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
近日,中國考古博物館在北京正式開放。
中國考古博物館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qū),是我國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國家級專業(yè)博物館。在該館基本陳列“歷史中國 鼎鑄文明——中國歷史研究院文物文獻精品展”中,多件出土自洛陽二里頭遺址的國寶級文物亮相。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爵,資料圖
` NO.1
●綠松石龍形器(原件)首次展出
在該博物館基本陳列的“宅茲中國”專題中,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龍形器(原件)首次與社會公眾見面。它作為“超級國寶”,是中國考古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被放置在大廳的單獨展柜中。
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發(fā)現(xiàn)于二里頭遺址3號宮殿基址的一座貴族墓葬里,整件器物由2000多片不同形狀的綠松石片粘嵌而成,每片綠松石片長0.2厘米至0.9厘米,厚約0.1厘米。龍頭置于梯形托座上,嘴部略微突出,鼻梁由青、白玉組成,碩大醒目的鼻頭由綠松石組成,眼睛則是兩塊圓餅形的白玉。龍的腰部還有一個銅鈴,或能對應《詩經(jīng)》中“龍旂陽陽,和鈴央央”的記載。龍身整體呈波浪狀,錯落有致,色彩絢麗。這件綠松石龍形器制作之精、體量之大,在早期龍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見,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介紹,這件綠松石龍形器不是考古發(fā)掘出土的最早的龍形象器物,但因其與后世中國龍的形象最為接近,被認為是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tǒng)的根源。
` NO.2
●綠松石銅牌飾、玉璋,彰顯二里頭文化影響力
△綠松石銅牌飾(左為1981年出土,右為1987年出土),資料圖
除了綠松石龍形器,來自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銅牌飾、玉璋、銅爵,也是難得一見的高等級文物。
二里頭遺址共出土3件綠松石銅牌飾,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分別是1981年和1987年出土的兩件。出土于1981年的綠松石銅牌飾,長14.2厘米,寬9.8厘米,出土時位于墓主人胸部偏左側(cè)。出土于1987年的綠松石銅牌飾,長15.9厘米,寬7.5厘米至8.9厘米,是同類綠松石銅牌飾中工藝最為巧妙的一件,其牌飾主體為鏤空鑄造,幾百片細小的綠松石片在無依托的情況下,歷經(jīng)3000多年而無一掉落。
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的“二里頭式”玉璋長度接近50厘米。該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玉璋因沾染墓葬底部的朱砂而呈現(xiàn)紅色,作為宮廷禮儀的重器,這件玉璋兩側(cè)有龍形裝飾,可以想見其在二里頭先民眼中的神圣地位。
趙海濤認為,二里頭先民創(chuàng)造的玉璋、銅鈴、綠松石銅牌飾、陶盉等禮制用器,向周圍發(fā)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單元和文化屏障的強力沖擊波,改變了當?shù)氐奈拿骱蜕鐣l(fā)展進程,彰顯出二里頭文化強大的引領(lǐng)、輻射作用。
` NO.3
●定鼎門、永寧寺元素,講述洛陽歷史文化
△永寧寺佛像殘件,資料圖
借助科技的力量,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外的千年駝印,在中國考古博物館再現(xiàn)。該博物館通過3D建模重現(xiàn)了絲綢之路重要遺產(chǎn)點——定鼎門的部分考古細節(jié),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千年前的絲路繁榮盛景。
除了隋唐洛陽城,來自漢魏洛陽城永寧寺的泥塑殘件,也在中國考古博物館無聲地講述著洛陽所承載的厚重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魏洛陽城考古隊隊長劉濤介紹,永寧寺塔基遺址周圍出土泥塑1560余件,每件泥塑雖然殘缺不全,卻造型精致、形態(tài)生動,傳遞出淡然、自信、從容、豁達的氣度。
洛陽文化遺產(chǎn)豐厚,在中國考古博物館中,來自洛陽的文物遠不止上述這些。它們走出庫房,走上展臺,既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不絕的實證,也為講好“中國故事”“黃河故事”貢獻來自古都洛陽的力量。??
中國考古博物館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國家體育場北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