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英國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19、20世紀,人口只有4000萬的英國占有50塊殖民地,統轄人口超過3億,人口辜口陸地面積占整個世界的1/4。但如今風光不再,其發(fā)展歷程值得借鑒。
1)16-18世紀轉型期
16-17世紀的英國正處于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度時期,這個時期的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積累更多的原始積累財富才采取“重金主義”政策這樣便極大的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革命和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進程中的原始積累,為了向工業(yè)革命過度并適應世界經濟發(fā)展趨勢“重金主義”政策也轉變?yōu)椤爸毓ぶ髁x”政策,向世界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進程轉變。
2)1700-1820年,英國上升為霸權國
在此時期,英國人均收入增長要快于17世紀。是歐洲平均水平的兩倍多。1700年時,英國的GDP是荷蘭的兩倍,到了1820年則是七倍。
英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的60億英鎊。對總人口的人均收入進行的計算,1700年人均收入大約是每年8-9英鎊,經過50年增加到12-13英鎊,到1800年增加到22英鎊,而1860年則又翻了一番。
在1720-1820年期間,英國的出口每年增長2%,在1700年時,英國的航運量占世界航運能力的五分之一多一點,但是,到了1820年英國的份額已經超出了40%。
1700年-1820年,雖然英國的經濟增長由于成功地施行以鄰為壑的商業(yè)戰(zhàn)略而得到加強,但它的進步還有一些其他原因。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不同,它的國內發(fā)展沒有受到17世紀武裝沖突的干擾。國內市場的統一程度通過創(chuàng)建收稅公路和渠道網絡以及發(fā)展海岸運輸得到極大的提高。其結果促進了不同地區(qū)之間更有效率的專業(yè)化勞動分工。此外,資源配置效率通過隱健的公共財政和銀行業(yè)的發(fā)展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3)1820-1913年,加速增長階段
在1820至1913年間,英國的人均收入增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快,大約為1700至1820年期間的3倍。這個時期是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發(fā)展的一個新紀元。經濟表現突出的基本原因是技術進步的加速,以及它所伴隨的實物資本存量的快速增長,勞動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勞動技能的改進。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勞動力國際分工的改善。在此期間,英國的出口年平均增長達到3.9%,幾乎是GDP增長率的2倍。另外,在此期間不存在與其他國家的重大軍事沖突也有利于英國的經濟進步。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此之前的1688年至1815年期間,英國先后共卷入6次主要戰(zhàn)爭,共持續(xù)了63年,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fā)展。
從19世紀早期起,不斷加速的通常被喻為“工業(yè)革命”的技術進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但“工業(yè)”這個詞很不恰當地將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狹隘地限于工業(yè)部門之內。事實上,技術進步的加速所產生的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廣泛的,與此相應的組織結構的改進也加速了經濟增長。
從19世紀7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大量以海外投資為目的的資本流出。約占它的儲蓄的一半。法國,德國和荷蘭也有巨大的海外投資。到1913年時,英國在國外的資產相當于本國GDP的1.5被左右,來自它們的收入意味著其國民總收入比國內生產總值多出9%以上。
從1870年至1913年,世界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長為1.3%,而在1820年至1870年間為0.5%,在1700年至1820年間為0.07%。經濟增長的加速不僅由于迅速的技術進步,也由于一英國為主所建立的自由經濟秩序加劇了新技術的擴散。雖然這不是全球收入平等化的過程,但是它使全世界的所有地區(qū)的收入都有所提高。到1913年,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超過了英國。大多數西歐和東歐國家、愛爾蘭、西方衍生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以及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也超過了英國。
4)1918-1929年,“英國病”初期
所謂的“英國病”,是指在二戰(zhàn)結束后,英國經濟出現的滯漲狀態(tài),而且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經濟學家戲稱為“英國病”。(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英國在世界列強中的實力地位下降,人們通常稱它作“英國病”或英國的衰退。)
“英國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發(fā)作,受到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戰(zhàn)爭結束后不久爆發(fā)了1920年的經濟危機。在戰(zhàn)爭期間萎縮的民用工業(yè)部門,本來指望可以在戰(zhàn)爭結束以后恢復和發(fā)展起來,然而1920年的經濟危機使之成為泡影。煤炭、棉紡織品、造船工業(yè)部門因國內市場狹窄和出口遇到困難,不可能恢復元氣。甚至在渡過1920年經濟危機之后的整個二十年代內,它們始終是停滯的。
二十年代英國國內工人階級斗爭的高漲,是這一時期英國政治與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戰(zhàn)后初期,在十月革命影響下,英國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特別是1920年期間,英國工人階級為了反對包括英帝國主義在內的帝國主義列強干涉蘇俄,展開全國性斗爭。這都對此后英國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英國病”的初期,英國經濟力量削弱了,經濟長期停滯,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而英國對帝國各個部分的控制也不如以往。所以,戰(zhàn)后十年,既是“英國病”的初期,也是英帝國解體的開始。
5)1930-1945年,危機和戰(zhàn)爭雙重打擊
英國是在二十年代長期經濟停滯的基礎上爆發(fā)了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這次嚴重的經濟危機開始于美國。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等渠道,英國很快受到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外來的震動和沖擊使英國國內經濟中原來就存在的各種矛盾激化了。
1930年第一季度起,工業(yè)生產指數和進出口貿易指數都顯著下降,失業(yè)人數激增,到1932年第三季度,英國的經濟危機達到了最嚴重的地步,失業(yè)人數達到了三百萬,失業(yè)率達到了23%,但是英國在經濟方面受到的破壞程度仍然不如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這主要由于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不曾出現高漲。此外,考慮到英國是一個進口大量農產品的國家,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期間,世界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猛跌,而英國對進口食品的需求又是缺少彈性的,這種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危機對英國經濟的打擊。
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削弱了很多,美國的勢力不僅滲入英國,而且也滲入未被軸心國軍隊占領的英國殖民地、保護國。
英國國內經濟因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變得更糟。戰(zhàn)爭遺留下一大堆經濟問題有待于解決,其中包括:陳舊的和遭到嚴重損壞的固定資產設備有待于更新、重置;戰(zhàn)爭壓縮的人們購買力到戰(zhàn)后必將引起生活資料的奇缺,從而會引起物價上漲,國內市場的縮小、出口競爭能力的削弱,對進口品的迫切需要將急劇增大英國的貿易逆差,而戰(zhàn)爭結束后短期內并沒有增加國際清償能力的手段;戰(zhàn)爭期間增大了的內債和外債如何償還;特別重要的是,戰(zhàn)前存在的大規(guī)模失業(yè)現象在戰(zhàn)后會不會再度出現。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意味著“英國病”的開始,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意味著“英國病”的發(fā)展和深化。
6)1946-1979年,二戰(zhàn)后慘淡經營
1945年至1951年,盡管有美國的貸款和美國資本的輸入,但工業(yè)技術改造、新工業(yè)部門的建立,生產效率的提高卻不可能那樣快。為了滿足人們長期缺少足夠生活資料的迫切要求,為了從國外獲得為恢復和發(fā)展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和原料,在出口品競爭能力沒有改進,出口貿易額不可能迅速增長的情況下,英國的國際貿易逆差增大了。于是在1949年9月,英國政府不得不宣布英鎊貶值30.5%。這是戰(zhàn)后英國經濟恢復和重建時期的一件大事,它表明要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改進英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是那么容易的。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到五十年代,這是英國經濟剛剛從沉重打擊之下轉向和平時期經濟的階段。五十年代是英國消費經濟領域內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十年,這一變化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配給制度結束了;第二,消費者實際收入增長,出現了一批有中等收入和有中等購買力的消費者;第三,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擴大了;第四,分期付款購貨制度盛行;第五,消費者利益受到了重視。
從1954年起到1965年這二十年間,在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的基礎上,英國私人總投資不斷增加,而且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高。
在整個階段,經濟也出現了衰退(如:1952、1955、1958、1961),從而被認為處于“停停走走”的狀態(tài)。
7)1967-1979年,“英國病”的激化
六十年代后期是二十世紀英國經濟史上又一個轉折點。1967年發(fā)生了嚴重的英鎊危機。這是繼1949年英鎊貶值之后的戰(zhàn)后英鎊第二次貶值。兩次貶值有其相似的一面,這就是它們都意味著英國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地位進一步削弱。但兩次貶值卻是在不同的國內外形勢下進行的。
“英國病”的激化以1967年英鎊危機作為第一幕。從這以后,“英國病”的病情一直沒有減輕。進入七十年代后,英國經濟基本是停滯不前的,經濟增長率不僅放緩,而且在若干年份是負數?!巴MW咦摺泵鋵?。失業(yè)率是相當高的。停滯的經濟使失業(yè)人數一直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青年人的失業(yè),很難有解決的希望。于此同時,英國的通貨膨脹率也加快了?!半p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是常見的現象了。也許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只有意大利可以與之相比。
8)1979-至今,緩慢增長的年代
“英國病”之后,英國經濟發(fā)展步入常態(tài)化,但其經濟增長率從長遠來看,仍然還是逐漸緩慢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的平均增長率比90年的要高,而90年的增長率也要比2000年以后的平均增長率要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