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魏氏常用效方百首(四)
魏長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國著名中醫(yī)學家,主任中醫(yī)師。歷任浙江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浙江省第四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浙江分會顧問,浙江中醫(yī)院副院長。
31
天麻吳萸湯
處方:天麻10克(先下),姜半夏12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陳皮6克,炙甘草3克,吳茱萸3克,黨參9克,生姜三片,紅棗12克,磁石15克(先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和胃降逆。
主治:耳源性眩暈,頭昏,目眩欲仆,自覺房屋轉動,惡心嘔吐,耳鳴失聰,胃納呆鈍或吐痰涎,或偏側頭痛,脈弦苔薄白滑。
此方為半夏天麻白術湯合吳茱萸湯加味。前方能平肝陽,祛風痰,止眩暈;后方能溫胃降逆止嘔;復加磁石潛陽、寧心、宣耳竅。張仲景曾曰:“于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庇?,魏老以此方治療厥陰頭痛,頗為靈驗。若厥陰寒甚,頭痛劇烈伴有嘔惡者,可再加細辛1~2克,以增強止痛之功效。
32
豆卷連翹茵陳湯
處方:大豆卷12克,連翹9克,茵陳24克,生姜3克,赤小豆12克,桑白皮9克,防風3克,生山桅9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清里,化濕退黃。
主治:適用于傳染性肝炎,目黃,膚黃,尿黃,惡寒發(fā)熱,肝區(qū)脹痛,胃呆,欲嘔,脈弦滑或浮數(shù),舌紅、苔白黏或黃膩者。
凡黃疸有表證、瘀熱、肝郁氣滯者,根據(jù)魏老經驗,應以解表為主,清里和中化濕為輔。其中大豆卷善于疏表逐濕、通利經絡,合防風、生姜、連翹使?jié)駸釓暮苟猓?span>桑白皮、白茅根、赤小豆清熱利尿,使?jié)駸釓南露觯?span>茵陳、山桅清肝膽,化濕退黃。
33
清肝消炎湯
處方:茵陳30克,生大黃9克,山桅9克,黃柏9克,銀花9克,連翹9克,蒲公英24克,白茅根30克,飛滑石9克(包)。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肝化濕退黃。
主治:黃疸型肝炎,膚黃,目黃,尿黃,肝區(qū)脹痛,發(fā)熱便閉,舌深紅,苔黃。
此方由《傷寒論》茵陳蒿湯、桅子柏皮湯加減而成。與上方主治有別,系針對邪伏于里,熱入血分而設。其中黃柏、山桅、大黃為清泄血分濕熱之主藥;蒲公英、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茵陳疏肝膽,清濕熱;茅根、滑石清熱利尿,使?jié)駸釓男”愣埂?/p>
34
清肝飲
處方:銀花9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9克,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9克,青蒿梗9克,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適用于慢性或遷延性肝炎,肝功能長期異常,體倦乏力,右脅脹痛,煩躁易怒,或有低熱者。
按語
凡急性肝炎變成慢性者,多因邪伏于內,或郁火,或伏濕,或積瘀,從而導致病情纏綿不解。本方由五味消毒飲加減而成。其中銀花、野菊、蒲公英、紫地丁雖屬寒涼之品,但質輕味薄,味辛甘,能祛無形之熱毒而無劫陰伐胃傷正之弊;茅根涼血利尿;青蒿梗芳香透絡,從少陽領邪外出;桑枝逐濕通絡;夏枯草清肝散結。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涼血,透達肝經伏濕之功。
35
疏滯養(yǎng)肝湯
處方:柴胡9克,枳殼9克,白芍9克,赤芍9克,生甘草3克,香附9克,山萸肉9克,瓜蔞皮仁各9克,丹參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適用于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及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等氣滯血瘀之右脅脹痛,胃納不佳,腹部脹滿,或肝脾腫大,或黃疸未凈,舌紅、苔微黃者。
本方由四逆散加味而成。其中柴胡開郁消滯,疏理肝膽;白芍柔肝緩急;枳殼行氣破積;甘草和中;赤芍活血涼血;香附解郁行氣,除胸腹脅脹痛;山萸肉柔肝補腎;瓜蔞皮仁潤燥緩急,寬胸脅;丹參養(yǎng)血祛瘀。
36
柔肝消炎湯
處方:生牡礪15克,參三七3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當歸、生白芍、烏賊骨、玫瑰花各9克,川芍1.5克,香附、銀柴胡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活血、柔肝止痛。
主治:形瘦體熱,肝區(qū)作痛,常有發(fā)熱,煩躁,脈弦,舌紅,婦女月經不調。
生牡礪散結軟堅;參三七消瘀止痛;茯苓、甘草調和中焦;當歸、芍藥養(yǎng)血柔肝;烏賊骨調女子月經,去瘀止痛;玫瑰花疏肝活血;川芍活血散郁;香附調氣郁;銀柴胡養(yǎng)陰退低熱。
37
滑氏補肝散
處方:當歸9克,川芎3克,熟地12克,棗仁9克,木瓜3克,山茱萸肉9克,五味子3克,白術9克,獨活6克,淮山藥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養(yǎng)血益肝,寧心健脾。
主治:肝病日久,服藥眾多,體弱不健,脅肋隱痛,夜不安眠,腹脹心悸,失眠,或有低熱,婦女月經稀少。
此方用當歸、川芎、熟地三味,是辛甘化陽以益氣;棗仁、木瓜、山茱萸、五味子酸甘化陰,生津液以補神。因肝臟體陰用陽,以酸甘補肝體,辛甘補肝用。加獨活風藥能熄肝風而調肝氣。白術補脾陽,淮山藥養(yǎng)脾陰?!督鹭乙浴酚性疲骸?strong>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用白術、山藥即含此意。此方系元代滑伯仁所定,經魏老臨床運用證實有效。
38
加味二金湯
處方:雞內金15克,海金沙15克,厚樸9克,大腹皮、豬苓各9克,通草6克,白茅根30克,白鮮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利濕熱,理氣消脹。
主治:夏秋濕熱黃疸,小便短少黃赤,腹部脹滿如腫。
此方由《溫病條辨》二金湯加白茅根、白鮮皮二味而成。其中雞內金助脾胃,消積滯,佐以厚樸下氣消脹;海金沙既清濕熱,又能利尿解毒;豬苓利水消脹退腫;通草宣肺利尿;大腹皮疏氣道,利水消腫;白茅根甘寒涼血,清熱利尿退腫,善治黃黃疸;白鮮皮為治黃疸專藥,能治熱黃、酒黃、急黃、谷疸、勞黃。全方疏調脾氣,寬脹消腫,化濕利尿,為預防黃疸變臌良方。
39
消臌利水湯
處方:過路黃、白毛藤、白茅根、路路通各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利水消脹。
主治:肝硬化腹水,腹膨大堅硬,起青筋,胸悶,動則氣急,形體消瘦,脈弦或弦細,舌色深紅,胃納不佳,心情郁悶不樂。
本方藥性平和,無傷正之害,能緩以建功。其中過路黃能清熱化濕,退黃消脹;白毛藤清血解毒化濕;白茅根涼血止血利尿;路路通逐伏水,消腫脹。
40
疏肝散黃湯
處方:過路黃、白毛藤、蒲公英、丹參各15克,綿茵陳、白茅根各30克,路路通15克,柴胡6克,枳實3克,炒白芍、雞內金、生黃芪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消脹,化濕退黃,扶元達邪。
主治:黃疸變臌,全身面目皮膚黯黃,腹脹硬大,小便短黃,大便溏薄。
此為消臌利水湯加味方。加柴、枳、芍疏肝理氣;茵陳化濕退黃;蒲公英清熱解毒;雞內金醒胃消食,軟堅散結;黃芪益氣扶元;丹參一味功同四物,養(yǎng)血活血。神志異常者可加神犀丹1粒研末分吞。
END
·
·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