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告訴我們,精英是如何煉成的 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史新知網(wǎng)www.lishixinzhi.com)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蘇轍:古代知識精英的典范 劉建斌|文 我國古代,自孔子以后,知識精英們大都是集官員、學(xué)者、文士于一身,而且將為官濟世擺在首位,置于中心,做學(xué)問,寫詩文,都是圍繞從政展開,為之服務(wù)的。以北宋「 ”三蘇”之蘇轍為例,就是這一現(xiàn)象的最佳詮釋。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宰相,「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俱以文顯。 蘇洵自幼厭學(xué),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者,所以他特別在意蘇軾、蘇轍兩兄弟的學(xué)業(yè),絕不讓兩個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慶歷八年(1048年),蘇洵因父喪居家三載,閉戶讀書的同時,把自己的學(xué)識品行教授給少年時期的蘇軾與蘇轍。史載蘇轍「 ”自小讀書,好言治 亂”。十七歲那年,學(xué)業(yè)初成的蘇轍娶妻史氏。既已成家,自當(dāng)立業(yè),所以結(jié)婚第二年,蘇轍隨父兄游學(xué)京城。在去京城的路上,順道拜訪了出知益州(成都)的張方平,張方平出了六個題目,想考一考蘇軾、蘇轍兩個小年輕??戳藘尚值艿拇鹁恚瑥埛狡疆惓J佩,竟以國士禮對待蘇轍父子。張方平對蘇洵說:你這兩個兒子都是天才,蘇軾聰明機敏,非??蓯郏惶K轍謹慎持重,今后成就不在蘇軾之下。 蘇軾和蘇轍后來的人生之路,完全如張方平所料。同樣的家庭教育和入仕途徑,同樣的政治見解和政治操守,同樣的遭受政敵仇視和迫害,蘇轍的官比蘇軾做得大,仕途坎坷卻比蘇軾少得多,人生結(jié)局也比蘇軾強得多。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蘇轍考中進士(與蘇軾同榜),名列高等,授任縣主簿。此時的蘇轍,虛歲不過19歲,其天賦之高,成名之早,令人驚嘆。嘉佑六年(1061 年),蘇轍又和蘇軾一起,參加仁宗皇帝親自主持的直言極諫制科考試。不巧的是,臨近考試,蘇轍卻病倒了。宰相韓琦向宋仁宗建議,推遲考試時間,以便蘇轍可以應(yīng)試,宋仁宗居然同意了??荚嚱Y(jié)果出來,一共錄取三人:蘇軾、蘇轍、王介。蘇轍在所上《進論》、《進策》中,大膽地向宋王朝「 ”不抑兼并”、「 ”不立素將”的祖宗之法發(fā)起了挑戰(zhàn),認為「 ”當(dāng)今之勢,不變其法,無以求成功。”蘇轍提出的抑制土地兼并、低息貸民之策,不僅和其后王安石新法相關(guān)變革方向一致,而且更為合理。蘇轍改革兵制的建議,更被清人沈德潛贊為有「 ”燭照”之明。在答《御試制策》的策文中,蘇轍對時政的重大失誤,揭示得尤為深刻。看到蘇轍和蘇軾確是經(jīng)世致用的飽學(xué)之士,宋仁宗宣布錄取結(jié)果退朝后,喜不自禁的對皇后說:「 ”「 ”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自此開始,蘇轍作為一個知識精英,有了一個更為高大的施展政治抱負的平臺,江山社稷、天下蒼生之類的命題,就成了他一生都在書寫答案的試題。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 年)三月,蘇轍上疏朝廷,認為時政之急,應(yīng)以去除冗吏、 冗兵、冗費為先。神宗看后批示:蘇轍「 ”潛心當(dāng)今之務(wù),頗得其要”,卻人微言輕,實在可惜。當(dāng)即召見蘇轍,任之為「 ”三司條例檢詳文字”,并進入變法之核心部門。盡管三司條例檢詳文字,在當(dāng)時乃炙手可熱,前程無量之職,但因常與包括王安石等新黨人物意見不合,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蘇轍干了不到六個月,就請求到地方做事。蘇轍從此遠離朝廷,到地方做了十六年小官,但仍潛心時務(wù),關(guān)心民瘼。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 年)八月,新舊黨爭出現(xiàn)急劇變化,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徹底壓制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朝廷一紙調(diào)令將蘇轍從績溪縣調(diào)回京城。重新回到權(quán)力中心,蘇轍升遷很快,從小小的校書郎起步,歷任右司諫、起居郎、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御史中丞等顯職要職,更一路飆升為副宰相——尚書右丞、門下侍郎,進入朝廷決策核心宰執(zhí)班子。這是蘇轍仕宦生涯的巔峰時期,也是其公正不阿的政治品德和務(wù)實為民的施政智慧得以充分展示的時期。 蘇轍在這一時期的事例不勝枚舉,歸納起來只兩點。一是實事求是,不偏不倚,既力糾王安石變法中的過激之行,又力阻司馬光及其追隨者盡廢新法的荒唐之舉,力求做到「 ”因弊修法,為安民靖國之術(shù)”。二是數(shù)度上疏請辭或乞外任,均未獲準。前一點說明蘇轍睿智務(wù)實,后一點說明蘇轍盡管為官多年,政治上已經(jīng)相當(dāng)成熟,但名士作風(fēng)依然故我。 新舊黨爭在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后又戲劇性的反轉(zhuǎn)。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再次被移出權(quán)力的核心圈,蘇轍也未幸免。從1094年貶知汝州開始,直到1103年退休,蘇轍在最灰暗的十年里,時而袁州、筠州、繼而化州、雷州、永州、岳州,先后任職十來個地方。每當(dāng)蘇轍要去職履新,當(dāng)?shù)匕傩斩冀蛔穆錅I,綿延數(shù)十里為他送行。 退休之后的蘇轍,定居潁川。他閉門謝客、讀書著述、修身養(yǎng)性,絕口不提時政,重新找回了一個天下名士該有的寧靜。這一時期,蘇轍撰成《潁濱遺老傳》及《欒城后集序》、《論語拾遺》等巨著。在退休5年之后,朝廷又想起了蘇轍,也不管蘇轍有幾多復(fù)雜感受,一紙任命再次讓蘇轍作起了朝議大夫,后又遷任太中大夫。又過了四年,即1112年9月,為大宋江山操勞了50多年的蘇轍,和疾病纏斗了一輩子的蘇轍,以太中大夫的職銜正式退休,次月三日,與世長辭,享年74歲。 縱觀蘇轍一生,勤奮好學(xué)而少年成名,以身報國不懼進退。無論德行操守還是文學(xué)成就,已是宋代士人的師表。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始終將高風(fēng)亮節(jié)、正派正直、為國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盡力謀實事、干實事,不得已方退而做學(xué)問、寫詩文。蘇轍的人生抉擇,是務(wù)實的、睿智的,也是成功的,可謂我國古代知識精英的典范。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