用于紫癜出血,本品配伍白茅根、生地、藕節(jié)同用,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
79.茜草可以止血化淤,本品炒炭適用于血熱導(dǎo)致的過敏性紫癜,本品配伍丹參、紫草、雞血藤、大棗同用,治療過敏性紫癜。
80.羊蹄可以清熱涼血止血,適用于紫癜出血,本品單用15克濃煎服用,60天。
81.石見穿可以治療便血等證
82.半枝蓮可以治療吐血、咯血、血淋及外傷出血,本品半枝蓮30~5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調(diào)服,傷處用渣外敷。
83.胡荽子可以治內(nèi)寒導(dǎo)致的吐血下血不止,面部痿黃者,如《食療本草》中,用胡荽子一升,煮令發(fā)裂,取汁冷服半升,日夜各一服,即止。
出血門門 吐血門門 嘔血門門 咯血門門 衄血門門 便血門門(小大) 紫癜門門 腸風(fēng)下血門
84.桑葉可以治療吐血不止:用晚桑葉焙干,研為末,涼茶送服三錢,血止后,宜服補(bǔ)肝、肺的藥物。
85.木賊可以疏風(fēng)散熱,適用于腸風(fēng)下血,如《仁齋直指方》)里的治腸風(fēng)下血方,以本品木賊去節(jié)炒30g,木饅頭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15g。上為末,每服6g,濃煎棗湯調(diào)下。
86.木賊可以治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日一服。
87.木賊可治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婦科出血及其它出血。用木賊25克,黃柏10克益母草10克,五倍子5克。分別研末極細(xì)。外用:將藥粉撒布創(chuàng)面,用紗布包敷。內(nèi)服:每次二克,每四至六小時(shí)一次。
88.木賊可治舌硬出血,用木賊20克,煎水,漱之。
89.梔子可以治療鼻中衄血,如《簡易方論》中,以山梔子燒灰吹入之。
90.谷精草可治鼻衄,如《太平圣惠方》中用谷精草搗羅為末,以熱面湯調(diào)下二錢。
91.
二四、中風(fēng)門 5
1.麝香可以開竅醒神,用于中風(fēng),多用本品研末,制成丸散服用。如常用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都有使神志清醒的功效,其中均有本品。
2.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入心脾二經(jīng),有類似麝香的開竅醒神作用,但藥力較弱。冰片可以開竅醒神,為常用的外用藥,如《瘍醫(yī)大全》的生肌散,以本品配伍珍珠、橡皮、乳香、沒藥、血竭、白蠟等研末,用少許摻患處,治療癰疽瘡瘍潰后不斂?!督?jīng)驗(yàn)方》的八寶眼藥,以本品配伍爐甘石、硼砂、琥玻、鍛珊瑚、朱砂、熊膽、珍珠、麝香等助成,研細(xì)末點(diǎn)眼,治療目赤腫痛,目生云翳。《外科正宗》冰硼散,以本品配伍硼砂、元明粉、朱砂等研細(xì)末,外用吹口,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3.玳??梢枣?zhèn)心平肝,用于熱病驚狂譫語、小兒驚風(fēng)抽搐、中風(fēng)。如配伍羚羊角、石決明、生白芍、生牡蠣、龜板、牛膝等藥同用,來治療中風(fēng)而出現(xiàn)的肝陽亢盛。
4.細(xì)辛可以開竅,治暗風(fēng)卒倒,不省人事,如《世醫(yī)得效方》中以細(xì)辛為末,吹入鼻中。治暗風(fēng)卒倒,不省人事者。
5.天南星可以治療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氣逆,及氣虛眩暈。如《局方》的三生飲,用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上細(xì)切,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侯。
6.
二五、半身不遂 3
三十、氣喘門 94
1. 地龍可以清肺平喘,治療因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單用也可,也可配伍麻黃、杏仁、白果使用。
2. 麻黃可以平喘止咳,治療因寒邪導(dǎo)致肺氣壅逆不降的咳喘證,三拗湯:麻黃、杏仁、炙甘草。
3.麻黃可以平喘止咳,如《傷寒論》的小青龍湯:麻黃、芍藥、干姜、五味子、甘草、半夏、細(xì)辛、桂枝。治療表有寒邪,內(nèi)有寒濕痰的咳喘而不能平臥。
4.麻黃可以平喘止咳,如甘麻杏石湯:治療外有表寒,內(nèi)有郁熱導(dǎo)致的喘咳:麻黃、杏仁、石膏、甘草。
5.細(xì)辛可以溫肺化飲,治療因外感風(fēng)寒或肺寒導(dǎo)致的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如小青龍湯。
6.牛蒡子可以祛痰止咳,治療因外感風(fēng)熱或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咯痰不暢,牛蒡子配伍桔梗、桑葉、貝母、炙甘草使用。
7.知母可以清瀉肺火而潤燥,適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黃芩、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8.白茅根味甘性寒。入心、脾、胃三經(jīng)。本品清熱涼血,止血。利尿。適用于熱病煩渴,吐衄,尿血,水腫,黃疸,肺熱咳喘等癥。鮮用涼血益陰。炒炭去瘀止血。
白茅根可以清肺熱治療因肺熱導(dǎo)致的肺熱喘咳,如如神湯:白茅根、桑白皮同用。
9.黃芩可以泄火解毒,清肺火及上焦實(shí)熱,治療因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如清肺湯:黃芩、桑白皮、知母、麥冬等同用。
10.青黛可以清肝瀉火,治療肝火犯肺,治療痰中帶血的咳血證,常與清熱化痰的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也可配伍瓜婁、梔子、海浮石同用,如咳血丸。
11.射干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肝二經(jīng)。本品可以降火,解毒,散血,消痰。適用于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jié)核,瘧母,婦女經(jīng)閉,癰腫瘡毒。
射干可以消痰散結(jié),治療痰多喘咳,如《金匱要略》中的麻黃射干湯:本品配伍麻黃、紫苑、款冬花等化痰宣肺藥使用。
12.穿心蓮可以清熱解毒,治療因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配伍地骨皮、桑白皮、黃芩合用。
13.膽南星治療痰熱咳嗽,可配黃芩、瓜蔞等同用,如清氣化痰丸。
14.白芥子可以豁痰利氣,治療寒痰雍滯,胸脅支滿,咳嗽上氣等證。如三子養(yǎng)親湯,白芥子配伍蘇子、萊菔子,來治療高年咳嗽氣逆痰痞。又如控涎丹,同甘遂、大薊配伍,來治療痰飲積于胸脅、咳喘胸痛之證。
15.白芥子味辛,氣溫,無毒。入肝、脾、肺、胃、心與胞絡(luò)六經(jīng)。本品可以去冷氣,安五臟,逐膜膈之痰,辟鬼祟之氣,消癖化瘧,降息定喘,利竅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效。能消能降,能補(bǔ)能升,助諸補(bǔ)藥,尤善收功。
白芥子可以治療咳嗽胸脅支滿,上氣多唾者,每日溫酒吞下七粒。痰在脅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達(dá),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即此義。
16.貝母可以清熱化痰,治療痰熱郁肺導(dǎo)致的咳嗽痰黃之證,可以配伍知母、黃芩、杏仁、甘草。如貝母丸,可配伍杏仁、甘草,治療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咽喉干痛。二母丸,貝母與知母同用,治療肺熱咳嗽。
17.貝母可以潤肺止咳,適用于肺熱燥咳與虛老咳嗽,宜以川貝母配伍紫苑、款冬、麥冬、沙參等。如貝母散,配伍杏仁、紫苑、款冬花、麥冬等止咳養(yǎng)陰藥,用于肺燥咳嗽及久咳。
18.瓜簍可以清熱化痰,用于痰熱導(dǎo)致的咳嗽,痰稠難咳之證。如清氣化痰丸,瓜簍可以配伍黃芩、枳實(shí)、膽南星等,治療痰熱咳嗽、胸膈痞滿之證。
19.竹茹可以清熱化痰,用于肺熱導(dǎo)致的咳嗽,常配伍黃芩、瓜簍、桑白皮等同用。
20.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經(jīng)。行肺中痰水而利小便,寒能清肺中之火,為瀉肺行水之品,故清肺熱而行水是其專功。桑皮、桑葉、桑枝均能除熱,桑白皮走肺性降,能瀉肺中之火而行肺中痰水。桑葉,質(zhì)輕性升,善于疏肺、肝二經(jīng)之風(fēng)熱。桑枝,走絡(luò),驅(qū)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桑白皮瀉肺平喘,如瀉白散,桑白皮配伍地骨皮、甘草同用,治療小兒肺熱氣急喘嗽。
21.葶藶子味辛苦,性大寒,歸肺、大腸、膀胱三經(jīng)。瀉肺定喘,行水消腫,治療肺氣壅實(shí),痰飲阻塞,咳嗽喘滿及面目浮腫胸腹積水等證。如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用大棗輔佐,治療痰飲咳嗽、氣喘不得臥,一身面目浮腫之證。
22.海浮石味咸性寒,入肺經(jīng),除上焦肺中痰熱及老痰膠粘積塊為其所長,并治贏瘤痰核。海浮石清肺熱而化痰,適用于痰熱咳嗽、頑痰交結(jié)難喀,如清膈散,海浮石配伍膽南星、貝母等,治療肺熱咳喘,老痰膠結(jié)難喀等證。
23.瓦楞子味咸性平,入肺胃肝三經(jīng)。既可走氣氛,又可以走血分,即軟堅(jiān)消痰,又可以化瘀散結(jié),炮制后可以制酸止痛。其軟堅(jiān)消痰,可與海浮石、貝母、旋覆花等同用,治療頑痰積聚、痰稠難咯之證。
24.荸薺味甘,性微寒,入肺胃大腸三經(jīng)。本品性潤而降,上清肺胃之熱而化痰生津,故此可以治療肺熱有痰的咳嗽與肺燥咳嗽。
25.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場二經(jīng),可以下氣止咳定喘,又有疏散肺臟風(fēng)寒痰濕之能,還資質(zhì)潤,善潤腸燥,苦杏仁苦降溫散,用于感冒喘咳痰多之證。甜杏仁甘平潤肺,適用于虛勞咳喘。杏仁可以止咳平喘,用于風(fēng)寒感冒,咳嗽痰多,配伍蘇葉、半夏、茯苓等同用,如杏蘇散。喘促明顯者,可與麻黃、甘草等配伍,如三拗湯。對于肺熱咳嗽,應(yīng)配伍清熱藥如生石膏等,如麻杏石甘湯。
26.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經(jīng)??梢孕卫熟钐?。桔??梢孕戊钐?,治療風(fēng)寒咳嗽痰多,可以配伍杏仁、蘇葉、半夏、生姜等,如杏蘇散。如用于風(fēng)熱感冒咳嗽,痰稠難喀,可與配伍桑葉、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飲。
27.前胡味辛苦,性微寒,入肺經(jīng)。為疏散肺經(jīng)風(fēng)熱,祛痰止咳的常用藥。前胡可以降氣祛痰,散風(fēng)清熱,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粘稠,胸悶不舒之證,前胡配伍杏色、桑白皮、貝母等同用,如前胡散。
28.白前味辛苦,性微溫,入肺經(jīng)。長于降氣,止咳化痰,素有肺家要藥之稱。凡肺氣壅實(shí),無論屬寒屬熱,皆可配伍使用。白前可以降氣消痰,對于肺氣雍滯之痰多喉鳴,胸滿喘急者最為適用。如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單用白前為末,溫酒服用即可。又如白前湯,白前配伍紫苑、半夏、大薊、治療久咳上氣,體腫氣短脹滿,晝夜依息不得臥,喉中作水雞聲。咳痰偏熱者,可與桑白皮配伍。
29.旋覆花可以下氣行水消痰,治療咳嗽痰喘而兼有表證者,如金沸草散,配伍荊芥、細(xì)辛、前胡、半夏等藥。
30.蘇子味辛,性溫,入肺經(jīng)。用于氣雍痰滯的喘嗽,及腸燥便秘。蘇子可以下氣消痰定喘,治療痰雍氣逆,咳嗽氣喘,如三子養(yǎng)親湯,蘇子配伍萊菔子、白芥子、治療老年人食少痰多,咳嗽氣喘之證。又如蘇子降氣湯,蘇子配伍前胡、厚樸、半夏、陳皮等,治療痰涎雍盛,肺氣上逆作喘之證。
31.紫苑味辛苦,性溫,入肺經(jīng)。既入肺經(jīng)氣氛,又入血分,梳理肺經(jīng)氣血,為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要藥。外感內(nèi)傷、寒咳熱咳皆可使用。紫苑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于外感咳嗽,喀痰不爽,可與荊芥、桔梗、百部、白前等藥配伍,如止嗽散。用于陰虛勞熱,痰中帶血之證,可以配伍知母、川貝、阿膠等同用,如紫苑湯。對于久嗽不差者,又可配伍款冬花、百部合用,如紫苑百合散。
32.款冬花味辛,性溫,入肺經(jīng)。入氣氛又入血分。上入肺引氣下行而歸根,中燥脾土以斷痰原,下入腎水可溫腎陽,專治因寒而導(dǎo)致咳嗽痰喘,為潤肺化痰止嗽之良藥??疃梢詽櫡位抵箍龋委煻喾N咳嗽證,如射干麻黃湯,款冬花配伍麻黃、射干、細(xì)辛等藥,治療寒飲咳嗽。如果款冬花與百合,研末為丸,治療咳嗽帶血。又如款冬花湯,配伍杏仁、貝母、知母、桑白皮等,治療暴咳。外感咳嗽宜生用,內(nèi)傷咳嗽宜炙用。
33.枇杷葉味苦,性涼,入肺胃二經(jīng)。既瀉降肺熱化痰,又清降胃熱以止嘔噦、除煩渴,為清肅肺胃之品。枇杷葉可以化痰止咳,凡是風(fēng)熱燥火等導(dǎo)致的咳嗽、咯血、衄血,均可應(yīng)用。如治療婦人肺熱久嗽,身如火燙,以枇杷葉配伍木通、款冬花、紫苑、杏仁、桑皮、大黃等配伍。又如枇杷清肺飲,配伍沙參、炙桑皮、山梔子等藥,治療肺熱咳嗽,痰黃而濃、口燥咽干之證。
34.馬兜鈴味苦微辛,性寒歸肺大腸二經(jīng)。清肅之中又有開瀉之性,清肺降氣為其所長。馬兜鈴可以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治療肺熱咳嗽,喘息及肺虛有熱之咳嗽、咯血等證。如用馬兜鈴二兩,炙甘草一兩,共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溫呷,治療肺氣壅實(shí),咳嗽氣喘。又如補(bǔ)肺阿膠湯,馬兜鈴配伍阿膠、牛蒡子、炙甘草等,治療陰虛火旺,咳嗽喘急,痰少或痰中帶血之證,以阿膠補(bǔ)益潤肺,馬兜鈴清肅肺火,共同清金補(bǔ)肺。
35.洋金花味辛,性溫,入肺經(jīng),本品藥性峻烈,有較好的平喘止咳作用,又有良好的麻醉止痛效果。洋金花可以平喘止咳,可單味與煙草等量燃吸煙,也可以配伍在復(fù)方中使用,但必須嚴(yán)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
36.鹿蹄草可以止血,用于咳嗽咯血,以本品配伍白芨四錢,水煎溫服。
37.穿山龍可以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喘,單用本品水煎服即有效。
38.萊菔子可以下氣化痰,用于咳嗽氣喘多痰者,多同白芥子、蘇子配伍,如三子養(yǎng)親湯。
39.榧子可以潤肺止咳,治療肺燥咳嗽,痰少而證輕者,可以單味服食本品,重者,則與養(yǎng)陰潤肺藥玄參、天冬、麥冬、阿膠等配伍使用。
40.蜂蜜可以清熱潤肺,適用于肺燥干咳、肺虛久咳,如常用的止咳化痰藥款冬花、紫苑、百部、枇杷葉等,多用蜜制,以增強(qiáng)潤肺止咳的作用。還可以治療脾肺兩虛,虛勞咳嗽,干咳咯血,常與生地、茯苓、人參等同用,如瓊玉膏。
41.牽牛子可以消痰滌飲,適用于肺氣壅滯,痰飲喘咳,面目浮腫者,常與葶藶子、杏仁、陳皮等同用,如牽牛子散。
42.車前子可以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咳嗽,痰多之證,可與桔梗、杏仁、紫苑等同用。
43.冬瓜子味甘性寒,如肺胃大小腸四經(jīng)。冬瓜子可以清肺化痰,消腫排膿,用于肺經(jīng)有熱的咳嗽、痰黃等證。常與桔梗、前胡、瓜簍等藥配伍應(yīng)用。
44.石韋可以清熱止咳,單味水煎服用可以治療肺熱喘咳有效。
45.太子參可以補(bǔ)氣養(yǎng)陰,配伍沙參、麥冬治療肺虛燥咳。
46.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入心肺腎三經(jīng)。既可補(bǔ)氣,又可養(yǎng)陰,還可以清肺火。西洋參作為補(bǔ)氣保健首選藥材,可以促進(jìn)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機(jī)體免疫力,抑制癌細(xì)胞生長,有效抵抗癌癥。
西洋參可以補(bǔ)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用于陰虛火旺、喘咳痰血,多與天冬、麥冬、阿膠、地骨皮、知母、貝母等藥同用。
47.山藥可以補(bǔ)肺治咳,適用于肺虛久咳或虛喘,可配伍黨參、麥冬、五味子等同用。
48.黃精可以潤肺,適用于肺虛燥咳,可以單用本品水煎服用,或者配伍沙參、麥冬、知母、貝母等養(yǎng)陰清肺藥配伍應(yīng)用。
49.大棗可以緩和藥性,如葶藶大棗瀉肺湯,大棗配葶藶子,能瀉肺平喘利尿而不傷肺氣。
50.炙甘草可以潤肺,適用于咳嗽、氣喘。如配伍麻黃、杏仁,可以治療風(fēng)寒犯肺之喘咳,如三拗湯。若在上方中加入生石膏,可以治療肺有郁熱之喘咳,如麻杏石甘湯。
51.飴糖可以潤肺止咳,適用于肺虛咳嗽,氣短作喘,干咳無痰,聲音低微之癥??梢詥斡帽酒?,也可配伍杏仁、百部等止咳平喘藥同用。
52.蛤蚧味咸性平,入肺腎二經(jīng),本品可以補(bǔ)肺氣,助腎陽,利水化痰以定喘嗽,益精血。蛤蚧可以補(bǔ)肺腎,定喘嗽,適用于肺虛咳嗽,腎虛作喘,以及虛勞咳嗽,多配伍人參、杏仁、炙甘草、知母、貝母、桑白皮、茯苓等同用,如人參蛤蚧散。
53.紫河車味甘咸,性溫,入肺肝腎三經(jīng)。紫河車可以補(bǔ)氣養(yǎng)血益精,適用于身體虛弱、虛勞發(fā)熱、咳嗽氣喘、咯血;陽痿、遺精;婦人氣血不足、不孕、乳少;以及癲癇久發(fā)、或癲癇日久氣血虧虛等證。臨床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適當(dāng)?shù)呐湮椋簹馓摷友a(bǔ)氣藥,血虛加補(bǔ)血藥,精虧加補(bǔ)精藥,陰虛發(fā)熱加養(yǎng)陰清熱藥,陽虛畏寒加溫補(bǔ)助陽藥等。如河車大造丸,即為本品配伍熟地、龜板、黃柏、天冬、麥冬、杜仲、牛膝、人參等組成,來治療虛勞損傷、咳嗽發(fā)熱等證。
54.冬蟲草味甘性平,入肺腎二經(jīng),既補(bǔ)肺陰,又益腎陽,兼止血化痰。本品補(bǔ)下焦之陽則用蟲,益上焦之陰則兼用草;不能入眠則用蟲,睡而不醒則用草。冬蟲草可以補(bǔ)肺陰、止血化痰,適用于久咳、虛喘、癆嗽咯血。多配伍沙參、麥冬、阿膠、川貝等養(yǎng)陰清肺藥、止血化痰藥同用。
55.核桃仁可以溫肺定咳喘,適用于肺虛寒導(dǎo)致的虛寒咳喘,如《醫(yī)學(xué)心悟》的人參胡桃湯,即以本品配伍人參、生姜同用。又可用白蜜二斤,胡桃肉二斤,隔湯燉熟,不拘時(shí)開水點(diǎn)服,均可用于虛寒喘咳或肺虛久咳不止。
56.補(bǔ)骨脂可以配伍核桃仁、蜂蜜同用,可以治療虛寒喘咳。(蜂骨桃)
57.海馬可以補(bǔ)腎壯陽,適用于腎虛咳喘,配伍蛤蚧、沉香、人參、胡桃等同用,以治療虛喘。
58.阿膠可以清肺潤燥,適用于虛勞喘咳或陰虛燥咳。如補(bǔ)肺阿膠湯,以本品配伍馬兜鈴、牛蒡子、炙甘草、甜杏仁、糯米同用,治療肺虛火盛,咳喘咽干痰少或痰中帶血。
59.阿膠可以清肺潤燥,適用于虛勞喘咳或陰虛燥咳。如清燥救肺湯,以本品配伍生石膏、桑葉、杏仁、麥冬、甘草、胡麻等同用,治療燥熱咳嗽、氣喘、干咳無痰、心煩口渴、鼻燥咽干等證。
60.沙參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胃二經(jīng)。本品為養(yǎng)陰生津藥,能請肺熱,養(yǎng)肺陰。沙參可以清肺熱,養(yǎng)肺陰,適用于燥咳痰粘或癆嗽咯血。如沙參麥冬湯,以本品配伍麥冬、花粉、玉竹、生扁豆、生甘草、冬桑葉同用,治療燥熱傷陰、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衛(wèi)生簡易方》以本品配伍知母、貝母、麥冬、熟地、鱉甲、地骨皮同用,治療陰虛勞熱、咳嗽咯血。
61.天冬味甘苦,性大寒,入脾腎二經(jīng)。本品功能清肺火,滋腎陰,潤燥滑腸,適用于勞熱咳嗽、咯血、吐血。如二冬膏,即以本品配伍麥冬組成,水煎溫服,加蜂蜜收膏,可治燥咳痰粘,癆嗽吐血等證。
62.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心胃三經(jīng)。麥冬可以清肺氣而養(yǎng)陰,適用于燥咳痰粘、勞熱喘咳。如清燥救肺湯,以本品配伍桑葉、杏仁、胡麻仁、阿膠、批把葉、生石膏、人參、甘草等同用,治療溫燥傷肺、干咳氣逆、咽干鼻燥等證。
63.玄參味苦咸,性寒,入腎經(jīng)。玄參可以滋陰降火解毒,用于陰虛火旺的咽痛。如養(yǎng)陰清肺湯,即以本品配伍生地、麥冬、丹皮、白芍、甘草、薄荷等同用,治療陰虛火旺導(dǎo)致的咳嗽咯血。
64.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經(jīng)。本品有補(bǔ)陰潤燥、生津止渴作用。玉竹可以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適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舌干口渴,如加減葳蕤湯,以本品配伍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同用,有滋陰解表的作用,可以治療陰虛之體、感冒風(fēng)熱、發(fā)熱咳嗽、咽干口渴等證。
65.玉竹可以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適用于肺胃傷陰,燥熱咳嗽,如玉竹麥門冬湯,以本品配伍麥冬、沙參、生甘草同用,治療肺胃傷陰,燥熱咳嗽,舌干少津。
66.百合味甘淡,性微溫,入肺心二經(jīng),本品可以斂肺降氣,有潤燥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百合可以潤肺止咳,適用于肺熱咳嗽、癆嗽咯血,如白花膏,即以百合配伍款冬花,二味等分研末蜜丸,治療肺熱久咳或痰中帶血。
67.百合味甘淡,性微溫,入肺心二經(jīng),本品有潤燥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百合可以潤肺止咳,適用于虛勞發(fā)熱、咳嗽咽痛、咯血。
68.枸杞可以潤肺,適用于陰虛癆嗽,可以配伍麥冬、五味子、知母、貝母等同用,來治療肺陰虛弱導(dǎo)致的陰虛癆嗽。
69.龜板味甘咸,性寒,入腎心二經(jīng)。本品為滋陰益腎、養(yǎng)血補(bǔ)心之品。龜板可以滋陰清熱,適用于陰虛發(fā)熱導(dǎo)致的陰虛火旺咳嗽。如大補(bǔ)陰丸,即以本品配伍熟地、知母、黃柏等同用,治療陰虛火旺導(dǎo)致的咳嗽咯血。
70.訶子可以斂肺下氣開音,適用于肺虛咳嗽、久咳。
71.罌粟殼味酸澀,性平,入肺、腎大腸三經(jīng)。本品功專收斂固氣,上能收斂肺氣以止咳,下能固澀腎氣以止遺。罌粟殼可以斂肺止咳,適用于久咳不止,如《宣明論方》小百勞散,以之配伍烏梅,治療虛勞咳嗽不已而兼有自汗者。
72.烏梅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腎大腸四經(jīng)。烏梅可以斂肺止咳,適用于肺虛久咳,如《本草綱目》治療久咳,即以本品配伍罌粟殼等份為末,每服二錢,睡時(shí)蜜湯調(diào)下。《世醫(yī)得效方》的一服散,治肺虛久咳,則與罌粟殼、半夏、杏仁、阿膠等配伍使用。
73.五倍子味酸澀,性寒,入肺腎大腸三經(jīng)。本品既收斂,有降火。五倍子可以斂肺降火,用肺虛久咳,可與五味子、罌粟殼等斂肺藥配伍使用。
74.五味子味酸性溫,入心肺腎三經(jīng)。本品五味具備,味酸獨(dú)盛,雖曰性溫,但溫而能潤。五味子可以斂肺止咳定喘,適用于肺虛咳喘及肺腎不足之喘咳。如《衛(wèi)生家寶方》五味子丸,配伍罌粟殼,治療肺虛久咳?!夺t(yī)宗己任編》的都?xì)馔?,以本品配伍六味地黃丸,治虛咳喘促。本方加麥冬為麥味地黃丸,治虛喘咯血。都使用本品斂肺滋腎,而起平喘止咳的功能。對于肺寒咳嗽,本品也可以應(yīng)用辛溫宣散之品,如五味細(xì)辛湯,配伍細(xì)辛、干姜等溫肺化飲之品,治肺經(jīng)感寒,咳嗽不已。
75.銀杏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入肺經(jīng)。銀杏可以定喘,適用于喘嗽痰多之證。如《攝生方》鴨掌散,以本品配伍麻黃、甘草,治哮喘痰嗽。肺熱而痰多氣喘者,可再加黃芩、桑白皮等清熱化痰藥,如定喘湯。
76.磁石可以納氣平喘。用于腎不納氣導(dǎo)致的虛喘,可以配伍熟地、山藥、山茱萸、五味子、沉香等藥同用。
77.紫石英可以溫肺下氣,用于肺寒咳嗽,如《青囊密方》以本品配伍火煅醋淬,水飛為細(xì)末,每日早服五分,花椒十粒,泡湯服下,來治療肺臟受寒導(dǎo)致的咳嗽。
78.白石英味甘,性微溫,功能可以溫肺下氣,可以治療肺寒導(dǎo)致的肺寒咳嗽等證。用量禁忌同紫石英。
79.遠(yuǎn)志可以散郁化痰,用于寒痰咳嗽,多配伍半夏、陳皮、杏仁、桔梗、紫苑等同用,以治療因寒痰導(dǎo)致的咳嗽。
80.地龍可以清肺平喘,用于肺熱喘咳,可以單用本品研末服用,也可以與麻黃、銀杏、白果等藥同用。
81.橘紅味辛苦,性溫,入肺脾二經(jīng),本品溫燥之性較橘皮為盛,長于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燥濕化痰,故常代用橘皮來治外感風(fēng)寒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粘稠難咯等證。用量2——5克。
82.烏藥味辛性溫,入肺脾腎膀胱四經(jīng)。本品辛溫香竄,上走脾肺,下達(dá)腎膀,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之功。烏藥可以行氣止痛,適用于七情郁結(jié),復(fù)感寒邪,寒郁氣逆,上犯于肺則氣逆喘急,橫擾于脾則胸腹脹滿,常與檳榔、沉香、人參等同用,如四磨飲子。
83.厚樸可以燥濕化痰,適用于痰飲阻肺,氣逆不降導(dǎo)致的氣喘咳嗽,常與麻黃、半夏、杏仁等同用,如厚樸麻黃湯。
84.香櫞可以化痰,適用于痰飲咳嗽,胸膈不利,常與半夏、茯苓、生姜等藥配伍應(yīng)用治療痰飲咳嗽。
85.沉香可以暖腎納氣,適用于腎不納氣導(dǎo)致的虛寒性氣逆喘急之證,常與熟地、補(bǔ)骨脂、五味子、人參、蛤蚧、胡桃肉等配伍應(yīng)用。
86.柿霜味甘性涼,入心肺二經(jīng)。本品能清上焦心肺之熱而生津潤燥,化痰寧嗽。適用于肺熱燥咳、癆嗽吐血,以及咽喉、口腔疼痛等證。用于治療內(nèi)熱痰火咳嗽,常與黃芩、瓜簍霜、海浮石等同用,如《本草匯言》方。
87.桃仁可以治療氣逆喘咳,胸膈否滿,如《食醫(yī)心境》單用本品和梗米煮粥食,臨床也可以與杏仁配伍,以增強(qiáng)療效,如雙人丸。也可根據(jù)寒熱虛實(shí)的不同,適當(dāng)配伍其他平喘止咳藥物同用。
88.毛冬青可以祛痰止咳,適用于肺熱導(dǎo)致的喘咳,可單用,也可以配伍桑白皮、批把葉等同用。
89.側(cè)柏葉可以止咳祛痰作用,適用于肺熱干咳較好,常用本品與紅棗濃煎代茶飲用。(90克)本品濃煎加蜜調(diào)服,對小兒百日咳有效。(也可加百部同用)
90.砒石可以祛痰平喘,適用于寒飲哮喘,如《本事方》用本品配伍淡豆豉,治療寒飲哮喘,不能平臥。
91.硼砂可以清熱化痰,適用于痰火壅盛導(dǎo)致的痰黃粘稠,咳吐不利,可以配伍天花粉、貝母、青黛、竹瀝等同用,以增強(qiáng)清肺化痰作用。
92.可用本品為末,以天冬、黃芩、百部煎取濃汁,為丸,含化服。
93.檉栁可以鎮(zhèn)咳平喘,用本品新鮮的嫰枝,煎湯或者泡水,可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因有鎮(zhèn)咳平喘、祛痰消炎的作用。
94.細(xì)辛可以散寒祛濕,治療痰飲導(dǎo)致的咳嗽、胸滿,如《金匱要略》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湯,即以本品細(xì)辛三兩,配伍茯苓四兩,甘草、干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95.
三一、水腫門 40
浮腫門、水腫門、虛胖門
1. 麻黃可以利水消腫,治療水腫而兼有表寒 實(shí) 證,如 麻 黃甘 草湯 :麻 黃 1 分,杏 仁1分,桑 白 皮 1分,薏米仁、甘草1分。越婢加術(shù)湯:麻 黃 6 兩、石 膏半斤、生姜3 兩、甘草2、 白術(shù)4兩、大棗15枚。
2.浮萍味辛,性寒,入肺經(jīng)。本品發(fā)汗,祛風(fēng),行 水 ,清 熱 ,解毒。治療時(shí)行熱病,斑疹不透,風(fēng)熱癮疹,皮膚 瘙 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等證。
浮萍可以利水消腫,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而有表癥者,單用本品或與其他利水藥同用。
3.桑白皮利水消腫,治療肺氣雍實(shí)之水腫漲滿喘急、小便不利之證,常以桑白皮配伍麻黃、桂枝、杏仁、細(xì)辛、干姜,治療水飲停肺,脹滿喘急。中藏經(jīng)的五皮飲,以桑白皮配伍茯苓皮、大腹皮、陳皮、生姜皮,治療全身肌膚浮腫、小便不利之證。行水生用,平喘止嗽炙用。
4.海蛤殼可以利水消腫,用于水腫、腹水等證。即以本品配伍葶藶子、漢防已、杏仁、甘遂、大棗等藥,研末為丸如梧子大,食前用大麻子湯下七丸,來治療水腫。
5.昆布可以利水消腫,用于腳氣浮腫及水腫,單用利水作用不強(qiáng),須與其他利水藥物同用。
6.椒目味苦性寒,常與行水消腫,用于水腫喘滿之實(shí)證,常與葶藶子、大黃、防已同用,如已椒藶黃丸。
7.徐長卿可以利水退腫,用于腹水、水腫,可以單用本品水煎溫服。
8.伸筋草可以利水退腫,治療水腫,本品配伍陳胡蘆、檳榔煎水溫度,或者用本品研末,每服五錢,以陳葫蘆、檳榔煎水沖服。
9.五加皮可以利水去濕,治療皮膚水腫,腳氣浮腫,如五皮飲,本品配伍陳皮、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治療皮膚水腫。
10.檳榔可以化濕利水,治療水腫實(shí)證,則當(dāng)與澤瀉、木通等利水消腫藥配伍使用。
11.番瀉葉可以行水消腫,適用于腹水鼔脹,通過瀉下排除水濕較甘遂穩(wěn)妥,但以陽實(shí)水腫為宜??梢詥斡梅兴轀茫部梢耘湮闋颗W?、大腹皮等同用。
12.郁李仁可以下氣利水、小便不利之證,常與白術(shù)、茯苓、檳榔等同用,如郁李仁散。
13.由于本品善導(dǎo)大腸的燥結(jié),專治大腸氣滯,利周身之水氣,固還可以可以用于癃閉便秘,二便不通的陽實(shí)水腫之證,又常與甘遂、大黃、牽牛子等同用,如浚川散。
14.甘遂味苦性寒,入肺脾腎。甘遂可以瀉水除濕,適用于水濕雍滯,水腫脹滿,口渴氣粗,便秘脈實(shí)的陽實(shí)水腫,常與大戟、芫花、黑丑等同用,如舟車丸。
15.大戟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腎三經(jīng)。大戟可以治療水腫,二便不通,水腫實(shí)證,常與甘遂、芫花、牽牛子等同用,如舟車丸。也可以用大戟3克,牽牛子3克,木香1.5克,為末,用豬腰子一對,劈開摻入內(nèi),濕紙裹煨熟,空腹食之,治療腹大水腫入鼓,如大戟散。
16.芫花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腎三經(jīng)。芫花可以瀉水除濕,適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的陽實(shí)水腫,常與甘遂、大戟、牽牛子等同用,如舟車丸。
17.芫花可以逐痰滌水,適用于痰飲喘咳,痛引胸脅,形癥倶實(shí)者,常與甘遂、大戟、大棗同用,如十棗湯。
18.牽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腎大腸三經(jīng),牽牛子可以行水通便,適用于水腫脹滿,三焦氣滯,二便不通的實(shí)證。可單用本品研末腑。也可以配伍茴香同用,研末姜湯送服,如禹功散。癥情較重者,可以配伍甘遂、大戟、大黃等同用,如舟車丸。
19.商陸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腎三經(jīng)。商陸可以行水退腫,適用于水腫脹滿,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水腫實(shí)證,常與檳榔、澤瀉、茯苓等同用,如疏鑿飲子。也可以與甘遂、赤小豆等同用,如《圣濟(jì)總錄》的商陸豆方。古方中也有單用的記載。也有用本品與糯米煮飯,與鯉魚同煎,治療水腫,有攻補(bǔ)兼施的含義。
20.千金子味辛性溫,有毒,入肝腎大腸膀胱四經(jīng)。千金子逐水退腫,二便不利之陽實(shí)水腫之實(shí)證??梢詥斡帽酒氛トビ?,取霜服用?;虼簏S為末,酒水為丸服下。也可以檳榔、葶藶子、防已等同用,治療周身腫滿、喘悶不快,如續(xù)隨子丸。
21.烏桕根皮味苦性微溫,入肺脾胃大腸四經(jīng)。烏桕根皮可以瀉下逐水,古方單用本品為煎劑,治療小便不利或者大便不通。又《圣惠方》治療水腫小便澀,身體浮腫,用本品配伍木通、檳榔,以增強(qiáng)療效。
22.巴豆可以逐痰行水,適用于腹水膨脹,二便不通,水腫實(shí)證,如《備急丸》,用巴豆九十枚,杏仁六十枚,均去皮心炙黃,搗丸小豆大,每服一丸,以利為度,治腹水膨脹。近代常與絳礬同用,如唅巴絳礬丸;也可以與干姜、陳皮、生蒼術(shù)同用,如巴漆丸,對血吸蟲病及肝硬化晚期腹水均效。
23.豬苓味甘性平,入腎膀胱二經(jīng)。本品可以利水滲濕,用于水腫、泄瀉等證,配伍白術(shù)、茯苓等應(yīng)用,如四苓散。
24.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腎膀胱二經(jīng)。澤瀉可以滲濕利水瀉熱,適用于水濕停留、小便不利的水腫等證的。常配伍豬苓、茯苓、等滲濕利水藥同用,如四苓散。
25.車前子味甘性寒,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車前子可以清熱利濕,適用于濕熱內(nèi)郁之水腫、小便不利或赤澀熱痛,常配伍木通、梔子、滑石等應(yīng)用,如八正散。
26.防已可以利水退腫,如風(fēng)水浮腫,汗出惡風(fēng)者,可與黃芪、白術(shù)、甘草同用,如防已黃芪湯。
27.赤小豆味甘,性微寒,入心小腸二經(jīng)。赤小豆可以利水消腫,用于頭面、全身悉腫,坐臥不得,小便不利,配伍桑枝灰同煮當(dāng)飯吃。也可以同鯉魚同煮食之。用于腹部水腫,配伍白茅根煮至水盡,棄去茅根,食豆。
28.冬瓜皮味甘性寒,可以清熱利水消腫,適用于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可以用量15——30.
29.玉米須味甘性平,入心小腸二經(jīng)。玉米須可以利尿消腫,用于頭面、全身浮腫,小便不利,可以單用本品60克,煎服。
30.半邊蓮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肝腎三經(jīng),半邊蓮可以利尿消腫,用于大腹水腫,周身浮腫,配伍馬鞭草煎水服用,也可以配伍大黃、枳實(shí)、大腹皮等藥同用。
31.白術(shù)可以燥濕利水,適用于脾虛不能運(yùn)化,水濕停留而導(dǎo)致的水腫等證,如配伍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去水腫。
32.大腹皮可以行水消腫,適用于水濕外溢,面目浮腫,皮膚水腫,常與陳皮、生姜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來治療水濕外溢導(dǎo)致的皮水證。
33.益母草可以利水退腫,適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常與白茅根、車前子、桑白皮、白術(shù)、茯苓等藥同用,本品治療腎炎水腫,取得一定療效。
34.澤蘭可以利水退腫,適用于產(chǎn)后水腫、血虛浮腫等證,常與防已同用,等份為末服用。
35.輕粉可以逐水通便,用治水腫鼔脹、二便不通,可配伍大黃、牽牛、甘遂、大戟、芫花等,如舟車丸,治療水腫便閉。本品服用后,要及時(shí)嗽口,以防口腔糜爛。
36.浮萍味辛性寒,本品可以行水消腫,運(yùn)化水濕,而入肺與膀胱經(jīng),主治各種原因?qū)е路沃喂?jié)功能失常而引起的水腫之證。
37.木賊可治浮腫型腳氣、皮膚病性腎炎、水腫。木賊草四錢五分,浮萍三錢,赤豆三兩,紅棗六枚。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38.梔子可以治療熱性水腫,如《丹溪心法》中,以山梔子25克,木香7克,白術(shù)12克。細(xì)切,水煎服。
39.鴨跖草可以治療水腫,因本品能清熱利尿。治水腫有熱兼表證者,可與浮萍,白茅根等同用。
40.白茅根可以用于治療急性腎炎,取其有利尿消腫作用,本品常配伍車前草、玉米須等,據(jù)初步觀察,有近期治愈效果,方如急性腎炎方:茅根15克,車前草9克,玉米須15克,仙鶴草9克,鷹不泊9克,漳柳頭15克,水煎溫服。
41.
三二、黃疸門 22
面部色黃門、萎黃門、 黃疸門、 黃疸肝炎、
全身色黃門門
1.梔子可以清熱利尿,治療因濕熱內(nèi)蘊(yùn)導(dǎo)致的黃疸病,多與茵陳、黃柏、大黃同用,如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
2.白茅根可以利尿通淋,治療因濕熱內(nèi)蘊(yùn)導(dǎo)致的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本品配伍西瓜皮、玉米須、赤小豆同時(shí),煎服對黃疸、水腫均有療效。
3.黃芩可以清熱燥濕,清除肝膽濕熱,配伍茵陳、梔子、柴胡等,治療濕熱黃疸。
4.黃柏味苦性寒,入腎、膀胱二經(jīng)。本品瀉腎火,清濕熱,解瘡毒。適用于治療骨蒸勞熱,盜汗,遺精,黃疸,尿閉,淋濁,帶下以及足膝腫痛,癰腫瘡瘍等癥。
黃柏可以清熱燥濕,治療濕熱導(dǎo)致的熱蓄肝膽所形成的身黃、目黃、頭汗、小便不利的黃疸證,本品配伍梔子,炙甘草,如《傷寒論》中的梔子柏皮湯,來治療心包郁火導(dǎo)致的頭汗出癥狀
5.苦參味大苦大寒,入心、肝、大小腸四經(jīng)。本品清熱除濕,利尿、祛風(fēng),殺蟲。適用于濕熱痢疾,小便不利,疥癬瘡毒。主要用于治療濕疹、瘡癤、女陰瘙癢等皮膚病,以外用為主。一般在用于洗方。
苦參可以通利小便,治療濕熱郁蒸導(dǎo)致的黃疸尿赤,配伍龍膽、梔子、牛膽汁、玄參同用,如谷疸丸。
6.白鮮皮可以清熱燥濕解毒,治療黃疸,如白鮮皮湯:白鮮皮、茵陳。
7.馬尾連可以清熱燥濕,治療黃疸,馬尾連與茵陳、虎杖、金錢草配伍同用。近年來,用于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療效。
8.蒲公英可以兼利尿通淋,治療濕熱黃疸,配伍茵陳、板藍(lán)根、柴胡、梔子等同用,可以清熱解毒利膽退黃。說明:蒲公英治療乳癰癤紅腫痛,尤為效捷,鮮者搗汁溫服,一味也可治之,而煎湯方中必不可少此味藥。
9.荸薺還可以治療濕熱黃疸,與其他濕熱藥物同用。
10.虎杖可以利濕,用于濕熱黃疸,每日單用本品一兩,水煎分二三次溫度。也可以與金錢草等煎服,以治療膽囊結(jié)石兼黃疸者。
11.瓜蒂可以治療濕熱黃疸,濕家頭痛,身面浮腫。如瓜蒂散,口含水,畜一字入鼻中,少時(shí)黃水出,治療濕家頭中寒濕,頭痛鼻塞而煩者。
12.大黃可以瀉熱通腸,導(dǎo)濕熱從大便而出,可以治療濕熱內(nèi)蘊(yùn)導(dǎo)致的黃疸等證。如與茵陳、梔子同用即茵陳蒿湯,來治療濕熱黃疸。
13.茵陳味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膽四經(jīng)。茵陳可以祛濕熱、退黃疸,凡是濕熱黃疸,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屬于陽黃,可與梔子、大黃等配伍,如茵陳蒿湯。凡是黃疸色黃而晦暗者,為陰黃,屬于寒濕所致,可與配伍附子、干姜等應(yīng)用,如茵陳四逆湯。
14.赤小豆可以利水退黃,用于濕熱黃疸輕癥,身發(fā)黃,發(fā)熱,無汗,可以麻黃、連翹等同用,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15.冬瓜子、冬瓜皮可以治療心經(jīng)蘊(yùn)熱,小水瀮痛,并鼻面酒渣如麻豆痛疼,黃水流出。
16.玉米須可以退黃,用于濕熱黃疸,常配伍茵陳、郁金等利膽藥同用。
17.金錢草可以祛濕熱,退黃疸,用于濕熱所導(dǎo)致的黃疸證可與清熱利濕的梔子、茵陳等配伍。
18.當(dāng)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三經(jīng)。當(dāng)歸可以補(bǔ)血活血,行氣止痛,用于治療血虛萎黃,常配伍黃芪同用,如當(dāng)歸補(bǔ)血湯。
19.郁金可以利膽退黃,適用于膽汁不降停留導(dǎo)致的濕熱熏蒸出現(xiàn)的黃疸尿赤,常用本品配伍茵陳、梔子、黃柏、金錢草等同用,以利膽退黃。目前本品治療肝炎、膽石癥也有一定效果。
20.石見穿可以治療濕熱黃疸等證。
21.梔子可以清熱瀉火涼血,用于治傷寒導(dǎo)致的身黃、目黃、小便黃、有頭汗,而且小便不利之證,用肥梔子十五個(gè)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梔子半,去滓,分溫再服。如《傷寒論》里的梔子柏皮湯。
22.敗醬草可以清熱解毒,本品配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三三、筋骨門10
筋膜門、骨折門
1.龜板可以滋陰益腎強(qiáng)骨,適用于腰腳痿弱,筋骨不健,小兒囟門不合。如《丹溪心法》的虎潛丸,以本品配伍熟地、白芍、知母、黃柏、鎖陽、干姜、陳皮、虎骨同用,治療腎虛筋骨痿弱無力。
2.罌粟殼可以止痛,適用于心腹及筋骨肌肉疼痛,可以單用或配伍復(fù)方中使用。
3.合歡皮可以和血消腫,止痛生肌,用于肺癰,也用于筋骨折傷,如《百一選方》,合歡皮炒四兩,芥菜子炒一兩,研細(xì)末,臨臥酒調(diào)服,渣敷患處。
4.血竭可以止血斂瘡生肌,適用于傷損筋骨導(dǎo)致的痛不可忍,如《圣惠方》的麒麟散,本品配伍沒藥、當(dāng)歸、白芷、赤芍、桂心等同用,來治療筋骨折傷導(dǎo)致的痛不可忍,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5.自然銅味辛性平,入肝經(jīng)。本品入血行血,有散淤止痛的功效,并能促進(jìn)骨折愈合。自然銅可以散淤止痛、接筋續(xù)骨,適用于跌打損傷導(dǎo)致的瘀血腫痛,常用本品配伍當(dāng)歸、沒藥等份為散劑,以酒調(diào)服。
6.自然銅可以散淤止痛、接筋續(xù)骨,適用于跌撲導(dǎo)致的骨折,如《張氏醫(yī)通》的自然銅散,本品煅后配伍乳香、沒藥、羌活同用,等份為散,純酒調(diào)服,治療骨折。
7.蠶砂可以治療暑濕傷中,吐瀉轉(zhuǎn)筋,口渴、腹痛、煩躁等證。本品配伍木瓜、吳萸、大豆卷、生薏仁、黃芩、黃連、梔子、通草等同用。
8.白芍、甘草、木瓜煎湯飲服,可以治療腿抽筋。
9.杜仲味甘性溫,如肝腎二經(jīng),本品可以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作用。杜仲可以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用于腎虛腰痛,足膝痿弱,可以配伍核桃仁、補(bǔ)骨脂同用,如青娥丸。
10.石膏可以治療因風(fēng)熱導(dǎo)致的筋骨疼痛,如《衛(wèi)生雜興》中,以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為末,水和,煅紅,冷定,滾酒化服,被蓋取汗,連服三日。
11.
三四、腦部門 20
頭痛門、 頭痛門、 三叉神經(jīng)痛門、 偏正頭痛門、 頭風(fēng)門
1.白芷可以治療牙齒疼痛,本品配伍冰片,以10:1的比例,共研為末,用少許用鼻孔吸入即可,來治療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衰弱性頭痛,效果較好。
2.公丁香適量,水煎漱口,可以治療牙疼、口腔潰瘍、口臭等口腔問題,所以可以稱為天然中藥口香糖。
3.細(xì)辛可以散寒止痛,治風(fēng)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如《普濟(jì)方》細(xì)辛散,細(xì)辛一兩(凈),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凈,麻黃一分。上細(xì)切,入連根蔥白、姜、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連進(jìn)三服。
4.細(xì)辛可以止痛,用治偏頭痛,如《圣濟(jì)總錄》的至靈散,即以雄黃(研)、細(xì)辛(去苗葉,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勻。由鼻吸入一字,左邊疼搐入右鼻,右邊痛搐入左鼻。
5.白芷可以芳香通絡(luò),用于治頭痛及目睛痛,如《朱氏集驗(yàn)醫(yī)方》的白芷散,以白芷20克,配伍生烏頭5克。上為末,每服10克,茶調(diào)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
6.白芷治諸風(fēng)眩暈,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乍傷風(fēng)邪,頭目昏重及血風(fēng)頭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等證。如《百一選方》的都梁丸,以香白芷(用沸湯泡洗四、五遍)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diǎn)臘茶細(xì)嚼下。
7.白芷可以芳香通絡(luò),治半邊頭痛,如《種福堂公選良方》的白芷細(xì)辛吹鼻散,以白芷配伍細(xì)辛、石膏、乳香、沒藥(去油)。上各味等分,為細(xì)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8.白芷可以祛濕通絡(luò),治療屬于風(fēng)熱與濕痰導(dǎo)致的眉框痛,如《丹溪心法》中,以白芷配伍黃芩(酒浸炒),上為末,茶清調(diào)10克。
9.生姜可以治療偏頭痛,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huì)減輕,甚至消失。
10.胡荽可以辛散止痛,適用于治療頭痛及牙痛。本品芳香氣濃,其性走竄,有較好的止痛作用。
11.葛根味辛甘,性涼,入脾、胃二經(jīng)。本品可以發(fā)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適用于外感發(fā)熱導(dǎo)致的頭痛項(xiàng)強(qiáng)之證。本品配伍胡荽子可用于外感風(fēng)寒導(dǎo)致的頭痛之證。二藥配伍,一溫一涼,對于寒熱錯(cuò)雜之外感導(dǎo)致的頭痛,胡荽子可以增強(qiáng)葛根的療效。
12.蔓荊子可以疏風(fēng)清熱,因蔓荊子氣清體浮,辛寒相存,上行入里,解表疏風(fēng)清熱,宣散肺氣,清爽頭目,故為治療偏正頭痛之圣品,常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水等證。
13.蔓荊子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有良效:蔓荊子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胃、膀胱經(jīng),有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之功。在臨床上用蔓荊子治療頭痛,也對三叉神經(jīng)痛有效。具體用法是:蔓荊子60g,白酒500ml。將蔓荊子炒至焦黃,制為粗末,入酒內(nèi)浸泡,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兌涼開水適量,取汁每次服飲兩小酒杯,每日2次,直至疼痛消失為止。若果沒有效果,可以在小柴胡湯中加入蔓荊子。
14.蔓荊子可以發(fā)散頭面風(fēng)熱之邪,本品配伍菊花,可以輕清上行,疏風(fēng)清熱,可治風(fēng)熱導(dǎo)致的頭痛,頭風(fēng)作痛等癥。
15.蔓荊子能輕浮升散,既能散風(fēng)熱,又可通竅止痛。故本品配伍性善上行走散于頭目而又活血化瘀祛風(fēng)止痛的川穹,可用于治療外感風(fēng)熱導(dǎo)致的頭痛。
16.蔓荊子可以治療頭風(fēng)頭痛,如《千金方》中,以本品二升為末,用酒一斗,絹袋盛裝,浸入酒內(nèi)七天,溫服三合,日三次。
17.石膏可以治偏正頭疼,痛連睛疼。如《奇效良方》的石膏鼠粘子散,用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用溫酒或茶清調(diào)服。
18.夏枯草可以清肝火,散郁結(jié)。本品配以石決明、鉤藤,可平降肝陽,治頭痛、頭暈。
19.決明子可以治頭風(fēng),但此服之太過,搜風(fēng)至甚,反招風(fēng)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貞實(shí)、槐實(shí)、谷精草相為補(bǔ)助,則功更勝。謂之決明,即是此意。
20.谷精草可以治療風(fēng)熱導(dǎo)致的頭痛、齒痛,取谷精草疏散風(fēng)熱而治風(fēng)熱頭痛、齒痛,常配伍薄荷、菊花、牛蒡子等藥用。
21.
三五、額部門 頭頂門 1
1.竹葉治頭瘡乍發(fā)乍差,赤焮疼痛,如《圣惠方》中,以竹葉一斤燒灰,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勻,日三、四上涂之。
2.
三六、頭腦 1
后腦門、 頭側(cè)門、 腦血栓門、 腦供氧不足門 1
1.毛冬青可以活血通脈,改善腦組織的作用,適用于腦血栓形成,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也有一定療效。
三七、頭暈門 21
(血壓門、 高血壓門、低血壓門、)
1.鉤藤可以清熱治療頭痛、頭暈、心慌一類高血壓。鉤藤100克,煎水十五分鐘左右,早中晚分服??莶荨ⅫS芩、菊花、白芍、生石決明。
2.天麻可以平肝熄風(fēng)定驚,治療肝陽上升、眩暈頭痛,如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生石決明、黃芩、山梔子。痰多加半夏、白術(shù)、茯苓。
3.石決明可以治療肝陽上亢眩暈:石決明、菊花、枸杞、生地、白芍、牡蠣。
4.代赭石可以清火平肝,治療因肝火上升而導(dǎo)致的頭目眩暈,如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牛膝、白芍。
5.紫貝齒可以清熱平肝,治療因肝陽上亢導(dǎo)致的眩暈頭痛:紫貝齒、菊花、牡蠣、龜板同用。
6.白芷味辛性溫,入胃大肺三經(jīng),本品配伍可以通竅,散三經(jīng)風(fēng)濕,而以胃經(jīng)為主,善治外感風(fēng)邪頭部疾病。又治皮膚風(fēng)濕瘙癢或風(fēng)濕痹痛。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
白芷可以散風(fēng)燥濕,芳香通絡(luò)可治風(fēng)邪頭痛,如都梁丸,單味研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荊芥湯下,以治風(fēng)邪頭疼。
7.白芷可以散風(fēng)燥濕,芳香通絡(luò),可治偏正頭風(fēng),痛不可忍,白芷、防風(fēng)等分研末蜜丸,每服一錢。
8.葛根可以治療高血壓頭痛、項(xiàng)強(qiáng)、冠心病心絞痛,單用本品就有一定療效。
9.升麻可以發(fā)表透疹,可以治療陽明風(fēng)熱頭痛,升麻、白芷、生石膏。
10.決明子煎劑可以治療高血壓,有效率達(dá)98%。
11.吳茱萸可以治療因肝氣上抗、中焦陽虛有寒有濕而導(dǎo)致的高血壓。
12.石決明味咸性寒,如肝肺二經(jīng),善清肝火,又補(bǔ)肝陰,且可潛陽,固為平肝潛陽之品。石決明可以平肝潛陽,用于肝陽導(dǎo)致的眩暈,常與菊花、枸杞子、白芍、生地、牡蠣等藥同用,治療肝陽眩暈。
13.紫貝齒味咸性平,入肝經(jīng)。功能清熱平肝,明目安神。紫貝齒可以清熱平肝,用于肝陽上亢導(dǎo)致的眩暈頭痛,可以配伍菊花、白芍、牡蠣、龜板等藥同用。
14.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jīng)。有平肝熄風(fēng)定驚之效,為治療虛風(fēng)眩暈頭痛、驚癇抽搐等證的良藥。天麻可以平肝熄風(fēng)定驚,用于肝肝陽上亢導(dǎo)致的眩暈頭痛,常以本品配伍鉤藤、生石決明、黃芩、山梔子等藥同用,如天麻鉤藤飲。如果痰多者,可以配伍半夏、白術(shù)、茯苓等藥同用,如《醫(yī)學(xué)心悟》的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15.鉤藤可以清熱平肝,用于肝熱而導(dǎo)致風(fēng)動(dòng),驚癇抽搐,頭暈?zāi)垦?,用于肝火上升?dǎo)致的頭目眩暈,多配伍天麻、夏枯草、黃芩、菊花、生石決明等藥同用。
16.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溫,入肝經(jīng)。本品善散肝經(jīng)風(fēng)熱,又可疏肝解郁,行氣破血。白蒺藜可以疏散風(fēng)熱,適用于肝經(jīng)風(fēng)熱導(dǎo)致的頭痛眩暈,目赤多淚,風(fēng)疹瘙癢。常與菊花、蔓荊子、鉤藤、櫓豆衣、苦丁茶等藥同用,治療肝風(fēng)導(dǎo)致的頭痛眩暈。
17.櫓豆衣味甘、性平,如肝腎二經(jīng)??梢砸婺I平肝,適用于肝腎陰虛導(dǎo)致的眩暈、頭痛病證。櫓豆衣可以益腎平肝,用于肝陽導(dǎo)致的眩暈頭痛,多配伍白蒺藜、白菊花、枸杞子、生地、白芍等藥配伍同用來治療眩暈頭痛。
18.川牛膝可以引血下行、導(dǎo)熱下泄,適用于肝陽上亢導(dǎo)致氣血并走于上而引起的頭痛眩暈,常與代赭石、龍骨、牡蠣、玄參等同用,以取本品引血下行、導(dǎo)熱下泄之效,如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
19.小薊可以退黃利尿消腫,降壓降脂,適用于高血壓,本品配伍大薊同用,治療高血壓,取得較好療效。
20.槐角味苦性寒,入肝膽大腸三經(jīng)。本品止血作用弱,但清熱降火之力大,善于治療高血壓,常與黃芩、赤芍、決明子等同用。用量5——10克。
21. 香菜可以降血壓,香菜還有降血壓的作用。據(jù)報(bào)道,鮮芫荽10g,加葛根10g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服50m1,服10天為1個(gè)療程,對治療高血壓有輔助療效。
22.
三八、胸脅門 52
胸部門門 胸悶門門 胸脅不舒門門 脅肋門門 痞滿門門 痞證門門 心胸門門 胸膈門門 胸膈滿悶門門 胸膈脹滿門門
1.白藜蒺可以疏肝解郁治療胸脅不舒或痛疼:白藜蒺、香附、郁金、青皮、桔葉。
2.桂枝可以溫通胸陽,治療因胸陽不振的胸痹心痛,如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桂枝、白芍、枳實(shí)、薤白、炙甘草,生姜、大棗。
3.淡豆豉味辛性微溫,入肺胃二經(jīng)。既能透散表邪,又可宣散胸膈郁熱,又可散邪熱壅于胸中。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淡豆豉可以發(fā)散胸中風(fēng)寒、風(fēng)熱,治療胸中煩悶,反復(fù)顛倒、不能睡眠,如《傷寒論》的梔子豉湯,本品淡豆豉配伍梔子,治療因傷寒感冒錯(cuò)誤治療導(dǎo)致的熱郁胸中,導(dǎo)致的胸悶心煩,反復(fù)顛倒,睡眠不安。
4.薄荷可以舒肝解郁,治療肝氣郁結(jié),胸脅不舒證,常以少量薄荷配伍柴胡、當(dāng)歸、白芍、香附、白術(shù)、炙甘草,如逍遙散。
5.梔子可以清熱除煩,治療因外感熱病導(dǎo)致邪內(nèi)陷胸中,心中懊惱、膽熱不眠,如梔子豆豉湯:梔子、豆豉。共收外散其邪,內(nèi)清郁熱的功效。
6.赤芍可以清肝瀉火,治療因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脅肋痛者,可配伍柴胡、香附、陳皮等同用。
7.黃芩可以清熱燥濕,治療濕溫、暑溫初起,濕熱瘀阻氣機(jī),胸悶腹脹,嘔惡尿赤,濕重于熱者,如黃芩滑石湯:黃芩、滑石、蔲仁、通草芳香利濕之品同用。熱重于濕者,如甘露消毒飲:黃芩、茵陳、木通、連翹等清熱利濕藥同用。
8.黃芩可以清熱燥濕,治療因濕熱導(dǎo)致的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如《傷寒論》中的半夏瀉心湯:黃芩配伍黃連、干姜、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棗、黨參。
9.皂莢可以祛痰,用皂莢熬膏,再配伍半夏、明礬,和柿餅搗為丸,治療胸中痰結(jié)證,如釣痰膏,使胸中痰涎易于吐出。
10.貝母可以瀉熱開郁散結(jié),用于痰熱互結(jié),或氣郁化熱而致心胸郁悶,可與瓜簍、郁金、香附等同用。
11.瓜蔞可以利氣降濁寛胸,治療胸痹胸痛、滿悶作痛,常與薤白、半夏、枳殼配伍,如瓜簍薤白半夏湯。治療痰熱互結(jié)胸膈、滿悶作痛之結(jié)胸證,瓜簍配伍黃連、半夏,如小陷胸湯。
12.葶藶子瀉肺定喘,行水消腫,如大陷胸丸,以葶藶子配伍大黃、芒硝、杏仁,治療結(jié)胸證胸脅積水,大便不利之證。又如已椒藶黃丸,葶藶子配伍川楝、防已、大黃,治療胸腹積水、小便不利而屬實(shí)證者。專瀉肺氣實(shí)而行痰水。
13.海蛤殼清肺化痰,軟堅(jiān)散結(jié),與海浮石相似,海蛤殼清降熱痰之中還有化郁滯作用,故痰火郁結(jié)胸膈痛疼多用之,利水消腫,頭面用之。海蛤殼清肺化痰,用于痰火郁結(jié)胸膈痛疼,喀痰不爽之證,海蛤殼配伍青黛、瓜簍、黃芩等同用。用于痰稠咳喘,可以與海浮石、桑白皮、白前等同用。
14.杏仁可以疏通肺氣,常與白蔻仁、薏苡仁等,可以治療濕溫初起頭痛身重,胸悶不饑,午后身熱之證,如三仁湯。
15.桔梗可以宣肺祛痰,常配伍枳殼來治療胸悶不暢之證。
16.旋覆花可以下氣行水消痰,如痰結(jié)胸痞,唾如膠漆者,旋覆花又可與海浮石配伍。
17.旋覆花可以降逆止嘔噫,如旋覆半夏湯,以旋覆花配伍半夏、茯苓、青皮等藥,治療痰飲在胸膈嘔不止,心下痞鞭者。
18.川楝子兼有清熱行氣止痛功效,適用于胸脅、脘腹及疝氣作痛之有熱者,可配伍延胡索同用,如金鈴子散。
19.甘遂可以逐痰滌飲,治療水飲與熱邪結(jié)聚所導(dǎo)致的水飲結(jié)胸,癥見氣逆喘促,可與大黃、芒硝同用,如《傷寒論》的大陷胸湯。
20.巴豆可以逐痰行水,用于痰涎壅塞、胸膈窒悶、肢冷汗出的寒實(shí)結(jié)胸證,常與貝母、桔梗同用,如《傷寒論》三物小白散。
21.澤瀉可以滲濕利水,治療痰飲停留胸膈而致頭目眩暈以及泄瀉、小便短赤之證,常與白術(shù)配伍應(yīng)用,如《金匱要略》的澤瀉湯。
22.九香蟲味咸性溫,入肝脾腎三經(jīng)。本品用于治療氣郁不舒,胸脘脹悶,來理氣止痛。九香蟲可以理氣止痛,用于胸脘脹悶??膳湮橄愀?、元胡索、木香、香櫞皮等理氣止痛藥同用。
23.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二經(jīng)。本品有補(bǔ)血斂陰作用。白芍可以柔肝平肝,適用于血虛肝郁,脅肋疼痛。本品可以配伍柴胡、當(dāng)歸、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等同用,如逍遙丸,來治療血虛肝郁,脅肋疼痛。
24.白蒺藜可以疏肝解郁,用于胸脅不舒或疼痛,常與香附、郁金、青皮、橘葉等配伍,來治療胸脅部疾病。
25.橘絡(luò)味甘苦,性平,如肝肺二經(jīng),橘絡(luò)可以通絡(luò)化痰,理氣活血,用于痰滯經(jīng)絡(luò)、久咳胸痛,痰中帶血等證。用量2——5克。
26.白豆蔻可以行氣溫中,化濕消痞,治療濕溫初起,導(dǎo)致的胸悶不饑,舌苔濁膩等證。濕盛者,可配伍薏仁、竹葉、通草等同用,如三仁湯。濕熱交結(jié)者,又當(dāng)配伍黃芩、滑石、大腹皮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
27.香櫞可以行氣止痛,舒肝和胃,適用于肝郁不舒,脾胃氣滯導(dǎo)致的脘腹否滿、脅肋脹痛、嘔吐噫氣、食少等 證。常 與 陳 皮、香附、甘松等同用,以治療上述病癥。
28.佛手味辛苦酸,性 溫,入 肝脾肺三經(jīng)。本品長于舒肝和胃,行氣止痛。佛手可以舒肝和胃,行氣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肝胃不和導(dǎo)致 脅 肋 脹 痛、腕腹痞悶、嘔吐少食等證,常與香附、木香、青皮等同用,以治療上述脅肋脹痛病癥。
29.川穹可以活血行氣,適 用 于寒凝氣滯、血行不暢的肝郁氣滯導(dǎo)致的脅肋疼痛,如柴胡疏肝散,本品配伍柴胡、白芍、香附子等同用。
30.丹參可以活血通經(jīng),適用于肝郁氣滯導(dǎo)致血淤脅痛。常與當(dāng)歸、郁金、香附等同用。
31.郁金可以行氣破血,適用于氣血瘀滯導(dǎo)致的脅下癥塊引起的脹滿疼痛,本品配伍丹參、鱉甲、莪術(shù)、牡蠣等同用。
32.五靈脂可以生用通利血脈、散淤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脅肋刺痛,如《奇效良方》的手捻散,本品配伍元胡索、香附、沒藥等同用。
33. 水紅花子味咸,性微寒。本品散血破癥,消積止痛。水紅花子可以散血破癥,適用于瘀血凝滯導(dǎo)致的脅腹癥積痞塊??蓡斡帽酒钒靖?,貼縛患處,也可以用黃酒或開水送服,或者配伍其他活血化瘀消癥之品同用。
34.三棱可以消積止痛,適用于食積停留導(dǎo)致的胸痛脹痛,如《奇選方》的三棱煎,本品與青皮、麥芽、莪術(shù)等同用。
35.丹參可以活血通經(jīng),適用于血熱郁滯導(dǎo)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積聚、產(chǎn)后瘀血、惡露不盡、瘀血郁滯心腹等證。如丹參飲,本品配伍檀香、砂仁等同用,來治療瘀血郁滯心胸刺痛。又如冠心二號,也取本品可以活血化瘀治療心脈淤阻導(dǎo)致的冠心病、心絞痛。又如本品配伍降香制成的復(fù)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冠心病。
36.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適用于痰濕壅滯,胸膈滿悶、咳嗽痰多之證。常與半夏、茯苓、陳皮同用,如二陳湯。又如痰濕阻絡(luò)導(dǎo)致胸脅脹滿,氣壅氣短,胸痹輕癥,也可以使用本方配伍枳實(shí)、生姜同用,如橘皮枳實(shí)生姜湯,以治胸脅脹滿。
37.橘葉味辛苦,性平,如肝腎二經(jīng)。本品專散肝胃二經(jīng)滯氣,長于疏肝行氣,散結(jié)消腫。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郁氣滯,胸悶脅痛,常與柴胡、郁金、赤芍等同用。
38.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膽脾三經(jīng)。主入肝膽二經(jīng),其氣峻烈,沉降下行,疏肝膽,破氣滯,散結(jié)消堅(jiān)止痛。兼入脾經(jīng),消積化滯,治療食積痰滯。青皮可以疏肝破氣,適用于肝郁氣滯導(dǎo)致的胸脅脹滿,常與柴胡、郁金、枳殼等同用,以治胸脅脹滿。
39.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肺肝脾胃大腸五經(jīng)。本品可升可降,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之氣滯,為行氣止痛之要藥。兼能健脾消食。木香可以行氣止痛,適用于濕熱或食積導(dǎo)致的泄痢、脾胃氣滯、脘腹疼痛、里急后重、肝脾氣滯、脅肋脹痛等證。本品治療因肝郁氣滯、濕熱交蒸導(dǎo)致的脅肋脹痛,甚則攻串劇痛,口苦苔黃,或黃疸,常與疏肝理氣的柴胡、赤芍、川楝子以及清熱利濕的茵陳、大黃、金錢草等藥同用,以治療胸脅脹痛證。
40.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二經(jīng)。芳香走竄,為理氣之良藥,疏肝解郁,除三焦氣滯,調(diào)經(jīng)止痛之要藥。香附可以理氣解郁,適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滿,常與柴胡、川穹、枳殼等同用,如柴胡舒肝散。還可治氣、血、痰、濕、熱、食六郁導(dǎo)致的胸膈滿悶,嘔吐吞酸、飲食不消等證,常用本品配伍川穹、蒼術(shù)、梔子等同用,如越鞠丸。
41.枳實(shí)可以化痰消積,適用于痰濕阻滯導(dǎo)致的胸膈否滿,如本品配伍橘皮、生姜同用,即《金匱》的橘枳生姜湯,治療因寒邪導(dǎo)致的痰飲停留胸膈,使胸中氣塞,短氣痞悶的胸痹輕癥。若與厚樸、薤白、桂枝等同用,即《金匱》的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主治痰濁痹阻胸陽,氣逆不下的胸痹重癥,均取本品行氣寬中、化痰消痞的功效。
42.枳殼長于理氣寬胸,消脹除痞,主要用來治療胸腹氣滯,痞滿脹痛等證,還可以治療肝郁氣滯導(dǎo)致的胸脅脹痛,常與柴胡、香附、赤芍等同用,如柴胡舒肝散,治療胸脅脹痛。
43.降香可以散瘀止血定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胸脅疼痛,常與郁金、桃仁、絲瓜絡(luò)等同用。若瘀血痹阻心脈導(dǎo)致的胸痹刺痛,如冠心二號方,又常與紅花、丹參、川穹等同用。
44.薤白味辛苦,性溫,入肺胃大腸三經(jīng)。本品上可以通胸中陽氣,散陰寒之凝結(jié),為治療胸痹刺痛要藥;下能行大腸之氣滯。本品還可治瀉痢后重。上來胸痹,下泄氣滯,均取本品善于條達(dá)凝郁之故。薤白可以通陽散結(jié),適用于胸陽不振導(dǎo)致的水飲痰濁停聚,痹阻心脈所引起的胸痹,見喘息咳唾、胸痛引背,氣短等證,可以單用,也可以配伍半夏、瓜簍、桂枝、枳實(shí)等同用,如瓜蔞薤白白酒湯、瓜簍薤白半夏湯、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都是以本品為主藥,是治療胸痹疼痛的有效方劑。如果兼有血虛,可以配伍桃仁、紅花、丹參等活血化瘀藥同用。
45. 川穹可以活血行氣,適用于寒凝氣滯、血行不暢的而導(dǎo)致胸痹絞痛,如冠心二號,本品配伍紅花、丹參、赤芍等同用,來治療瘀血痹阻心脈導(dǎo)致的胸痹絞痛。
46.姜黃味辛苦,性溫,入肝脾二經(jīng)。本品內(nèi)行血?dú)猓馍L(fēng)寒,有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祛風(fēng)療痹的功效。姜黃可以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適用于血瘀氣滯導(dǎo)致的胸脅刺痛,常與柴胡、白芍、香附、元胡索、郁金、川楝子等同用。
47.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心肺三經(jīng)。本品入血分行血中之氣,清心涼血、破淤止痛,又能疏肝解郁,利膽退黃。郁金可以行氣破血,適用于氣血瘀滯導(dǎo)致的胸脅疼痛,如《醫(yī)學(xué)心悟》的推氣散,常與桂心、枳殼、陳皮等同用。
48.郁金可以行氣破血,適用于氣血瘀滯導(dǎo)致的胸脅脹痛,如顛倒木金散,本品配伍與木香同用,以治瘀血痹阻心脈導(dǎo)致的胸痹疼痛。近年來,本品配伍瓜簍、薤白、紅花、丹參等同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悶。
49. 元胡索味辛苦,性溫,入心包、肝脾肺四經(jīng)。元胡索可以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各種疼痛。單用本品就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也可以配伍其它藥物,如金鈴子散,本品配伍川楝子,來治療肝郁氣滯導(dǎo)致胸脅胃脘疼痛。本品配伍高良姜、檀香、蓽菝同用,可以治療因?yàn)楹龤鉁賹?dǎo)致胸痹疼痛,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較好。
50.川楝子可以用于胸脅脹痛,多見于肋間神經(jīng)痛,癥見脅痛,以脹痛為主,痛無定處,胸悶不舒,善太息,本品可與柴胡、青皮等同用。
51.瓜蔞殼可以治療胸痛、肋痛。以瓜蔞殼20克,胸痛配薤白頭25克,肋痛配絲瓜絡(luò)15克,枳殼8克,煎湯服。
52.全瓜蔞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腸三經(jīng)。本品可以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潤肺化痰,滑腸通便,散結(jié)消腫。適用于痰熱咳嗽,胸痹,結(jié)胸,胸膈痞痛,腸燥便秘,肺癰,乳癰等證。
全瓜蔞可以滌痰導(dǎo)滯、寬胸利氣。適用于治療胸陽不振、痰阻氣滯所致胸痛徹背、咳唾短氣之胸痹證,本品常與薤白、半夏、白酒配伍,以通陽散結(jié)、行氣祛痰,如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若用治痰熱互結(jié)所致胸膈痞悶、按之則痛、吐痰黃稠之結(jié)胸證,則可配伍黃連半夏等清熱化痰、散結(jié)消痞之品,如《傷寒論》中的小陷胸湯。
53.
三九、心腹門 5
1.蘇合香可以用于因?yàn)槭芎鴮?dǎo)致的心腹猝痛。大多使用成藥。
2.洋金花可以止痛麻醉,適 用 于心腹冷痛。單味即有效果。
3. 肉桂可以散寒止痛,治療心腹冷痛,可以單味使用,也可配伍其他驅(qū)寒藥物如附子、干姜、吳茱萸等同用。
4.仙茅微信性熱,入腎經(jīng)。仙茅可以壯腎陽、強(qiáng)筋骨、祛寒濕。適用于陽痿精冷、小便不禁、心腹冷痛、腰膝冷痹等證。多與淫羊藿同用,也可以單用本品寖酒服。
5.寒凝氣滯血淤導(dǎo)致的心腹疼痛難忍,本品配伍當(dāng)歸、烏藥、木香、吳茱萸同用,如《圣濟(jì)總錄》的姜黃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