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漁鼓演唱的曲目,多是藝人據(jù)長篇傳奇、小說、寶卷故事改編而成。沔陽漁鼓藝人根據(jù)原故事即興說唱,這種演唱方式稱之為“浩水”,而二三漁鼓藝人坐唱的形式,則被稱為“打坐唱”。20世紀20年代,沔陽及其周邊縣市的茶館、酒樓都有沔陽漁鼓藝人演唱。1931年后,沔陽漁鼓流傳到武漢、宜昌、沙市、黃石、鄂城等地,其影響逐步擴大。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漢平原地區(qū)。
1952年以后獲得進一步發(fā)展,除繼續(xù)為燈影戲伴唱以外,又恢復了獨立的說唱形式。1958年,沔陽漁鼓參加全國曲藝會演,皮影藝人龔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選車記》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制成唱片,向全國播放。由于沔陽漁鼓好唱,好聽,深受群眾喜愛,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樂協(xié)會正式改名為湖北漁鼓,全省各地普遍傳唱。沔陽漁鼓藝人周忠全、黃玉堂、李海林、李福林、榮廷清扎根在武漢,成為沔陽漁鼓(后湖北道情)的曲藝家。
沔陽漁鼓以唱為主,說唱相間,說白有散白、韻白之分。散白敘述故事情節(jié),或摹擬人物的聲態(tài)語氣;韻白有敘述及代言兩種,講究抑揚頓挫,伴以簡板擊節(jié)。唱詞有七字句,卜字句及由五、五、七、五組成的五七句式三種,四句一番,出番可換韻。也有時夾有三、四字垛句。優(yōu)美的唱腔、獨特的說白,不同的句式,沔陽漁鼓的地方特色顯得極為鮮明。漁鼓藝人多用沔陽方言演唱,保持著濃厚的民間鄉(xiāng)土氣息。
沔陽漁鼓演唱者為了攜帶方便,一般在漁鼓筒兩頭系上帶子,站唱時將漁鼓橫掛左腰,左手將漁鼓按穩(wěn)在胸前,坐唱時將漁鼓橫放在左腿上,用左手將漁鼓扶穩(wěn)敲打。演唱者左手同時握簡板,右手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齊擊鼓面,發(fā)出“通通”的聲音,這是道情傳統(tǒng)的表演方式。漁鼓伴奏講究輕重疾緩,伴奏音聲有抑揚頓挫之妙。以輕重緩急不同的拍打,來控制音量與音色變化。漁鼓演唱者左手抱漁鼓筒并持簡板,右手輕擊漁鼓并兼作表演動作,如此鼓板配合,擊節(jié)說唱。在唱道情的前奏、間奏及說白停頓處,均可配以拍打漁鼓,以烘托唱腔及演奏過門。拍漁鼓是衡量一個藝人才藝是否嫻熟的標準,資歷較淺的藝人手指的力量小,只能用手指在漁鼓上撞擊,稱為“撞指”。而資深藝人則手指力度大,富有彈性,指頭能在鼓面上滾動翻花,這叫“滾指”。演奏指法一般有擊、滾、抹、彈四種:擊是用四指同時拍擊,滾(分單滾和雙滾)是用四指連續(xù)交替單擊,抹是用四指擊鼓止音,彈是用四指屈指連續(xù)交替擊彈。簡板又叫劍板、云板、書板、牙板、吉板、夾板、玉板、陰陽板。簡板由兩根長約65厘米的竹片制成,用左手夾擊發(fā)音。
沔陽漁鼓有單口唱、對口唱和唱皮影戲三種演唱形式。解放前單口唱的漁鼓藝人大多是沿街乞討,解放后紅白喜事趕酒的藝人也是單口唱。單口表演時,左臂斜抱漁鼓,手執(zhí)云板(簡板),右手拍擊筒底皮膜與云板交錯應節(jié)。單口唱和皮影戲的唱詞都是藝人們即興演唱的,行話叫“浩水”,也叫打水本子。而對口唱的詞大多是由作者編寫給藝人唱的,稱為“死詞”。對口唱主要在舞臺上表演。一男一女,男演員右手拍漁鼓,左手執(zhí)簡板,女演員用竹筷敲碟子對唱,說唱相間。輔以身段動作表演。演唱優(yōu)美動聽、膾炙人口,而且舞臺形象十分生動,進一步豐富了沔陽漁鼓的表演效果和藝術感染力,群眾喜聞樂見。唱皮影戲就成了一個戲班子。皮影幔子右方的演唱者稱為“上簽子”,左方的演唱者稱為“下簽子”,由上下簽子為主唱,后臺的武樂師傅拍漁鼓,打擊樂、幫腔。
新中國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揚琴等樂器進行伴奏演唱。
后經(jīng)著名漁鼓藝人龔本槐發(fā)展創(chuàng)造,又有了新平腔、女平腔、數(shù)板、聯(lián)板等二十幾種曲牌。除雜花腔系由不同類型的民歌、小調(diào)組成外,其余四種唱腔多為上下句結構,具有板腔特點,偶句尾常用襯詞、眾人幫腔組成的甩腔(也稱扣子)。如不用甩腔連續(xù)演唱則為滾板或聯(lián)板。甩腔部分帶以對口或眾人幫腔的形式演唱。
在“沔陽漁鼓”的五類唱腔中,可以說是“調(diào)中有調(diào)”、“腔中有腔”。如《平腔》有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新平腔等。曲調(diào)活潑、節(jié)秦明快,善于敘事、對話和表現(xiàn)喜悅、急躁等多種情感。男平腔是漁鼓中的主要唱腔,以敘事見長,旋律明快簡潔、語言性強;女平腔是女角色的主要唱腔,在皮影戲中通常由男藝人用假聲演唱,唱腔柔婉,輕盈;丑平腔是皮影戲中丑角的唱腔,旋律風趣滑稽,甩腔別致,尾句常以怪誕拖腔或插入“崴呀嗬子崴呀”等襯句,以朦聽眾,具有鮮明的喜劇風格。
《悲腔》為表現(xiàn)不同人物悲痛、憂郁、傷感、凄涼的唱腔,有“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男哭靈”、“女哭靈”等。依行當亦有多種唱法,〔女悲腔〕細膩婉轉轉、〔男悲腔〕高亢樸素、〔丑悲腔〕詼諧風趣?!澳斜弧薄ⅰ芭弧蓖ǔJ浅赡昴信巧谋{(diào),“男哭靈”、“女哭靈”則是未婚少男少女角色的哭腔,詞格為七字句、十字句、五七句三種。
《魚尾腔》分“單魚尾”和“雙魚尾”,此腔一般在戲的開場和結尾處運用,旋律開朗向上,迂回剛美、富于喜慶、祝福的特點。“單魚尾”兩句一甩腔,“雙魚尾”一句一甩腔,詞格是七字句,為徵調(diào)式調(diào)性。其曲調(diào)由于切分節(jié)奏和附點音符的生動運用,倚音的巧妙裝點,顯得明快秀美、輕巧流暢,故有喜腔之稱。
《琵琶腔》有“單琵琶”調(diào)和“雙琵琶”調(diào),詞格有七字句、十字句和五五七五句?!芭谜{(diào)”的說唱性較強,其曲調(diào)的敘述部分有吟誦特點,而甩腔則奇峰突起,跌宕起伏,多用以表達激越的情緒。特色在腔尾上,其甩腔高低有致,跌宕起伏,詼諧夸張。在皮影戲中是丑角的哭腔,在現(xiàn)代漁鼓演唱中被改編成熱烈歡快的喜調(diào)。
《雜花腔》是觀音腔、歡樂調(diào)、小調(diào)的總稱。多為沔陽民歌小調(diào)、俚歌俗曲嬗變而來的“單曲體”。有皮影戲的“花腔”、“聊子”、“倒板”、“雜花調(diào)”(花臉的唱腔),有神仙道士的“觀音腔”、“道士腔”、“還魂腔”等。曲詞大都具有樸素。粗獷的氣質(zhì),與上述四類唱腔都不相同,是漁鼓腔的輔助唱腔。
聯(lián)系客服