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作品欣賞
晴巒蕭寺圖
李成、王曉 讀碑窠石圖
分步解析
此幅章法系右開左合,右下方為近景,右方為中景,遠山小而低,屬平遠構(gòu)圖。從景物所占面積劃分,近景約三分之一,中遠景共約三分之二。為取得兩部分的平衡,近景重而密,中遠景輕而疏。
1.勾
先用木炭條輕輕分出部位,畫出草稿,再從前景開始勾墨線,勾時除注意形體變化外,還要注意筆墨變化,即筆的頓挫、線條粗細以及墨色濃淡干濕。線條不可過直,也不可過于柔弱。
特別應注意前景與后景交錯之處,前景實,后景虛,后景要讓前景,這也是先畫前景的原因。
左上角遠處的小權似隱似現(xiàn),勾線時用枯筆淡墨,按近云斷部分用筆要虛,不可頓筆。要做到筆斷意不斷,上下景物對好,有連貫性。
2.皴、擦、點
李成的畫用墨清淡,用筆圓潤,皴時應少蘸墨,用圓筆輕皴。皴筆宜少不宜多,線條圓多折少。皴小石時墨稍重,大的土坡皴筆要輕,尤其樹后遠坡,宜將筆放倒,用干筆側(cè)鋒輕拖。
皴后用干筆淡墨輕擦,以補皴之不足。
苔點少而清楚,要有聚有散,聚則十點八點為一組,散則三三兩兩,不可平遠。大小應有變化,但不可過大過小。墨色也應有變化,一般近深遠淺。
點苔點時應注意,每部分中苔點應較明顯,在前景中,重墨用得較多,苔點則應更重一些,遠景中,淡墨用得較多,苔點則用中墨不應過重。苔點大小應與勾線接近,其直徑與墨線的粗細不可相差過大。
3.染墨
染墨是為了突出明暗關系,增強立體感,應注意:
從暗部染起,即背光部分多在山石縫隙處。凸起部分多為亮部,一般不染。但山石周圍為無墨色的天或水時,應在輪廓邊緣加筆墨。
多塊石頭組合在一起或多棵樹木交叉在一起時,以分界線為準。染后面的石或樹,以墨托白,以白襯黑。山石的輪廓線即明暗分界線,兩側(cè)只能染一側(cè),以突出黑白對比。
4.設色
李成多畫寒林,此幅按秋冬之際設色,色調(diào)以赭為主。
(1)淡赭石染松樹、枯樹枝干、橋梁、棧道、山石、人臉。
(2)赭石勾衣紋、亭子(用赭石擠出白衣服,白色的亭子頂蓋)。
(3)夾葉先染胭脂,或在紙背面染,干后填朱砂。
(4)淡花青畫遠山,勾流泉。
(5)花青調(diào)淡墨點苔、草,紅樹的樹干用墨青染,避免赭與紅色彩接近而靠色。天、水和瀑布留白不染色。松葉可以用墨染,也可用墨青染。
(摘自劉松巖《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畫技法圖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