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春秋時期,很多的第一反應(yīng)是春秋五霸,很少有人想起春秋三小霸,但是三小霸之首在當(dāng)時可謂大名鼎鼎,即鄭國國君鄭莊公,但是鄭國一開始出場時并不是很強,眾所周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有說擊鼓戲諸侯)導(dǎo)致身死國滅,護駕的鄭伯也壯烈犧牲了,所以平王繼位之后便封鄭伯之子鄭武公為上卿,負責(zé)管理朝政,武公死后鄭莊公繼位。
但是鄭莊公的位子開始坐的并不安穩(wěn),因為武公有倆嫡子,(原繁庶兄,暫且不提),除了鄭莊公外還有一個小兒子——共叔段,而莊公的母親比較喜歡小兒子,原因很簡單,鄭莊公是難產(chǎn)而生,武姜差點因此掛了,生共叔段的時候則順利多了,所以武姜一直厭惡莊公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理論上寤生這個孩子很難得呀,作為母親不應(yīng)該更愛之嗎?)
所以武姜也是極盡所能的搞事啊,她先是請求把制地封給共叔段,被拒絕之后又提出將京城分給段,號京城太叔或者太叔段,這時候我們的主人公——祭仲出場了~
插一段祭仲的身世,祭仲,姬姓,祭氏,名足字仲,世多稱祭仲,春秋時期鄭國祭邑人,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先后輔佐五代國君,執(zhí)政長達六十余年,世所罕見
祭仲反對的原因很簡單,凡屬國都,城墻周圍的長度超過三百丈,就會給國家?guī)淼満?。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墻,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地方,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地方,不超過九分之一?,F(xiàn)在京城的城墻不合制度,這不是該有的
莊公表示自己很無奈“這是我媽的意思,你也知道,她不喜歡我”,祭仲表示自己很無語“武姜那娘們哪是那么容易滿足的?你不早做打算她就像鄉(xiāng)間道路上蔓延的狗尾巴草一樣難以清理,”莊公神秘一笑:“你等著看吧,多行不義必自斃!”祭仲……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杀俸??”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鄭伯克段于鄢》
后來共叔段果真叛亂,但是以失敗告終,順道還誕生了兩個成語,“滋蔓難圖”與“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祭仲在歷史上第一次出場
后來周平王去世,繼位的是平王的孫子,太子姬泄父的兒子,因為平王在位太久,熬死的自己的兒子,眾臣便擁立泄父之子為王,是為周桓王(又一個隔輩傳位的……)
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新君更是年輕氣盛,他覺得朝政被鄭國把持,于是便有意削弱鄭國,扶持虢公,而且他的父親泄父還曾在鄭國做過人質(zhì),結(jié)果還在歸國的路上病死了(這孩子難道不應(yīng)該感謝人家嗎~),所以就把鄭國給炒魷魚了。
桓王早朝,謂鄭伯曰:“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卿其自安。”莊公奏曰:“臣久當(dāng)謝政,今即拜辭?!彼旆薹蕹龀?。
鄭國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因為祭仲出了個主意,謊稱鄭國遭災(zāi),向朝廷借點糧食,偷偷的割了成周跟溫地的麥子,自此以后鄭國不合
鄭莊公去朝見周王的時候,周王并沒有設(shè)宴款待,只叫人送了十車黍子米,意思你不是以遭災(zāi)為名偷割我的麥子嗎?那就坐實了吧,鄭莊公尷了個大尬
剛好桓王的豬隊友,周公黑肩,因為支持的是桓王的小兒子,為了給他找個強有力的外援,黑肩叫人偷偷給鄭莊公送了兩車彩綢,于是乎祭仲靈機一動,“我又有個餿主意~啊呸,好主意,咱們把兩車彩綢分開裝到十車黍子米上,對外就說是周王賜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號召列國,討伐宋國”莊公:“你真棒”,于是鄭國以此為借口討伐跟自己不合的宋衛(wèi),果然大獲全勝
祭足曰:“鄭之朝王,鄰國莫不知之。今將周公所贈彩帛,分布于十車之上,外用錦袱覆蓋,出都之日,宣言'王賜’。再加彤弓弧矢,假說宋公久缺朝貢,主公親承王命,率兵討之。以此號召列國,責(zé)以從兵,有不應(yīng)者,即系抗命。重大其事,諸侯必然信從。宋雖大國,其能當(dāng)奉命之師乎!”莊公拍祭足肩曰:“卿真智士也!寡人一一聽卿而行。
因為順道欺負了衛(wèi)國,于是衛(wèi)國聯(lián)合南燕國進攻鄭國,祭仲率原繁、泄駕三軍在前,曼伯、子元偷襲燕軍后方,結(jié)果燕軍大敗。
等到公元前707年的時候,也就是鄭莊公三十七年,魯桓公五年,鄭周正式交惡,周桓王于是率領(lǐng)陳、蔡、虢、衛(wèi)各國軍隊討伐鄭國。莊公跟祭仲出兵抵抗,周朝大敗,鄭國大將祝耽還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當(dāng)天晚上鄭莊公特派祭仲慰問周桓王極其左右,
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dāng)蔡人、衛(wèi)人,為右拒以當(dāng)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戰(zhàn)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辈?、衛(wèi)、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币?,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左傳.桓公五年》
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史記.周本紀(jì)》
第二年,也就是莊公三十八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國派使者向鄭國求救,鄭莊公派太子忽率軍救援齊國,齊僖公(另一位三小霸)為了表示感謝準(zhǔn)備把女兒嫁給姬忽,姬忽趕忙婉拒,祭仲不樂意了:“太子呀,國君年紀(jì)大了,他寵愛的夫人很多,你得給自己找個強大的岳丈呀,不然我擔(dān)心您的地位不穩(wěn)固”,姬忽:“您說的有理,可齊公的女兒我不敢娶”,祭仲“為什么?他是誰?”姬忽:“文姜~”祭仲:“明白了……”
三十八年,北戎伐齊,齊使求救,鄭遣太子忽將兵救齊。齊釐公欲妻之,忽謝曰:“我小國,非齊敵也?!睍r祭仲與俱,勸使取之,曰:“君多內(nèi)寵,太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彼^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公之未昏于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總的來說,在鄭莊公在位期間,祭仲無論是政治外交軍事,都表現(xiàn)的非常優(yōu)異,因此很得莊公信任,莊公去世后,祭仲擁立姬忽繼位,是為鄭昭公,祭仲也開始了他毀譽參半的下半生
鄭昭公繼位后不放心他在外國的幾個兄弟,尤其是在宋國的公子突,于是便派祭仲去出訪宋國,豈料卻間接了幫了公子突,因為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人,于是宋莊公派人控制住了祭仲,逼他另立公子突為君,又逼他把女兒嫁給了公子突的家臣雍糾,祭仲被迫同意。
但是姜還是老的辣,發(fā)動政變前他特地給鄭昭公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自己也是被逼的,但是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您先出去避避風(fēng)頭之類的,于是昭公出逃他國,公子突如愿繼位,是為鄭厲公。
夏,鄭莊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寵于莊公,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鄭莊公,曰雍姞,生厲公。雍氏宗有寵于宋莊公,故誘祭仲而執(zhí)之,曰:“不立突,將死?!币鄨?zhí)厲公而求賂焉。祭仲與宋人盟,以厲公歸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衛(wèi)。己亥,厲公立。
公子突雖然如愿成為了國君,但是大權(quán)還是祭仲把持,鄭厲公很是不滿,便想著要除掉祭仲這個絆腳石,于是便和他的親信雍糾密謀毒殺祭仲,結(jié)果可能雍糾這個人嘴是褲腰帶做的,太松了,不知怎么就讓她媳婦知道了,沒錯,他媳婦就是祭仲的女兒雍姬,在左右為難之際,雍姬想到個好辦法——給媽媽打電話
雍姬:“媽,我問你個事”
祭仲老婆:“孩子你說”
雍姬:“老媽,你說是老公重要還是爸爸重要啊!”
祭仲老婆:“傻孩子,這還用問嗎?我問你你有幾個爸爸?”
雍姬:“不帶帽子的話可能一個吧!”
祭仲老婆:“滾,死孩子,你就一個爸爸,但是只要是個男人都能做你老公,明白了吧!”
雍姬:“哦!明白了,媽,那我給你說個事?!?/p>
于是,雍糾卒,鄭厲公也怕的跑到蔡國去了,(一說跑到鄭國邊邑櫟地)邊跑邊罵“雍糾你這個大八嘎,大事和女人商量,死的活該!”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奔乐贇⒂杭m,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毕?,厲公出奔蔡。--《左傳·桓公十五年》
于是祭仲迎回了鄭昭公,您看,我就說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吧
但是好景不長,趁祭仲出使別國的時候,大臣高渠彌殺了鄭昭公!祭仲“死孩子,你干啥??!”高渠彌:“我以前得罪過他,他現(xiàn)在復(fù)位了萬一殺了我咋整?”祭仲:“那你說現(xiàn)在咋整?總不能迎回厲公?”高渠彌:“不如咱們立公子亹吧!”
昭公二年,自昭公為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高渠彌為卿,太子忽惡之,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為卿。及昭公即位,懼其殺己,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祭仲與渠彌不敢入?yún)柟?,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是為子亹也,無謚號。
沒多久,齊國召集諸侯開會,高渠彌認為這是洗清自己的一個好機會,公子亹認為這是一個讓諸侯承認自己的好機會,于是便想去參加大會,祭仲:“你忘了你以前得罪過齊君了?”公子亹:“那有什么,他總不至于殺了我!”祭仲:“哎呦,頓時頭好疼,你們?nèi)グ桑疑×?,”沒出意外的,公子亹和高渠彌被齊襄公以弒君的罪名分別處以砍頭和車裂,(史記記載高渠彌逃回鄭國)
祭仲沒辦法,只能找來昭公的另一個弟弟子嬰為君,鄭子嬰十二年,在鄭國政壇活躍了六十年左右的權(quán)臣祭仲去世,兩年后,厲公派人殺了子嬰,再次上位。
祭仲的一生,功過難言,毀譽參半,就被逼政變一事,《春秋·公羊傳》對此持認同態(tài)度,不從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司馬遷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鄭國后來衰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祭仲。
總得來看,祭仲的一生分為兩個時間段,一是鄭莊公時期,他作為謀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二是鄭莊公去世后,數(shù)年內(nèi)鄭國數(shù)易其主,也是他這人最為矛盾的時候,一方面是國家的頂梁支柱,一方面又是國君忌憚的權(quán)臣,但也是在他死后齊國君臣才敢出兵干涉鄭國內(nèi)政,他們認為祭仲已死,鄭國無人!
參考資料
《左傳》
《史記.鄭世家》
《公羊傳》
《東周列國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