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小編介紹過我國北派山水畫派鼻祖是五代后梁荊浩,既然有北就有南;在他之后不久就出現(xiàn)了南派山水畫鼻祖,此人就是南唐董源。
董源(934-約 962年),一作董元,字叔達(dá),鐘陵(今江蘇南京)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與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曾任北苑副使,所以世人稱其為“董北苑”。董源能畫人物、山水、?;ⅲ漠嬶L(fēng)是“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xùn)”。其山水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疏林遠(yuǎn)樹,平遠(yuǎn)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后人稱為“披麻皴”。董源所創(chuàng)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當(dāng)時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后世遂以董巨并稱。董源的山水畫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清代畫家王鑒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王,舍此則為外道”。在王鑒心中,他把董源、巨然的山水畫和書法史上的鐘繇、王羲之相提并論。
董源流傳至今的董源畫跡有《溪山行旅圖》《瀟湘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夏山圖》《龍宿郊民圖》等。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
▲ 董源《溪山行旅圖》明人仿作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溪山行旅圖》軸,絹本水墨,明代書畫大師沈周定為“半幅董源”,又稱“半幅江南”。此幅巨木長松十分明顯,布置幽邃,滿幅煙云,用筆豪放,山石長條麻皮皴,皴紋時中留空白的磯頭,遠(yuǎn)近錯落有致樹干上苔點很重,樹葉以點簇法為主,間用雙勻,蒼郁洋樸,筆墨圓滑精巧。
▲ 董源《龍宿郊民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龍宿郊民圖》中山巒圓渾,江河回繞,皴作披麻,青綠設(shè)色,點景人物不到一寸,或岸上揮臂擊鼓,或舟上連臂歌舞,衣色紅白,用重彩點出,岸邊舟上懸燈樹旗,景物畫得十分細(xì)致。
▲ 董源《瀟湘圖》
《瀟湘圖》畫在河中的土丘上有一個沙坡,兩個人穿著紫衣在前,一個人跟在后邊,一起往右邊走。這是董源后期山水畫的代表作。他在畫左邊下半部分時用的是長筆,畫出纖弱的蘆葦,再往左是冠幘的玉人在湖濱奏樂迎接船上的客人。中間是乘坐六人的一葉小舟在江中漂流,葦渚間隱隱約約有六只小艇在穿梭住來。畫名《瀟湘圖》是董其昌根據(jù)“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的詩意而起的。
★多藝堂傳播感謝您關(guān)注,“豬”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幸福安康,財源廣進(jì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