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第79胸痹心痛篇提到了九種心痛,但未見具體論述,但見“*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狈接萌缦拢?/span>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一兩,炙香,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干姜,吳茱萸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并冷沖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將九種心痛證治詳述如下:
1、蟲心痛:痛有休作,發(fā)作腫聚,攻沖上下,或兼面黃白斑,乍青,乍白,乍赤,嘔吐不食。
治法:殺蟲攻擊。
2、注心痛:卒而心痛,面目青黯,或昏憒譫語,或脈乍大,乍小,兩手若出兩人。
治法:溫陽行氣,活血化瘀。
3、風心痛:心痛而脅下鳴轉,妨食不消,胸滿,短氣,吐涎等。
治法:祛風散寒。
4、悸心痛(虛心痛):心痛而悸,痛有休作,喜按,得食減緩,饑則更痛,脈虛弱。
治法:補益心脾。
5、食心痛:心胸脹悶作痛,或有物杠起,噯腐吞酸,惡食腹?jié)M,脈滑實。
治法:初起宜吐,繼則消導。
6、飲心痛:胃脘痛,干嘔,吐涎,惡心,煩悶,嘔吐,或脅下有水聲,脈弦滑。
治法:健脾化飲。
7、冷心痛(又名冷氣痛、厥心痛、寒心痛):心痛爆發(fā),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勢綿綿不休,可伴有手足厥逆,汗冷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扶陽祛寒。
8、熱心痛(又名大心痛、火心痛):胃脘灼熱劇痛,畏寒喜冷,時作時止,或兼見面目赤黃,身熱煩躁,掌中熱,大便堅。
治法:解郁泄熱。
9、去來心痛:心痛倏痛倏止,至一日十數(shù)遍,飲食無礙,晝夜不安,久而不愈。
治法:補氣溫陽,祛濕消痰。
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冷心痛,悸心痛,去來心痛,有當今冠心病心絞痛之嫌!其余比較類似于胃??!所以姑且理解漢唐時期所謂的“心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正如我們一般身體不適說的心口不舒服,甚至許多冠心病人發(fā)作也稱作心口痛,胃炎,胃潰瘍也會說心口痛!
我們看《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篇
1、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文中提到了“胸痹,心痛”陽微陰弦!前邊是病證,后邊是病機脈理!只要是陽微陰弦,可以胸痹,可以心痛。心痛可能是胃疼,心絞痛,胸痹可以是心絞痛,也可是肺病!
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栝樓薤白白酒湯主之。”明顯寫出來“胸痹之病,喘息咳唾”,顯而易見可以是肺部疾患。
如“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边@條比較明顯可以理解為胃痛不適!
《傷寒論·太陽病脈證并治》篇,“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逼鋵嵰彩窃僬f陽微陰弦,腹痛,小建中湯可主之。
治法以溫中甘緩之意。至此,姑且可以理解,陽微者陽氣微,陰弦者,寒氣勝,就可以出現(xiàn)上胸痹,中心痛,下腹痛的病證,有是證用是方,古人沒有去細分到底是肺,心,胃,腸,但是只要是陽微陰弦,就可以用這個方子!仲景治法大道至簡,非深奧晦澀!
但是,在胸痹,心痛中包含了當今臨床非常兇險的急病,比如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我們現(xiàn)代醫(yī)生不得不提高警惕!比如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p>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p>
這種描述就是現(xiàn)在臨床心絞痛發(fā)作!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边@就是不穩(wěn)定心絞痛發(fā)作,一會輕一會重!
以上諸方經過很多中醫(yī)臨床驗證治療心絞痛效果確切!
但是最為兇險的乃屬“真心痛”
《靈樞·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
可見此種心痛,與心肌梗死無疑,對于我們中醫(yī)臨床工作要高度重視,要用好傷寒,千金之妙法,又不失膽大心細之擔當,既要繼承經典的精華,更要讀懂先哲的法眼所在,與時俱進,充分掌握每種病的方證,病機所在,有必要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的檢查,不能貽誤治病最佳時機!
清代醫(yī)家何夢瑤《醫(yī)碥心痛門》對心痛的描述有進一步的認識,摘錄至此,供參考學習
心為君主,義不受邪。若邪傷其臟而痛者,謂之真心痛。其證卒然大痛,切牙噤口,舌青氣冷,汗出不休,面黑,手足青過節(jié),冷如冰,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不治。不忍坐視,用豬心煎取湯,入麻黃、肉桂、干姜、附子服之,以散其寒,或可死中求生。如但見爬床搔席,面無青色,四肢不厥,聲尚能出,即非真心痛,乃心包絡受邪作痛也。而包絡之邪,皆由各臟腑經脈傳來。如從胸痛至心,是肺心痛;從胃脘痛至心,是胃心痛;從脅痛至心,是肝心痛;從腰痛至心,是腎心痛,可類推之。蓋五臟六腑任督各支脈,皆絡于心,其邪氣自支脈而乘心者,不易人于心,而但犯其包絡也。于是氣血為邪所滯,邪正相擊,故痛矣。
心包絡痛,在胸下 骨處,稍下即為胃脘痛。胃上脘名賁門,在臍上五寸,去 骨三寸,而痛每相連,故世俗總以心痛呼之。且有九種心痛之說,曰∶蟲、飲、食,風、冷、熱、悸、疰、去來痛。丹溪云∶心膈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于新得之時,當與溫散,或溫利之。(仲景九痛丸,潔古煮黃丸之類。)病久則郁蒸成熱,若用溫散溫利,恐助火,須加山梔仁。氣郁即痛,不必待成熱也。
而概以火郁言之者,以氣屬陽,即屬火耳,此義宜知。寒痛,寒氣客于腸胃,卒然而痛,二陳(見痰飲)、草果、干姜、吳茱萸、扶陽助胃湯、草豆蔻丸之類。熱痛,清中湯,黃連、龍膽草之屬。痰積痛,星半安中湯,海蛤丸,或吐之。痰痛,濕痰嘈雜不寧,如饑如飽,欲吐,吐即寬,二陳加草蔻、蒼術。清痰流飲,漉漉有聲,攻走腰肋,胃苓湯(見泄瀉)。寒痰,一月一發(fā),或兩發(fā),或二三月一發(fā),發(fā)時痛極,悶死,偶怒或勞,乘勢涌起,平胃(見傷飲食)加干姜、草蔻、枳殼??饶嫔蠚猓碉嬓耐?,海蛤粉( 。)、栝蔞實(帶穣)。等分為末,米糊丸。氣攻刺作痛,加味七氣湯,沉香降氣散,(此及下方并見氣)。正氣天香散。(但忍氣即發(fā)者是也。)死血作痛,脈必澀,發(fā)作時,飲米湯下。或作呃,有時氣逆騰,如蟲攪,唧唧有聲,勿誤作蟲。壯人用桃仁承氣湯(見血),弱人用歸尾、川芎、丹皮、紅花、蘇木、玄胡索、桂心、桃仁泥、赤曲、番降香、通草、穿山甲之屬,煎成入童便、韭汁,大劑飲之,或失笑散。蟲痛如咬,面有白 ,又面色乍青乍白乍赤,唇紅,吐清水,或清黃水,時痛時止,能食,或食即痛,以蟲得食而動,故痛也,飽后痛即止?;x丸(見蟲)、川楝子、苦練根、使君子、檳榔、黃連、雷丸、烏梅,不可用花椒,太辣,恐大驚跳,治詳蟲門。食痛,如有物礙,累累不下,時噯腐氣,略傷食,悶悶作痛,平胃散(見傷飲食)加枳實、半夏、檳榔。舊有酒食痰積,一遇觸犯便痛,挾風寒者,參蘇飲(見發(fā)熱)加蔥姜;挾怒氣者,二陳,(見痰)加青皮、山梔、曲 、山楂、草果;挾火熱者,二陳加枳實、黃連、(姜汁炒。)山梔。脈堅實,不大便,心下滿痛,不可按者,實也,大柴胡(見瘧)、三承氣(見大便不通)下之。痛不可按為實,可按為虛,虛者補而行之,或純補。丹溪治許文懿公食積痰飲,往來如潮,涌上則為心脾痛,降下則為胯痛,以制甘遂末入豬腰內煨食之,(即張子和煨腎散,方峻,勿輕用。)連泄七次,足便能步。然多年郁結,一旦泄之,徒引動其猖獗之勢,仍以吐劑達其上焦,連用瓜蒂、黎蘆、苦參等。俱吐不透,仍用附子尖三枚,和漿水以蜜飲之,方大吐膠痰一桶。然后治及中下二焦,以樸硝、滑石、黃芩、石膏、連翹等一斤,濃煎冷凍飲料之,四日服四斤,腹微痛,二便秘,脈歇至,于卯酉時,乃陽明之應,胃與大腸積滯未盡也。乃作紫雪(見遺精論末)三日,服至五兩,腹稍安。后又小便閉痛,飲以蘿卜汁,得吐立通。又小腹?jié)M痛,以大黃、牽牛等分,水丸服至三百丸,下如爛魚腸者二升許,脈不歇。又大便迸痛,與前丸,下穢物如地瀝青條尺許。自病至安,脈皆平常弦大,次年行倒倉法(見積聚)全愈。(此得于張子和,無膽識者敢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