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誰?——漢語典籍中的蚩尤形象
蚩尤是誰?——漢語典籍中的蚩尤形象
作者在第二屆“互聯(lián)網(wǎng)與苗族”高峰論壇上發(fā)表演講
今天的題目是:蚩尤的形象——漢語典籍中的描述。《左傳》上說:“民不祀非族?!叭嗣癫患漓氩皇亲约罕咀宓淖嫦?。苗族祭祀蚩尤先祖,是苗族的民族共同記憶。苗族古歌及傳說中,有許多關(guān)于蚩尤的唱頌。今天我們分析漢語典籍中關(guān)于蚩尤的描寫,從中可以總結(jié)出蚩尤某些形象特征。
我們先來看兩張對比圖。右邊這張是苗繡中的蚩尤像,左邊是漢墓中的戰(zhàn)神蚩尤像。大家注意看,很顯然這兩張像的原形一樣。從細節(jié)看,蚩尤是熊的身體,鳥的腳爪,肚子處像有龜殼或蛇鱗圖案。左手拿斧,右手舉叉,腰上懸掛刀劍,頭頂是弓箭。細看是弓箭,但畫得有點像牛角,這可能是現(xiàn)在苗族姑娘牛角形帽的來源。蚩尤圖案是熊、鳥及兵器結(jié)合的圖案。
苗族傳說中,伏羲、女媧是苗族遠古祖先。1942年考古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楚帛書》這樣開篇:古曰大熊雹?。意思是:“古史這樣說,有大熊雹?----”雹?即伏羲,伏羲稱大熊。蚩尤是熊的形象,源自伏羲一族。伏羲源自華胥,是華人始祖。
戰(zhàn)國之前的《逸周書·嘗麥解》及戰(zhàn)國《越絕書》,都提到蚩尤輔佐少昊。少昊屬華人東夷族,地點在河南東部和山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各有自己的歷史敘事。司馬遷寫《史記》,為整合國家認同,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先祖多歸到黃帝子孫名下,所以也將東夷少昊歸為黃帝子孫。黃帝部族征服和兼并的少昊、蚩尤部族,為伏羲大熊之后,《史記》也將黃帝稱為有熊氏,也與熊有關(guān)。這是史實記錄還是歷史構(gòu)建呢?
少昊之國以鳳鳥為圖騰。少昊族與熊和鳥有關(guān)。后人又稱伏羲為太昊,少昊應(yīng)為其后代。蚩尤形象為熊和鳥,輔佐少昊治理天下,而且負責當時最為重要的冶金業(yè),蚩尤與少昊皆為伏羲氏族后裔,屬華人東夷部族。
1987年考古發(fā)現(xiàn)的湖北包山楚簡中,記載楚人祭祀的祖先中,有老僮、祝融、媸酓。媸酓即蚩尤,是楚人祭祀的祖先。苗族古歌和祖先名字中,“媸”、“老”常出現(xiàn),對祝融的唱頌也不少。
楚國最重要的開國祖先為鬻熊和熊繹,皆與熊有關(guān)?!肚迦A簡》中,熊繹的名字為“酓繹”,而且楚王名中多帶“酓”字。“酓”為“王”的意思。媸酓(蚩尤)原義即“蚩王”,后來演變?yōu)槭献迕Q。
《山海經(jīng)》有上帝所在的熊山,有研究認為神農(nóng)架古稱熊山。朝鮮族與東夷族有關(guān),而朝鮮傳說朝鮮始祖為熊女。湖南新化的蚩尤寨,所在之山也稱大熊山。從伏羲大熊到蚩尤熊身,到楚人祭蚩尤,再到楚王名中有熊字,這個以熊為姓以酓為王的氏族的歷史線索若隱若現(xiàn)。
《管子》中記載說:“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乎天道,故為使當時?!边@是說,黃帝勝利后,天下治理中繼續(xù)重用蚩尤氏族成員,所以就懂得了天道。蚩尤氏族懂得天道,所以負責歷法制訂。上古時期,歷法制訂是最神秘和最重要的任務(wù)之一。要觀察天象運行,制訂準確歷法。這是上古時期統(tǒng)治的核心任務(wù),也是合法性的來源。這種被稱為“觀象授時“的工作,為上古祭司氏族世襲壟斷,需要世家知識傳承,外人難以替代,這是蚩尤氏族成員在戰(zhàn)敗后仍然保有這個神職的原因。
《山海經(jīng)》中記載,蚩尤、黃帝作戰(zhàn)時,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這是對祭司能呼風喚雨的描寫。《史記》記載酈生勸齊王與劉邦聯(lián)合討伐項羽時這樣說:“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狈Q劉邦軍隊是蚩尤之兵,不是普通人力,是上天所福佑的。這與《管子》上說的“蚩尤明天道”的宗教背景一致。
《韓非子》上記載,黃帝在秦山上從事宗教祭祀,“大合鬼神“,是“蚩尤居前“,蚩尤氏族的人領(lǐng)著走在前面。這也說明蚩尤氏族與天神祭祀相關(guān)。蚩尤氏族為天道氏族,神職氏族,負責宗教組織,這在上古社會中,是一個重要的世襲階層。古籍中記載的與蚩尤作亂有關(guān)的描述,都與宗教祭祀及歷法有關(guān)。
蚩尤與苗民的關(guān)系,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中。上面說:“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彬坑乳_始作亂,作亂從上層漫延到下層平民百姓。蚩尤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君王少昊之佐,屬上層貴族階層。蚩尤之亂,是少昊之國貴族上層之間的矛盾?!渡袝肪o接著說:“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苗民不再用“靈”,制訂刑法,制訂了五種酷刑稱為法。這是解釋蚩尤作亂的原因出于“不用靈,制以刑”?!妒酚洝飞险f:“少暤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史記》中還說:“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比鐬榫爬柚?。蚩尤為九黎之君,蚩尤與三苗關(guān)系很清楚。
“苗民弗用靈”中的“靈”是什么意思?從《楚帛書》看,楚人崇拜對象是“天靈”,上天之靈。苗民“弗用靈”,指苗民不再順從“天靈”,而使用了刑法。為什么使用刑法,就是不用“天靈”呢?人類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社會有一個重要轉(zhuǎn)型,即從神判轉(zhuǎn)向人法。所謂“神判”,就是對一些復雜難斷的重案,祈求神靈來決定。人法,即人制訂法律,依法判刑。
“神判”方法很多,傳說古代有一種類似羊的獨角獸,叫獬豸(xiè zhì),能判斷曲直,會用角去頂有罪之人。還有的辦法是祭司通過燒龜殼看痕跡的方法斷案。還有就是讓糾紛雙方做危險事,如上刀山過火海,誰受傷害等于誰受審判。這種神判習俗,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過。
苗繡“祖先圖
蚩尤苗民本是祭司氏族,掌握祭權(quán),是神判傳統(tǒng)繼承者,但他們卻改革神判傳統(tǒng),制訂人為刑法,這對維護傳統(tǒng)的反對者來說,蚩尤苗民就是“不用靈”了。不再將刑法置于宗教之下,這是不順從上天神法的表現(xiàn)。皋陶與舜和禹同時,皋陶與大禹都是三苗反對者。傳說中皋陶制獄即用神獸斷案,堅持神判傳統(tǒng)。
《尚書》中是用“上帝不蠲,降咎于苗”的宗教原因,來解釋蚩尤苗民與當時的反對者們的沖突。蠲,讀音為juān,免除的意思,“上帝不蠲”指上帝不免除不敬上帝的罪過,因此降災(zāi)于苗民。在上古社會,祭司氏族是有特權(quán)的,但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兜赖陆?jīng)》“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講的就是上古祭司要承擔天下人的災(zāi)難與不祥。三苗為上帝祭司,信仰天靈,但執(zhí)法時卻“不用靈”,上帝對苗民的罰懲就要超過對一般人的懲罰。今天看來,人制訂法律取代神判,有法學上的進步意義,但在當時卻造成了社會沖突及苗民的南遷。
《山海經(jīng)》說: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渡胶=?jīng)》又說:“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啊渡胶=?jīng)》還說:“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斑@都說明顓頊、驩頭、老童、祝融、重、黎這些人名與苗民關(guān)系密切,屬同一祭司家族。驩頭即《尚書》中的驩兜,與堯同時,負有推薦官員的祭司職權(quán),所以推薦了鯀去治水。祝融的”?!白?,即祭司特稱。
戰(zhàn)國魏國《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南巡到長沙,重黎氏之人鰥閿獻禮,柏夭勸周穆王受禮,解釋說:“重黎氏之先,三苗氏之□處?!彪m殘一字,但說明重、黎出自三苗。
蚩尤時期少昊國這場上層宗教法律的沖突,波及社會上下,造成內(nèi)戰(zhàn)。蚩尤苗民這些制刑祭司一方因為掌握了冶金和兵器技術(shù),在內(nèi)戰(zhàn)中勝利。少昊之國的內(nèi)戰(zhàn),給了西北方的黃帝游牧部族入侵的機會。內(nèi)戰(zhàn)中失敗的少昊一方與黃帝部族聯(lián)合,在涿鹿之戰(zhàn)打敗了蚩尤力量,隨后黃帝部族再次打敗少昊力量,征服了東夷華人部族?!妒酚洝酚涊d黃帝是“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進入中原后仍然保持了游牧生活習性。
蚩尤戰(zhàn)敗,并不意味著祭司苗民氏族完全失敗,戰(zhàn)爭仍然不斷反復,有合有戰(zhàn)。到堯、舜、禹時代,三苗氏族仍然是重要力量。大禹父親鯀治水不利,被祝融處死,造成三苗氏族與大禹夏人部落矛盾,大禹不斷發(fā)起針對三苗的戰(zhàn)爭。這個過程中,三苗祭司部眾逐漸西行和南下,建立后來的楚國。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于楚國的祭司文化與世俗王權(quán)文化的不同。楚文王治國不善,被葆申打屁股,這在中原不可想象,只可能發(fā)生有強大祭司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
在中國各地古代刺繡中,苗繡顯得很特別。其圖案有一種天書般的神秘性和高貴性,這其實是遠古祭司文化記憶在今天的殘存。
1890年,弗雷澤《金枝》出版,這是現(xiàn)代人類學的奠基著作?!督鹬Α氛J為,上古社會,經(jīng)歷過祭司-君王一體化的時期。祭權(quán)控制王權(quán),王權(quán)源于祭權(quán)。祭司有幾大職能,負責祭祀神靈,裁決案件,照顧鰥寡孤獨,傳承氣候地理醫(yī)藥等知識,戰(zhàn)時還負責戰(zhàn)爭組織動員。后來戰(zhàn)爭愈來愈頻繁,戰(zhàn)爭組織者地位愈來愈重要,這就是王的來源。王權(quán)興起的過程,與祭權(quán)形成爭奪。這是上古時期最重要的沖突及社會變遷。
按這樣的視角去分析古代經(jīng)典對蚩尤氏的描寫,蚩尤氏屬于祭司氏族?!渡袝分袑γ缑竦闹肛煟饕敲缑癫蛔裉祆`,天象變亂,選擇法官不當,案件裁決不公,殺戮無辜,不關(guān)愛鰥寡之人,百姓向上帝申訴,于是上帝降災(zāi)懲罰苗民等。從這些指責中,我們可以看出苗民的職務(wù)特征。制訂歷法,裁決糾紛,照顧鰥寡本是祭司職務(wù),所以對苗民的指責主要指苗民沒有做好祭司工作。
祭司氏族不從事世俗生產(chǎn)工作,而要由其他氏族供養(yǎng),而且要負責調(diào)解矛盾裁決糾紛,上古祭司氏族與其他氏族的關(guān)系很容易緊張。這種情況中外皆然,《圣經(jīng)》中“舊約”中充斥著對祭司氏族的抱怨和批判?!渡袝分写笥碇肛熋缑竦钠渲幸粋€理由,是“苗頑不即工”,說苗民頑固,拒不參與治水工作。
苗繡服裝一種之背部圖
歷史久遠,我們無法判斷大禹對苗民的指責是否公允,但我們可以據(jù)此判斷苗民本是華人祭司氏族。我們也知道,支持苗民祭司氏族和反對苗族祭司氏族的人,在上古時期曾有一場持久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祭司氏族的失敗和南下為結(jié)果,這對中國文化的形成起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中國形成了以黃河流域,以王權(quán)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祭權(quán)逐漸被邊緣化。而在漢水和長江流域,宗教仍有較大的影響力。屈原的詩歌,不能從浪漫主義的角度去讀,而要從祭司文化的角度去讀。蚩尤是祭司氏族的武裝集團,從此中原王權(quán)對宗教與武裝的結(jié)合十分忌憚。
徐旭生先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認為,中國古代部族,大體分為華夏、東夷和南蠻三個集團。這種說法影響很大。但從中國古代典籍有關(guān)蚩尤和苗民記載情況看,華人-東夷-九黎-苗民-楚人-南蠻在血脈和文化上關(guān)系非常密切。東夷和南蠻并非不同族群,而是同一族群的分化。苗族的族源:由伏羲、女媧-神農(nóng)世系(少昊為神農(nóng)氏末代君王)-蚩尤-顓頊-老僮-祝融-楚國世系而來。
中國史籍中關(guān)于蚩尤開創(chuàng)冶金的記載很多?!豆茏印分杏涊d:葛廬之山爆發(fā),有水流出,銅石隨水而出,蚩尤取銅石制成劍鎧矛戟,當年征服兼并九個諸侯國。雍狐之山爆發(fā),有水流出,銅石隨水而出,蚩尤取銅石制成戟戈等兵器,當年兼并二十個諸侯國?!妒印飞险f:“造冶者,蚩尤也?!薄对浇^書》上說:“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金”,指青銅冶煉。
兩次火山爆發(fā),蚩尤利用流出的銅,制成青銅兵器,先后兼并了二十九個諸侯國。祭司氏族掌握了冶金技術(shù),制作金屬兵器,對內(nèi)掌握了王權(quán),對外推動兼并戰(zhàn)爭。以祭權(quán)為中心,宗教與軍事技術(shù)合一,祭權(quán)與軍權(quán)合一,這樣的組合,蚩尤是一個開端?!蹲髠鳌分姓f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講的就是這樣的祭權(quán)與軍權(quán)合一的傳統(tǒng)。以后歷代造反中,不少是宗教與軍權(quán)合一的力量。蚩尤形象就愈來愈與造反相連。
夏朝建立,不再以祭權(quán)為中心,而轉(zhuǎn)向以王權(quán)為中心。但后來推翻夏朝后興起的商朝,仍然是以祭權(quán)+軍權(quán)為中心的組織模式,這可能與商人源于遠古東夷族有關(guān)。
周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雖然仍然保留敬天祭祖的國家宗教,但開始淡化國家治理的宗教內(nèi)涵,逐漸強化以世俗王權(quán)為中心構(gòu)建社會秩序,塑造了中國王權(quán)主導祭祀的世俗國家的傳統(tǒng)。
《吳越春秋》上說,“黃帝以玉為兵“,這是說黃帝部落還沒有進入青銅時代,而蚩尤氏族則已開始青銅萌芽。黃帝部族戰(zhàn)勝蚩尤少昊部族,是技術(shù)和文化上相對落后的部族戰(zhàn)勝了技術(shù)文化上相對先進的部族,這種情況在人類歷史上并不少見。公元五世紀,北方蠻族西哥特人征服羅馬帝國,西哥特人因此進入更高文明階段。蚩尤三苗的天道知識及技術(shù)知道,融入中華文明之中。
至少在劉邦之前,蚩尤有極高的地位和榮耀。這不禁會讓人質(zhì)疑《尚書》等典籍中對蚩尤的負面否定的記載所產(chǎn)生的時間。
《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海上,祭祀八神。八神為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兵主即蚩尤。
《史記》還記載:劉邦為沛公時,祭祠蚩尤。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后,修蚩尤廟祭祀,并安排專門的祝官管理,定時祭祀。
《龍魚河圖》記載,蚩尤死后,上帝讓蚩尤主兵,以制八門。天下重新擾亂,黃帝畫蚩尤像以威鎮(zhèn)下,八方服從。
中國古代天文觀察中,將一種慧星稱為“蚩尤旗“,認為只要”蚩尤旗“出現(xiàn)在夜空,則”王者征伐四方“。
蚩尤是戰(zhàn)敗者,為什么會升格為戰(zhàn)神,這樣的歷史敘事的轉(zhuǎn)換,是怎么發(fā)生的?為什么秦始皇和漢高祖劉邦如此崇拜和祭祀的蚩尤,在后來的文化變遷中,形象會日趨下降為邪惡?
《黃帝四經(jīng)》中描寫黃帝把蚩尤做成干尸箭靶讓人射箭,用他的頭發(fā)裝飾旗幟,用他的胃充成球來踢,把他骨頭剁碎參在菜里讓天下人吃等等。專家認為《黃帝四經(jīng)》出于戰(zhàn)國,但這樣的細節(jié)描述會在崇拜和祭祀蚩尤的秦始皇和劉邦之前嗎?秦始皇、劉邦知道蚩尤如此慘死的細節(jié)后還繼續(xù)崇拜祭祀這樣的失敗者嗎?很顯然,《黃帝四經(jīng)》中這樣的描寫,不是秦始皇、劉邦心中的蚩尤的形象。從《黃帝四經(jīng)》這樣的描述,可看出作者對蚩尤似乎有深刻的仇恨。這是誰呢?歷史寫作,后面也有無形的戰(zhàn)爭。正是在這樣的敘事中,劉邦以后,蚩尤形象開始不斷被妖魔化。
這種妖魔化過程,是一種歷史敘事的主觀構(gòu)建,對蚩尤后裔形成了心理壓迫,會使他們遺忘蚩尤氏族是天道之族,是中華祭司之族,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立法者,是最早的冶金開創(chuàng)者,是中華民族血脈的重要來源,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創(chuàng)建者。更重要的是,雖受上帝懲罰但也為上帝所愛。上帝因其違背天靈而懲罰蚩尤,也因蚩尤是祭司血脈而使他死而復活。上帝讓蚩尤體會到戰(zhàn)爭之苦難,再選蚩尤來輔佐上帝來控制天下戰(zhàn)事。
上帝似乎借蚩尤的命運傳達一個信息,如果偏離對上帝的信仰和順從,如果喜好法的嚴酷和戰(zhàn)爭的血腥,那就是苦難之源。明白此理,敬天行道,堅守信仰與愛,祭司之族會死而復活,得到上帝喜愛,重獲新生,再入祭司氏族本有之輝煌。
文字來源: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