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蘇家占了仨:蘇洵、蘇軾、蘇轍。其中蘇洵是老爸,蘇軾是大哥,蘇轍是小弟。事實上,蘇洵總共生了仨兒子,大兒子名叫蘇景先,在蘇軾3歲那年不幸早夭了。照這個排行,蘇軾是老二,蘇轍應(yīng)該算老三。
蘇軾和蘇轍從小關(guān)系很好,有人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在蘇軾的詩詞中,題目帶著弟弟的字“子由”的,就有100多首。更別說在那篇《水調(diào)歌頭》的序言里,蘇軾更是在開篇就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strong>可見兄弟兩個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每逢佳節(jié),還是經(jīng)常相互惦念。
在三蘇中,最為耀眼的是天縱奇才的蘇軾,以至于后人常常忽略了那個才華其實并不在兄長之下的弟弟蘇轍,其實兩個人在同一年考中進士,這一年蘇軾22歲,蘇轍19歲。兩個人入朝為官后,蘇軾屢屢犯言直諫,被貶到各地;蘇轍則很有政治才華,一直做到了副宰相。
在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打入大牢,有殺頭的危險時,蘇轍冒死向宋神宗上疏,寧肯自己被罷官,也要給哥哥搏得一條生路。
有蘇轍這樣的暖男弟弟,蘇軾真的太幸福了!今天,就來講講蘇轍這個人,還有他和蘇軾間,一輩子不離不棄的兄弟情。
《三字經(jīng)》里有一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藉。”這里邊的蘇老泉,就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洵。
蘇洵小時候家境優(yōu)越,他也一直吊兒郎當(dāng),一直到27歲才開始用功讀書,過了兩年參加考試,結(jié)果沒有考中。
之后一直到37歲,又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也都落榜了。
“軾轍登科,明允曰,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史闕》)
蘇洵感覺自己不是那塊料,不考了,然后把自己寫過的上千篇文章全都燒掉了。
雖然不考試了,但是蘇洵仍然拼命讀書,孔孟的書、韓愈的書、司馬遷的書,看了個遍。
閉門讀書的同時,蘇洵還注重培養(yǎng)兩個寶貝天才兒子。
蘇軾比蘇轍大三歲,兩個人從小就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才華,父親蘇洵對他倆也有很高的期待。
蘇洵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很用心,從起的名字就能看出來。蘇洵寫過一篇《名二子說》,提到過這兩個兒子名字的由來。
古人有個傳統(tǒng),從小孩出生后滿100天,要由父親摸著頭給起名字,蘇洵給兩個兒子起的名字都很有講究。
蘇軾的“軾”字,意思是車上的車把手。好像沒什么作用,去掉它整個車就不完整。這是擔(dān)心大兒子鋒芒畢露,不懂得掩飾自己,讓他要懂得收斂。
蘇轍的“轍”字,是車駛過留下的車轱轆印。車子有一天會壞掉,車子留下的印卻可以免于禍福。
等到古人年滿20歲,需要行成人禮,還要由長輩給起字,蘇軾和蘇轍的字也很有說法,蘇軾字子瞻,意思是扶著把手向遠處眺望。告誡他須瞻前顧后,謹慎從事。
蘇轍字子由,看見車轱轆印,就知道怎么來的。希望他既要跟著前人的路子走,也應(yīng)自由發(fā)展。因為“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也不易遭人嫉恨。
蘇洵給兩個兒子起的名字,都代表他對兩個兒子性格充分的認識,和對他們未來的殷切囑托。
除了起名字很用心,蘇洵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蘇洵喜歡跟孩子們討論歷史,特別是歷朝興衰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有獨立的見解。還要遍讀經(jīng)史百家。蘇軾、蘇轍后來回憶說:
“父師檢責(zé)驚走書,坐起猶如掛鉤魚?!保ㄌK軾《夜夢詩》)
“讀書猶記少年狂,萬卷縱橫曬腹囊。”(蘇轍《初聞得校書郎示同官》)
父親蘇洵對他們的教育很嚴格,這也讓他們從小讀了很多的書。
蘇軾專門寫過一首《戲子由》,打趣弟弟: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xué)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蘇轍瘦高瘦高的,比哥哥蘇軾還要高,蘇軾戲稱弟弟太高了,書院相比起來顯得太小了,經(jīng)常蘇轍埋頭讀書,起身想舒展一下身體,結(jié)果腦袋就碰到了屋頂。
當(dāng)時到益州做知州的張方平,喜歡結(jié)交文人,蘇洵跟他很熟悉,就帶著兩個兒子去拜訪他,結(jié)果張方平見到這兄弟倆非常有才華,頗為喜愛。
當(dāng)時的科舉考試,本來要經(jīng)過州試、省試(禮部試)、殿試。
結(jié)果張方平把這兄弟倆,直接推薦給朝廷,讓他們不用參加州試了,直接到京城參加禮部試。
張方平對這兄弟倆,有自己的一番觀點。
根據(jù)張方平的觀察,他認為蘇軾“明敏尤可愛”,將來一定是人見人愛;蘇轍“謹重自持”,性格嚴謹,將來成就或許比老大還高。后來兩人的發(fā)展也印證了他的看法,蘇軾很有才華,又性格耿直,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在官場上卻不得志;弟弟蘇轍沉穩(wěn)謹慎,得到皇帝賞識,做了朝廷高官。兩個人的性格造成了不一樣的發(fā)展道路。
嘉祐元年(公元1057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去開封參加考試。值得一說的是這一年的都城星光熠熠,后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此時都在開封。
早就聽聞過蘇軾、蘇轍名字的宰相韓琦說,這哥倆參加科舉考試來了,其他人還來干什么?說明在考試之前,人們對這哥倆都很看好。
然而在考試之前,蘇轍卻生病了,要趕不上考試。韓琦還專門去找宋仁宗,說今年的制科考試,報考的人很多,但真正的人才沒幾個,如果蘇軾和蘇轍不參加,這考試大打折扣,于是宋仁宗給推遲了考試時間。
當(dāng)時的制科考試叫“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專門選拔敢于向皇帝諫言,說真話的官人做官。
蘇軾寫完文章以后,說自己寫的很好,把社會上的問題說出來了,寫得很痛快,沒有憋在心里的話了。
“直言當(dāng)世之故,無所委曲?!保ㄌK軾《應(yīng)制舉上兩制書》)
可是他沒想到弟弟蘇轍,寫得更痛快,更激進,更大膽。蘇轍在考試中寫了篇《御試制科策》,筆鋒直指當(dāng)今皇帝宋仁宗自身存在的缺陷。
主要集中論述四個方面:一是說宋仁宗懶惰,年紀大,沒有朝氣;二是說耽于女色;三是質(zhì)問收上來的賦稅都花在哪了;四是質(zhì)疑宋仁宗領(lǐng)導(dǎo)的“慶歷新政”,效果不行,質(zhì)疑宋仁宗執(zhí)政能力有問題。
這實在是太大膽了。要知道當(dāng)時宋仁宗執(zhí)政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人敢這樣懟過他。
很多人覺得蘇轍要“涼涼”了。這時候,本次考試的副考官司馬光站出來,說這文章寫得好,因為這次錄的名目是“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這次考試的目的,就是要錄取道德好、敢說話的人才。
而且司馬光說:“所試文詞,臣不敢言?!碧K轍的文章寫得太大膽了,連我都不敢說這樣的話。
當(dāng)時考試分五等,一二等虛設(shè),沒有人獲得過,三等就相當(dāng)于是一等了。
司馬光說這篇文章可以列為三等,初試時候的考官胡宿人說列為五等。還有人在中間調(diào)和,說可以列為四等。
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后就交到宋仁宗去決定。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統(tǒng)治的時期是宋朝的盛世。宋仁宗統(tǒng)治特點,如同后來他的謚號,很仁慈。
宋仁宗說:“我就是挑選敢直言相諫的人,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給廢黜了,天下人怎么看我?”
“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蘇轍《遺老齋記》)
宋仁宗把蘇轍給錄取了,蘇軾也給錄取了,回到皇宮以后,仁宗跟皇后說,今天給子孫選了兩個宰相之才。
“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宋史·蘇軾傳》)
考中進士以后,哥哥蘇軾的第一個官職是鳳翔簽判,相當(dāng)于辦公廳的官員。
蘇轍的第一個官職比較一般,商州(陜西商州)軍事推官,離京城比較遠。
蘇轍不愿意去上任,當(dāng)時父親蘇洵在京城里修禮書,蘇轍說留在京城陪父親,陪了三年。
后來朝廷給了蘇轍一個河北大名府推官,相當(dāng)于一般的地方幕僚。
一年后,蘇洵去世,兩兄弟回家守孝三年。
一直到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兄弟倆還朝,這時候蘇軾33歲,蘇轍也已經(jīng)30歲,從他們考中進士開始已經(jīng)過去七年了。
也是在這一年,宋神宗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或者“熙寧變法”。
宋神宗上臺后,發(fā)現(xiàn)國庫虧空,國家沒錢了,邊境又有西夏軍隊的侵擾。面對內(nèi)憂外患,宋神宗下決心進行變法,改變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
于是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先后頒布青苗法、免役法、均輸法等法令,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改變著北宋王朝。
特別是在這場變法中,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gòu),名字叫“制置三司條例司”,這個機構(gòu)權(quán)力非常大,凌駕于其他任何機構(gòu)之上,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此時,蘇軾、蘇轍的許多師友,包括當(dāng)初賞識他們的歐陽修在內(nèi),因為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而一直堅持自己意見的蘇軾、蘇轍,也越來越不容于朝廷。
蘇轍對變法非常不滿,給宋神宗寫了一封奏章《制置三司條例司論事狀》。結(jié)果宋神宗改革的決心很堅決。蘇轍知道無力改變,主動請求外放。先到陳州做了學(xué)官,相當(dāng)于當(dāng)?shù)氐慕逃珠L。又到齊州做掌書記。
在地方上一直做小官,做到南京應(yīng)天府的簽判。
哥哥蘇軾也給宋神宗上疏,要求取消變法,還指責(zé)說現(xiàn)在的朝廷風(fēng)氣不正,連諫官都不敢出來說真話。
“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朱牟《曲洧(weǐ)舊聞》)
公元1071年,性格直爽的蘇軾,因為不滿意朝廷的政策,上疏自求外放。蘇軾先是被調(diào)任杭州通判(通判,相當(dāng)于今天的副市長),后又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知州,相當(dāng)于今天的市長)
就在湖州任上,蘇軾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轉(zhuǎn)折事件——“烏臺詩案”。
當(dāng)時朝中一些人,嫉恨蘇軾的盛名,一心想把蘇軾扳倒,不過他們又挑不出什么毛病,便從蘇軾的文字中尋找把柄,并羅列出“攻擊新法”、“誹謗朝廷”等莫須有的罪名,要求宋神宗對蘇軾處以死刑。
隨后,蘇軾被押解入京進了御史臺。自漢代起,御史臺里頭遍植烏柏,一種深青色的松柏,所以御史臺又被稱為“烏臺”,所以這個詩案叫做“烏臺詩案”。
當(dāng)時蘇軾被下到獄中,審理案件的人員問他:“你們家祖上,五代以內(nèi),有沒有免死鐵券,有的話可以免死?!边@是對待死囚才會這樣問。
“下獄即問,五代有無誓書鐵券,蓋死囚則如此,他罪止問三代?!保ㄖ鞆镀贾蘅烧劇罚?/p>
蘇軾被押解到開封御史臺,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刑訊逼供,蘇軾遭遇了難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最終,所謂的罪名成立,只等待皇帝的判決。
蘇轍得到消息后,傾盡全力,想辦法營救,向宋神宗上疏一篇《為兄軾下獄上書》,言辭懇切地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職,換哥哥一張保命符。
當(dāng)然,皇帝不覺得這是個好交易,沒有同意。
司馬光、張方平等人也紛紛上疏勸諫,為蘇軾鳴不平。連神宗的祖母曹太后也幫蘇軾說話。
在這段時間里,蘇軾兒子蘇邁,每天給獄中蘇軾送飯。
父子悄悄做了個約定,如果朝中比較穩(wěn)定,蘇軾沒有什么危險,蘇邁每天就給送蔬菜、牛羊肉之類的。如果蘇軾有危險,就送魚進來。
有一天,蘇邁因為有事忙,就托一個人給父親送飯,結(jié)果這個人不知道蘇軾父子的約定,這天剛好送進來的是魚,結(jié)果蘇軾一看見魚,心都哇涼哇涼的,感覺自己要小命不保了。
蘇軾第一時間想起了弟弟蘇轍,抓緊時間給弟弟寫信: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千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跟結(jié)來生未了因?!保ㄌK軾《獄中寄弟子由》)
寫完信,蘇軾讓獄吏交蘇轍,獄吏一看這是大事,不敢私自做主,就把信上交給了宋神宗。
宋神宗看完信很感動,對蘇軾有了改觀。
其實客觀地說,神宗對蘇軾的討厭是有選擇的,他討厭蘇軾話太多,總是抨擊新法。但是對于蘇軾的才華,神宗是相當(dāng)欽佩的,曾經(jīng)有人說蘇軾的才華可以與李白媲美,神宗說李白比不上蘇軾,李白有蘇軾的才情,卻沒有蘇軾的學(xué)問。
當(dāng)時曹太后患病,而且病情很重,宋神宗是孝子,想要大赦天下。結(jié)果曹太后對宋神宗說,天下兇惡之徒就不要赦免了,他們罪有應(yīng)得,只要放了蘇軾一人足矣。
后來神宗把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武漢黃陂區(qū)境內(nèi))團練副使,不是簡單的貶官,是以罪官的身份貶到黃州去的。只是掛一個名,沒有任何行政職權(quán)。相當(dāng)于作為一個罪人,被監(jiān)管在黃州。
受蘇軾案牽連,蘇轍被貶筠州。
等到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宋哲宗這時候大概七、八歲,由高太后攝政。高太后讓司馬光返回朝廷做了宰相,蘇軾兄弟也重新被啟用。
年輕的宋哲宗繼位,高太后攝政這段時間,蘇轍走上了升官的快車道,達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回到朝廷以后,蘇轍先是擔(dān)任右司諫,是一個諫官的職位,非常的勤奮,在九個月的時間里上疏了74篇奏章。
不久蘇轍升任中書舍人,負責(zé)起草中書省草擬的決定。此時哥哥蘇軾擔(dān)任翰林學(xué)士,草擬皇帝發(fā)出的詔命。
我們注意看,蘇轍任中書舍人,掌外制,朝廷公告由蘇轍起草;蘇軾任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掌內(nèi)制,皇上的文誥由蘇軾起草。這個時候朝廷最重要的兩個文字秘書,就是這兄弟倆。
當(dāng)時為了讓皇帝聽見不同的意見,以免陷于專斷。發(fā)明了一項制度叫“轉(zhuǎn)對”。
朝廷大臣向皇帝匯報工作,規(guī)定不同的部門的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這就叫“轉(zhuǎn)對”
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五月一日,這天,蘇軾、蘇轍兄弟碰巧同一天轉(zhuǎn)對,一起向皇帝說出自己對時事的意見,這對蘇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榮耀。
又過了一年,蘇轍升任戶部侍郎(相當(dāng)于財政部副部長),負責(zé)裁撤冗吏,裁減開支。然后由戶部侍郎改任吏部侍郎(相當(dāng)于人事部副部長),僅僅過了三天,又改任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負責(zé)起草皇帝的詔書。
又過了一年,升任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最高長官,負責(zé)糾察百官。
元祐六年,升到尚書右丞,是尚書省的最高首長之一,相當(dāng)于副宰相了。
元祐七年,蘇轍升任門下侍郎,成為真正的副宰相。
當(dāng)年張方平的一句“哥哥明敏兒可愛,但是這個弟弟沉毅自重,成就或可過之?!边@個預(yù)言竟然成了真,在政壇上弟弟蘇轍要比哥哥蘇軾的成就大。
但是,朝廷之上,風(fēng)云變幻。隨著高太后去世,18歲的宋哲宗親政,繼續(xù)推行新法,盡廢舊黨。作為舊黨的蘇軾被貶惠州,蘇轍也不斷被貶,后來被貶雷州。
蘇軾在當(dāng)朝宰相章惇的陷害下又被貶到儋(dān)州。路上要渡海,走到廣西梧州的時候,才聽說自己的弟弟蘇轍被貶到雷州去了。
此時蘇轍已經(jīng)走到藤州,距離蘇軾不遠,于是蘇軾加緊腳步,在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十一日,趕到藤州見到了弟弟。
兄弟兩人見面以后,有很多的話要說,慢慢趕路,從藤州到雷州,走了將近一個月。
六月十一日,蘇軾、蘇轍在雷州渡海作別。這也是兄弟二人此生最后一次見面。
不過之后兩人還是有一些書信、寄送禮物的來往,比如蘇軾在儋州期間,儋州地處海南島,盛產(chǎn)椰子,蘇軾用椰子殼做了兩頂帽子,一頂自己戴,另一頂寄送給弟弟蘇轍,兩人有一些這樣的往來。
蘇軾在儋州期間,蘇轍又被貶到循州。如果把蘇軾的做官經(jīng)歷歸結(jié)為“黃州、惠州、儋州?!蹦敲刺K轍在人生最后一個階段的做官生涯,可以概括為“筠州、雷州、循州?!碧K轍在被貶期間,閉門謝客,專心著書。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宋哲宗趙煦駕崩,太子趙佶即位,是為徽宗。宋徽宗上臺后大赦天下,蘇軾、蘇轍遇赦北返。
蘇軾在北返的途中,于常州病逝,終年66歲。
蘇轍聞訊后趕來,把兄嫂葬在郟縣的小峨眉山,蘇轍告訴兒子,自己死后葬在哥哥旁邊。
最后蘇轍在穎昌(今河南許昌)居住了十一年,一直到去世,終年74歲。
小結(jié):
蘇軾與蘇轍兄弟情誼深厚,他們是兄弟,是詩詞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榮辱與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勵的知己。
《宋史·蘇轍傳》評價這兩個人,“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茧y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p>
短短一生路,濃濃兄弟情。他們飽經(jīng)憂患,彼此赤膽忠心;他們艱辛坎坷,胸襟光明磊落。都有著偉大人格,做出了不朽的業(yè)績,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段佳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