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的思路你要知道了!
話說有一個這樣的病人,他是什么病呢,主要情況是近來胃脹滿、胃痛,吃飯之后、還有受涼之后脹滿和胃痛會加重,現(xiàn)在是食欲差,大便正常,舌質暗淡,舌苔白膩,脈細緩。
當時醫(yī)生就開了附子理中湯加減,按道理說這是對癥的,你看附子理中湯的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參、白術)有溫陽祛寒,益氣健脾之效。
但是這個患者用了之后沒有好轉,反而口干舌燥,細看這個患者身體消瘦,面色淡,聲音偏低,腹部喜按。
可以用六經辨證來看看,無發(fā)熱、畏寒,受涼加重,這個就排除了三陽病,那么就是三陰病的情況了,再看患者腹脹滿為主,沒有朦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情況,也沒有寒邪傳厥陰后陰陽消長的證情變化。
那么這個基本就是太陰病,這個思路應對用四逆湯類是沒錯,我們還可以結合臟腑辨證來辨證虛實,你看患者體瘦面淡,聲音低微,納呆腹脹,脈細緩,那么我們知道是虛證,病位是在中焦。
那么關鍵辨證點來了,你看舌苔是白膩苔,白膩苔這是有濕邪。濕邪和寒邪都是邪實,這是脾胃虛弱上寒濕阻滯中焦了。
正確思路是祛邪,祛寒濕、通暢中焦,寒濕去了中焦通了再溫補。
理中湯,這里面有人參、白術,這兩個偏補,會阻礙寒濕,白術祛濕之力不強反而阻滯,簡單來說就是人參白術用早了,影響到祛寒濕
這個病是脾胃虛寒,寒濕阻滯中焦引起,可以用厚樸溫中湯加減,當時是厚樸、陳皮、草豆蔻、干姜、茯苓、香附、炙甘草、生姜。
厚樸溫中湯是應對寒濕氣滯證的。重在治邪,祛除寒濕,而附子理中是應對中虛寒滯,主要是補中祛寒,這個患者用了厚樸溫中湯,舌苔轉為薄白苔了,膩苔消退了。
按:其實中醫(yī)用方是很講究的,先后次第有講究,虛不是補就行了,實證瀉就完事,對于虛寒錯雜一定要仔細辨證。
注:文中有方藥,僅為思路參考,用方需中醫(yī)師辨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