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風(fēng)即手癬,初起手心及手指皮下有小水皰,并有瘙癢感;日久水皰隱沒,疊起白皮,粗厚皸裂,形如鵝掌,故名。本病多由傳染而得,往往夏輕冬重,難于治療,為頑固性皮膚疾病。
方一
[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配方]當(dāng)歸、生百部、木槿皮、黃柏、白鮮皮各15克,川椒10克,黑醋1000毫升。
[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后煎煮至沸,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后止,用布擦干,暫禁下水。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潤膚。適用于鵝掌風(fēng)(手癬)。
方二
[來源]《遼寧中醫(yī)雜志》(8)1984年
[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各10克,皂角15克,雄黃5克,土槿皮30克,信石1.5克。
[用法]上藥加鮮鳳仙花朵適量,酸醋500--1000毫升同放入砂鍋內(nèi)浸泡1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nèi),待溫時將患手浸入藥液中浸泡之(第一次浸泡8小時,第二次浸泡2--4小時)。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灰指甲。
方三
[來源]《新中醫(yī)》(7)1981年
[配方]側(cè)柏葉250克,蘄艾60克,桐油適量。
[用法]先將柏葉、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熏烤患處片刻。然后將患手置藥湯上面熏之,俟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泡至藥涼止。
[功效]涼血祛風(fēng)、消炎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手癬)。一般輕癥用藥1次即愈,重癥3--5次可愈,效佳。
方四
[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配方]貫眾、烏梅各60克。
[用法]用陶器盛藥,加水高出藥面約4厘米,煎沸20分鐘后,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熱先熏后浸患處,待藥溫變涼即停。每日2次,2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護(hù)皮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手癬)。
方五
[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配方]大楓子、木鱉子、防風(fēng)、紅花、地骨皮、五加皮、荊芥各10克,明礬、皂角各3克,米醋2000毫升。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浸入米醋中浸泡1周后,過濾去渣取汁,用其浸泡患手。每日浸泡1--2次。
[功效]消炎活血、祛風(fēng)止癢。適用于手癬。
方六
[來源]《中草藥外治驗方選》
[配方]新艾葉90克,蒼耳草60克,白鮮皮30克。
[用法]先將上藥一同放入瓦罐中,加水3000毫升煮沸取汁,將藥汁倒入臉盆內(nèi),上覆毛巾,再將兩手伸于毛巾下熏一會兒,待藥汁轉(zhuǎn)溫時,將兩手放入藥液中浸泡,并搓擦洗滌,直至藥汁將冷為止。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護(hù)皮、祛風(fēng)、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通常連續(xù)治療3--5日可愈,效佳。
方七
[來源]《外科學(xué)》
[配方]大楓子肉、鮮鳳仙花、花椒各9克,皂角、土槿皮各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礬12克,米醋1000毫升。
[用法]將諸藥浸入米醋內(nèi)24小時。煎沸待溫,將患手浸入藥液中浸泡半小時。每天1次,共3--4天。
[功效]殺蟲止癢、潤燥祛風(fēng)。適用于手癬、甲癬、油灰指甲。
方八
[來源]《陜西中醫(yī)驗方選編》(外、五官科分冊)
[配方]川烏、草烏、何首烏、天花粉、赤芍、防風(fēng)、荊芥、蒼術(shù)、地丁草各30克,艾葉120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熱先熏后洗患部。每日熏洗2次,每劑可連用2次。
[功效]祛風(fēng)濕、活血通絡(luò)、解毒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手癬)。通常連用6天見效,最多15天即獲痊愈或顯效。
方九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配方]荊芥、防風(fēng)、紅花、地骨皮各15克,皂角、大楓子各30克,明礬18克。
[用法]上藥用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浸泡3--5天后,備用。治療時,每晚將手或足入藥醋中浸泡30分鐘。每劑藥可連續(xù)浸泡兩周,為1個療程。用之有效,可繼續(xù)浸泡2--3個療程。
[功效]滅菌止癢。適用于鵝掌風(fēng)(手癬)、干腳癬。
方十
[來源]《中國當(dāng)代名醫(yī)驗方大全》
[配方]藿香、黃精、生大黃、皂礬各12克。
[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藥5--7天,去渣備用。用時,將患部放入藥液內(nèi)浸泡。每次浸泡30--60分鐘,每日1--2次。
[功效]活血潤膚、殺蟲止癢。適用于手癬,證見手掌干燥、粗糙、皸裂、脫屑,多發(fā)于單手,亦有兩手發(f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