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1900-1992)原名鳳鳴,廣東梅縣人。出身石匠世家,18歲赴上海,1919年與徐悲鴻、張道藩同期赴法國留學。先后在法國、德國學習西畫。1928年,創(chuàng)杭州國立藝術院并任校長。1952年退休后居上海,任上海美協(xié)副主席等職。
伎樂 50年代 紙本設色 67cm×67cm
早年創(chuàng)作以油畫為主,兼畫水墨山水、花鳥等,30年代后,致力于變革傳統(tǒng)繪畫的探索,歷經多年,探索出一條中西融合的道路,并吸收了民間瓷繪的意匠。其畫多方形構圖,線鉤色染,水墨淋漓,多畫秋騖、白鶴、楓林、睡蓮、瓶花、仕女等,別具一格,在現(xiàn)代變革中國畫的探索中,他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受其影響的人很多,如吳冠中、黃永玉等。林風眠作品特色有四:一是塊面與線弦的二重唱。 二是採用方紙構圖。三是融合西方繪畫光、形、色技法。四是對立和諧的統(tǒng)一。
三喜圖
著名畫家吳冠中借用京劇的腔來說明林風眠的藝術特色。他說,林風眠的腔是獨特而鮮明的,他寓圓于方。他基本采用方形畫面,追求最大的擴展與最嚴謹?shù)木o縮,在脹與縮的矛盾搏斗中構成力的平衡。L女、古裝仕女、修女、縮頸的烏鴉、貓頭鷹、蓮花、浮萍、團扇、檸檬、秋葉等等弧曲之美的形象都譜入了林風眠的唱腔。但他又不僅僅局限于圓,在使用圓這個盾牌的同時,不斷揮舞長矛:鋒利的葦葉、漂拂的柳絲、橫斜的枝葉、白鷺的腿、漁翁的竿……,形成既對照又和諧,統(tǒng)一在一幅畫面之中。林風眠的這些特點對當代畫家有深遠的影響。
仕女彈阮圖 1950年代末或1960年代初作
藍衣仕女 1980年代初期 彩墨紙本
綠衣仕女
捉放曹
霸王別姬
青衣
戲劇人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