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陪你讀書
--讀書就是回家。
關注
最近,一張名為“獨生子”的照片擊中了無數(shù)人的心。
照片里的中年男子守護在父母床邊,背影中透出沉重的壓力。獨生子女的養(yǎng)老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有人感嘆:不敢病、不敢窮、不敢遠嫁,因為爸媽只有我。
還有人說:能住在一起就不錯了,就怕沒床位分別住兩個醫(yī)院。
1982到2016,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三代。當年享受了家中全部資源的他們,人到中年,接過父母手中的接力棒,肩負起全家八口人的生活(上有四老、下有二胎)。老人生病,直接影響到兒子對孫子的照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該如何贍養(yǎng)老人?這特殊的一代毫無經(jīng)驗可借鑒,只能在跌跌撞撞中摸索。
父母在,不遠游
春節(jié)假期,在北京工作的夏宇終于回到老家,見到了日夜思念的爺爺。去年夏天,一向身體很好的爺爺查出了嚴重貧血,住了院,從此和輸血綁定。
夏宇心急如焚,好在爺爺住進了搶手的雙人間,兩個兒女都已退休,他們中的一個寸步不離地陪著爺爺,而另一個在家和醫(yī)院間奔波,忙得不可開交。
兩個月后出院,爺爺瘦了20斤,屁股上一點肉也沒有,坐一會兒就硌得生疼。
病人的心理會格外脆弱,他們一方面想留住曾經(jīng)的尊嚴,另一方面又對親人倍感依賴,爺爺也是如此。有一天,夏宇幫他剜掉長到肉里的腳趾甲,爺爺看著他說:你要是隔一段回來給爺爺絞絞指甲就好了。
這是爺爺?shù)谝淮斡谜Z言流露出對他的不舍,夏宇強忍住沒讓眼淚涌出來。
在他眼中,爺爺是很幸運的。有了爸媽的照顧,他在外地也會安心。爺爺?shù)牟∽屗^一次對“住院”有了切身的體會,這也動搖了他扎根北京的決心,他一度想辭職回家,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孩子小時候,爸媽外出打工掙錢,因此有了“留守兒童”。孩子長大飛到大城市奮斗,因此有了“空巢老人”。孩子會一天天獨立,而父母注定走向衰老。這種距離感不只是精神上的寂寞,更時刻折磨著游子的心,成為了北漂返鄉(xiāng)的重要原因。
為了更好的資源和機會,年輕人遠離家鄉(xiāng),到大城市甚至國外闖蕩,實屬無奈。但在外地待久了,成家立業(yè)就變得順理成章,這使養(yǎng)老問題更加凸顯。
《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的女兒佳佳已經(jīng)定居洛杉磯,但是像李達康這樣的公職人員,不可能出國養(yǎng)老,如果佳佳不愿意放棄美國的事業(yè)和老公,那么李達康注定成為一個空巢老人。
離開家鄉(xiāng),在大城市甚至國外定居,已經(jīng)成了必然的趨勢,似乎是無法照顧老人的迫不得己,事實真是這樣嗎?
愛不僅僅是空間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需要你,而你不在我身邊。
而是你明明在我身邊,卻比離開我更疏遠。
麥家有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叫《老人福》。記敘了自己為過世的父親做陰壽的故事。他看到老來無依的母親十分寂寞,便提議五個兄弟姐妹,各人至少一周回家陪母親吃一頓飯,大家心底卻都不贊同。
住在母親樓上的二姐首先反對,認為母親手腳便利,不用喂,何必陪。其他幾個住得遠的就更不樂意,覺得毫無必要。大哥甚至借一句老話頂他:小孩都是哭大的,老人都是苦死的。
麥家發(fā)現(xiàn)在家人眼中,不給父親做陰壽是丟臉的,不陪母親吃飯是正常的。他暗自賭氣,要做給他們看,堅持每周末回去。但是依然無人響應,當他是在作秀。
村上春樹說,我以為人是慢慢老去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衰老的。
衰老不會像孩子的成長一樣,處處充滿驚喜,所以沒人在意。為了父母回到家鄉(xiāng),最初的和睦過后,是漫長而瑣碎的日常,細節(jié)打敗親情,因為各種瑣事造成的沖突讓人常常忽略對方是自己最珍惜的那個人。
在《當父母到了望九之年》一文中,朱玲寫了把年近九十的父母送進養(yǎng)老院的始末。80歲前,父母的身體都還硬朗,能在兒女的陪伴下到處旅游。
但到了2015年,二老的身體每況愈下,母親的阿爾茨海默病和父親的腿疾日益嚴重。與此同時,他們的老友張阿姨去世,父親給他們共同的好友打電話報喪,沒想到對方也已過世一個多月。
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讓父母迅速衰老下去,同時,他們的三個兒女也步入老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方考察北京的養(yǎng)老院后,他們?yōu)楦改高x定了性價比極高的一家。
那兒有針對父母病情的專業(yè)護理、服務周到、設施完善,老兩口住進去基本滿意,唯一的遺憾是有種被遺棄的悲傷。入住的那一天,父母在兒女跟前哭了一場。父親說:慢慢適應吧,我感到有點兒凄涼。
養(yǎng)老不是獨生子女的難題,而是每個家庭的難題。這世上有很多養(yǎng)老院,卻沒有一家類似的托兒所。歸根結(jié)底,贍養(yǎng)老人變成了一種責任,一種“不得不”,而不是出于內(nèi)心深處的愛。
養(yǎng)老,就是珍惜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擊碎了我對財務自由的憧憬,一場大病足以毀滅一個家庭累積數(shù)年的財富。醫(yī)院就像無底洞,大把大把的錢扔進去,連回聲都沒有,最后還把病人帶走。錢不是萬能的,尤其在死神面前。
有錢沒錢,是否獨生子女,其實都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是用心陪伴。張潔的《世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字字句句都是愛的注腳。
張潔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度過了幾十年的坎坷歲月,最艱難的時候,母親甚至上街賣冰棍補貼家用。張潔出名后,一心想給母親一個幸福的晚年,然而母親沒有這個福氣,在腦垂體手術后留下了后遺癥,在病痛中度過了最后的日子。
這本書最動人之處在于母女之間真摯的愛。張潔寫了害怕失去母親又不舍得母親被藥物折磨的矛盾心理,她為自己在母親健康時四處奔波,沒有更多照顧她的悔恨、自責、愧疚。母親走了,她只好在文字中懷念她,她迷戀著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連她和自己的爭執(zhí)都變得那么美好。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人們總在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在養(yǎng)老面前,擺在首位的應該是珍惜。像愛孩子一樣愛老人,不留遺憾,問心無愧,就是最好的養(yǎng)老。
在這個春節(jié)假期里,夏宇第一次留意起爺爺奶奶的生活日常。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家里的三室兩廳是他們?nèi)康氖澜纭R郧?,他們每天買菜、散步、種花、畫畫。如今,他們唯一的消遣就是聽聽開到最大音量的收音機。
夏宇心底特別難過,又有幾分慶幸,慶幸他們還在用自己的方式陪著自己,慶幸自己終于懂得珍惜他們,在他們徹底老去之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