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北京晚報 不同的歷史時期,
經濟上有差異,
技術上有不同,社會上的
流行風尚也不一樣,這些或
多或少
都能
反映在穿上,不光
是服裝的款式,從面料上也能區(qū)分出來。
諸多因素
影響著服裝面料的
生產,而流行于市的面料,極大影響著服裝的
色彩和造型,進而造就了服裝具有的
時代風格和特
性。因此,不同時期的服裝彰顯了
歷史特性。
在京城
百姓的經歷中,有許多服裝面料都難以從
記憶中抹去,陰丹士林布、竹布、
毛藍布、嗶嘰、
勞動布、蘇聯
花布、軍綠布、藍、灰咔嘰、人造棉、的確良……
陰丹士林布,是用
德國進口的染料“陰丹士林”染制的藍色服裝面料,又稱藍士林布。由于這種深藍鮮亮、素雅、莊重,又不退色、耐洗耐穿,很適合男
女老少穿用,頗受各界人士的青睞,自民國始,流行于市很長
時間。當年男士在棉袍外穿上陰丹士林布的大褂,頸上圍一垂于腰間、淡雅色毛線織成的長圍脖,腳上穿黑色皮鞋,腋下夾著皮
包,是標準的紳士
風度;女士穿陰丹士林布旗袍,或下穿過膝短裙,上穿陰丹士林布罩褂,顯示出女士的穩(wěn)重和雅氣;男生穿的
學生服,甚至宅中的炕罩、椅墊等也都用上了陰丹士林布,陰丹士林布成
為當年的時代符號。
竹布本指用竹纖維做成的服裝面料,在上
世紀三十年代,用來做夏衣的紋理致密,手感挺括,月
白(淡藍)等色的棉布
被稱為“竹布”。女學生最愛穿用竹布縫制的窄腰
寬袖的竹布衫兒,下穿黑色綢裙,長筒白襪,帶襻兒的黑布鞋,成為當年流行的女生
統(tǒng)一服
飾,突顯了女生的青春靚麗、
陽光瀟灑。
毛藍布是用不同支數的棉紗織出粗毛藍布的細毛藍布坯,不做“燒毛”處理,直接用
天然染料“靛藍”染成淺藍色,在布面留有一層絨毛,故稱毛藍布。因染色牢度較好,手感綿軟,質地密實,色澤不艷,不飄,大方而淡雅,頗受女士歡迎,成為
制作旗袍、罩衫、裙
子、外套等的首選面料。這種面料在抗戰(zhàn)初期直至解放前后都流行于市。
牛仔布是制作牛仔褲的面料。抗戰(zhàn)
勝利后涌入中國市場的大量“剩余物資”中,就有
西方生產的牛仔褲,牛仔褲備受女士追寵,成為
女性的
時尚標志。直至解放后的上世紀
五十年代才有國產的“牛仔布”問世,起名“勞動布”。勞動布是用純棉,靛藍色的經紗與本色緯紗,交織而成的厚實斜紋布。由于勞動布質地緊密,手感硬挺,耐摩擦,堅固耐穿,因此,最適宜做
工作服和各種勞動保護服裝。穿背帶褲等工裝,一時成為工人階級的鮮明標志,工人不僅勞動時穿用,更成為平時穿用的時髦服裝,非
勞動者,穿勞動布工裝也成為一種時代風尚。
蘇聯花布,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從蘇聯進口的印花布,花型設計新穎,有
光澤,布質挺括,印染質量好,不易退色,
最大的缺點就是縮
水嚴重。蘇聯花布為當年京城顏色單一,沉悶的流行服裝
畫上了一
筆濃彩,不僅廣大女性用蘇聯花布制作“布拉吉”(連衣裙),許多男性也紛紛穿上蘇聯花布做的襯衫。1957年的“反右”斗爭,1958年的大躍進,隨后中蘇
關系惡化和
經濟困難時期的到來,結束了蘇聯花布短暫的流行。
軍綠布、藍、灰咔嘰、斜紋布,是“文革”時期的
特色服裝面料。那時,軍裝、軍帽最流行,一般
老百姓也都以穿軍裝為自豪,更多的人則穿藍色或灰色咔嘰布、斜紋布制作的
中山裝和學生服。當年印染廠的主要
產品就是這幾種顏色的服裝面料。
上世紀六十年代,為解決“棉糧爭地”,緩解吃穿的
矛盾,
化學纖維織物相繼開始流行,“人造棉”是用“粘膠纖維”織成的質地薄軟的面料,易發(fā)皺
變形;“滌綸纖維”織成的化纖布,挺括不皺,質薄,結實耐穿,盡管不透氣、不吸水,還是備受老百姓歡迎,并起名“的確良”。
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后各種質地的化纖織物、混紡織物紛紛投放市場,不僅為取消布票奠定了物質
基礎,也引發(fā)了老百姓服裝的革命性變化。(董文申)
來源: 北京晚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