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感悟陰陽之道,不僅要從其直接論述陰陽的觀點中去理解,而且要從書中對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中去領悟。
事實上,邵雍是通過歷史現(xiàn)象的研究,來印證其對易學的觀點,這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具體方式。從某種意義上看,從他發(fā)現(xiàn)的對歷史實證規(guī)律的分析中,更能看到一些更符合實際,具有實用價值的陰陽之道。
書中以堯舜桀紂等人的治亂規(guī)律,論述的關于天人關系一節(jié)就很關鍵,值得深思——
天與人相為表里。天有陰陽,人有邪正。邪正之由,系乎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則民用正,上好佞則民用邪。邪正之由有自來矣。
這段話告訴我們,陰陽邪正取決于上,這個上就是君王,君王是啥?君王就是管理者,在一個卦中,就是一個卦在上位的卦,簡單說就是天四卦。因為按照現(xiàn)實中的位置看,天四卦是君王身邊之人物,而地四卦則是卑下的事物。先天易中,日月星辰為天之體,所以邪正觀乎君王者,就是要觀日月星辰之邪正可知。
這也就是說,天四卦乾兌離震的特性決定了整個卦的邪正。那么,啥是邪正呢?邵雍用對話的方式解釋了正邪的概念——
或曰:“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則小人道長。長者是,則消者非也;消者是,則長者非也。何以知正道邪道之然乎?”吁,賊夫人之論也!不曰君行君事,臣行臣事,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事,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國行中國事,夷狄行夷狄事,謂之正道。君行臣事,臣行君事,父行子事,子行父事,夫行妻事,妻行夫事,君子行少人事,小人行君子事,中國行夷狄事,夷狄行中國事,謂之邪道。
他指出,有人以陰陽互相消長的現(xiàn)象得出,哪個長就是那個正,那個消就是哪個邪的觀點。但邵雍不認同這個觀點,因為那個觀點有點誰厲害,誰勢力大,誰就是正道的意思,這個現(xiàn)在看來也的確不對。
邵雍的觀點是應該以一個人守住其身份本份作為判斷邪正的標準,所以他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就是正道,而不安其位,不守本份就是邪道。
這個觀點在易學里面,其實對應的就是“當位不當位”的原理,在卦爻上,就是陰爻是否處于陰的位置,陽是否在陽的位置。那么,水火既濟卦屬于邵雍所言的“正道”卦,因為六爻均當位;而未濟卦屬于“邪道”卦,因為六爻均不當位。
以上是從位上判斷邪正,從時上判斷邪正,就是看是否春行春令,夏行夏令,秋行秋令,冬行冬令則是正道,如果春夏陽而行秋冬的陰之道,則是邪道。反之也是如此,秋冬而行春夏之道也是邪道。
我們在易理的應用上看,以當位與否判斷吉兇的事在周易卦爻辭中體現(xiàn)比較多。而以時當與否判斷吉兇在《易緯》中有明確說明。
其中還根據(jù)中庸過猶不及的觀點,觀察二十四節(jié)氣時,氣處于左還是右,出于左則不足,出于右則氣過,都是判斷氣不當位不當時的技巧,只有氣出于中位,才算氣當時當位。
根據(jù)《易緯》揭示的這個原理,其實我們是可以應用易理判斷一個事物的,比如可以觀測秋冬季是否天氣依然炎熱,氣溫比較高,如果這樣的話,就表示陽氣不當時位,必然影響對沖的時位發(fā)生災害,比如對沖的春夏時節(jié)會發(fā)生寒氣旺盛的自然災害,因為陽氣在該收藏的時節(jié)沒有收藏,那么次年的春夏陽氣就很弱,陰氣就變旺了。以此思路判斷事物變化往往都很準。
如果將天氣的觀測轉移到人和社會的觀測中,也存在邪正之理。對此,邵雍說——
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則異也,其于由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道無形,行之則見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億萬年行之,人知其歸者也。
天地人物,其蘊含的道是一個,而且超越時空而存在。
在談及社會治理之道時,他說:
至于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倫之為道也;三代之世亂,亂未有不亂人倫之為道也。后世之慕三代之治世者,未有不正人倫者也;后世之慕三代之亂世者,未有不亂人倫者也。自三代而下,漢唐為盛,未始不由治而興,亂而亡。況其不盛于漢唐者乎?其興也,又未始不由君道盛,父道盛,夫道盛,君子之道盛,中國之道盛;其亡也,又未始不由臣道盛,子道盛,妻道盛,小人之道盛,夷狄之道盛。噫,二道對行,何故治世少而亂世多耶?君子少而小人多耶?曰:豈不知陽一而陰二乎?天地尚由是道而生,況其人與物乎?人者,物之至靈者也。物之靈未若人之靈,尚由是道而生,又況人靈于物者乎?是知人亦物也,以其至靈,故特謂之人也。
所以啊,觀察人倫之道的變化,看人倫是不是各安其位,各守其德,我們就可以推測一個社會的興衰治亂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