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每一個漢字,無論把它讀成一個音或幾個音,只要仔細(xì)地把它分析一下,大部分的字都是有復(fù)音的,都是由“聲”和“韻”兩部分構(gòu)成的,只有極少數(shù)的字才是單音。
凡由兩部分音素構(gòu)成的字,它的前半個音就是“聲”,后半個音就是“韻”,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我國的漢字原來也是和拼音原理相同的。“反切法”,就是從前的拼音工具。在發(fā)明反切法以前大約距離我們一千八九百年的漢朝時代,乃是用的“直音”。現(xiàn)在仍然有人沿用這個辦法,就是在學(xué)習(xí)時遇著一個不認(rèn)識的生字,就用另一個認(rèn)識的同音字注在旁邊,這就叫做“直音”。雖然這個方法也有它的便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它的缺點。比如,“恨”、“嫩”等字,就都沒有第二個同音的字,“直音”也就無用了。
到了漢末魏初的時候才有人發(fā)明了“反切法”,這比直音又進了一步。所有一切的音韻書籍都用“反切”來統(tǒng)馭同音的字。自二百零六韻的《廣韻》蛻變到十九韻的《中原音韻》,也都是繼承著這個傳統(tǒng)。
反切是用“雙聲”與“迭韻”拼合而成的。雖然比“直音”方法進步,但是還有很多人都不大懂得。正因為不懂得反切的妙用,所以大家又以為沒有“直音”來得干脆。
這都是受了古人對于“雙聲”“迭韻”解釋得不夠明晰的影響。
例如,宋司馬光著的《切韻指掌圖》,其中所舉的“雙聲迭韻例”及“歌訣”,一般人就不易領(lǐng)會。茲照錄于下:
雙聲迭韻例:
“和會”二字為切,同歸一母,只是“會”字更無切也,故號曰雙聲,如“章、灼、良、略”是矣。“商量”二字為切,同歸一韻,只是“商”字更無切也,故號曰迭韻,如“灼、略、章、良”是矣。
歌曰:
和會徒勞切,商量亦莫尋。驗人端的處,下口便知音。
以上所舉的例訣,如果要把它說個明白,實在相當(dāng)麻煩?,F(xiàn)在我們摒棄古人舊說,另用一種比較淺近的解釋如下:
反切就是用兩個字來注一個字的音。由這兩個字上面各取它一部分音素,前一個字只取它的“聲”,后一個字只取它的“韻”,把這所取的“聲”與“韻”拼合起來就成了一個音節(jié)。例如,“天”字用“梯煙”二字來切,“梯”的音素為“ti”,這個前半截的“t”(聲母)與“天”字的字頭音素相同,這就是所謂的“雙聲”?!盁煛钡囊羲貫椤?span>ian”,這個后半截的“an”(韻母)與“天”字的字尾音素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迭韻”,這樣兩下一拼就成“天”字音了。再把它列成公式如下:
梯(ti)+煙(ian)=天(tian)
用這種方法反切,不論什么字音都可以拼得出來。
我們?yōu)槭裁匆@樣反復(fù)地解釋雙聲迭韻呢?這是因為本書中為了說明古韻的緣故,曾有很多地方沿用了“反切”。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韻書和字典都是用反切注音的。學(xué)會了反切法,用它去查閱這些典籍也有很大的便利。
至于“雙聲迭韻”的句子在戲詞中也非常之多,現(xiàn)在隨便舉幾個例子如下:比如,道白中往往有“逍遙自在”、“希奇古怪”、“神魂顛倒”等句子,其中“自在”、“古怪”、“顛倒”,就是“雙聲”?!板羞b”、“希奇”、“神魂”,就是“迭韻”。在唱詞中如《捉放曹》的曹操唱“又聽刀聲響叮當(dāng)”的“叮當(dāng)”二字乃是雙聲。又如《摘纓會》的楚莊王唱“勸梓童把此事付與了汪洋”的“汪洋”二字乃是迭韻。又如,《霸王別姬》的虞姬唱“佐君清興舞婆娑”,句中的“清興”與“婆娑”都系迭韻。唱者如能懂得,總比莫名其妙要好一些吧?
《京劇字韻》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3年3月出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