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回答道:「人分五等,有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圣人,如果能分清這五類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備了?!?/p>
庸人
魯哀公問:「請問,什麼樣的人是庸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庸人,心中無謹慎行事的觀念、口中說不出有道理的話語,行事不依自己的能力,小事明白而大事糊涂,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這種人就是庸人?!?/p>
士人
哀公問道:「什麼樣的人是士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士人,心中有原則,有明確計畫,即使不能盡到治國本分,也必有遵循法則;即使不能集各種善行於一身,也必有自己的操守?!?/p>
士人知識不一定廣博,但所知的正確。話不一定多,但所說的有理。路不一定走多,但所走的是正道。知道所知的正確、所說的有理、所走的是正道,則不拿生命形體去交易。他不認為富責是好處,貧賤是損失,這樣的人就是士人。
君子
魯哀公問:「什麼樣的人是君子?」
孔子回答說:「所謂君子,言必忠信而心無怨恨,身懷仁義而不自夸,思想通達而說話不專斷,信仰理想而自強不息。從容的樣子看似很容易超越,但無法達到他的境界。這樣的人就是君子?!?/p>
賢人
魯哀公問:「什麼樣的人是賢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賢人,品德不逾越常規(guī),行為符合禮法。言論可讓天下人效法,而不會傷身,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招禍。雖然富有,而天下人無怨;施恩天下,而不病貧。這樣的人就是賢人?!?/p>
圣人
魯哀公又問:「什麼樣的人是圣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圣人,品德合於天地之道,變通自如,能探究萬事根本,調(diào)和自然法則,遵循大道成為自己的本性。光明如日月,變化如神靈。民眾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也不知道他就在旁邊。這樣的人就是圣人?!?/p>
魯哀公說:「好,講得真好!」
孔子說:「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修身;知道修身,就知道如何管理別人;知道管理別人,就能夠治理國家。」
魯哀公問:「什麼是為政之道?」
孔子說:「為政之道,在於慎選良臣?!?/p>
哀公問:「當今君主,誰最賢明?」
孔子回答說:「賢明的君主我還不曾見,或許是衛(wèi)靈公吧!」
哀公問:「我聽說他家的門風男女長幼無分別,為什麼你說他是賢人呢?」
孔子說:「我說的是他在朝廷行為處事,而不是他的家庭事務?!?/p>
哀公問:「衛(wèi)靈公處事如何?」
孔子回答說:「衛(wèi)靈公的弟弟公子渠牟,智慧足以治理千乘之國,誠信足以守衛(wèi)國家,衛(wèi)靈公喜歡他,而且任用他?!?/p>
哀公說:「喔,是嗎?」
孔子說:「又有位名叫林國的士人,發(fā)現(xiàn)賢能者必推薦他做官,如果那人被罷官,林國還要把自己的俸祿分給他,因此衛(wèi)國沒有放蕩之士。衛(wèi)靈公認為林國賢明,因而尊敬他?!?/p>
哀公說:「林國的確賢明?!?/p>
孔子說:「又有位慶足的士人,衛(wèi)國有大事,則必出來幫助治理;國家無事就辭官而讓其他的賢人被容納。衛(wèi)靈公很喜歡他,而且尊敬他?!?/p>
哀公說:「慶足這個人值得尊敬?!?/p>
孔子說:「還有位史魷的大夫,因為道不能實行而離開衛(wèi)國。衛(wèi)靈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彈奏琴瑟,要等史魷回到衛(wèi)國,他才要回城。臣舉這些事,所以才把衛(wèi)靈公列為賢人?!?/p>
哀公說:「嗯,衛(wèi)靈公的確是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