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之美系列講座(36)
我們在與人交談時,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說話時聲音的高低、語速、語言的多少都不太一樣。
診療時與病人交談,這種差別就更明顯,有的患者語聲高亢洪亮,快言快語,沒容你開口,他先滔滔不絕地敘述起癥狀來;而有的卻語聲低微,有氣無力,有時必須湊得很近才能聽清,問一句答一句,不欲多言。
這種語聲的變化,在中醫(yī)看來,對疾病的診斷也很有價值,可以據(jù)此來判斷疾病的性質(zhì),甚至預(yù)后。
因為“聲由氣發(fā),氣充則聲壯,氣衰則聲怯。”
所以語聲宏亮,亢奮善言者,多屬實證、熱證;語聲低微,寡言少語者,多屬虛證、寒證。
古人概括為“陽候多語,陰證無聲。”“好言者熱,懶言者寒。壯言為實,言輕為虛。言微難復(fù),奪氣可知。譫妄無倫,神明已失。”
認為“多語者易濟,無聲者難榮。然則音聲不惟知所苦,而且可以知死生矣?!?/span>
如急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引起的腹痛,劇烈時多高聲呼痛,煩躁不安,這種情況以實證居多,因濕熱積滯于膽腑所致,治療要用峻猛的瀉法,藥用大黃、芒硝等攻下通腑瀉熱之品才會有效。針灸治療時,也要用瀉法(即強刺激的手法)。
而慢性胃炎的腹痛,常表現(xiàn)為低聲呻吟,懶言少語,多屬虛證,要用補益的方法治療。針灸治療時也要用補法(輕刺激的手法)。
遇咳嗽患者,先辨其咳聲的強弱,如果咳聲響亮,聲高氣粗,連續(xù)不斷,多為實證,是邪阻氣道的反映,治療要祛邪;若咳聲低微,斷斷續(xù)續(xù),多為肺氣虛或肺陰虛的咳嗽,治療要補肺氣,養(yǎng)肺陰。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患咳嗽,月余不止,聞其咳聲低微,每咳一聲二聲,并多于勞累時明顯,按中醫(yī)方法辨證,應(yīng)屬虛證。恰巧其家中有西洋參沖劑,囑一次沖服兩包。結(jié)果服一次咳減,兩次咳止。
對于咳嗽,除了聞咳聲的高低外,還要聽咳聲的特征。
若咳聲不揚
聽上去有一種氣道憋緊的感覺,即咳而不暢者,多是外感風(fēng)寒、肺氣不宣的征象。要用散風(fēng)寒、宣肺氣的方法,可以選擇含有宣開肺氣作用的麻黃、荊芥等中成藥,輕者可以用“生姜紅棗湯”。
若咳時喉中伴有痰鳴聲
多為痰濕咳嗽,要用化痰藥治療,中醫(yī)治療這類咳嗽的方劑很多,效果也很好,如杏蘇二陳湯:杏仁10g,蘇梗10g,制半夏10g,茯苓10g,陳皮10g,甘草3g,生姜5~10片,紅棗3枚,每日1劑,水煎,溫服,小兒劑量減半。輕者可用絲瓜半斤,或蘿卜半斤(紅白蘿卜均可,不去皮),加生姜絲少許,水煎,溫服。
若干咳無痰,伴咽干口燥
多為燥邪犯肺,或陰虛肺燥的咳嗽。要用潤肺燥,或養(yǎng)肺陰的方法治療,可用生梨一只,切頂去核,入冰糖少許,或再加川貝粉1~2g,用切下的梨頂作蓋,用牙簽固定,隔水蒸一小時后吃梨喝湯。如嫌麻煩,可用川貝3~5粒,洗凈生嚼也可?;蛴锰}卜半斤,加冰糖適量,水煎,溫服。
異常的聲音除咳嗽外,還有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與噯氣。
呃逆,俗稱“打呃”。一般食后偶感風(fēng)寒,或進食過快所致的短暫呃逆,不屬病態(tài)。但若呃逆數(shù)日不止,呃聲有力,高亢而短,多屬實熱之證;呃聲無力,低沉而長,多屬虛寒之證,都有相對應(yīng)的治療方劑。若久病出現(xiàn)呃逆,聲低無力,多為胃氣將敗的危證。
噯氣,古稱“噫氣”,俗稱“打飽嗝”。若噯氣聲高頻作,多屬肝氣郁結(jié),胃失和降之實證,要用通氣的方法治療,輕者可用陳皮、金橘、檳榔等制成的蜜餞,經(jīng)常嚼食;重者可以請中醫(yī)師開湯藥治療。若噯氣聲低,多為胃虛氣滯證,可用黨參10~15g,陳皮15g,姜竹茹6g,甘草3g,生姜3片,紅棗5枚,水煎,溫服。此方也可用于虛性的呃逆。
嗅氣味,也能診病。
一般來說,大小二便、痰液、膿液、帶下等氣味惡臭的多屬實熱證(濕熱證);若氣味腥而臭穢不甚者,多屬外感寒邪,或虛寒之證。
如遇腹瀉患者,中醫(yī)一定要了解大便的氣味,如臭甚者,屬濕熱積滯,要用清腸中濕熱積滯的藥,如黃連、馬齒莧等,中成藥可選“香連丸”;若大便臭味不甚,多為感寒所致,應(yīng)選用“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溫性的藥物。
另外,“口臭”、矢氣臭,甚至臭如敗卵者,也是門診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提示胃中有郁熱,或宿食停積于胃引起的食積證,我常用中成藥“保和丸”,每次8粒,一日3次口服;或用蒲公英30g,藿香10g,佩蘭10g,每日一劑,水煎,溫服。
異常的聲音和異常的氣味還有許多,這里不能一一列舉,但只要掌握了前面所介紹的判斷病性(寒熱虛實)的基本原則,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作出正確的診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